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41|回复: 4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水融质变生成白化.且总体形成失透态.表层对应方位吐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7 10: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p>
<p><font size="5">右侧水融质变生成白化.且总体形成失透态.表层对应方位吐灰.</font></p>
推荐
发表于 2008-12-8 14:44: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土里有土</i>在2008-12-8 8:58:00的发言:</b><br/>
<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 感谢任老师的指点--“水融质变生成白化.且总体形成失透态.表层对应方位吐灰”。</font></p>
<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 我是这样理解您的这句话的:玉的白化是因为水的溶蚀而形成,如果溶蚀严重者即白化严重者整体失透形成鸡骨白,相对应的位置会起灰皮,吐灰。不知我这样理解有没有曲解您的这句话。</font></p>
<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 但是我心中还是有一个小小的疑惑,和田子玉,在水中浸泡千万年,一直与水接触,被水氧化、溶蚀,但是不见其有老化者,更没有见其有形成失透或鸡骨白者,只会越来越小,留下的是玉中最致密的部分--即子料了,不知又是什么原因?是不是因为和田河中的地温等物理化学环境不足以使玉老化?我心中时常会这样去想,困惑中```</font></p></div>
<p><font size="4">“是不是因为和田河中的地温等物理化学环境不足以使玉老化”</font></p>
<p><font size="4"></font>&nbsp;</p>
<p><font size="4">这个论述应是主要依据,只是因不同的理解会导致不同的认识。个人的理解“籽料”与“古玉”被埋藏在土里的物理变化是不同的。古玉在土中的环境恒定因素起到古玉“质变”作用。其环境恒定因素主要是:温度(恒定地温)、地压(恒定压力)、湿度(湿气)与恒定时间。此主要四点构成古玉的质变关键,也是区别于“籽料”次生态不同的表象。用通俗的理解是,古玉是在大地的釜内,籽料是在大地的釜外。如古玉内外都有明显的“熟”,而籽料虽有皮而内质是生料,古玉能吐浆而籽料无,古玉能长“次生”而籽料则光亮润泽。所以古玉与籽料的根本区别在于“内质变”的不同,个人是这样理解的:古玉是被大地这口大釜彻底给焖熟透了。有了这个前提条件,“水融质变成白化”“失透白化”“吐灰吐浆”“次生物”等相应都好理解。</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8 16:58:26编辑过]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12-7 17:39:00 | 只看该作者
吐灰,失透,熟。
3#
发表于 2008-12-7 20:27: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em219]以下是引用<i>任南</i>在2008-12-7 10:07:00的发言:</b><br/>
<p><a href="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8-8/20088118455615495.jpg" target="_blank"><img title="dvubb" style="WIDTH: 500px"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8-8/20088118455615495.jpg" onload="imgresize(this);" border="0"/></a></p>
<p><font size="5">右侧水融质变生成白化.且总体形成失透态.表层对应方位吐灰.</font></p></div>
<p></p>
4#
发表于 2008-12-7 20:28:00 | 只看该作者
<p><img height="373" src="http://www.rn-hswh.com/bbs/UploadFile/2008-8/20088118455615495.jpg" width="269"/></p>
<p>&nbsp;</p>
<p>&nbsp;</p>
<p><font color="#ff0000" size="6">12字对应古玉一样好用!</font></p>
5#
发表于 2008-12-8 08:58:00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 感谢任老师的指点--“水融质变生成白化.且总体形成失透态.表层对应方位吐灰”。</font></p>
<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 我是这样理解您的这句话的:玉的白化是因为水的溶蚀而形成,如果溶蚀严重者即白化严重者整体失透形成鸡骨白,相对应的位置会起灰皮,吐灰。不知我这样理解有没有曲解您的这句话。</font></p>
<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 但是我心中还是有一个小小的疑惑,和田子玉,在水中浸泡千万年,一直与水接触,被水氧化、溶蚀,但是不见其有老化者,更没有见其有形成失透或鸡骨白者,只会越来越小,留下的是玉中最致密的部分--即子料了,不知又是什么原因?是不是因为和田河中的地温等物理化学环境不足以使玉老化?我心中时常会这样去想,困惑中```</font></p>
6#
发表于 2008-12-8 09:12:00 |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4">学习了,"水融质变生成白化.且总体形成失透态.表层对应方位吐灰"对这句话的理解需要时间,可能我比较愚钝,只能慢慢体会!但我相信"笨鸟勤飞",终有达到目的的一天!</font>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09:16: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土里有土</i>在2008-12-8 8:58:00的发言:</b><br/>
<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 感谢任老师的指点--“水融质变生成白化.且总体形成失透态.表层对应方位吐灰”。</font></p>
<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 我是这样理解您的这句话的:玉的白化是因为水的溶蚀而形成,如果溶蚀严重者即白化严重者整体失透形成鸡骨白,相对应的位置会起灰皮,吐灰。不知我这样理解有没有曲解您的这句话。</font></p>
<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 但是我心中还是有一个小小的疑惑,和田子玉,在水中浸泡千万年,一直与水接触,被水氧化、溶蚀,但是不见其有老化者,更没有见其有形成失透或鸡骨白者,只会越来越小,留下的是玉中最致密的部分--即子料了,不知又是什么原因?是不是因为和田河中的地温等物理化学环境不足以使玉老化?我心中时常会这样去想,困惑中```</font></p></div>
<p>仔料因流动的砂石会将表层软化层磨掉.由大一直在变小故不会存在软化层了.</p>
8#
发表于 2008-12-8 09:19:00 | 只看该作者
<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b>土里有土</b></font>:By:2008-12-8 8:58:00 <br/><b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div id="textstyle_5" style="FONT-SIZE: 9pt; OVERFLOW: hidden; 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x; WORD-WRAP: break-word">
<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 感谢任老师的指点--“水融质变生成白化.且总体形成失透态.表层对应方位吐灰”。</font></p>
<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 我是这样理解您的这句话的:玉的白化是因为水的溶蚀而形成,如果溶蚀严重者即白化严重者整体失透形成鸡骨白,相对应的位置会起灰皮,吐灰。不知我这样理解有没有曲解您的这句话。</font></p>
<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 但是我心中还是有一个小小的疑惑,和田子玉,在水中浸泡千万年,一直与水接触,被水氧化、溶蚀,但是不见其有老化者,更没有见其有形成失透或鸡骨白者,只会越来越小,留下的是玉中最致密的部分--即子料了,不知又是什么原因?是不是因为和田河中的地温等物理化学环境不足以使玉老化?我心中时常会这样去想,困惑中```</font></p>
<p><font size="4"></font>&nbsp;</p>
<p><strong><font size="5">很少和田玉籽料有明显的白化现象,这与当地水的软硬程度及酸碱度有关,同样的玉石在新疆产籽料的玉龙喀什河的河水沁泡与我们东本地区河水沁泡同样的时间,我们这的玉石表面会结一层厚厚的垢,而玉龙喀什河却没有此种现象。长期引用玉龙喀什河水可以拍出肾脏结石,但我们这的河水没有这种功能。但有经验的玩玉者,也可观出,和田白玉籽料上也有一层薄薄的白雾(一般是秘而不宣的)。</font></strong></p></div></td></tr></tbody></table><br/>
9#
发表于 2008-12-8 09:27: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才洪</i>在2008-12-8 9:19:00的发言:</b><br/><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b>土里有土</b></font>:By:2008-12-8 8:58:00 <br/><b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div id="textstyle_5" style="FONT-SIZE: 9pt; OVERFLOW: hidden; 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x; WORD-WRAP: break-word">
<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 感谢任老师的指点--“水融质变生成白化.且总体形成失透态.表层对应方位吐灰”。</font></p>
<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 我是这样理解您的这句话的:玉的白化是因为水的溶蚀而形成,如果溶蚀严重者即白化严重者整体失透形成鸡骨白,相对应的位置会起灰皮,吐灰。不知我这样理解有没有曲解您的这句话。</font></p>
<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 但是我心中还是有一个小小的疑惑,和田子玉,在水中浸泡千万年,一直与水接触,被水氧化、溶蚀,但是不见其有老化者,更没有见其有形成失透或鸡骨白者,只会越来越小,留下的是玉中最致密的部分--即子料了,不知又是什么原因?是不是因为和田河中的地温等物理化学环境不足以使玉老化?我心中时常会这样去想,困惑中```</font></p>
<p><font size="4"></font>&nbsp;</p>
<p><strong><font size="5">很少和田玉籽料有明显的白化现象,这与当地水的软硬程度及酸碱度有关,同样的玉石在新疆产籽料的玉龙喀什河的河水沁泡与我们东本地区河水沁泡同样的时间,我们这的玉石表面会结一层厚厚的垢,而玉龙喀什河却没有此种现象。长期引用玉龙喀什河水可以拍出肾脏结石,但我们这的河水没有这种功能。但有经验的玩玉者,也可观出,和田白玉籽料上也有一层薄薄的白雾(一般是秘而不宣的)。</font></strong></p></div></td></tr></tbody></table><br/></div>
<p><font size="4">又学习了,谢谢传授秘笈!!!</font></p>
10#
发表于 2008-12-8 09:57:00 | 只看该作者
<p>&nbsp;&nbsp;&nbsp; </p>
<p>&nbsp;&nbsp;&nbsp;&nbsp;&nbsp; 再次感谢任老师的教诲:“仔料因流动的砂石会将表层软化层磨掉.由大一直在变小故不会存在软化层了.”</p>
<p>谢谢!</p>
<p>&nbsp;</p>
<p>&nbs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8 21:27 , Processed in 0.06266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