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高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写在《任南红山文化网☆红山论坛☆》正式开通运行一周年之际的感想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7-3-27 23:30:00 | 只看该作者

克服收藏活动中的误区

误区之一:投机心理。有的人搞收藏的目的和动机就是一种投机心理,认为只要是古玩就可卖到大价钱,有幸遇到一两件就是一笔财富,马上可以变成百万富翁。在这种心态驱使下,急功近利,读了几本书就到古玩地滩或古玩商店按图索骥,专去购买与典籍上刊载的名瓷器、名铜器、名玉器,发现一件便以为自己走鸿运,发了财,动不动就说值5万、值10万、值几十万圆。殊不知这些名器的真品均深藏在博物馆或资深的收藏家手里,他所见到的都是制假者按图制作出的新仿品。

      误区之二:猎奇心理。有些朋友以稀奇古怪的“孤品”作为首选目标,以为越珍稀的越有价值,不少器物连自己都不知叫什么名称,干什么用的,便花大价钱把它收到手中。殊不知正好中了专制独一无二假古玩投机商贩的套。

      误区之三:好土心理。认为出土文物必真,价值不菲。于是,有些人一见到沾泥土的“出土”瓷器、玉器、铜器就高兴,以为与这些器物有缘,便毫不犹豫将其买下。殊不知这些所谓的出土文物,均是造假者制造出来的,什么土锈、水碱和红斑绿锈,以及各种沁色,都是人工强化出来的,更有甚者,有的还制造出土地点,先将做旧的假器深埋土中,然后约好收藏者现场挖宝,不由你不信。

      误区之四:定位心理。有些人一进入收藏便描准“真、新、精”三个字,不是第一流的东西,不藏亦不买。要搞收藏就要搞出个千万富翁、亿万富翁来。从理论上讲,这三个字是对的。但在实际收藏活动和实际投资活动都不可能做到,也不会有这样的条件让你去实现这种定位。以收藏的大宗瓷器来说,真正的古陶瓷,除了在库中封存几百年一法,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免其丝毫无损。土埋的有土绣、土蚀,水中的有水碱、水绣,多少还受一点磕碰之损。传世的经过飘摇风雨和几代沧桑之累,几多磨难,谁能保证不受些“皮肉”之难。只有高仿之器,可以达到“新”的标准。唯利是图的古玩商贩正是钻了这个空子,高品位高技术难度的仿制品,既善既精,既稀既美,亦可任君讨价还价,满足你定位心理。

      因此,搞收藏还是实际一点为好。眼光不要过高,不要想到一夜暴富,先从一般的东西玩起,慢馒集累经验,集累知识,当然,只要东西真,也在慢慢积累财富。待经验与知识集累成熟,便可逐步提高收藏挡次,一步一步提高,这才是正确之方法。

22#
发表于 2007-3-27 23:34:00 | 只看该作者

收藏最大的忌讳就是激动

收藏最大的忌讳就是激动,古玩市场是靠眼力说话的,好眼力是“药”出来的,避免吃药的最好方法是别激动,也不要轻易相信摊贩,古玩市场在懂些行道的旁观者看来,遍布尔虞我诈,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新充旧,以小利而钓大利:先便宜买给你些真货,赢得你的信任,再推销贵的假货(看着不错,实是仿品),稍不小心就会吃药,吃药并不可怕,怕的是常常吃药;为了少吃药,建议比较认真的看一下,华夏网的分类帖,大家看好的、不看好的都要看,特别是大家的争论焦点。

同时,也要读些书,网上的资料等等,把握一些古玩的基本特点,然后逐步进入实战,实战的面也不能太宽,要只卖自己看得懂的,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切记:好东西是收不完的!有了好眼力才会有好收成。还有一个建议,为了练眼力,自己也可以大胆点评网上的物品,然后回头望,一定会有效果,然后再实战可能最好。

23#
发表于 2007-3-27 23:35:00 | 只看该作者
投资古玩艺术品应该掌握十条原则:

1、不急功近利的原则。不要想一夜暴富;

2、保持平常心态的原则。买古玩是有缘分的,一切随缘;

3、不购买有争议的艺术品的原则。俗话说,英雄所见略同,对有争议、特别是行家里手“四顾而言他”,这件东西最好不买为妙;

4、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不要超出自己的经济能力购买古玩,因为投资也有风险;

5、拒绝伪劣艺术品的原则。特别是非常漂亮的东西要认真仔细辨别真假,以免上当;

6、坚持长线投资的原则。买到好东西不要随意脱手,要放得住东西,慢慢积累,要记住:“等待便是金钱,耐心便是财富”;

7、不趋“炎”附“凉”的原则。不要跟着别人搜寻同样的艺术品,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切记不要跟风;

8、不搞四面出击的原则。收藏门类过杂,鉴别难,行情也难把握;

9、暂弃鉴定难度大的艺术品的原则。要避难就易,集累知识,做到购买时胸有成竹;

10、牢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要多学、多看、多实践,特别注重多看实物,把真品的器型、釉色、包浆、画工,工艺等看熟了,牢记在心,鉴别时才能做到心中有底。掌握了这十条原则,你就可以驾轻就熟地进入市场玩古了。

以上忠言逆耳,说出来是为了大家、特别是初涉古玩的朋友留意,希望大家成功!

24#
发表于 2007-3-27 23:40:00 | 只看该作者

浅谈古玩的误区. 由于每个人的心理因素和缺乏经验,初入收藏的朋友在收藏有以下误区
      1.盲目听信卖家的编造的美丽谎话,在这行里,为了推销假品,说假话,编故事.刚 入道者很容易受骗.
      2.以为别人的判断是绝对正确.对古董鉴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专家也 未必精确无误.
      3.当老户人家的旧东西全部当成有价值的东西.这要看他家上辈的家境是否裕, 有没有喜好古董,当时购置这写老件是否花大钱,
      4.相信器物的款识和铭文.很多人在款识和文字作假,这是在文玩字画上最常见.
      5.以为偏远山村和乡下的老农民的家里东西绝对可靠.说实在,就说在古董行内, 不少农民其实都是古董"倒爷'.
      6.越脏越证明东西旧.脏的东西不见的旧,干净的东西不见的新.事实上,很多作 伪者往往用新的东西,故意做旧. 7.越破越残越证明东西老.
      8.东西越老越值钱.我个人觉得艺术水平高的器物,即使年代不久远,有的收 藏价值极高,就说北京怀仁堂的瓷器珍品虽说是解放后的作品,但是已经有收藏价值.

9.年代越近,东西越精.这是说有些人认为某种物件随着时代的推近总会越来越精.其实历史上任何一种文玩艺术品都有发展高峰和低潮之时.
      10.用书上或文物店的器物与自己见到卖到的器物对号入座.书上的器物图片 自己见到实物还是有差距.
      11.片面理解拍卖图册.有些标价是有伸缩性,有的器物跟藏家的真品也有差异.
      12.买东西认贱不认贵.精品最有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投入越大,回报越大.风险 也越大.刚踏入古董行,大多人是怕担风险.买贱不买贵,这样会使收藏进入底层次循环.

以上系我的老师经常对我的教诲.如果说错,请大家多多包涵并指教.谢谢.

25#
发表于 2007-3-28 08:12: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多谢童子兄.

[em27]
26#
发表于 2007-12-12 16:34:00 | 只看该作者
黑龙江寻宝再报告

    各位大家好,艺术品投资寻宝再报告,现在向您报告,其实要说到寻宝呢,我想您一直关注我们节目的话,应该知道我们艺术品投资,从去年也就是2006年10月份开始,在全国进行了民间寻宝活动算一算现在已经走了,十几个城市,这一路走来我们是领略了各地的收藏风情,而且看到了,各地民间收藏家的,不俗的收藏实力和水平,同时,我们这个节目播出以后,在藏家 包括观众中,也是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很多人都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的艺术品投资寻宝再报告,我们通过这个再报告,会更好地向大家来展示这些宝物的魅力,来了解一些在我们寻宝,和鉴宝背后的故事那么今天我们首先要回顾的就是黑龙江站的寻宝的过程,我们先来认识一下。

  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两位嘉宾两位专家也都是亲历了黑龙江寻宝历程的鉴定组的专家,一位是北大资源美术学院,文物系的主任李彦军老师,您好。

  这位是故宫博物院的专家,杨静荣老师 ,杨老师您好 ,欢迎两位不过看到我们眼前这位,年轻帅气的李彦军老师,我知道你是黑龙江人,而且据说你是几岁开始就对收藏感兴趣。

  李彦君:是的 。

  主持人:那么这几十年以后重返故里再去寻宝,我不知道这回的感觉和你几十年前有什么不同?

  李彦君:几十年前感觉天是很大的,原来不了解的东西太多,那么二十年前的收藏是处于盲目的阶段,二十年以后呢,当今呢,东北收藏呢趋向那个专业化。比方说专收藏铜镜,铜像,佛,印章,陶瓷,它分门别类的,逐步的趋向理性化的这样一个趋势。

  主持人:也说明收藏不断的在进步。其实据我了解你们在黑龙江这个整个寻宝的过程当中,杨老师你还给他们专门上了一课是吧?给那些藏家。

  杨静荣:我后来给他们讲课的时候,主要是提醒这个大家一定要,这个收藏的时候冷静,不要盲目。另外在这个收藏的过程当中,要循序渐进,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抱着检漏的心理。

  主持人:但是,就是他们听了以后不知道是有什么样的反应啊?

  杨静荣:大多数还能心态平和吧,但是个别的还是有一些人就既不相信这个专家,也不相信这个科技手段,反而相信什么啊,就是他,我说不相信专家是什么?就是你说得不对的这个,专家都不相信。但是一旦这两个专家一说它这对了,马上靠,哎呦,这不得了,你是多伟大的专家什么的。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面吧,应当还是作为一个收藏者吧,应当是站在比较客观的角度,你听各方面不同的意见,然后综合看他们谁讲得道理。另外还可以借助一些这个科技的手段,然后辨别一下是非真伪吧。

  主持人:我就想问,李老师你看你也去了这一次,在你看的东西中,你说真的多,还是说赝品多?

  李彦君:那当然还是赝品多,这是一个共性。

  主持人:那是不是在整个黑龙江这个寻宝站中,赝品的比例还是比较大?

  李彦君:应该说赝品比例比较大,但也不是最大的。

  主持人:我记得节目中好象说的是,只有一成是真的。

  李彦君:总的来说都是这样的。

  杨静荣:一成就不错了。

  李彦君:对,那就不错了。

  杨静荣:没到95%,没到5%的比例。

  主持人:这个比例你觉得就是这种在民间收藏的水平当中,还算是可以的是吧?

  杨静荣: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李彦君:对,很正常的情况。

  杨静荣:因为大众收藏嘛,这个你首先来的人里边层次也不一样,好多人呢,就是,甚至还有就非常可笑的。刚跟旁边那个地摊上买来的,拿过来鉴定来了。老以为就是说,说我能不能捡着漏。刚花了十块钱,二十块钱买的东西。

  李彦君:对,以为淘到宝了。

  杨静荣:以为就是红山玉器了,那可能吗这?

  主持人:对对对。这个寻宝活动已经结束了,而且到今天已经过了好几个月了,你们觉得如愿了吗?

  李彦君:有一点差距。因为黑龙江收藏啊,和它地区的文物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少数民族,地域性比较强,第二个呢,它特点呢,是近现代文物多,因为黑龙江大批移民是在咸丰光绪时期。那么在这时期呢从目前关内过去的中原人呢,带过去的大批的文物,中原的文物。

  李彦君:通常是清末的和二十世纪初,也就是民国这一阶段的文物比较多,这是第二个特点。那么第三个呢,俄罗斯文物和日本文物特别是伪满洲国,这一统治阶段的时期的文物比较多。

  主持人:那杨老师,你看你的愿望怎么样,在那儿?

  杨静荣:我觉得这次还是,收获还是挺大的。有两件瓷器还是很有特点的,一个是那个红绿彩,还有一个就是评为第一名的那个花口瓶,这两件东西我觉得还是很有份量。

  主持人:但是据我了解啊,在这个十大宝物当中,就是黑龙江哈尔滨站的十大宝物当中,一件玉器都没有。

  李彦君:没有。

  主持人:因为李老师你是专门看玉器的,那你去了以后,是不是觉得很失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李彦君:有一点失望,严格的说吧,就是东北地区玉器有它东北的特点。那么十大宝物没出现玉器呢,也属正常。因为东北开发比较晚,多半是以游牧民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的。你像辽金啊,你像那个包括渤海国啊,还有些蒙古等等。因为这些游牧民族居无定所,他所使用的玉器和制作的玉器呢,通常是以配件为主,像春水玉啊,板指啊,包括鼻烟壶啊,佩戴的东西为主。用于那个成列大型的玉器,像茶瓶啊,玉雕啊比较少。

  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两位嘉宾两位专家也都是亲历了黑龙江寻宝历程的鉴定组的专家,一位是北大资源美术学院,文物系的主任李彦军老师,您好。

  这位是故宫博物院的专家,杨静荣老师 ,杨老师您好 ,欢迎两位不过看到我们眼前这位,年轻帅气的李彦军老师,我知道你是黑龙江人,而且据说你是几岁开始就对收藏感兴趣。

  李彦君:是的 。

  主持人:那么这几十年以后重返故里再去寻宝,我不知道这回的感觉和你几十年前有什么不同?

  李彦君:几十年前感觉天是很大的,原来不了解的东西太多,那么二十年前的收藏是处于盲目的阶段,二十年以后呢,当今呢,东北收藏呢趋向那个专业化。比方说专收藏铜镜,铜像,佛,印章,陶瓷,它分门别类的,逐步的趋向理性化的这样一个趋势。

  主持人:也说明收藏不断的在进步。其实据我了解你们在黑龙江这个整个寻宝的过程当中,杨老师你还给他们专门上了一课是吧?给那些藏家。

  杨静荣:我后来给他们讲课的时候,主要是提醒这个大家一定要,这个收藏的时候冷静,不要盲目。另外在这个收藏的过程当中,要循序渐进,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抱着检漏的心理。

  主持人:但是,就是他们听了以后不知道是有什么样的反应啊?

  杨静荣:大多数还能心态平和吧,但是个别的还是有一些人就既不相信这个专家,也不相信这个科技手段,反而相信什么啊,就是他,我说不相信专家是什么?就是你说得不对的这个,专家都不相信。但是一旦这两个专家一说它这对了,马上靠,哎呦,这不得了,你是多伟大的专家什么的。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面吧,应当还是作为一个收藏者吧,应当是站在比较客观的角度,你听各方面不同的意见,然后综合看他们谁讲得道理。另外还可以借助一些这个科技的手段,然后辨别一下是非真伪吧。

  主持人:我就想问,李老师你看你也去了这一次,在你看的东西中,你说真的多,还是说赝品多?

  李彦君:那当然还是赝品多,这是一个共性。

  主持人:那是不是在整个黑龙江这个寻宝站中,赝品的比例还是比较大?

  李彦君:应该说赝品比例比较大,但也不是最大的。

  主持人:我记得节目中好象说的是,只有一成是真的。

  李彦君:总的来说都是这样的。

  杨静荣:一成就不错了。

  李彦君:对,那就不错了。

  杨静荣:没到95%,没到5%的比例。

  主持人:这个比例你觉得就是这种在民间收藏的水平当中,还算是可以的是吧?

  杨静荣: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李彦君:对,很正常的情况。

  杨静荣:因为大众收藏嘛,这个你首先来的人里边层次也不一样,好多人呢,就是,甚至还有就非常可笑的。刚跟旁边那个地摊上买来的,拿过来鉴定来了。老以为就是说,说我能不能捡着漏。刚花了十块钱,二十块钱买的东西。

  李彦君:对,以为淘到宝了。

  杨静荣:以为就是红山玉器了,那可能吗这?

  主持人:对对对。这个寻宝活动已经结束了,而且到今天已经过了好几个月了,你们觉得如愿了吗?

  李彦君:有一点差距。因为黑龙江收藏啊,和它地区的文物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少数民族,地域性比较强,第二个呢,它特点呢,是近现代文物多,因为黑龙江大批移民是在咸丰光绪时期。那么在这时期呢从目前关内过去的中原人呢,带过去的大批的文物,中原的文物。

  李彦君:通常是清末的和二十世纪初,也就是民国这一阶段的文物比较多,这是第二个特点。那么第三个呢,俄罗斯文物和日本文物特别是伪满洲国,这一统治阶段的时期的文物比较多。

  主持人:那杨老师,你看你的愿望怎么样,在那儿?

  杨静荣:我觉得这次还是,收获还是挺大的。有两件瓷器还是很有特点的,一个是那个红绿彩,还有一个就是评为第一名的那个花口瓶,这两件东西我觉得还是很有份量。

  主持人:但是据我了解啊,在这个十大宝物当中,就是黑龙江哈尔滨站的十大宝物当中,一件玉器都没有。

  李彦君:没有。

  主持人:因为李老师你是专门看玉器的,那你去了以后,是不是觉得很失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李彦君:有一点失望,严格的说吧,就是东北地区玉器有它东北的特点。那么十大宝物没出现玉器呢,也属正常。因为东北开发比较晚,多半是以游牧民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的。你像辽金啊,你像那个包括渤海国啊,还有些蒙古等等。因为这些游牧民族居无定所,他所使用的玉器和制作的玉器呢,通常是以配件为主,像春水玉啊,板指啊,包括鼻烟壶啊,佩戴的东西为主。用于那个成列大型的玉器,像茶瓶啊,玉雕啊比较少。

27#
发表于 2007-12-12 16:36:00 | 只看该作者
主持人:因为每到一个站呢,我们都会有十大宝物的揭晓,包括还有这个地域特色的宝物奖揭晓,还有这个优秀宝物揭晓。那么今天呢,我们也将会回顾十件获奖的宝物,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在黑龙江寻宝一个历程。

  主持人:好,先来看第一件获奖的藏品,那就是明晚期,红绿彩牡丹文盘。看了这个盘子,其实大家如果看过前面的节目,记得杨老师用手勾着它的底足啊,在说,这是鉴定的最绝的一个方法,能够勾起来。是不是以,别的朝代的那种碗啊,盘都不能这样啊?

  杨静荣:一般我们鉴定盘子的时候,到明晚期的时候,它那个修胎的底足啊,那个做法不一样,它是往里斜着的,所以拿手能勾起来。你看在明早期的时候呢,就勾不起来。这个鉴定的时候是一绝招,但是当时选这东西的时候,我第一次刚开始选的时候,我给它淘汰了,为什么?因为它上边写了一个那个至正年款,你看这东西是老了,我怕这个收藏家啊回头那个跟我辩论。说是,非得说是元代的东西,你回头,因为它这东西不是元代的。但是它上面有一个至正的记年款。

  主持人:至正。

  杨静荣:后来那李彦军过来,就跟我说,说这东西是老的,说怎么没选啊?后来我说啊,你得跟他说好了,你要选上你就得听我们专家的意见,我这定时的。后来那个收藏家呢,同意了,说听专家的,这么着我跟李老师,我们一块商量的。后来我说,为什么得让他心服口服啊,我当时就表扬了一下,我说你看这明晚期特点非常明确,就从它底从那儿啪一勾,你一般像这种盘子都是嘉靖万历的,加进完了以后都,从官窑一直到民谣,它都是那么生产。

  主持人:那我想你们在寻宝过程中,接触过太多的藏家了,是不会经常碰到很多藏家跟你们理论呢?

  李彦君:这是经常会出现的这种现象,一般来说,我们把它看成是假的,他自己认为是真的,因为他自己花了很大价钱买的,所以心里不愿意承认这个现实,希望它是真的。后来你像他买的时候听信了别人的一些故事,所以他脑子里形成一个固有的模式,就认准这东西是真的了,谁要说假就跟谁急。

  主持人:刚才我们说的是一件这个明代的这个红绿彩的盘,它写的是至正。但接下来,我们要看到这件获奖的藏品呢,真的是元代的,是元代的铜权。说到这个秤砣啊,大家就再熟悉不过了,我就在想,像那个少数民族,比方游牧民族啊,你像北方嘛,他们用这个也很多吗?

  李彦君:这个也用,那个它的量啊,当然了,少数民族是一种游牧民族。

  主持人:对啊,我就觉得好奇。

  李彦君:他们有发达的城市和商业,他那个不像中原,那么它应该从贸易的角度出发,它也应该有交易,有交易就用,那么度量衡这是中国很早确立一种体制。

  杨静荣:一个国家要想安定团结,这个必须得有规矩。然后你看故宫的那个大殿旁边啊,摆着两样东西。

  杨静荣:一个是什么,就是日晷,时间。

  主持人:钟。

  杨静荣:一个就是嘉量。说这两个是天下治国的标准,那个时候就按说,你缺斤少两这有国家颁布这个,说大家要公平交易,你像这个秤砣好象就是起的就是这个作用。

  李彦君:对。

  杨静荣:它就是说的,你谁来买,厘金都是一斤。

  李彦君:这个铜权有三种文字,你像那个大写的数字,然后那是咱们的汉字,还有巴思八文,那么这个铜权就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人交换物物,留下的一个有效的这个品质。

  主持人:巴思八是不是说,是那个时候中原边境的一些当时一些国家啊,也能够看懂公用的一种文字。

  李彦君:不,当时巴思八呢,应该是元朝统一了中国以后,然后聘请西藏的喇嘛结合藏文和蒙古文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文字,叫巴思八。

  杨静荣:原来在这个元朝的时候是想用它来代替汉字的,但是我们在考古上边发现了这个文字以后,就非常重要。因为它流行时间很短,所以一般就能定它的相对年代,大概流行也就…

  李彦君:五十年左右。

  杨静荣:所以你在这个大一统的国家里边突然出现一个文字想代替汉字,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它流行了一段时间以后,就自我消亡了,但是这个东西呢,作为这个考古发现和断代呢,非常重要。你看瓷器上也有巴思八的。但是我们一看到这文字呢,就能知道它大概时间了。

  主持人:说小小的这个铜拳上面的铭文,一个是让我们了解了一段不长的历史,而且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这个文字的魅力和价值了。

  李彦君:对。

  主持人:好,我们接着往下看。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件获奖的藏品,它就是清代的白玉龙形佩。看了这个玉器了啊,其实前面我们说这个十大宝物中一件玉器都没有,但是并不是说明这个玉器恩就好像是,就没有好的。只是这件玉器是获得十大优秀宝物奖。

  李彦君:对。

  主持人:那其实要说到这个东北啊,人们觉得好象东北人这个玉器的这个做工都不够精细,所以觉得收藏它们的价值不高,升值的潜力也不高,你觉得这种说法对吗?

  李彦君:这样的说法不完全对。因为东北玉器说粗糙,是指辽金的,辽金少数民族的玉器体现它的民族特征,就所谓的一个春水,和秋山玉,它通常啊…

  主持人:粗犷的那种。

  李彦君:对,用那个拉丝痕,它注重的是一面,一侧面装饰性和那个表现形式,风格是粗犷,可以从粗犷来形容,它不像中原那个细小,尤其那么精细。这是它一个特点,至于你说那个升值空间,它应该还是有的。因为它能体现少数民族的特点,地域特强,而且时代感强,这就是它价值所在。

28#
发表于 2007-12-12 16:46:00 | 只看该作者
 主持人:那你觉得它这个东北的玉器的具体的特点到底是什么呢?

  李彦君:大方面有三个特点,一是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新石器时代玉器像那个器形啊,它这功能啊,和别的遗址啊差距都不是很大了,你比方说,玉璧,玉环啊,像红山那个类型在东北是很常见的。那么东北另外一个玉器的特点,就是少数民族,就是契丹族和女真族建立得这么两个政权。

  李彦君:也所谓的春水和秋山玉反映的狩猎题材,反映那个春天那个捕猎物这种题材,比较多。这种玉材呢,比较粗犷,这是第二个特点。第三个呢,在明朝统一中国以后,中国进入大一统时期,那么东北的民族特征就消亡了,可以说淡化了,那么随之而来是中原传的一种玉器,这就是我们苏州,扬州啊,舒城,北京啊等地做这个玉作坊,这就没有民族特别了。那体现的就是中原玉器的特点,您像您说的这件龙形佩,就是在中原地区制作的。

  主持人:所以它身上体现的还是比较细腻的一件东西啊。

  李彦君:对对对。由和田白玉雕琢的,这就是中原玉器的特征。

  主持人:下面请看黑龙江寻宝获奖藏品的第四件,是乾隆祭蓝釉描金双耳罐。看了这个霁蓝釉的这个罐的啊,这个霁蓝这个颜色比较独特,而且我们,据我了解,我们的编辑在制作节目的时候呢,要打字幕,打那个霁蓝嘛他们有的人打成那个祭祀的祭,所以据说这个祭和那个霁啊,还是有一点渊源的对不对?

  杨静荣:在明代的时候基本上不分,因为古代的时候,第一它是通假字,你只要是因对了就行,另外呢,这个原来写祭祀的祭呢也对,为什么呢,原来像这种颜色的釉啊,霁蓝啊霁红啊都是原来皇宫里边祭祀时候用的,它有特殊的用处,后来到了这个清代的时候啊,那个大概是唐英整个这个文件的时候,后来就认为这个应当换一个文雅一点的词,所以就改成了那个一个“雨”字一个“齐”字霁,这个在其他的那个文献里边,你见到的这个,还有写上那个积极的极呢,它都是古代的通假字。

  主持人:但就这个霁,一个雨底加一个齐,还有一个积极的极,包括这个祭祀的祭,我还是非常赞同现在这个霁啊,是这样的。

  杨静荣:是,这比较有文彩。

  主持人:唐英还是比较有眼光的。

  杨静荣:是非常有文彩的,而且这个霁字呢,你要查辞典,它是雨后一种什么特别漂亮的颜色。

  主持人:对对对,那像这个罐能够获奖是不是因为它有描金也立下汗马功劳。

  杨静荣:也不是描金,它主要的这个罐的呢,它主要是,第一是官窑,官窑本身就贵,另外它这是古代时候祭祀用的,描金呢,也算一个这个亮点。

  主持人:好,你看既是官窑,而且又是特殊时候用的,所以它身上的特点呢,让它挤入了我们获奖行列。好下面请看黑龙江民间寻宝获奖藏品第五件,金代海兽葡萄文铜镜。铜镜看了,其实刚开始上来,我们李老师就说呢,在这个东北地区铜镜比较多啊,我还想知道为什么这个地方铜镜比较多呢?

  李彦君:因为东北处于这个渔猎经济和游牧民族啊,它这种生活方式,它照容很重要,还有那个铜镜的使用就是桑板叫,桑板叫有些铜镜我们看上并不光滑,甚至有些铸造残缺,为什么还能生产呢?它桑板叫是挂在腰上,它作为圣器,也是作为神教的一种用力的工具。

  主持人:它已经不是照脸的了。

  李彦君:对,两种功用。

  主持人:它成为一种神气了,是吧?。

  李彦君:对对对。

  主持人:其实完全这就是提升了铜镜那种功效了对吧?

  李彦君::对,他们也叫照妖镜。有时候结婚啊,放在教前还挂一面,有这个功能。还有挂房子上反光,说风水这个功能。而且东北铜镜的铸造呢,有两种方式,一个是自己刻模重新铸造,带有本民族鲜明特点的一个题材的铜镜。另一个铜镜呢,它拿流传下来的,汉代,唐代的,因为我们知道唐代,汉代的铜镜多数用模铸仿,铸出来特别光洁,图案×文是清晰,那么宋以后的铜镜啊,背后就挺拙劣,它是用翻砂法做出来的,遍布砂眼。那么近代的铜镜,特别是辽金的啊,他把汉代的铜镜做模,然后翻出来他的镜子,然后,用翻砂法翻出来的。那么看纹式呢,是汉代和唐代的风格,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铜镜。

  主持人:你们不会错看它是汉代的吧?

  李彦君:但是断代,对,断代就不能那么断了,因它是翻砂出来。而且经常有编款,因为金代啊,对这个铜镜的铸造和使用性,严格规定的,你比方说编款刻,它有好多部门去监管这些铜镜的生产和制作,以及使用。

  杨静荣:而这个铜镜还养了好多人呢。

  主持人:怎么讲?

  杨静荣:当时有磨铜镜的。

  李彦君:翻砂出来的磨。

  杨静荣:不是,它这个谁,这铜镜用一段时间啊,它就生锈,有专门磨铜镜,就跟现在磨剪子,磨刀似的。那时候挑着,负责磨这铜镜。

  主持人:这提高再就业是吧?养活一代人。

  杨静荣:一直流行到清代晚期,后来到了这个西洋的这个,就外国的那种玻璃镜子传到中国以后,这铜镜,才退出历史舞台。

  李彦君:才消亡。

  主持人:这铜镜也是见证了一段人们爱美之心的历史啊。

  李彦君:很长一段历史。

  主持人:接下来,请看黑龙江民间寻宝获奖藏品第六件,新石器时代的玉璜。又是一件玉器,其实那边玉器还是挺多的,只是没有进入十大宝物奖,有点遗憾,说到这个玉璜,你觉得这件玉璜它好在哪儿?

  李彦君::这件玉璜应该说它是典型新石器时代的玉璜,而且是具有北方那个红山文化的一种特征。那么玉璜啊,是六器之一,,它也是祭祀的,后来演变成人们一个佩戴一种形式。

29#
发表于 2007-12-12 16:49:00 | 只看该作者
 主持人:据我了解,就是说东北地区出了的这些玉器呢,通过人们叫它泛红山文化。那这个泛红山和真正的红山文化它到底的本质的区别在哪儿。

  李彦君::泛红山这个词最早时候我提出的。

  主持人:我以为,你是不是根据泛CBD提出来的

  李彦君:这个因为说有点渊源吧。为什么说泛红山呢?因为新石器早期的玉器,它有个共性,一个它加工方法原始,原料呢有个共性,就是说,有玉石不分,就地取材。那么黑龙江出土相当于新石器时代玉器和红山的玉器。你比方说,简单的进行玉器,玉皇,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说个笑话,比方说它黑龙江新石器遗址捡一块小玉璧,拿来了到你这儿说是红山的,如果他不说产地,那我们无法分别是不是红山。

  主持人:那这不好办,那我们一定要把它分清楚。

  李彦君::为啥说是泛红山呢,因为红山文化啊这是在晚期它范围很大,吉林的西南部,然后辽宁西部,内蒙的东部和河北的北部一带都属于红山文化的范畴,那么黑龙江属于边缘地带。还有新石器的玉器呢,特征又很相近,所以我们把它叫做泛红山文化的一种现象,它可以充当,在价值上可以充当红山文化玉器。

  主持人:不过,你这么理解,我就在想现在,比方说北京的CBD区,然后它周围覆盖的就是泛CBD。我觉得时间长了,泛CBD就会成为CBD。

  李彦君::对啊。

  主持人:它的那些特征可能也就融入自己身上。

  李彦君::但是泛有个条件,一个离文化,年代很接近,器形上接近,功能上接近,你比如说海淀,你不能,你再泛,泛不到CBD去,对吧?

  主持人:对对对。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黑龙江民间寻宝获奖藏品第七件,那就是金代的寿面瓦当。虽说现在建筑发展很快啊,可是瓦当依旧在我们的房子里会出现啊。

  李彦君:金代是崇尚尚武,那么一个民族,还有一个反映一个渔猎的一种生活内容和题材,所以它铛龙纹和寿面纹特别多,再一个鱼纹,前两者是最多。那么中原呢,你像汉唐的瓦当啊,还有文字瓦当,还有一些吉祥语啊,那种很少。那么黑龙江瓦当,这还有一个瓦当特点呢就是,渤海国的瓦当,渤海国的国都初期也是在黑龙江,那么这个瓦当文呢体现的就是唐代的那种风格,莲花,文字,符号和几何图案,今天的瓦当呢,相当来说,没有中原做得精细,它体现那个民族粗犷的那么一种风格,和它陶瓷,玉器可以是一脉相承。

  主持人:也是比较粗犷的那种啊。

  李彦君:对。

  杨静荣:过去收藏瓦当是不入流的,好像以前都拿那个汉代的那个瓦啊做砚台的比较多。但是瓦当呢,如果要是纹式的,或者古代宫殿的留下来的收藏价值还是很高的。

  主持人:好,说到瓦当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黑龙江民间寻宝获奖藏品的第八件,那就是辽黑釉双耳葫芦瓶。这个瓶的造型比较有特点啊。

  杨静荣:这件东西啊,如果要说单纯说它经济价值不算很高,但是它是辽瓷里边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另外一个,这个葫芦瓶造型设计得比较精巧,上边有这个仿这个葫芦形,带双耳,在这个葫芦身上呢,还有几条那个暗线,所以看起来就价值呢,就非同一般了,就是说比这个一般的葫芦瓶呢,价格要高一些。

  主持人: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黑龙江民间寻宝获奖藏品的第九件是明代的观音铜像。其实要说的这个少数民族,你像东北地区啊,你像能够发现明代的这个铜像,是不是说明,那个时候其实佛教在东北地区也非常盛行呢?

  李彦君:佛教在东北地区是,也盛行,但可比那儿要早得多了。实际渤海国是建国698年,唐朝那个中期建国,那么它也统治了300多年的时间,渤海国就有很多的佛像在黑龙江出土。

  主持人:在东北地区,包括一些游牧民族地区,他们信佛教都是信西藏的那个喇嘛教?

  杨静荣:不是,最盛行的宗教应当是那个萨满教。

  李彦君:对,萨满教。

  杨静荣:萨满教。实际上萨满教。是那个什么,是原始宗教。

  李彦君::从前有。

  杨静荣:原始宗教是满族,后来一直到进了北京,在故宫这个萨满教巫师。

  李彦君::对萨满教。跟佛教不是一回事。

  杨静荣:它不是一回事,它是原始宗教里边的巫术占主要的。

  李彦君::延续了几千年。

  主持人:那个可能是更古老的一种。

  杨静荣:最原始的东西。

  主持人:就是对神那种那种向往的那种。

  李彦君::对,就是多神论,萨满教。就是多,万物有灵论和多神论。

  主持人:但其实后来,慢慢的佛教也传入了这个地区,是吧?

  主持人: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黑龙江民间寻宝获奖藏品,而且这件获奖藏品呢是十大宝物的第一名,那就是辽代的剔花花口瓶。好这个剔花花口瓶我们看到了,而且呢,我不知道两位是否了解到啊,打我们这个节目播出以后呢,具很多朋友说啊,现在在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类似的这种藏品好像突然就多了起来,看来我们这个民间寻宝还是挺有影响力的,能够带动市场了啊。

  李彦君::对,能够影响市场。

  杨静荣:实际上啊,在这个,在此之前,就有仿制品,不是现在才有的,就是我们做完节目以后,当然做完节目以后仿制品就更多了,这个东西在市场上几乎可以这么讲,在以后,就包括以前的市场上,能见到里边90%多,可以这么讲99%几乎都是赝品。

  李彦君::都是赝品。

  杨静荣:这件东西呢,重点什么,就在于怎么鉴定,现在还有这仿制得比较好的,用得这个老料,到现在还存在,还有,做得最好的是用那老底儿。它这件器物,在鉴定的时候呢,我们一般就是看它这个刀工,刻法。

  主持人:就是剔花的工。

  杨静荣:就是剔花的刻法,它那刀工,就是现在做得有能达到九成的,确实有做得相当不错的,而且随着这个时间的推移啊,这仿制的水平越来越高,但是这件藏品,我们不但是经过了这个专家的这个传统鉴定,而且还经过科技检测。

  主持人:科学的检测。

  杨静荣:科技检测,测试出来的年代,就是这个相当于宋代。实际上就是,辽嘛,它因为是,这个造型本身在这个宋代磁州里边就有,但是它是属于辽瓷系列的,它的那个刀工跟这个不一样,但是这个藏品,像这样的藏品呢,确实是在全国的各大博物馆里边收藏的是非常稀少。

  主持人:因为我们后来去广州寻宝的时候,也看到类似的器物,所以就像你说的在博物馆里,在拍卖市场上,这个东西是很珍贵的,很少见的,但是面对眼下的这种情况,市场上这种东西多了起来,可能真的东西肯定还是少,所以这个时候呢,就是两位能不能给一些好的方法给我们的投资者。

  杨静荣:这个东西鉴定呢,主要还是第一,先请这个有关的专家,先过一眼,过一眼说那差不多了,然后如果我觉得,如果要是认为比较把牢的话呢,再进行一下科技检测,这是比较可靠的方法。

  主持人:就是传统方法和科技方法相结合。

  杨静荣:科技相结合。

  主持人:今天我们这么一聊呢,好像又重走一次了黑龙江的寻宝之旅啊,那么在这里呢,也是非常感谢两位专家,也要谢谢大家收看我们今天的《艺术品投资》节目。艺术品投资,寻宝再报告。明天向您报告广东之行。


3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2 17:37:00 | 只看该作者

不分青红皂白,一概否定民间流传的红山玉器的做法,貌视科学实则很不科学,也很愚钝,更是对人类文明瑰宝的不负责任。正是这种不负责任的观念和做法已使不少曾经面世的民间红山玉器流散海外,或重新淹没无闻。形势已够严峻了。

任南红山文化网之特别可贵也在于它处处都浸透着一种崇高的责任感,让人感受到学者良知的光亮。

红山玉器宝藏真面目的全面揭示,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其间要面对诸多烦难的课题。这些课题的突破,需要利用前学者的成果,需要切实的调查研究,需要多学科的合理攻坚,更需要学者的良知和崇高的责任感。但不管多么艰巨繁难,我们都应当向前走去。而且要加快步伐,如果等到外国学者拿者他们已经研究确证了的民间红山玉器来见我们,中国的学人真无颜面对祖先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0-28 23:29 , Processed in 0.06223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