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大巫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干坑带碱皮 --- 猪龙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11-7 12:0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大巫头01在2008-11-7 2:39:00的发言:

兄过誉了。

  如上图猪龙,虽没有明显质变与土中方位,但从材质上看玉质是有熟感,玉表已呈现一定厚度的皮壳。另碱壳的包裹也趋于自然,壳下碱对玉表也有一定的作用-- 融蚀态。加上坑洞的碱与土残留均出现不同大小的“黑磁珠”这些都是人为仿品难办到的自然态特征。

   此件是从近30件仿品中唯一看对挑出来的。同时也看出目前真品难寻之困。 兄如看出有任何疑异但说无妨。一起学习探讨。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大头斑竹:谢您耐心指教,通过这贴可以学到更深入的知识。

 

 

古玉我觉得越玩越深,真是学无止境,这也是古玉的魅力所在。

12#
发表于 2008-11-7 12:25:00 | 只看该作者

大头兄的想法是这样的吗???

 

换作我也会想到这些。。。

 

但必须当仿的价格。。。

 

值得探讨的一件东西。。。

[upload=jpg,1.jpg]UploadFile/2008-11/200811712225781896.jpg[/upload]

[upload=jpg,20081162353076803.jpg]UploadFile/2008-11/200811712254224850.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8 10:30:18编辑过]

0.jpg (121.71 KB, 下载次数: 0)

干坑带碱皮 --- 猪龙

干坑带碱皮 ---  猪龙

0.jpg (186.08 KB, 下载次数: 0)

0.jpg
13#
发表于 2008-11-8 18:5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大巫头01在2008-11-6 23:51:00的发言:

   此类带碱皮应属干坑类,表象无明显质变态与辽西湿沙地附碱壳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受沁、质变态(色变)与表象解理态的不同。此类带碱皮较硬,皮下亦能显现细微融蚀态。(小)坑口均带有碱与土质并附有磁性黑珠。个见欢迎大家讨论。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7481.jpg ok.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7482.jpg ok.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大头,你真的开悟了,恭喜![em17][em27]
14#
发表于 2008-11-8 20:35:0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还没有盘过的吗?
15#
发表于 2008-11-8 20:43:00 | 只看该作者
大头兄.料硬吗?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02:2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国国在2008-11-8 20:43:00的发言:
大头兄.料硬吗?

用铁尖物挑开碱皮来看(因无法盘脱),应属于河磨料硬度在4.5左右。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03:32:00 | 只看该作者

“十二字”自然态理论是适用于各区域的(红山)不同器表象的鉴别。

    上图猪龙,其表象与本网大部分所看到的在方位、熟、沁色、质变有很大不同,那是不是如没有上述表象就完全否定掉。碰到此类最好用排除法去鉴别,1 比如碱皮,如是人为涂抹上则必不能很好粘贴,必显疏松容易脱落。而上件碱壳实很难去除点。2 从碱壳下露出自然融蚀纹路。碱壳下在玉表肌理显现轻微的自然态解理面,如是人为造相信是很难做到“轻微”和“流水痕般自然态”状。同样的理,如是在水因素下受沁而产生的“缩”自然态,如要造成“微缩”自然态相信是更难。3 玉肌理面有现“虫蛀状”的坑洞。上件虽没有在湿坑状下的孔洞有坑中有坑坑内表处于融化态形式,但从坑口边缘看是处于自然融蚀的圆滑坑状态,与人为用硬物戳再打毛是不同的。再者,整体坑口的分布处于非规律状与仿品规律性又不同。4 坑与打孔出现“磁性”珠子附着物是符合自然态之特有特征,仿品是望尘莫及做不到的。综合上述,自然态表象应要按实际状况来分析,自然态表象是否存在“轻微”“中度”“深度”各土层阶段之级数不同。

    个人对“十二字自然态理论”的理解,其实质就是“合理”,因自然状态下万物的新老更替总是那么“合理”性。上件器表自然态特征判断应属于水少状况而产生“轻微”自然态表象,从表变化程度看也是合理的,故而判断为干坑物。个人对“十二字”自然态理论尚处于学习阶段,更希望大家提出不同观点和认识供相互讨论和体会。总之相信“十二字”自然态理论是可以阐述清楚:不同地域与不同土层关系的科学真理。

18#
发表于 2008-11-9 07:26:00 | 只看该作者

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8116235307680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件透闪石真玉,黄玉,有硬度的,生坑未盘吧,内部油性、肥熟感隐约可见,造型神韵佳,工法流畅。老。保持原样,不要盘。

19#
发表于 2008-11-9 08:4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大巫头01在2008-11-9 3:32:00的发言:

“十二字”自然态理论是适用于各区域的(红山)不同器表象的鉴别。

    上图猪龙,其表象与本网大部分所看到的在方位、熟、沁色、质变有很大不同,那是不是如没有上述表象就完全否定掉。碰到此类最好用排除法去鉴别,1 比如碱皮,如是人为涂抹上则必不能很好粘贴,必显疏松容易脱落。而上件碱壳实很难去除点。2 从碱壳下露出自然融蚀纹路。碱壳下在玉表肌理显现轻微的自然态解理面,如是人为造相信是很难做到“轻微”和“流水痕般自然态”状。同样的理,如是在水因素下受沁而产生的“缩”自然态,如要造成“微缩”自然态相信是更难。3 玉肌理面有现“虫蛀状”的坑洞。上件虽没有在湿坑状下的孔洞有坑中有坑坑内表处于融化态形式,但从坑口边缘看是处于自然融蚀的圆滑坑状态,与人为用硬物戳再打毛是不同的。再者,整体坑口的分布处于非规律状与仿品规律性又不同。4 坑与打孔出现“磁性”珠子附着物是符合自然态之特有特征,仿品是望尘莫及做不到的。综合上述,自然态表象应要按实际状况来分析,自然态表象是否存在“轻微”“中度”“深度”各土层阶段之级数不同。

    个人对“十二字自然态理论”的理解,其实质就是“合理”,因自然状态下万物的新老更替总是那么“合理”性。上件器表自然态特征判断应属于水少状况而产生“轻微”自然态表象,从表变化程度看也是合理的,故而判断为干坑物。个人对“十二字”自然态理论尚处于学习阶段,更希望大家提出不同观点和认识供相互讨论和体会。总之相信“十二字”自然态理论是可以阐述清楚:不同地域与不同土层关系的科学真理。

[em243]...好帖...該頂......

同時...也期望版主繼續分享"盤變的心得與美圖".

必竟...在探索的旅途上"行百里已近九十了"......

20#
发表于 2008-11-9 12:2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cesarcyy在2008-11-9 8:49: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好帖...該頂......

同時...也期望版主繼續分享"盤變的心得與美圖".

必竟...在探索的旅途上"行百里已近九十了"......

和兄的想法不谋而合。。。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7 18:08 , Processed in 0.05883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