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16|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我的影子要说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17 00: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讨论史前玉器发展.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摆脱现有历史定论的框架,如果把中原文化发展史作为中国文化发展史来读,那么所有的历史论证.都会走入错误的泥澡.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前辈历史学家对中国原始社会发展的探索及做出的大体框架.但由于很多史学家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他们只能用一元化的理论来撰写中国的史前史,所以就给今日史前玉器的研究及探索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拘束.实际上我是比较赞成史前版块学说,至少说它把原来中国史前一元化历史变成了多元化历史.特别是考古学的不断发展,给史前史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光明的道路.同时史前玉器的研究也有了黎明的光芒.我是赞成东夷淮夷和东越玉器分类的,因为这样史前的红色黄色黑色文明有了比较清楚的轮廓.在其中代表红色文明的红山文化应当是一个比较发达的时期,它后来和黑色文明融合产生了中原文明,这在商代的玉器上已经看得比较清楚.如果我们能够追溯上去,夏代文明大概就在红山与良渚文明融合后产生了.所以我们在研究史前玉器的时候,不能孤立的去探究.而应当南北结合地来看,这才是真正研究史前玉器崭新的路子.

[em05][em05][em05][em0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7 0:43:09编辑过]
2#
发表于 2006-8-17 07:52:00 | 只看该作者

深刻

[em17]
3#
发表于 2006-8-17 11:22:00 | 只看该作者
发贴心情
深刻[em01][em01][em01]
4#
发表于 2006-8-17 16:48:0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你的观点[em07]
5#
发表于 2006-8-20 11:05:00 | 只看该作者

讲得好!不过请问你是把中国各地区的文明用颜色来划分的?把你的理论好好讲讲吧.

6#
发表于 2007-5-31 10:3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阿玉在2006-8-17 0:18:09的发言:
 

         讨论史前玉器发展.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摆脱现有历史定论的框架,如果把中原文化发展史作为中国文化发展史来读,那么所有的历史论证.都会走入错误的泥澡.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前辈历史学家对中国原始社会发展的探索及做出的大体框架.但由于很多史学家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他们只能用一元化的理论来撰写中国的史前史,所以就给今日史前玉器的研究及探索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拘束.实际上我是比较赞成史前版块学说,至少说它把原来中国史前一元化历史变成了多元化历史.特别是考古学的不断发展,给史前史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光明的道路.同时史前玉器的研究也有了黎明的光芒.我是赞成东夷淮夷和东越玉器分类的,因为这样史前的红色黄色黑色文明有了比较清楚的轮廓.在其中代表红色文明的红山文化应当是一个比较发达的时期,它后来和黑色文明融合产生了中原文明,这在商代的玉器上已经看得比较清楚.如果我们能够追溯上去,夏代文明大概就在红山与良渚文明融合后产生了.所以我们在研究史前玉器的时候,不能孤立的去探究.而应当南北结合地来看,这才是真正研究史前玉器崭新的路子.

[em05][em05][em05][em05]

[em27]
7#
发表于 2007-6-1 01:0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阿玉在2006-8-17 0:18:09的发言:
 

         讨论史前玉器发展.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摆脱现有历史定论的框架,如果把中原文化发展史作为中国文化发展史来读,那么所有的历史论证.都会走入错误的泥澡.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前辈历史学家对中国原始社会发展的探索及做出的大体框架.但由于很多史学家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他们只能用一元化的理论来撰写中国的史前史,所以就给今日史前玉器的研究及探索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拘束.实际上我是比较赞成史前版块学说,至少说它把原来中国史前一元化历史变成了多元化历史.特别是考古学的不断发展,给史前史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光明的道路.同时史前玉器的研究也有了黎明的光芒.我是赞成东夷淮夷和东越玉器分类的,因为这样史前的红色黄色黑色文明有了比较清楚的轮廓.在其中代表红色文明的红山文化应当是一个比较发达的时期,它后来和黑色文明融合产生了中原文明,这在商代的玉器上已经看得比较清楚.如果我们能够追溯上去,夏代文明大概就在红山与良渚文明融合后产生了.所以我们在研究史前玉器的时候,不能孤立的去探究.而应当南北结合地来看,这才是真正研究史前玉器崭新的路子.

[em05][em05][em05][em05]

     深刻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em10]
8#
发表于 2007-6-1 01:3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阿玉在2006-8-17 0:18:09的发言:
 

 讨论史前玉器发展.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摆脱现有历史定论的框架,如果把中原文化发展史作为中国文化发展史来读,那么所有的历史论证.都会走入错误的泥澡.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前辈历史学家对中国原始社会发展的探索及做出的大体框架.但由于很多史学家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他们只能用一元化的理论来撰写中国的史前史,所以就给今日史前玉器的研究及探索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拘束.实际上我是比较赞成史前版块学说,至少说它把原来中国史前一元化历史变成了多元化历史.特别是考古学的不断发展,给史前史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光明的道路.同时史前玉器的研究也有了黎明的光芒.我是赞成东夷淮夷和东越玉器分类的,因为这样史前的红色黄色黑色文明有了比较清楚的轮廓.在其中代表红色文明的红山文化应当是一个比较发达的时期,它后来和黑色文明融合产生了中原文明,这在商代的玉器上已经看得比较清楚.如果我们能够追溯上去,夏代文明大概就在红山与良渚文明融合后产生了.所以我们在研究史前玉器的时候,不能孤立的去探究.而应当南北结合地来看,这才是真正研究史前玉器崭新的路子.

 [em27]

一下供您参考:

《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四时纪》和《淮南子·天文训》排太昊(伏羲)为东方天帝、炎帝为南方天帝、黄帝为中央天帝、少昊为西方天帝、颛顼为北方天帝,分别配对春、夏、秋、冬(黄帝为中央天帝,总揽四季,故不配对某一具体季节)四季,可证此五帝有年代、时代先后顺序。据文献资料,少昊的地望在东方,炎帝的地望在西部渭水流域,而且在考古学上已得到一定程度的佐证。如果根据少昊、炎帝的地望及文化特征配五方天帝,则少昊应为东方天帝、炎帝应为西方天帝,但《礼记》、《吕氏春秋》和《淮南子》都没有这样处理,证明五方天帝不是根据传说帝王的地望及文化特征来安排的。相反,五方天帝配对不仅遵循春、夏、秋、冬这种时序,而且与其他古籍中“三皇五帝”的排序完全一致(为了把黄帝排为中央天帝,故将伏羲与太昊合并、神农与炎帝合并),故而出现在大地之东方的少昊被排到天庭的西方,在大地之西方的炎帝被排到天庭之南方。这给今之学者造成了一些误会,但那种颠三倒四的配对却证明它是按照五行、五方及时代先后来配置的,即太昊(伏羲)东方木生炎帝(神农)南方火,炎帝南方火生黄帝中央土,黄帝中央土生少昊西方金,少昊西方金生颛顼北方水。我们知道,在古史传说中,并不存在伏羲(太昊)生炎帝(神农),炎帝生黄帝,黄帝生少昊,少昊生颛顼这样一种体系,故知这种相生关系是年代的先后关系。由于古人牵强地把传说帝王与五行相生关系凑在一起,故给今人造成许多误会和混乱。

9#
发表于 2007-6-1 01:36:00 | 只看该作者
我国学者对传说时代的研究,对“三皇五帝”的年代、地望的认识非常混乱,比如“伏羲”,从4000年前到18000年前,几乎每一个千年纪都被学者们认为是伏羲(太昊)时代(附《中国传说时代研究存在的问题》)。那么怎样来判断”三皇五帝”的年代关系呢?我认为“炎黄大战”、“伏羲画卦”这种中国传说时代和中国文化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就可能成为一种参照物。比如伏羲时代:根据出土资料,我们发现距今6000多年前包括八卦、六十四卦、河图洛书及其他天文历法数理在内的一个知识体系已经很成熟,而仰韶文化的两个主要类型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又与传说中的神农(炎帝)、黄帝行《归藏》易非常吻合(参见“第3项证据或理由”),那么“伏羲时代”必然远早于仰韶文化。但它又不可能太早,因为八卦是一种图案符号,根据考古发掘可知,中国境内在新、旧石器时代之交已开始出现图案和符号,所以将距今一万年前这个时代视为“伏羲时代”是比较恰当的。这个时代也是农业起源、陶器开始产生、定居开始产生的时候,刻画图案、符号意味着人类已开始有意识地记载和传承文化、文明,而且已意识到这是一种可以长期保存、帮助记忆的方式,与口耳相传、言传身教相比它有许多优点。将太昊伏羲氏定位于这样的年代,与上述“三皇五帝”古史体系也正相吻合(关于“太昊”,我们后面将专门讨论)。
10#
发表于 2007-6-1 01:40:00 | 只看该作者
尽管“三皇”、“五帝”各有多种说法,但这些资料却有惊人的一致性:

其一,伏羲大体上被排在“三皇五帝”之首(排除纬书中伏羲之前的燧人氏,则伏羲恒居首位),说明“伏羲”的重要性,“伏羲”的确被古人视为人文始祖

其二,“三皇”、“五帝”虽说法不一,但排序基本上不混乱,按太昊与伏羲合并、炎帝与神农合并(合并的原因应该是为了突出黄帝为中央天帝即《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四时纪》和《淮南子》所排五方天帝的需要)、少昊即帝挚,“三皇五帝”的总体排序为:伏羲(太昊)、神农(炎帝)、黄帝 、 少昊(帝挚)、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尧、舜(女娲为伏羲妹或妻,同时代;共工、祝融总在伏羲、神农与尧、舜之间)

其三,尧、舜总排在“三皇五帝”之后,尧、舜之后为禹、启,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伏羲上承有巢氏、燧人氏,尧、舜下接禹、启。据此可知,古史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大体上是按时序进行排列的,而这个排序与《帝王世纪》、《尚书序》又完全吻合(实际上所有的排序都没有违背总体顺序)。虽然“三皇”、“五帝”各有多种说法(可能与作者有关,即作者认为哪几位重要就选哪几位),但这种排序上的惊人的一致性却表明古人在这一问题上可能是很严谨的,而不是随便凑合三位、五位就了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9 20:21 , Processed in 0.05714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