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古玉苏醒了
使用道具 举报
0.jpg (284.2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08-10-12 21:47 上传
玉器失透感
0.jpg (285.62 KB, 下载次数: 0)
2008-10-12 21:51 上传
个人盘变体会,真品失透感有透依然有浑浊态。盘变老料仿品(原带色部分)带色盘变由深变浅变白,最后显通透与南阳玉(独山玉)透状很相近,仍显生料感。
我也很赞同这个观点。
失透中的失色现象是普遍见到的,而且对研究古玉的“色”有很重要的依据。
失透中的“透”不仅有通透的一层意思,更多的是完全丢掉,完全失去的意思。不知道这样表达是否清楚,更多时候认为失透的最严重级别就是“鸡骨白”,质没有变,但色没有了,就成为所见的白色部分——即总说的“钙化”,其实那不是钙化,就是原玉质中色素的丢失所致;如果晶体内的结构水还没有完全缺失,则会略有玉性的显现——盘变后会恢复一些;否则就会风化如泥。
用古玉失透特征来解释“鸡骨白”是不是更科学一些呢?
所谓“鸡骨白沁”一说,有什么颜色能使古玉沁成白色的呢?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玉玦 兴隆洼文化 直径2.9-3.1、孔径0.7、厚1.2-1.4厘米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白音长汗遗址2号墓出土,现藏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这件则把失透的整个过程显现出来了——失色也是渐变:从白色,淡黄色到绿色可以清楚的看出。绿色是它的原玉质地。
这件可以看出“失透”中“透”的另一层含义:鸡骨白。——晶体内结构水的缺失同时把玉质里的色素带走了。
这种失透就显浑浊,但可以从留下的部分色泽中找到原玉质的颜色。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14 12:29 , Processed in 0.06250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