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西域的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玉器失透感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8-10-13 09:39:00 | 只看该作者
个见,鸡骨白也应该是质变
22#
发表于 2008-10-13 09:4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jadestone在2008-10-13 7:01:00的发言:

我也很赞同这个观点。

 

失透中的失色现象是普遍见到的,而且对研究古玉的“色”有很重要的依据。

失透中的“透”不仅有通透的一层意思,更多的是完全丢掉,完全失去的意思。不知道这样表达是否清楚,更多时候认为失透的最严重级别就是“鸡骨白”,质没有变,但色没有了,就成为所见的白色部分——即总说的“钙化”,其实那不是钙化,就是原玉质中色素的丢失所致;如果晶体内的结构水还没有完全缺失,则会略有玉性的显现——盘变后会恢复一些;否则就会风化如泥。

 

用古玉失透特征来解释“鸡骨白”是不是更科学一些呢?

所谓“鸡骨白沁”一说,有什么颜色能使古玉沁成白色的呢?

 

 

您的脑瓜真好使~. 偶怎么就没想这么多呢? [em65]

 

 

23#
发表于 2008-10-13 09:5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jadestone在2008-10-13 7:14: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件可以看出“失透”中“透”的另一层含义:鸡骨白。——晶体内结构水的缺失同时把玉质里的色素带走了。

[em29]

24#
发表于 2008-10-13 10:3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千寻美玉在2008-10-13 9:39:00的发言:
个见,鸡骨白也应该是质变

是的,这是个质变的过程。

25#
发表于 2008-10-13 11:40: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失透”后之“透”

26#
发表于 2008-10-13 12:22:00 | 只看该作者
继续学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3 15:02:11编辑过]
27#
发表于 2008-10-13 15:1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西域的鹰在2008-10-11 21:28: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只是盘净.并末盘变.盘变要下功夫的

失透明显

28#
发表于 2008-10-13 15:17:00 | 只看该作者

玉器失透感

[upload=jpg,3.jpg]UploadFile/2008-10/2008101315171095467.jpg[/upload]
29#
发表于 2008-10-13 15:18:00 | 只看该作者

玉器失透感

[upload=jpg,3.jpg]UploadFile/2008-10/2008101315181718792.jpg[/upload]

0.jpg (363.02 KB, 下载次数: 0)

玉器失透感

玉器失透感

0.jpg (443.15 KB, 下载次数: 0)

玉器失透感

玉器失透感
30#
发表于 2008-10-13 15:2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任南在2008-10-13 11:40: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失透”后之“透”

这个最有说服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14 15:02 , Processed in 0.05834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