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谢任老师关注.过回儿上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功底好.深不露首.向您学习.这件料好
0.jpg (37.4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08-6-26 13:12 上传
请版主给这件东西断断代.
0.jpg (27.4 KB, 下载次数: 0)
0.jpg (30.12 KB, 下载次数: 0)
0.jpg (38.38 KB, 下载次数: 0)
0.jpg (36.23 KB, 下载次数: 0)
0.jpg (29.83 KB, 下载次数: 0)
0.jpg (35.58 KB, 下载次数: 0)
2008-6-26 15:18 上传
0.jpg (6.79 KB, 下载次数: 0)
2008-6-26 15:26 上传
[讨论]
回东北人大哥 红山鹰前辈:
工上的细图还是看不清,无法看测光自然态和“破口”。
学生只能从土中方位着手 --- 正面与背面的沁有很大差别。正面无,边缘也没有。大量真品图例显示,正反面或边缘出现重沁或沁残机会很高。这是疑点之一。再看背面的沁色走向、布局,这块料的器型与沁色布局有不合理地方,型随色走,像是大块料中的沁局。此为疑点之二。另外,绳孔与头顶孔的边缘轮廓整体切割型态也不好,少了红山味道。有后改之嫌。
最后是这种白水沁探讨,是属于老山水料的原沁色?还是与真品自然受沁带有水草残留纹的真沁?抑或是属于鸡骨白沁的范畴?提示一点,目前市场上的工痕运用极好,上图的刀工做到不难。综合判断是否还是回到“自然态”的角度来看?
[em27][em27]
东北人兄,您的玉鹰与此玉箍为同一玉种,同一年代。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3 23:23 , Processed in 0.05313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