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金山ffice ffice" />
任 南 刘卫东 高 翔 童培德 张骏伟 (征求意见稿)
地处西北太平洋地区的辽东半岛《鞍山》地区(包括辽阳县、海城市)存在两个史前“玄鼋国”。2008年4月,任南科考队对“玄鼋国”进行了继《山海经》之后的一次重要考察。大量证据表明所谓两个玄鼋国就是山海经中所记载的两个轩辕国,即夭之国和沃之国。
《山海经 大荒北经》:“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这是《山海经》对北太平洋白令海无齿海牛的生动描写,大海牛,体重达6400公斤,由于人类扑杀该物种于1854年灭绝。《大海牛》就是夔,夔标示了西北太平洋这一明确的地理范围。
根据《山海经》,古轩辕国有若干个与陆地相邻的海可以称作西海,就是萨哈琳半岛、日本列岛、 朝鲜半岛、辽东半岛等陆地、岛屿。《山海经》记载了在某个历史时期,轩辕国的居民包括朝鲜、倭国、毛民等族群。山海经是从讲述临于古渤海东岸“临于西海之上”的《首山》开篇的。根据《山海经》,上述陆地只有辽东半岛的古辽阳地区近些年发现的古遗址与山海经中关于轩辕国的记载可以进行一对一的匹配,故可以认为轩辕古国的中心地区在辽东半岛无误,即今鞍山市、辽阳市、海城市。轩辕国是一个巨大、浪漫的史前文化宝库,这个文化与中华文化等文化具有本质的联系。即《易头》——太阳文化《易经》。
鞍山地区存在大量的古文化符号“天文图“,这些天文图可大致分为四种组合,1、是天文图,2、是易经,3、易经排列的天文图,4、天文符号组成的易经。5、承载这些古文化的自然条件组合也具相同意义的文化符号,就是说这些古文化符号赋予这些自然环境一个文化意义,自然环境也成为了文化环境。古文化遗址寓于自然环境之中,囊括了天、地、人,日、河、月。显然这些古文化尤其是其中的“易”文化符号的文化属性可以称为“古易经”。古易经就是天书,天书说明的是一条天地人相通的模式,而天书是由天河流出的。其中的这些符号是易经符号吗?这没有错,易经就是易经。
如:易经的《三才图》的四种表现符号组合形式:1、易头、寅、月。2、日、河、月。3、太极、两仪、四向。4、天、地、人。太阳的大名为《易头》,易头是东北人世代对太阳的称谓,如:大石龟背负的是太阳、天河、月亮。这就是《易经》易经也是“太阳经”。
谁在这些山上石岩之上搞了那么多易经符号,这些易经出现在什么年代?确指《山海经》与这些遗址的关系。确指最早的易经天地人符号的使用者为《孤山人》(三——十一万年)。确指轩辕氏即玄鼋氏,这是些认识这个古文化仅有的途径。 这些情况归结为郭沫若先生的著名论断“黄帝轩辕氏实为天鼋氏”。天鼋就是玄鼋,玄鼋就是轩辕,轩辕就是黄帝。这些遗址记录了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古老国度关于太阳的文化意义,这些大规模的古文化遗址都是以《易头——太阳》为先导的。
[此贴子已经被任南于2008-6-25 10:46:3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