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51|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活动] 北京的金山(任南红山文化网史前文明探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24 10:32: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图:通明山南立面,山海经中记载的 《昆仑山》,该山是中国的 女人山,中国人的天妈、潦天妈(音老)。该山呈金字塔形,四个女阴形面,火焰形山体,九沟二十八岔,上圆下方,山顶正南九个山头,绕山顶一周二十八个山头,饶山下一周为“汤水”相机所在位置即“昆仑南渊”。并且老百姓认为:此山可预报天气。此图为该山的南立面,方位朝向正南。由此山向北至首山共“丸十山”45公里,其文化内容及相关文化内容与《山海经》记载同。fficeffice" />

 

0.jpg (116.27 KB, 下载次数: 2)

北京的金山(代任老师上传)

北京的金山(代任老师上传)

0.jpg (27.25 KB, 下载次数: 2)

北京的金山(代任老师上传)

北京的金山(代任老师上传)
2#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10:34:00 | 只看该作者
 

简要的背景资料fficeffice" />

辽阳市政府对首山、通明山(窟窿山)的官方说法:

  山:座落在辽阳老城西南7.5公里,首山镇马伊屯村后,东经123°05′25″,北纬40°13′48″。其峰不高,为海拔198.9米。其体不大,面积1平方公里。其草木不丰,植被率20%。它在辽阳城西南为第一高地,孤峰耸峙,其东、西、北三面,则一派平原。山势蜿蜒西南行,千山诸峰自此起首;或山形圆耸突起,犹如人首,因而得名。山不在高,有韵则名。首山是一座名山。据《三国志·魏志》记载,魏景初二年(公元238)六月,司马懿率大军到辽东(今辽阳)征讨公孙渊,擒斩于此。《新唐书》称此山为马首山。唐太宗征高丽时,曾驻跸于此,并留有诗句:驻跸俯丸都,伫观妖氛灭。因此,首山又名驻跸山。《辽史·地理志》作手山。从山下东北方向看去,山形恰如手掌。

通明山  位于辽阳县下八会乡,东经123°08′24″,北纬40°56′34″处,一峰凌空起黛,斗绝矗立于万仞之巅。远处望去,怪伟披离,青峦翠(山献),云气蒙蒙,岩岫在明灭有无中。峰巅的北顶,有一狭长石洞孔,山下望之,纵约4米左右,豁然峰峦间,透露一线青天。叫这山作窟窿山。后来,又改称为通明山。
     
通明山是千山九百九十九朵莲花峰里的一朵,南端第一峰,海拔标高770.4米,山体面积8平方公里,植被率90%。山上青松荫荫蔽蔽,岩石瑰诡,崖壁峭峻,奇奇怪怪,真是出于大自然造化意表。崖边涧畔,葛萝蔓引,苔藓斑剥,野花草药,不可指数。 

晚清张之洞对通明山的说法:

泰山何巍峨,支尾直北走。百里一起伏,阴阳自分剖。众峰罗儿孙,峻岭试培塿。兹山特权奇,崛然拱岳后。踞形若置箕,圆顶如覆瓿。树燥泉源微,草丰土力厚。苍翠岚色妍,凸凹石骨丑。当阳具二孔,洞达左与右。摩挲至正碑,苔藓蚀螭首。所言山穴中,光明绝昏黝。堕月辉东流,杲日景西受。行云时出入,飘风历前后。谁凿混沌窍,傥辟仙灵牖。为想鸿濛初,造出天地手。徂徕及新甫,平揖与之友。虚中乃生白,秀外或非偶。责实名必循,妙理寓陵阜。荡荡尘翳空,吾以师无垢。

张之洞,字孝达,一字香涛,晚号抱冰,考古爱好者,南皮人。同治癸亥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山海经中的首山和昆仑山:

山海经卷一南山经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

山海经卷一南山经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出,以至箕尾之山,丸十山。

山海经卷二西山经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其中多玉,其阴多榣木之有若。北望诸毗,槐鬼离仑居之,鹰鹯之所宅也。东望恆山四成,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搏。

山海经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其首曰归山

山海经卷十二,“海内西北陬以东者。蛇巫之山,上有人操柸而东向立。一曰龟山。西王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3#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10:34:0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古《辽阳》的说法:fficeffice" />

泰山和太山, 十座山峰组成的潦山即“太行”象形泰。另一解:泰字为天门流水,故泰指的是南天门,有天门的山即为泰山。泰字由三、人、水组合,意泰、太平。规山即龟山“天极”仙人台。窟窿即崑崙意为女人阴道。天原来是黑的,萨满教认为由于月亮在这里进行过一次最伟大的生育,就是一个月亮生了十个太阳,天才亮了,由于十日是月亮生的,自然可以理解在古文化中女娲就是月亮,女娲是一枚生殖器,是谁的生殖器,西王母,西王母是谁,山海经的相关记载是常与羲和,她们应该是一个人。西王母,官名《常羲》,西王母就是中国人的《潦天妈》。羲和应该是月亮河。

沿“泰水”南行即进入“南天门”。十个太阳由此上天。灵山十巫“上下于天”在此洗浴。此地现为《清云泉》亦即潦(音老)河源。十个太阳中的九个在昆仑山休息,故昆仑山正面呈九首火焰形山体,

昆仑山就是太阳山。 昆仑山有南、北、东、西四个女阴形面,绕山一周每面有一水流出汇成一条绕山一周的两条河流一阴一阳在山的东面交汇。此山五行,中央为土,与天相接。土字是天上一十字,昆仑山是中国中国古城堡的原型,此即为昆仑咒语“固若金汤”,汤水源于此。山海经卷二西山经“嶓(bō)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miǎn);(xiāo)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汤在山的北立面之下,阴地山体半环形结构与北京正阳门北立面下半环形结构同,形似承接天水的斗,天水在此聚而成汤故名汤河,是为金汤,黄汤。

4#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10:36: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北京的金山fficeffice" />

  刘卫东    童培德  张骏伟 (征求意见稿)

地处西北太平洋地区的辽东半岛《鞍山》地区(包括辽阳县、海城市)存在两个史前“玄鼋国”。20084月,任南科考队对“玄鼋国”进行了继《山海经》之后的一次重要考察。大量证据表明所谓两个玄鼋国就是山海经中所记载的两个轩辕国,即夭之国和沃之国。

《山海经 大荒北经》:“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这是《山海经》对北太平洋白令海无齿海牛的生动描写,大海牛,体重达6400公斤,由于人类扑杀该物种于1854年灭绝。《大海牛》就是夔,夔标示了西北太平洋这一明确的地理范围。

根据《山海经》,古轩辕国有若干个与陆地相邻的海可以称作西海,就是萨哈琳半岛、日本列岛、 朝鲜半岛、辽东半岛等陆地、岛屿。《山海经》记载了在某个历史时期,轩辕国的居民包括朝鲜、倭国、毛民等族群。山海经是从讲述临于古渤海东岸“临于西海之上”的《首山》开篇的。根据《山海经》,上述陆地只有辽东半岛的古辽阳地区近些年发现的古遗址与山海经中关于轩辕国的记载可以进行一对一的匹配,故可以认为轩辕古国的中心地区在辽东半岛无误,即今鞍山市、辽阳市、海城市。轩辕国是一个巨大、浪漫的史前文化宝库,这个文化与中华文化等文化具有本质的联系。即《易头》——太阳文化《易经》。

鞍山地区存在大量的古文化符号天文图,这些天文图可大致分为四种组合,1、是天文图,2、是易经,3、易经排列的天文图,4、天文符号组成的易经。5、承载这些古文化的自然条件组合也具相同意义的文化符号,就是说这些古文化符号赋予这些自然环境一个文化意义,自然环境也成为了文化环境。古文化遗址寓于自然环境之中,囊括了天、地、人,日、河、月。显然这些古文化尤其是其中的“易”文化符号的文化属性可以称为“古易经”。古易经就是天书,天书说明的是一条天地人相通的模式,而天书是由天河流出的。其中的这些符号是易经符号吗?这没有错,易经就是易经。

如:易经的《三才图》的四种表现符号组合形式:1、易头、寅、月。2、日、河、月。3、太极、两仪、四向。4、天、地、人。太阳的大名为《易头》,易头是东北人世代对太阳的称谓,如:大石龟背负的是太阳、天河、月亮。这就是《易经》易经也是太阳经

谁在这些山上石岩之上搞了那么多易经符号,这些易经出现在什么年代?确指《山海经》与这些遗址的关系。确指最早的易经天地人符号的使用者为《孤山人》(三——十一万年)。确指轩辕氏即玄鼋氏,这是些认识这个古文化仅有的途径。

这些情况归结为郭沫若先生的著名论断黄帝轩辕氏实为天鼋氏。天鼋就是玄鼋,玄鼋就是轩辕,轩辕就是黄帝。这些遗址记录了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古老国度关于太阳的文化意义,这些大规模的古文化遗址都是以《易头——太阳》为先导的。
[此贴子已经被任南于2008-6-25 10:46:37编辑过]
5#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10:37:00 | 只看该作者
 

山海经卷一南山经,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出,以至箕尾之山,丸十山。鹊山即今之首山,箕尾之山即今之窟窿山“昆仑”。fficeffice" />

山海经记录了帝之下都有一条有十座文化山峰组成的十巫上下于天的通道,它的北端为《首山》南端为《昆仑》故可以认为这是一条通向《潦天》的“线”。这就是老天(潦天)之下的《帝之下都》——《潦阳》。所谓《辽阳》的中线模式是一部通向昆仑山上的“天梯”。 至少山海经认为这里的古人曾经确认从前他们这里有过十个太阳。其中有九个太阳落在昆仑山上,故昆仑山“其光熊熊,其气魂魂”呈九首火焰型山体。(山海经卷二西山经)“北斗”北斗指的是十山之中的铁架山地区符号群中的十座土石堆中部分石堆图案。南箕,北斗,以“天极”仙人台大石龟为轴,形成了“天”的基本结构。   

有四条中心线可用来相互参照,进而告诉了大家这里有一个古文化,这四条线是:

1、   北京的旧城的中心线。

2、   印第安人的画《轩辕黄帝族酋长礼天祈年图》。

3、   山海经“灵山十巫上下于天”的道、天道。

4、   鞍山市东部山区由十座文化山峰构成的文化山峰线。

6#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10:37:00 | 只看该作者

在此之前的文本中谈及的线本文不赘述,本文重点介绍北京的线与鞍山的文化山峰线的比较。fficeffice" />

北京旧城有一条中心线,这条中心线“指向辽上京”,但是应该说辽上京的中心线指向了北京。因此,北京城旧城中轴线的古文化渊源应该另有来头。这个来头应该在辽东半岛“古轩辕国”的“帝之下都”《潦阳》(辽东京)。

北京的中心线,这条中心线的主要内容是,由南向北,前门、天安门广场、华表、金水和金水桥、天安门、故宫、景山。这条线的主要文化内涵就是《河图洛书》。

前门代表的是《昆仑山》以前门为代表的天安门广场就是天,前门就是金山《昆仑》。华表是天地界的界桩,也可以认为是天门的门柱子。天安门结构为上下两层,下为昆仑山意为天,五门即五道天五,天上为天门,天安门实为《南天门》。金水桥是水渠,金水实为天水,源于昆仑山为代表的天上,天安门广场即天上,天水由正阳门北侧环形“斗”承接,天上的天书及天水沿金水桥由南向北流入紫禁城,内金水桥意为流入,紫禁城就是地上的天宫,是天之骄子居住的地方,所谓龙的传人是在这里进行的。

景山就是地,其中万春亭应该就是所谓“金井”北京“天”的中心在正阳门。天安门是上下于天的通道“天门”。“地”故宫。“回归”的中心点在“井山”即“景山”。这样,由金山、金水、金井组成的是天地人的三才格局。

7#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10:38:00 | 只看该作者

鉴于上述图形均寓于《三才》这一基本图形之中的基本规律,根据这一破天荒的浪漫证据,可以认为,这个天地人格局的文化意义就是《河图洛书》河图洛书就是所谓天书。它的南端指向金山《昆仑》之上的太阳。fficeffice" />

8#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10:41:00 | 只看该作者

作为北京旧城中心线所演绎的原型,河图洛书就是在辽东半岛的古《潦阳》。根据《山海经》我们可以确定山海经中由河图洛书组成的一条帝之下都的那条中心线。首山 灵山 双山 巫山 (汪家峪)、  西王母山(汪家峪)、昆仑虚(铁架山)、八禺之岩(大孤山)、丰沮玉门(玉树顶)、龟山(仙人台)、窟窿山(昆仑山)。这条线全长45公里,南偏东2——5度。这条线也是天、地、人分布。

9#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10:41:00 | 只看该作者
其中的天门,玉树顶即山海经中的丰沮玉门天地人连成一线谓之丰。天水旁有一玉柱谓之沮,沮即雎,雎鸠:男女生殖器。玉树顶上U型山体“沮水穿山底而过”沮水即天水。沮水之上,彼此相互对应的两峰之间谓之天桥,《桥山》此之谓也。桥山上有月,月的下玄为天水流出的漕,上玄为天桥,水旁有沮,三者之和为“女”字。雎鸠就是龙凤,所以:所谓天门实际是内含龙凤的女性生殖器。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10:42:00 | 只看该作者
 

根据这条线所承载的古文化,我们可以判定北京城的中心线源于《山海经》中的《帝之下都》中心线。它们的南端均指向《易头》——太阳,方位阳天丙位,表现的共同的文化内容是《天地人》三才。 辽阳就是山海经中的潦阳,潦阳就是通向太阳的天路《辽阳》。人们是沿着这条天路奔向太阳的,称作《辽了》意为“跑没影了”。 老人去世谓之“潦了”就是上天了的意思。山海经中的《夸父逐日》讲的就是这样一个关于夸父“辽上天”的故事。 fficeffice" />

北京旧城中心线实际是十字线结构,潦阳的中心线也是呈十字结构。这个结构的基本特征与西王母大十字的基本结构特征、功能特征出于一辙。

在这些遗址中,大十字是易经的载体。古十字是一个世界级大迷,对这些大十字的判读的重大文化意义显而易见。如果证据证明,这些宝贵的遗址是古《萨满教头》,那么关于我们的史前史最遥远文明的那一部分就值得从头再研究一遍。

人们认为大十字是万相的也是万国的,《大十字》以经是高度抽象了的文字并且被高高在上应用至今。大十字也涵盖了洪荒文明,应该是洪荒文明的总和,易经也在其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3 21:00 , Processed in 0.09738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