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慈禧最喜欢画花卉 慈禧太后最喜欢画的是牡丹、兰草等花卉。她还破例诏录了女画师缪嘉蕙等入宫陪在身边习书作画。不过慈禧太后画的金鱼、花卉等作品,笔触细腻,一看便知出自妇人之笔。画上的“慈禧皇太后之宝”朱文方印,则将太后的威势显露无遗。 清代皇帝都希望自己被认为很有文化修养,便会找名家来代他们写,然后再盖上自家大印,俨然便成了自己的作品。如乾隆在政务繁忙时,多由张得天、 钱维城代笔;慈禧有时则由缪素筠代笔,但所用纸墨均系皇家用品。其中有一幅一米高的“颐寿”,从落款时间看是慈禧晚年作品,但专家推断该作品也应是他人代 笔之作。 对于慈禧作画,其实业内都知道一个秘密:慈禧并不是亲自画画,那些盖着慈禧太后印章的画其实都是慈禧请宫廷画家捉刀代笔的。慈禧太后这个人比较 附庸风雅,她在宫廷内专门养了两个枪手,一个是女宫廷画家淼嘉惠,另外一个是男画家屈兆林麟。一直到清政府垮台,两位宫廷画家才出来成为职业画家,靠卖画 谋生。”
四,慈禧太后字画水准如何? 虽然慈禧太后的书画基础并不是太好,但她天资聪颖,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摸索,进步很大;特别是到了光绪年间,因每日间勤勉于此,水平明显提高;尤其在她亲自下诏将缪嘉蕙等著名画家请进宫来给予指导之后,在书画上可以说已颇有造诣。 慈禧太后喜欢画扇子和立幅,而且最爱画兰竹(据说她的小名就叫兰儿),寥寥数笔就可成画。然而,在设色布局上,她必定是要苦心经营的。她在画花 时,为了逼真,总是画何种花就捣其花汁为色。慈禧太后还擅长画葡萄。因为葡萄粒大又圆,随手可成;其藤蔓屈曲,如蛇似蚓,信笔而就,易于神似。她所画的宫 体观音像,像中朱绿隐隐叠起,衣褶间描以金粉;观音像之上,还有梵文四字。 缪嘉蕙回忆说:“我们常常大半天不是画画就是学画史,看书里的画,或者是看宫中收藏的古代名画。太后最喜欢给人的礼物,就是一幅自己的画,上面盖了她的玉印,写了日期,还题首署名‘如意馆专作’的诗。” 不过,师从缪嘉蕙,在慈禧太后的书画生涯中无疑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却也给后人一个猜测:她的书画作品会不会都是缪嘉蕙“捉刀”的呢? 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在其60岁寿诞上,凡大臣奉赠寿礼,她一律以缪嘉蕙创作的“御笔之宝”回赏,并在字画上加“万岁”二字。由于数多量大,皇 亲国戚难免狐疑:太后哪有这等精力?通过“探底”,方才洞悉缪嘉蕙这个“代笔人”、“幕后英雄”。虽然不能说凡是盖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的书画都是缪 嘉蕙所作,但慈禧本人绝不是一个优秀的书画家,“只是一个初学者水平”。 那么,慈禧太后花这么多精力投入到书画创作当中,难道仅仅是附庸风雅、欺世盗名?又或是有些人说的,为了送给大臣们,忙不过来,只得叫人“捉 刀”?她的书画水平并不高,算不上是书画家?其实,慈禧太后作为大清王朝实际的最高统治者,她并不需要去讨悦任何人。写一下字,绘一下画,大多都是自我娱 乐。何苦为了一点虚名,费这么大的劲呢?布惊树说:“斯人已逝。虽然非多是少,但并不能因此就让她本来已经少的“是”也给抹去,让她“全非”。属于她应得 的那个部分,我们就给还她吧。” 叶赫那拉氏家族的后人——慈禧太后的四世曾孙叶赫那拉·根正说:“慈禧并非是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她对书法和绘画都很有造诣。少女时代在绥远城居住的慈禧,对文学、书法和历史非常有兴趣,她在此读书、学画、下棋、弹琴,且经常骑马、射箭。”
就连缪嘉蕙本人,对此也有较客观、中肯的评价。有一次,美国人何德兰问她:“太后的画如何?”这位慈禧太后的御用画师说:“太后是了不起的人! 画画,自然不是她专门做的事,不过是空下来弄弄罢了。她要是把整个心思全扑上去,肯定会有很高的画名。太后作画时,运笔准确有力。只有那些有天分的人,经 过训练之后,才能做到这一点。”
五、慈禧在宫中养了18名画师做枪手 慈禧在宫中养了18名画师,代替她作画。慈禧喜欢赐给下属近臣或者“嘉宾”,只要盖上老佛爷的图章,无论是谁画的,都是慈禧的赏赐。清代女画家 缪嘉惠,字素筠,昆明人,通书史,善篆隶,尤工画。光绪年间入宫为供奉给事,甚受孝钦后宠爱,专门代慈禧写字画画,即孝钦之画,多为她代作。 有记载说缪嘉惠怡情翰墨,学绘花卉,又作擘窠大字,常书福寿等字以赐大臣等,自是慈禧所赏大臣花卉扇轴等物,均嘉惠手笔。这已经说得很明确了, 皇帝或者皇后喜欢题字或赏赐下人书画,大概是清王朝的传统吧。过去曾经听故宫人员讲过,其实乾隆皇帝的书法,就有很多是代笔,听后还写过乾隆皇帝的枪手。 当时得到赏赐的人,明知不是慈禧手笔,但那“大红印章”还是值钱啊!现在民间常常会惊现慈禧书法画作,钦有慈禧之宝,就是这样谬种流传的。 刘项原来不读书,统治者的核心是权力,并不一定等同于知识和能力。曾国藩在1869年7月7日私人日记写道:“两宫皇太后才地平常,见面无一要语”,何必美化慈禧,其实“人治”是中国的真正特色,地球人都知道。 看到这些,想到一个问题,假的比真的好。王安石读史,曾经有“独守千秋纸上尘”的感叹,历史蒙尘,假的可以说成真的。说假话,办假事,上行下 效。现在不仅仅是书画造假,写假历史,造假文凭,造谣惑众的演讲,比比皆是。假亦真真亦假,造假的祖宗不是愚民百姓,老百姓本来就是清澈透明的白水,不需 要造假以证明其不清白。而造假者正是源于贵族精英的名利需求,甚至是最高统治者本人!
六,乾隆皇帝书法的枪手 乾隆皇帝在位60年,深谙汉文化,好诗词字画,尤酷爱书法。有的行家认为,康雍乾三人书法PK,还是雍正最高。三帝书风均始于二王,雍正则不拘一格汲取百家,康熙最喜董其昌。乾隆当然受到爷爷和老爸的影响,也临习董,深喜赵孟頫,兼具董赵之长,《麦色诗》轴为其行书代表。 在当今书画市场上,有两位帝王书法受追捧,一是宋徽宗赵佶,另一个就是清高宗弘历。宋徽宗太远了,存量少,伪作不会让人轻信。乾隆则晚年自号十 全老人,陶醉于文治武功,对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无不自负,在历代帝王中题诗留墨最多,也就容易让不明真相的多数人相信。 目前在宫中、御园、名胜古迹、皇陵寺庙等几乎到处可见其御笔,御碑甚多。乾隆书法作伪容易,据闻拍卖陈眉公的梅花,有乾隆“疏影”题字,其实画 和字全是假的!乾隆书法作伪始流行于民国时期,那时卖画,假托乾隆题拔,价格倍增。现代技术作伪更疯狂,从纸张、印泥、印章、作旧都能以假乱真,大上其当 者多多是也! 有趣的是,作假者的伪作原版,竟多数并非乾隆亲笔,而是代笔。现在把代人考试的人叫“枪手”,所以我也把给乾隆代笔者命名枪手。那么,谁是乾隆 书法的枪手呢?那就是乾隆的“词臣”。乾隆时期“馆阁体”书家,有敕编《石渠宝笈》的张照、梁诗正,也有董邦达、董皓父子等人。一般说来,能代为“御笔” 的,要比乾隆亲笔写的好,他们熟悉乾隆的字体,就如现在用电脑写“舒同”“启功”体一样容易。而乾隆亲笔中有败笔的字,反而见不到,枪手要美化乾隆,也不 敢照写败笔!据说“圆明园四十景”,就多有代笔,究竟哪些字是亲笔,究竟那些字是代笔,有人正在研究!
其实,亲笔和代笔,作伪和枪手,中国特色,源远流长。秘书给首长当枪手,研究生给导师当枪手,普通人给名人当枪手,就如跑龙套的给明星当替身一样,那不都是公开的秘密、司空见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