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47|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曾力:收藏本质上是一种冲动型消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10 05:37: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曾力:收藏本质上是一种冲动型消费
为什么要收藏?是什么原因让收藏成为我们持续的兴趣?
它居然占用了我们这么长的时间、精力、心力和财力?
南朝青铜佛像_曾力收藏

    ——对于拥有多年收藏经验,并且已经逐渐形成一定收藏规模的收藏爱好者而言,
有时候暂时打住继续收藏的冲动,静心回顾自己的收藏原动力,
不但是必要的阶段性总结,而且是必须完成的专业功课!
个人收藏越有成就时,就越是需要扪心自问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为什么要从事收藏?”


收藏不是投资

    毫无疑问,收藏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投资行为。
虽然近年来拍卖行的专项藏品拍卖纪录及其相关投资回报率,持续、稳定地以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
但是数以千万计的中国收藏爱好者仍然无法顺畅地分享“收藏投资回报红利”。
其中,部分原因是收藏行业的交易门槛过高,一般人很难真正迈进交易行列,“僧多庙少”。
一年只有春、秋两季的拍卖会,不足以吸纳几千万收藏者的藏品交易容量。
而古玩店铺和艺术品商店一路抬高的艺术品售价,更让一般不知收藏行业深浅的投资者和投机者望而生畏。
“高仿、造假”的大众媒体传言与谣言,让原本就浑浊的收藏圈,变得更是云里雾里、讳莫如深。
“收藏界水很深”,一句话就阻拦住了无数想贸然进入的“有钱人”。
其实,解放前收藏界还流传着一句更狠的话:“玩收藏的往往会买死人、卖死人!”
就是说,部分买主因贪得无厌购买藏品,最终导致玩物丧志、倾家荡产;
部分卖主因贪婪钱财,最终导致造假卖假、以次充好;两种情况的最终结局自然不堪设想……

    再说,每个人手里的闲钱相对于自己能够看中的精品而言,总是有限的;存放藏品的闲置空间也是更为有限的。
我在拜访许多民间收藏大家家居时,发现多数人日常生活在大量藏品夹裹的狭小空间里,
原本宽敞的住房空间更多地让位于海量的藏品,乃至无处下脚!
其实,藏品原本是为人生的快乐服务的,现在本末倒置,人为物所役、所累,
已经发展到直接降低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品质,客观上在自家家居空间里,
形成了不同程度的物理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这就有点不值得了!

    何况,在目前收藏市场流通并不顺畅的前提下,大规模、持续地投资收藏,并不能够被认为是一种成熟的投资行为。
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投资行为是有潜在条件的:
投资会有收益、投资会有一定比例的增值、投资不会有很大的市场风险、
投资的退出机制有保障,否则投资行为就是比较非理性的赌博。
针对一般习惯于股票投资、基金投资、黄金投资的投机者而言,
中国目前的收藏行业投资显然风险很大、不可控因素很多、资金投入后退出机制有障碍……一言以蔽之,
单纯想从收藏市场分一杯羹的时机,还不成熟!


收藏不是研究

    对绝大多数收藏爱好者而言,收藏也不仅仅是纯粹的学术研究。
笔者曾经在四、五年前,从古玩市场收获一枚古朴的铭文玉印。
该印青玉玉质、玉质很硬,手头很沉,印面10厘米见方,立兽纽。
印面的4字阳刻铭文布局合理,沁色深沉入骨,一看就是原刻古玉。
仅从玉印的皮壳与包浆等岁月痕迹分析,应该是先商时期的玉印。
但是,我无论查询各种中国古代印章的文献资料,还是征询中国收藏家协会、故宫博物院的有关专家,
他们当时都一直不承认、不确认中国先商时期有这样的玉印。
究其根源,是国家各大博物馆和国家文博研究机构内,还没有相关的出土文物记录。
于是,圈子内流行的潜规则,就是默认“东西不对”。
至于为什么东西不对,解释起来就很简单了:
“既然国家级博物馆里都没有收藏先商时期的铭文玉印,怎么你就有这样的机会收藏呢?
如果你的东西到代,那么你是想改写中国收藏史吗?”
潜台词,“你收藏出谱的东西还不够资格!”

    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了一篇著名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衣》,讲述了一位喜好穿着的皇帝遇见了两个骗子。
骗子们谎称能为皇帝制作世界上最美的衣服,以满足他的虚荣心。
结果皇帝假装穿上骗子们编制的新衣游街炫耀,属下大臣们碍于情面都不敢直说皇帝根本没有穿上衣服的真相,
纷纷赞美“无中生有的新衣漂亮至极”。
最后,谎言终于被街上一位天真无邪的孩童戳破:“皇帝什么衣服也没穿!”
现在回想起来,我就是那个“敢说皇帝没穿新衣的小孩子”。
因为事实证明:那方史前玉印就是老印章,印文揭示了中华民族早在夏代以前就有成熟的文字!
我多年来执着地破译那方天书玉印,“穷究史前印,天书未破尽。求证几个字,白发已染鬓。”
无意中其实已经改写了中国印章收藏史,顺便将以文字为考量指标的中华文明史,上溯至先夏时期。

    但是,笔者的收藏研究个案很难推而广之。
因为,在一个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时代,有多少人愿意如我般,常年累月仅仅执着于破译几个天书文字?
一路走来的压力、承担、焦虑与无奈、彷徨,又有多少人会感同身受、效仿研究?
针对绝大多数收藏爱好者而言,收藏界的入门门槛并不高,但是想要登堂入室、再上层楼,却非一日之功、轻易可得!
从事收藏需要有闲心、有闲时、有闲钱,还要有定力、有主见、有知识、有文化、有品位,有独立探究与深入钻研的能力。
这样一些要素综合起来,其实能够有机会成为收藏大家的素质门槛就相当高了!


收藏就是消费

    “为什么要收藏?”这个命题需要再次提出来深度思考。
我认为,正是多年来一直从事业余收藏活动,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和美感。这就是答案!

    夜深人静,独坐书房,亲手梳理历代珍玩实物与文献,其中的闲情雅致只有自己知晓。
史前文明的礼制秩序、
商周艺术的瑰丽凝重、
秦汉作品的精工巧做、
晋唐美术的个性张扬、
宋元文化的精深博大、
明清奢华的繁文缛节,
每件艺术精品之中所蕴含的时代精神与审美风格,无不流淌着妙不可言又摄人心魄的动人魅力,
让人在眼观心悟的鉴赏过程中,享受到无以伦比的快乐和美感。
收藏就是投票,为历代艺术精品的创作成功鼓掌;收藏就是认同,为历代精工巧匠们的精湛技艺喝彩!

    对于一个真正的收藏者来说,非到万不得已,自己心仪的藏品是绝不可能转让给他人收藏的。
因为,经过长时间的把玩、浸淫,藏品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自己精神生命的一部分,何言割舍生命呢?

    收藏本质上是一种冲动型消费。只是因为一见倾心、一见倾情的美感,我们才会产生收藏的冲动。
在收藏的路上走得远了,反而容易被各种功利因素困扰,失去了本心和初衷。
“为什么要收藏?”只是为了藏品的美而收藏,别无其它!
收藏是一种高雅的消费,消费时间、精力、金钱,
只是为了更加丰富自己的人生、提升生活的品质,是“乐在其中”的一种快意消费。

    由此出发,摆正心态,收藏始终都是美好的,如同那些永恒的藏品一样滋养身心……

收藏、摄影、文章作者/ 曾 力
201435
于京华苦砚斋
2#
发表于 2015-9-10 06:12:37 | 只看该作者
见解独到 论证严密  简明扼要 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9-10 06:35:10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soso_e163:}{:soso_e179:}{: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5-9-10 06:39:19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soso_e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9-10 07:48:4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凤凰兄分享{:soso_e179:}{: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9-10 08:06:40 | 只看该作者
收藏无止境,无回头路,无退休日,但是得量力而行,切勿生活给收藏让路,停顿反省是必须的。{:soso_e181:}{:soso_e163:}{:soso_e160:}{:soso_e160:}{: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9-10 09:48:41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soso_e160:}{:soso_e160:}{: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9-10 11:13:44 | 只看该作者
我收藏300件玉器,由于在文革结束时收藏,当时货真价低,现绝对升值,当时化了錢,不影响我的生活,我既有藏品又不缺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9-10 11:28:05 | 只看该作者
收藏需要有闲心、有闲时、有闲钱,还要有定力、有主见、有知识、有文化、有品位,有独立探究与深入钻研的能力。
讲得好{:soso_e1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5-20 09:10 , Processed in 0.06601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