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玉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载:浅析古玉朱砂沁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8-30 12:33:17 | 只看该作者
三肖居 发表于 2015-8-29 19:10
“......他们视死若生、丧葬渐奢,衣食住行、金银珠玉等无所不有。”讨论:当为“侍死若侍 ...

赞同!“视死若生”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形容不怕死,与藏俗无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8-30 12:37:22 | 只看该作者
三肖居 发表于 2015-8-29 18:57
沁入酥松处,黑色变红艳。感谢玉人版主分享!
...


此件玉剑珌表面密布的小红点朱砂沁与我的白玉杯沁相接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8-30 19:01:52 | 只看该作者
玉人 发表于 2015-8-30 12:37
此件玉剑珌表面密布的小红点朱砂沁与我的白玉杯沁相接近

沁入酥松处,黑色变红艳。


{:soso_e100:}若任其自醒,真正醒过来要慢许多;而要盘玩,其变化则非常显著。观察这种变化,令人赏心悦目。比如此图所示黑色部分,随着盘摸时间的延长,将逐渐变为富有层次的红色。这种变化,这种活性的沁色变化,被视为真正高古玉器的重要特征之一。----个人浅见。{:soso_e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5-8-30 23:14:3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8-31 05:07:20 | 只看该作者
三肖居 发表于 2015-8-29 18:57
沁入酥松处,黑色变红艳。感谢玉人版主分享!
...


兽面云纹玉剑璏——应该也是朱砂沁

战国

7.1、宽2.65、厚1.3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白色,部分受沁呈枣红色。正面微凸起,一端雕兽面,巨目,束状阴刻线代表上扬的眉,兽身饰隐起的勾云纹。背有一长方形的穿孔,上边略拱,孔内打磨平整。为早年出土文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8-31 05:16:09 | 只看该作者
三肖居 发表于 2015-8-30 19:01
沁入酥松处,黑色变红艳。

三肖居大版主分析透彻,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8-31 05:17:45 | 只看该作者
三肖居 发表于 2015-8-30 19:01
沁入酥松处,黑色变红艳。


玉舞人——近似朱砂沁
汉代
4.7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白色,表面有赭红色浸。片状,两面雕,五官和衣褶纹均用阴刻线表现。舞者头顶梳髻,身着右衽长裙,长袖分歧呈鱼尾状。一手舞过头顶,一手朝内贴于腰侧,裙摆飘逸上卷。头部和裙下摆有孔,可供系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8-31 05:21:00 | 只看该作者
三肖居 发表于 2015-8-30 19:01
沁入酥松处,黑色变红艳。


玉人——近似朱砂沁

战国

6.1、宽1.9、厚0.5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白色,有铁褐色沁斑。圆雕一人,五官明显,脑后结辫,头戴高冠,冠巾系于下颚,身着长袍,腰系长带,袖口紧束,拱手直立。面部表情严肃,似为官员。此器为清宫旧藏,十分少见,清宫收藏时配有册页及锦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5-8-31 05:23:12 | 只看该作者

玉蝉——应该是朱砂沁
汉代
2.5、宽1.3、厚0.7厘米
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玉质青白色,有褐色沁。体扁,双目突出与头顶端平行,尾和翅呈三角形,首、尾和翅均饰阴线纹,头部顶端有穿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8-31 05:31: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玉人 于 2015-8-31 05:32 编辑


兽面纹玉剑格——典型的朱砂沁
汉代
4.8、宽2、高1.4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温润,器身有黄褐色沁。器体中部略突起,上端中部琢一缺口,下端中部略出尖。两面纹饰相同,皆为圆眼粗眉兽面纹。俯视呈菱形,中间有一椭圆形穿孔,以供剑柄插入。





兽面纹玉剑格

汉代

2.1、长5.4、宽2.2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玉色青白,器身有褐色沁斑。此器中部突起如鼻梁,上端中部琢一缺口,下端中部略微出尖,一面为减地隐起的勾连云纹,一面为兽面纹。俯视呈菱形,中间有一椭圆形穿孔,以供剑柄插入。


玉握猪——局部朱砂附着
汉代
10.4、宽2.4、高2.8厘米
现藏于晋祠博物馆
玉质青色。长条柱形作卧伏状,以阴线琢出猪的双耳、四肢及各部轮廓,而腹下、嘴及尾部均随形琢成平面。颔下及尾部各有一孔。雕琢简朴,神态逼真。





玉琀蝉
汉代
6.1、宽3、高0.6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白色,表面有铁褐色沁。蝉体呈片状,中部略厚。整体形象似常见的汉八刀形玉蝉,雕琢极其简练,嘴前伸,两眼外凸,翅尾尖。但在蝉翅上以极细阴刻线雕琢出翅脉,颈部亦有细阴线装饰。汉代玉蝉分佩饰用玉及丧葬用蝉,丧葬用蝉一般为简练的汉八刀形玉蝉,放于死者口中,用作口琀,以求似蝉般蜕壳再生,从而达到羽化升仙的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5-20 12:08 , Processed in 0.05597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