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805|回复: 1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馆藏] 国家博物馆藏国宝玉器精品欣赏(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4-20 18:36:4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草根的收藏 于 2015-4-20 18:36 编辑


山石卧虎摆件
元 金元时期
宽6.8、高5.9厘米
一只体形健硕的虎伏卧于山石柞树旁,双目圆睁,尾巴高高翘起,皮毛用排列有序且弯曲的长三角形表示。柞树树叶宽大,用阴刻线表现树叶茎脉。山石上方刻有灵芝纹。采用巧作技法使虎、柞树和灵芝纹用黄褐色玉皮雕刻,山石用青白色玉雕刻。
推荐
发表于 2015-4-20 19:28:25 | 只看该作者
草根的收藏 发表于 2015-4-20 18:37
谷纹环
战国
1957年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号墓出土

好资料!欣赏学习。谢谢草根兄分享{:soso_e160:}{:soso_e160:}{:soso_e160:}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18:36:48 | 只看该作者

鹘啄鹅饰件
宋 辽金时期
长8.3、宽7.6厘米
器以圆环为托高浮雕、镂雕鹘捉天鹅图案。天鹅体形肥硕,曲颈仰天悲鸣,正在拼命挣扎。鹘身形虽小,但勇猛矫健,双爪有力地抓住天鹅头部,短喙锐利地伸向鹅的颅顶。这种只雕刻鹘、鹅,没有花草杂饰的造型是早期春水玉特征,圆环托至元也演变为椭圆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18:36:49 | 只看该作者

玉    蝉

新石器 红山文化(约公元前4700年—前2900年)
长4.7厘米、宽1.7厘米、高1.5厘米
蝉首扁平圆形,刻划圆圈纹和折线等表示双眼和口部等器官。尾上翘,圆弧形。身两侧及腹部略凹,背部雕数道凸弦纹。腰部有一对横穿孔。纹饰简练,身体肥壮,造型古拙,尤其是浅浮雕技法,更是形成触之有感,视之若隐若现的效果。蝉是较早被用于玉石器加工的动物形象,可能因其饮而不食、蜕变再生的生长过程引人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18:36:50 | 只看该作者

双 联璧
新石器 红山文化
长6.5厘米,宽4.1厘米
此璧扁平,上窄下宽,中部皆有圆孔,两侧联处雕对称窄缺口,边沿有刃,顶部有圆形穿孔用于悬挂或佩带。联璧除双联外,也见三联的形式,不过迄今仅在红山和凌家滩等文化中发现,为数很少。联璧的制作工艺虽不及圆形玉璧复杂,但琢磨非常精细,应是当时使用的特殊礼仪用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18:36:51 | 只看该作者

玉   璧
新石器 红山文化(约公元前4700年—前2900年)
宽8.3厘米、高8.2厘米
璧是中国传统玉礼器之一,多为圆形。红山文化除少量圆形璧外,还独有外廓和中心孔为圆角方形或四角为直角的方璧,一般中间厚,四周薄,通体素面无纹,边缘打磨如刃状。除中心大孔外,璧边缘通常还钻有1-3个小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18:36:52 | 只看该作者

神面型玉梳背
新石器 红山文化(约公元前4700年—前2900年)
高11厘米、宽4.7厘米
神面形玉佩是红山文化标志玉器之一。此玉佩双面均有纹饰。正中用粗阴线刻神面纹,内凹式圆眼,五组长齿,左右两端卷曲成勾云形角状,为神化了的兽面形式。顶部钻三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18:36:53 | 只看该作者

狮蛮纹带銙

桃形銙:长5.8、宽5.4厘米,方形銙:长6.8、宽5.9厘米 ,钅宅(chá)尾:长10.7、宽6厘米  
狮蛮纹即胡人戏狮纹,早在宋代就出现在官员的带銙上,代表品级尊卑。后使用范围渐渐扩大,元明时的戏曲和小说里常常提到“狮蛮带”。这几件带饰采用留边剔地的雕琢方法浮雕人物与狮子,神态各异,但又相互呼应。桃形和方形的为銙。钅宅尾为长方形,左右两端一边平直,一边弧形。双钅宅尾带自宋代渐流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18:36:54 | 只看该作者

玉   鸮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高8、宽4.2厘米
器圆雕鴞形,站立状,头部有双角相连,正中钻一个圆孔。大勾喙,斜伸前方并向胸内弯卷。双翅紧贴于背部,正中雕刻脊齿,双腿及宽尾支撑身躯,双足粗壮并雕出四爪。双阴线雕刻纹饰,腹、翅饰翎羽纹,全身饰勾云纹。鴞面的喙部被极度夸张,粗腿和大尾羽也别具特色,形象十分威猛。商代的玉凤,凤首多加羽冠装饰构成神鸟形象,而凤身则与同时期的玉鴞形态近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18:36:55 | 只看该作者

骑兽人型佩
战国
1957年河南洛阳西郊小屯村出土
高2.6、长1.8、宽0.9厘米;高2.6、长1.8、宽0.9厘米;
器圆雕,兽均作虎形。一件虎四足前伸,背部雕刻一童子,仰首,头顶梳偏髻发式,双手紧握兽耳,曲膝骑伏于兽背上。兽身中部有纵向圆透孔。另一件虎呈低眉伏首状,童子双腿屈膝,双手前伸执兽双角。从人头顶至兽腹底部纵贯一圆孔。远古文化中不乏人兽合体形象,应与当时的神话或宗教相关。良渚文化神徽形式的神人兽面纹,图案上方为戴羽冠人像,下方为兽面,有圆眼和獠牙大口,底部有爪等,象征着神人骑兽纵横穿梭的情形。骑兽人玉佩取材和构图原则与神人兽面纹相同,表现驭虎乘风的神异气氛。两佩同出土于墓道内接近墓室一端的乱土中,似乎成对设置作为墓道内的特殊陪葬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18:36:56 | 只看该作者

螭食人纹佩
战国
长6.2、宽3.8、厚0.4厘米
器片状,镂雕,两面纹饰相同,器表残存朱砂痕迹。中部雕刻一只蟠成圆环形的螭,背脊正中有宽带纹,内填饰阴线纹。螭拦腰咬住一裸人,并一爪抓臂,一爪抓腿,似乎正在将人吞噬。在螭的左右,分别镂雕一个人首蛇身的神人形象。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上有类似的虎食人形象,被食之人与本器相同,神态安祥,毫无惊惧和挣扎之状,应该与当时的宗教神话有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11-15 17:16 , Processed in 0.06811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