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分享] 是否是谭子犹丁亥年冬仿写郑板桥丙子年的书画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4-12-14 11:56:44 | 只看该作者

浅见应为[孟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2:47:25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二)通过比较辨别板桥绘画之真伪         如果能掌握板桥绘画风格特点,就能认识板桥作品真迹,以真迹为依据,通过比较,发现疑点,加以分析,自然得出真伪之结论。         其伪作有代笔、摹本、伪造多种。   1、代笔         板桥成名之后,求书画者益增,应酬不暇,使他大伤脑筋,在《范县署中寄四弟墨》信中说:         近时求书画者,较往年更增数倍,都属同年同寅及巨绅,大抵携赠物而来,势不得不于为之一挥。早知今日,悔不当初不习画,则今日可减一半麻烦。         于潍县署中,《复同寅朱湘波》信中说:         索书索画,积纸盈案,催促之函,来如雪片,如欠万千债负,未识可有清偿之日否?         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只好令其弟子代笔,以了“万千债负”。          谭子犹代笔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谭氏为其书画代笔,因为是仿作,定有板桥真迹作依据,钤上板桥用印,题画内容也当是板桥的,这种假中有真之作,数量一定是相当可观的。《郑板桥画选》中影印的一幅板桥《墨竹》轴(题画首句:“年年种竹广陵城”)、《兰石图》轴(题画首句:“山中觅觅复寻寻”)从兰竹石的笔力与题款的字迹看,也系谭氏代笔之作。       按:谭子犹〔清〕字云龙,号墨庄居士,山东潍县人,木工出身,生卒年不详。幼失学而姿性灵敏,常与郑燮(1693-1765)接近,学郑燮书画几可乱真,所仿郑板桥书画款识、印章均伪托逼肖。曲阜桂馥教授莱州时,惊叹其画神似板桥。传世作品有《菊石图》轴,纸本,水墨,纵172厘米,横48.5厘米,现藏山东省博物馆;乾隆五十七年(1792)作《兰石图》扇,五十八年作《仿郑燮竹石图》轴,藏青岛市博物馆。      2005年,山东电视台收藏天下数字频道的藏友的一件谭子犹的《竹石册》上,谭子犹署自款的一副图上的年款表明,谭子犹的所处时代被人们错误的提前了六十年,而他实际上应该与郑板桥并不认识。这项发现也从学术上证实了,谭子犹并不是郑燮(1693-1765)的代笔人,他出生的时候,郑燮已近晚年。其画随与郑燮神似,但其字却是刻意模仿,并非如郑燮字是出自隶书体而自成一家,其笔画较郑燮书更为流畅却失隶骨,故其画随能乱真,却与真品有本质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2:49:08 | 只看该作者

谭子猶(清) 《竹石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2:56:23 | 只看该作者

RE: 求鉴....工艺新老(是否是 谭子犹代笔)


1997年上海朵云轩秋季书画拍卖会郑板桥《兰竹石图》摹本
为其代笔的,还有他的一位大弟子刘敬尹,兴化人,号荔园,善书画,从学于板桥,“颇得其秘”,“肖亦酷”。宣统元年(1909)世界名人书画社影印《郑板桥书画》册(八开),其中《梅》,款署:“敬尹”,《兰》、《虾》、《菊》均款署:“板桥”;书法二幅皆款署:“板桥郑燮”,一幅款署:“荔园道人临”,一幅款署:“竹轩”。从书画整个风貌考察,皆出刘敬尹一人之手,水平不在谭子犹之下,观其气息,不免有拘束之感。   2、摹本          1997年在上海朵云轩主办的一次秋季书画拍卖会上,有一幅署名板桥的《兰竹石图》条幅,纸本,水墨,188.5厘米× 51.3厘米,右侧自题七绝一首:“兰竹芳馨不等闲,同根并蒂好相攀,百年兄弟开怀抱,莫谓分居彼此山。”款署:“诞敖大兄一笑并为诸郎君朂之。七十老人板桥郑燮。”钤印二:“郑燮之印”、“爽鸠氏之官”,左下方钤印一:“歌吹古扬州”。这是一幅钩摹本,真迹在南京博物院(《扬州画派书画全集?郑燮》影印),系《兰竹松石》四条屏之一,其章法、用笔、题款位置、内容全同,左下方钤印一:“橄榄轩”。摹本轮阔稍露,有重笔痕迹,用笔单薄,局部造型略异,书法全是钩填,缺少虚实感,虽乱真而略逊一筹。         日本贝冢茂树先生收藏板桥的一幅《兰竹石图》条幅,纸本,水墨,197.7厘米×51.3厘米。(钤木敬主编《中国绘画总合图录》第四卷JP42—019影印)也是一幅同样的钩摹本,兰花叶的画法缺少蹲笔。水平不及朵云轩拍卖的一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2:58:00 | 只看该作者

RE: 求鉴....工艺新老(是否是 谭子犹代笔)


\1997年上海朵云轩秋季书画拍卖会郑板桥《兰竹石图》摹本(细部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3:01:26 | 只看该作者

RE: 求鉴....工艺新老(是否是 谭子犹代笔)

3、伪造         板桥存世的赝品中,有水平较高者,有较低者。较高者多为板桥弟子所造。         板桥去世之后,谭子犹便成了造板桥字画的“大王”,子久恒庆《题谭子犹竹石图》轴云:         至板桥仙去,一字一画,世人珍之。而谭氏所作,外来字画商人,亦不能辩其真伪,每以重价购去,谭氏子孙因以小康。         于源普亦题云:          谭云龙,字子犹,乾隆时木工也。能仿邑侯郑板桥先生字画,款式印章均伪托逼肖。         谭子犹一生作画多署板桥款,在板桥世后的28年,谭氏尚在。其间伪造板桥之作不下万幅,书画、题款、印章、“均伪托逼肖”。除谭氏之外,板桥其他弟子及学板桥者伪造板桥之作也不在少数。刘敬尹在板桥生前为之代笔,不能排除在板桥死后造其伪作。         杜瑞联《古芬阁书画记》卷十八著录了板桥《墨竹》四条屏。其四款署:“乾隆五十八年癸丑暮春,画于西湖草堂,郑燮。”乾隆五十八年,板桥已去世28年,显然是一件手段拙劣的伪作。著录者的鉴赏水平也实在太差了。         那些低水平的伪造者,不仅画差字亦差。相比之下,伪造板桥的画容易一些,而伪造板桥的字就难得多了。因为没有真、草、隶、篆的深厚基本功夫,是写不好板桥体的,当然也造不好板桥画的。因此存世的不少板桥假画,看上去尚能骗骗一般人,但见到画上低劣的题字,一般人也能议论其真伪。题画内容大都有依据,以示其“真实性”。         清中叶之后,板桥书画赝品在社会上泛滥成灾,这在清人的著作中多有记载。张大镛《自怡悦斋书画录 郑板桥墨竹》卷七云:      近日板桥赝本,不计其数。此是真迹,颇有生动之趣。         桂馥《丁亥烬一遗录   郑板桥兰竹巨册》卷三云:      惟先生书画,赝作颇多。并有墨刻对联,无不飞扬跋扈,丑怪百出,见之欲呕。先生有言,后世有假我书画者,吾当作厉鬼击之。作赝家竟尔胆大,可发一笑。        又《丁亥烬一遗录?竹石吊轴》卷三云:       数十年所见先生书画,不下百余件,真迹不过十之二、三。       邵松年《古缘萃录?郑板桥楷书轴》卷十三亦云:       板桥先生书画风流倜傥,豪迈多姿,而伪迹最多。余收得书画两轴,楹帖一幅,皆属真迹。        这种赝品流传,直到20世纪40年代,仍多得吓人。无锡一收藏家薛处在他收藏的板桥《兰竹石图》轴诗塘中题云:       板桥先生前朝入耳,犹难见其真迹,是故论画当以目睹真品为准,若远指古人不独欺人,实自欺耳。三年以来,见得赝品四百幅,真者二幅,可见觅求真迹之难矣,何必远求宋元以上,耳目所不及者哉!       板桥书画赝品,不仅流传于民间,即使当今国内外博物馆也收藏了不少,一些所谓鉴定家及研究者,也认假为真,致使珷玞乱玉、鱼目混珠者屡见不鲜。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扬州画派书画全集  郑燮》收录了中国大陆31家博物馆的299幅书画作品,其中赝品有22幅。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竹石图》轴,纸本,水墨。60.9厘米×35.9厘米。竹叶画法一头秃一头尖,非桃柳叶状,竹叶多呈平行状;石头外轮廓线用笔嫩,力度少,未作斧劈皴;题画之字体结构不对;右下角钤一印“七品官耳”系仿高风翰所刻。整个画面拘泥、硬滞而无生韵。         台北艺术图书公司出版的《郑板桥书画选》所选海内外56幅书画作品中,赝品占了三分之二以上。         日本出版的《中国绘画总合图录》,收集中国台北、香港、以及日本、新加坡、英国、德国、美国的一些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板桥绘画作品39幅,其中就有近三分之一的赝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一幅《墨竹》屏风,纸本,水墨,119.3厘米×236.2厘米,作巨幅石及丛竹;右下有“余家有茅屋数间”之长题,款署“乾隆十八年三月之望板桥郑燮画并题”。被影印于日本出版的许多画集中,题款也当作书法艺术作品编入书道全集。其实这是一件艺术水平不高的伪作。画幅虽大,却感到没有东西。远看失其势,近看失其质。竹枝间穿插单调,竹竿缺少挺拔之致,竹叶繁琐、杂乱、无章;石骨软滞,线条平行呆板;题款字矫揉造作,虽略形似而神釆不足。整个画面无统一变化之美,更无板桥画风之特质。再说大段之题跋,乃仿六分半书,但未学好。框架结构不准确,略得其形似,缺乏神似。特别是长笔画,其摆宕之势、蹲笔把握不住,这是最难把握的,表现得做作,很不自然,一看便识出其造假之破绽。用印三方均仿刻,与真迹相去甚远,特别是“七品官耳”惟用白文方印,从未有朱文。          在中国人的眼里,所渭名书名画即名人所作的字画。只要是名人所作的字画,不管作的如何,一律视为名字名画。许多人爱收藏郑板桥的书画,决不是因为怎样懂得其中的真伪优劣,而是仰慕板桥是位名人,知道他的书画如何的值钱,板桥在成名前与成名后所买的画价格就不大一样。一些仿效郑板桥书画者,即使仿效得“逼肖”、“乱真”,如果题上仿效者的名字,就很少有人问津;一旦落上板桥的假款,钤上板桥的假印,就很快转入画商之手,被人当成真迹,以高价购藏。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隐名埋姓,制造板桥赝品的原由所在。至今仍有一些人专靠制造此类赝品而成了暴发户。    (此文为作者在中国潍坊“首届海峡两岸郑板桥文化研讨会”[2010年08月]上的论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3:29:20 | 只看该作者
谭子犹编辑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url=]编辑[/url]吧!
(公元18-19世纪初)〔清〕字云龙,号墨庄居士,山东潍县人,木工出身,生卒年不详。幼失学而姿性灵敏,常与郑燮(1693-1765)接近,学郑燮书画几可乱真,所仿郑板桥书画款识、印章均伪托逼肖。



本    名谭子犹


字    号字云龙,号墨庄居士



所处时代清朝


出生地山东潍县




曲阜桂馥教授莱州时,惊叹其画神似板桥。与掖县翟云升(1766-1860)交往甚厚,每至掖必居其家,切磋书艺。亦工篆书,曾著《印谱》,黄县贾筠生为之序。传世作品有《菊石图》轴,纸本,水墨,纵172厘米,横48.5厘米,现藏山东省博物馆;乾隆五十七年(1792)作《兰石图》扇,五十八年作《仿郑燮竹石图》轴,藏青岛市博物馆。
2005年,山东电视台收藏天下数字频道的藏友的一件谭子犹的《竹石册》上,谭子犹署自款的一副图上的年款表明,谭子犹的所处时代被人们错误的提前了六十年,而他实际上应该与郑板桥并不认识。这项发现也从学术上证实了,谭子犹并不是郑燮(1693-1765)的代笔人,他出生的时候,郑燮已近晚年。其画随与郑燮神似,但其字却是刻意模仿,并非如郑燮字是出自隶书体而自成一家,其笔画较郑燮书更为流畅却失隶骨,故其画随能乱真,却与真品有本质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3:54:09 | 只看该作者
是否是谭子犹丁亥年冬仿写郑板桥丙子年的书画\\
(公元18-19世纪初)〔清〕字云龙,号墨庄居士,山东潍县人,木工出身,生卒年不详。幼失学而姿性灵敏,常与郑燮(1693-1765)接近,学郑燮书画几可乱真,所仿郑板桥书画款识、印章均伪托逼肖。



本    名谭子犹


字    号字云龙,号墨庄居士



所处时代清朝


出生地山东潍县




曲阜桂馥教授莱州时,惊叹其画神似板桥。与掖县翟云升(1766-1860)交往甚厚,每至掖必居其家,切磋书艺。亦工篆书,曾著《印谱》,黄县贾筠生为之序。传世作品有《菊石图》轴,纸本,水墨,纵172厘米,横48.5厘米,现藏山东省博物馆;乾隆五十七年(1792)作《兰石图》扇,五十八年作《仿郑燮竹石图》轴,藏青岛市博物馆。
2005年,山东电视台收藏天下数字频道的藏友的一件谭子犹的《竹石册》上,谭子犹署自款的一副图上的年款表明,谭子犹的所处时代被人们错误的提前了六十年,而他实际上应该与郑板桥并不认识。这项发现也从学术上证实了,谭子犹并不是郑燮(1693-1765)的代笔人,他出生的时候,郑燮已近晚年。其画随与郑燮神似,但其字却是刻意模仿,并非如郑燮字是出自隶书体而自成一家,其笔画较郑燮书更为流畅却失隶骨,故其画随能乱真,却与真品有本质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4:19:24 | 只看该作者
郑燮(1693-1765)谭子犹(1766-1860)

郑板桥去世后,造假者颇众,其中有名的要属山东潍坊的谭子犹和江苏兴化的刘敬尹;但二人气格低俗、笔力怯弱,尚难与真迹比肩,后世对郑板桥书画稍有研究的均不难加以分辨。清中期后,板桥书画曾一度泛滥,对此清人的著作多有提及。桂馥《丁亥烬遗录》载:“惟先生书画,赝本颇多。”又云:“数十年来,所见先生书画不下百余件,真迹不过十之二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4-12-14 22:33:07 | 只看该作者
老师:您再仔细看看4楼,5楼,6楼那几个图章!我个人感觉不是用原章刻在纸上的,感觉是做在上面的!说错匆怪!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5 08:01 , Processed in 0.0570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