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59|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分享] 是否是谭子犹丁亥年冬仿写郑板桥丙子年的书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2-12 15:40: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求鉴..(谭子犹代笔?)谭子犹字与板桥字画同表一画幅轴
不考虑是郑板桥原作,现原作在台湾而国內出现的版本与台一样.
只是多了一个章,
而我这件内容一样,签名孟夏 板桥书,多了谭子犹的字和签名.还是10米横写且有谭子犹签名

现只想考证是谭子犹原作还是新仿















1412121230226268416.jpg (201.05 KB, 下载次数: 112)

1412121230226268416.jpg

1412121236546659464.jpg (209.01 KB, 下载次数: 112)

1412121236546659464.jpg
推荐
发表于 2014-12-21 00:09:34 | 只看该作者
古人用墨都是加水抹墨一般来说无论写书法还是画画墨色都是会富于虚实和干湿浓淡焦的墨色变化的。还有就是章法中的字体笔画粗细长短也会产生整篇字体的虚实变化。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14-12-14 22:33:07 | 只看该作者
老师:您再仔细看看4楼,5楼,6楼那几个图章!我个人感觉不是用原章刻在纸上的,感觉是做在上面的!说错匆怪!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14-12-12 16:33:00 | 只看该作者
个见这幅书画作品不对。不像郑燮(郑板桥)原作。第一竹子用笔没力道收笔不够干净利落不够收放自如!第二墨色没有参差感墨分五色。这画一看就全是一色墨,写意画家最忌讳用单色墨。第三郑燮(郑板桥)书法中有画竹的笔法和气节而这幅作品中书法没有这样的笔意和气韵。再有就是纸和墨色分离看起来也不对。个人拙见如有说错请老师原谅纠正!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15:50: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15:51:00 | 只看该作者







SAM_2097_副本.jpg (546.29 KB, 下载次数: 106)

SAM_2097_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15:52:04 | 只看该作者

是否是 谭子犹代笔







(二)通过比较辨别板桥绘画之真伪         如果能掌握板桥绘画风格特点,就能认识板桥作品真迹,以真迹为依据,通过比较,发现疑点,加以分析,自然得出真伪之结论。         其伪作有代笔、摹本、伪造多种。   1、代笔         板桥成名之后,求书画者益增,应酬不暇,使他大伤脑筋,在《范县署中寄四弟墨》信中说:         近时求书画者,较往年更增数倍,都属同年同寅及巨绅,大抵携赠物而来,势不得不于为之一挥。早知今日,悔不当初不习画,则今日可减一半麻烦。         于潍县署中,《复同寅朱湘波》信中说:         索书索画,积纸盈案,催促之函,来如雪片,如欠万千债负,未识可有清偿之日否?         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只好令其弟子代笔,以了“万千债负”。          谭子犹代笔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谭氏为其书画代笔,因为是仿作,定有板桥真迹作依据,钤上板桥用印,题画内容也当是板桥的,这种假中有真之作,数量一定是相当可观的。《郑板桥画选》中影印的一幅板桥《墨竹》轴(题画首句:“年年种竹广陵城”)、《兰石图》轴(题画首句:“山中觅觅复寻寻”)从兰竹石的笔力与题款的字迹看,也系谭氏代笔之作。       按:谭子犹〔清〕字云龙,号墨庄居士,山东潍县人,木工出身,生卒年不详。幼失学而姿性灵敏,常与郑燮(1693-1765)接近,学郑燮书画几可乱真,所仿郑板桥书画款识、印章均伪托逼肖。曲阜桂馥教授莱州时,惊叹其画神似板桥。传世作品有《菊石图》轴,纸本,水墨,纵172厘米,横48.5厘米,现藏山东省博物馆;乾隆五十七年(1792)作《兰石图》扇,五十八年作《仿郑燮竹石图》轴,藏青岛市博物馆。      2005年,山东电视台收藏天下数字频道的藏友的一件谭子犹的《竹石册》上,谭子犹署自款的一副图上的年款表明,谭子犹的所处时代被人们错误的提前了六十年,而他实际上应该与郑板桥并不认识。这项发现也从学术上证实了,谭子犹并不是郑燮(1693-1765)的代笔人,他出生的时候,郑燮已近晚年。其画随与郑燮神似,但其字却是刻意模仿,并非如郑燮字是出自隶书体而自成一家,其笔画较郑燮书更为流畅却失隶骨,故其画随能乱真,却与真品有本质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15:52:44 | 只看该作者





SAM_2105_副本.jpg (420.78 KB, 下载次数: 114)

SAM_2105_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12-12 18:19:18 | 只看该作者
微图拍的很专业有利于行家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12-12 20:09:36 | 只看该作者
提笔、顿笔处因停留时间长短入墨会有深浅,老师再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15:49:53 | 只看该作者
独钓寒江 发表于 2014-12-12 20:09
提笔、顿笔处因停留时间长短入墨会有深浅,老师再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15:54:29 | 只看该作者
李勇江 发表于 2014-12-12 16:33
个见这幅书画作品不对。不像郑燮(郑板桥)原作。第一竹子用笔没力道收笔不够干净利落不够收放自如!第二墨 ...


不考虑是郑板桥原作,现原作在台湾而国內出现的版本与台一样.
只是多了一个章,

而我这件内容一样,签名孟夏,板桥书丙子年多了谭子犹丁亥年冬签名.还是10米横写且有谭子犹签名
现只想考证是谭子犹原作还是新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9-24 16:45 , Processed in 0.06378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