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古玩斋 于 2014-10-15 09:30 编辑
..........................
原文地址:良渚玉器沁色刍议作者:草根玉痴
探讨良渚玉器沁色,先要了解与此相关的良渚玉器所用玉材。同其它文化玉器一样,良渚玉材也是来自当地。在江苏省溧阳平侨乡小梅岭村东南,发现后来被称为“梅岭玉”的玉矿床。其矿物学成分同出土的多数良渚玉器相同,且矿床在良渚文化区内,专家一致认为是良渚玉器的主要用材。 “梅岭玉”透闪石含量达99%以上,主要是纤维状、柱状和毛发状结构。密度达到2.99 g/cm2 ;折射率1.60---1.61。油脂光泽。 “梅岭玉”色泽上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白玉,其特征是“不透明”;另一种为青绿基调玉,透明度较高。 现在所见到的良渚出土玉器,普遍发生了两次变化,一是在地下埋藏5000年产生的变化;二是玉器出土后因压力、温度、光照、湿度变化而发生的二次变化。会观察到,玉器出土时和放置一段时间后颜色的显著变化。 良渚玉器的沁色表象,同原玉材颜色相关:用材为梅岭玉“白玉”的良渚玉器,因原玉材即不透明,所以出土时基本上为全器呈鸡骨白状(或南瓜黄)的均一色。而原玉材颜色为青绿玉的良渚玉器,色彩则更为丰富,在主基调绿色中,由于色差区别,会衍生出多种色彩。 一类是由梅岭玉中“白玉”沁变而成的“鸡骨白“、“南瓜黄”良渚玉器;(附图):
另一类由梅岭玉中的“青绿玉”沁变而成为“阿乌青”、“湖绿色”、“青绿色”、“红良渚”等良渚玉器;(附图): 最受人欢迎的颜色是红色,它出现的概率最低,因而在市场上的价位也最醒目。仔细观察,其实红色的本来玉质也是湖绿色的,是沁后形成的色泽。 也有极少部分良渚玉器是以蛇纹石、叶蜡石、萤石、绿松石、玉髓等玉材制成。 现在仿品制作的玉料,大都采用浙江绍兴地区的迪开石。(附图):
迪开石为白色,不透明,有蜡样光泽。这类石料硬度低,仅为1---3。凡用劣质玉材制作的良渚玉器仿品,大都不透光,这是一重要的鉴别点。
分享: [url=][/url] [url=][/url] [url=][/u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