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任南古玉鉴定法(任南著)

   关闭 [复制链接]
641#
发表于 2009-8-28 22:07:00 | 只看该作者
 
请问任老师,有专家说:红山无大器(大件),无孔(穿孔)非红山。这个定论对吗?

642#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00:0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小月在2009-8-28 22:07:00的发言:
 
请问任老师,有专家说:红山无大器(大件),无孔(穿孔)非红山。这个定论对吗?

我们不能指导万年前人怎么做活

643#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10:36:00 | 只看该作者

检拾物

644#
发表于 2009-8-29 15:12: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古玉鉴真法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45#
 楼主| 发表于 2009-8-30 15:46: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古玉鉴真法

 

646#
 楼主| 发表于 2009-8-30 15:48: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古玉鉴真法

 

647#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09:58: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古玉鉴真法

 

看孔也是辨识古玉的一个重要方面,孔一般不是与泥土沙尘直接接触的部位,是在埋藏过程中渐渐进入的,也是细菌等微生物寄存活跃的地方,一般他的黏着力不是太强。出土后随着风化,往往有脱壳现象。而新仿件往往没有附着物,一清洗全净;要麽和酸泥混在一起粘于孔壁极难清除,看上去不自然。

识孔也很重要。

648#
发表于 2009-8-31 17:17:00 | 只看该作者

 

649#
发表于 2009-8-31 19:36:00 | 只看该作者
您悟到了.先下手为强. 您下手了. 别人还蒙在鼓里. 等底牌翻出来. 您就是大赢家!

 

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收藏家和欣赏家.必须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和审美观.别人没悟到. 您开悟了并悟到了.先下手为强了! 您下手了. 别人还蒙在鼓里. 等随着国家正式挖掘出了与当今不同的玉器底牌翻出来时. 您就是大赢家.否则.只能跟在后面捡些小普品. 当然. 收藏那些小普品也是可以的和入门必须的. 这就看个人的品味不同而论了. 但黑着心只说自已对无视别人真品的存在.属存心不良.很多一线藏家认为任网实事求是.

 

任先生的藏品 能看懂的人很少很少. 您看懂了, 您就领先了. 

650#
 楼主| 发表于 2009-9-2 10:40: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古玉鉴真法

  6.孔:这里所说之“孔”专指目测不能观察到的细微孔洞。土古玉器上的自然态微孔孔型为不规则型或几何型,孔边沿部位会下陷或翘起。因孔洞内易积水,必导致土壤中物质色素顺孔而入聚积,久而久之,以孔与孔底为中心点内质有色变向四周晕散现象,形成由孔底呈由内而外的质变且变软融缩并在外表层残留同质岛型凸点,玉质也会在晕散区产生质变,这质变由内部向外展开.由如烂心萍果态.孔壁内多见支撑状晶簇,孔底也常见次生物或微小磁性铁珠附着.且有古菌丝生成。而带孔老料仿品其孔口边缘与玉表多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孔口变形,且孔边缘显现为非自然态多无色质变化。

 7、 坑:坑需借助高倍立体电子显微镜观察,土古玉器自然态沁坑其边缘凹凸立体感强,如山峦起伏,有层次,边缘多为下陷或上翘,坑内有坑且有老土浆紧咬坑底,呈梯田状.柴裂态,边缘清晰,坑内与坑外相比,坑内解理态质变与色变应明显,呈脉象和晶体状且多有吐灰现象,少数坑壁与坑底也有鸡爪状晶体。观其5平方毫米显微图象,即可显现对应材质质变形成的脉络,坑的分布应对应其在土中方位.而非自然态坑无以上表象,且坑口边缘与玉体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分布过均无凹陷,坑形等状态坑底非质变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5-9 02:19 , Processed in 0.05976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