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任南古玉鉴定法(任南著)

   关闭 [复制链接]
601#
发表于 2009-7-6 09:4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任南在2009-7-4 13:24:00的发言:

  1.净:因土古玉表泌出浆层的包裹,在玉体周身便会形成一层与外界土壤之间的隔膜物质呈壳状半透明紧裹状态且内质呈凝脂态有胶冻感,其表面浆层由如风干的白菜呈包裹态,浆壳表层反光呈散漫光,土古玉器在包裹态浆壳的保护下产生这种视觉净感,真土古多表现为虽有土浆却不显脏烂,玉器在土中必有阴阳方位,入色质变必有入门即玉不软沁色不入.浆层的厚度与方位有直接关系.一件玉器要根据因土中阴阳方位之故形成的表层信息来判断其成因和对应成因的应有状态是否符合工上自然态质变规律!而仿品则多呈现表层非解理态无紧缩感且脏、烂、模糊之状。


 
学习  [em27]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02#
 楼主| 发表于 2009-7-7 14:27:00 | 只看该作者

 

603#
 楼主| 发表于 2009-7-8 10:54:00 | 只看该作者

馆藏大图

604#
 楼主| 发表于 2009-7-8 11:42: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古玉鉴真法--参考烂心状

参考烂心状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862303723291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877845207925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9528852461821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3 12:07:20编辑过]
605#
 楼主| 发表于 2009-7-8 11:47:00 | 只看该作者
[upload=jpg,20090301_fe241c39e85299eb4596yril7lw2wqzz.jpg]UploadFile/2009-7/20097811463920683.jpg[/upload]
[upload=jpg,20090303_f6e70dbbd998cdff6e88yt5fnpcf1p3h.jpg]UploadFile/2009-7/20097811463913226.jpg[/upload]
参考烂心状

0.jpg (259.65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文化古玉鉴真法”

“红山文化古玉鉴真法”

0.jpg (162.22 KB, 下载次数: 0)

“红山文化古玉鉴真法”

“红山文化古玉鉴真法”
606#
 楼主| 发表于 2009-7-8 14:1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老盘在2009-7-8 14:02:00的发言:
 收藏在各大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有时处于安全考虑或巡展需要,会用仿品代替真品展出。“苏帮”玉雕传人蒋喜昨天来到杭州,为他明天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的玉雕精品展做准备。蒋喜向记者“爆料”:他说自己经常受一些博物馆之托,仿制国宝级玉器“宝贝”,成都某博物馆甚至出20万元让他仿一件玉琮,不过蒋喜却因为“无法胜任”婉拒了。
  仿一件
古玉,先要还原雕玉的工具,“每个朝代用的工具都不同,以孔为例,商以前多打喇叭孔,台阶孔是西周后才出现的,都有特制的工具。”待他把10几件工具都还原出来了,心中也就有底了。
  但要仿一件无价的“宝贝”可不容易,有时候光是选料就要找上好几个月。“都是出土的古玉,有些很难找到类似的玉料。”最麻烦的是,许多古玉器跨越千年,特别是入土后,受到土壤中酸、碱、盐以及微生物甚至昆虫的侵蚀而留下岁月的痕迹,出现不同的颜色或图案,行内称为“沁色”。
  有的沁色可以用人工染色的办法模仿,但也有仿不了的。在仿古的时候,蒋喜就时常感叹,“人的力量太渺小,远远比不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他最遗憾的一次,是成都金沙博物馆请他仿一件商朝的玉琮,出价两万。玉琮不过手指般大小,外型和
雕刻对他来说不成问题,却在沁色上前功尽弃,“它的沁色太丰富了,五彩斑斓,人工染色根本做不到。”最终博物馆把价格提到20万,蒋喜还是推了这门差事,“仿不到位,还不如不仿。”
  当然,博物馆的这种特殊需求必须有合理的理由。“比如金沙博物馆要仿玉琮,是因为答应了接去日本展览,同时国内的巡展都开始了,有一件只能是仿品。”每次仿成后,他都要和博物馆签订协议,“展出时必须标明仿品,之后也要作为馆藏,不能流通到市场。”他说,有些人仿古是期盼能冒充古玉而获取高额的经济效益。
607#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11:40:00 | 只看该作者

 

608#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14:49:00 | 只看该作者

古菌丝

 

609#
 楼主| 发表于 2009-8-2 10:33:00 | 只看该作者

 

610#
发表于 2009-8-4 07:47:00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5-9 07:21 , Processed in 0.0662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