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任南古玉鉴定法(任南著)

   关闭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1-7 10:13:00 | 只看该作者

任南红山文化网

扫描电镜下自然沁色其晶形完好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1-7 10:17:00 | 只看该作者

任南红山文化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熟...玉如煮熟的萝卜

对古玉进行切片进行电子扫描和无损CT扫描发现玉晶格间被水分子与其它物质填充.
由如一块冰放入杯中,由外观查可见冰的形状,但加入水后冰还在但不易找到冰了.
即青海生料可见內结构纹,但古玉因外界物质进入后填充了结构间隙透光就变了!

海到天边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站的高看的远,在井里看天只有一片,有时还会有被农夫埋掉的危险。
只会看工,而不会观工上自然态质变,您将永远当小学生!
工上自然态质变是辨真伪的关键!
辩玉本领学成后您将一生受益,
一知半解到头来真品与您失之交臂!
当我们的知识达到一定量,
眼力才会随之增强,
这个量未达到时-定要静下心来学习,
12法是教会大家如何辩识真伪的初级入门方法.
真能看懂各文化区与文化层玉器工上自然态质变态,
还需用12法的方法去大量观国藏看精华贴充分理解消化,
眼力才能逐渐提高.
当我们的知识达到一定量,
眼力才会随之增强,
这个量未达到时-定要静下心来学习,
求知之心有了您才会进步的!
如自己的鉴论与收藏水准脱节,
就为别人指点江山,
这将会误导初学者!
万不可看了几本武侠小说就敢开武馆。

    大家从己知的料、形、工、沁、神来鉴别古玉方法可取,但造假者也从这几方面着手,这就增加了辩伪难度,辩玉器新老应探索研究玉表工上自然态质变,先断新老再来区分年代.对一些器物的造型,没有见过不能说它不存在或是假的.我们不可能指挥先祖按我们认为对的型制去加工一件玉器,中华文化高深莫测,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就能搞明白的,对于这众多大洪水的各种传说,考究其历史,都可以追溯到1.2万年以前,刚好在冰河结束时期,这使我们对这些传说无法掉以轻心仅视为神话或多事的臆测了。同时这也证明了人类远在1.2万年前就有“历史”,而且较红山文化(8000-4000)年前甚至比今日更发达。三星堆的器物二十年代就已出现,而当时全部被专家定论为臆造,但现在事实证明当时的判断是不对的.红山文化也是如此,红山文化前文化更是如此.而一个好的藏家只有具备全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对一件玉器的鉴别失误才能少。

对初学者负责,也对自身鉴藏水平的提高。
我们怎么做!


在任网交流鉴藏知识,您的藏品水准与评论将会对初学者有很大影响.
您的鉴论与收藏水准高,这将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如自己的鉴论与收藏水准脱节,这样的评论将会误导初学者。


(1)这种状态您怎么看?(任南教学资料)


(2)这种状态您怎么看?(任南教学资料)


(3)这种状态您怎么看?(任南教学资料)


(4)这种状态您怎么看?(任南教学资料)


(5)这种状态您怎么看?(任南教学资料)


(6)这种状态您怎么看?(任南教学资料)

12法仅捅破了一格窗户纸



地域差异与沁态(土中PH值不同)

同一地区地层深度差异与沁态(压力与泡水)
材质差异与沁态
(密度与成分差别)
墓葬形势差异与沁态(干湿)
土中方位之异与沁态(地水地气地火)
缩减区真伪辩识(水融与酸洗之别)
深层脱皮工上质变的辩识
地裂与出土裂之特征
沙坑与土坑之特征
山顶坡地平原沁之差异
二次出土与首次出土的差异处
生坑熟坑盘变之态
土中翻身之土古玉分析
老玉新工辩识
白化因果分析
土古玉亲水特征
工上质变微观规律
浆层反光与玉光差别的分辩
青海料与古玉失透和充浆态分辩
利用工上自然态质变识未见过型
.........
.............
..............
..............
...............
...................
.............
..............
...............
................
......................
..............
...................
.................
............
...................
..........................
..................
...............
.............
古玉12字鉴真法工上自然态质变初解
辨真伪需全方位分析论证,
以偏概全到头来一事无成,
海到天边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站的高看的远,在井里看天只有一片,有时还会有被农夫埋掉的危险。
只会看工,而不会观工上自然态质变,您将永远当小学生!
工上自然态质变是辨真伪的关键!
辩玉本领学成后您将一生受益,
一知半解到头来真品与您失之交臂!
当我们的知识达到一定量,
眼力才会随之增强,
这个量未达到时-定要静下心来学习,
12法是教会大家如何辩识真伪的初级入门方法.
真能看懂各文化区与文化层玉器工上自然态质变态,
还需用12法的方法去大量观国藏看精华贴充分理解消化,
眼力才能逐渐提高.
当我们的知识达到一定量,
眼力才会随之增强,
这个量未达到时-定要静下心来学习,
求知之心有了您才会进步的!
如自己的鉴论与收藏水准脱节,
就为别人指点江山,
这将会误导初学者!
万不可看了几本武侠小说就敢开武馆。

缩减区真伪辩识(水融与酸洗之别)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1-7 11:25:00 | 只看该作者

任南红山文化网 

次..即主体之外的工上自然态质变

9.次:原玉器主体后天之工上自然态质变均为次.土古玉器的表层自然态质变会产生多种形态,多为目测很难观查到的凸凹次生物,多呈团状、山脉状解理态,次生物形态要对应其材质结构.如透闪石和蛇纹石其组成的成份是不同的故它的凸显解理也是不同的.而这凸凹次生物的分布和产生必须符合其土中方位.沁门点.和外部条件造成内质质变的成因。如水融减缩会现内质硬质解理如骸晶.(骸晶英文名称skeleton crystal 晶体生长过程中,沿着角顶或晶棱方向生长特别迅速,从而形成晶面中心相对凹陷的结晶骨架,称骸晶。骸晶常呈漏斗状、树枝状、羽毛状等形态。如雪花就是冰的骸晶。骸晶主要是在溶质供应很不充足的条件下形成的)而同质岛状残留多为土中上方最早失水部位.原玉器主体后天之工上自然态质变还会产生融合物及随形包裹态隐形和浅表多层错位且边缘整齐清晰的开裂,和非直线曲痕.而裂的表象需要符合其成因,裂口向两侧有色和质变且呈开口态必是土中因素造成,裂痕中多有二氧化硅晶状溢出呈长合态.而古玉因地层环境变化,会造成无沁色浅表层包裹态随形开裂,其因多为玉器在土中下端水的因素而造成松软,由于土中水分快速减少或清洗玉器包裹层过快时,导至其内部应力快速失压造成无色浅表层包裹态随形开裂。玉表次生物与玉体应存在明显界线和沟槽呈融化态.次生物分布与出灰点对应内质质变部位,在显微镜下所显现的颜色色彩斑斓,即使在一平方毫米的区域内也是如此,而仿品上的所谓次生则无根无沟槽,边缘模糊,凸起物周身包裹,形状与层次单调.凸起点并非对应内质结构的质变处,多等高度附着在同一平面上。不掌握真品自然态微坑特征是区分不了酸腐坑孔的. 

 

 

24#
发表于 2008-1-7 22:22:00 | 只看该作者
<P>&nbsp;</P>
<P> </P>
<P> </P>
<P> </P>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1-8 10:47:00 | 只看该作者

任南红山文化网 


坑之中晶体自然态

 

裂口下陷色变由裂门向外渐变.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8 10:54:00 | 只看该作者

(任网贵宾rzxx )各种材料试验-强酸、碱中浸泡20天的变化

 

酸碱材料试验 001.jpg 

酸碱材料试验 003.jpg 

酸碱材料试验 005.jpg 

酸碱材料试验 007.jpg 

酸碱材料试验 009.jpg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4:34:00 | 只看该作者

任南红山文化网 

自然态边缘清晰分层裂与坑

玉土中软化,

出土风干,

表层因内应力作用之故,

产生浅表层无色分层开裂且随型呈包裹态!

 

 

2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4:40: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期鸡骨白的检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送检样品:呈鸡骨白外观古玉

实验方法与结果:

1.1        立体显微镜观察

样品表层晶间隙造成内反射面多,光在不同晶格间传播时,折射作用和散射作用增强,而透射能力降低,光线无法自由顺畅地通过,因而使得玉体的透明度较差,颜色发白,其机理类似于由无色透明冰晶泡松堆积而成的雪花;相对来讲,外壳较为致密,白色基底中均匀地分布着黄色物质,所以,外壳的整体颜色为白中泛黄;在表层的孔隙处裂隙面均有一定量的换色物质分布。

1.2        红外光谱测试

在显微镜下,分别仔细挑选出少量的白色内核、黄白色外壳及表面黄色物质,采用KBr粉末压片法进行红外吸收光谱测试,结果显示,黄色物质明显含有较多的高岭石;白色内核由蛇纹石组成;黄白色外壳基本上与内核一致,即也是由蛇纹石组成,少量含有微量的高岭石。

1.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样品的内部结构,在扫描电镜下对样品的不同的部位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利用扫描电镜所配的能谱仪测定出化学成分,并与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对照验证。即黄色物质富含高岭石,并吸附了一定量的铁质,进而呈现黄色的外观。在1000倍放大条件下,可以清晰看到叶片状蛇纹石晶体呈现杂乱、松散的堆积,晶体之间存在较多的孔隙,即蛇纹石晶体之间,几乎没有其它胶结物质存在,这是构成内核遇即散的内在因。从近乎于垂直的两个方向对玉体的外壳部位进行观察发现,在大致垂直于表面的断面上,外壳显示出明显的成层性,其层面大致平行于样品表面;在平行于表面的平面上,可以看到在各种取向的蛇纹石晶体之间分布有大小不一的片状颗粒,显然,这些颗粒对松散的蛇纹石晶体起到了一定的胶结作用,导致其密度明显高于内核。

1.4        结论

送检样品应是在加工完成后埋藏,其先后经历了风化淋滤和渗透胶结两个阶段。在风化淋滤阶段中,玉石内部的孔隙逐渐增大,晶体之间逐渐失去了粘结力,导致了玉质疏松,硬度下降,透明度下降,颜色发白等一系列变化;在渗透胶结阶段,由于上覆土壤也经历了风化作用,土壤中残留含AlSi质溶液逐渐向结构疏松的玉体中渗透,并相互结合形成高岭石,填补了玉体内部的部分晶格间空隙,从而使其密度增加,硬度也随之有所增大。由于这种渗透作用是由表及里的,所以出现了“外实内松”的现象。

对于送检样品,只能推测出,其经历了漫长的地下埋藏,但其具体的制作年代,还需有待进一步探讨

0.jpg (235.8 KB, 下载次数: 3)

0.jpg
2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4:48:00 | 只看该作者

任南红山文化网 

6.孔:这里所说之“孔”专指目测不能观察到的细微孔洞。土古玉器上的自然态微孔孔型为不规则型或几何型,孔边沿部位会下陷或翘起。因孔洞内易积水,必导致土壤中物质色素顺孔而入聚积,久而久之,以孔与孔底为中心点内质有色变向四周晕散现象,形成由孔底呈由内而外的质变且变软融缩并在外表层残留同质岛型凸点,玉质也会在晕散区产生质变,这质变由内部向外展开.由如烂心萍果态.孔壁内多见支撑状晶簇,孔底也常见次生物或微小磁性铁珠附着.且有古菌丝生成。而带孔老料仿品其孔口边缘与玉表多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孔口变形,且孔边缘显现为非自然态多无色质变化。

 7、 坑:坑需借助高倍立体电子显微镜观察,土古玉器自然态沁坑其边缘凹凸立体感强,如山峦起伏,有层次,边缘多为下陷或上翘,坑内有坑且有老土浆紧咬坑底,呈梯田状.柴裂态,边缘清晰,坑内与坑外相比,坑内解理态质变与色变应明显,呈脉象和晶体状且多有吐灰现象,少数坑壁与坑底也有鸡爪状晶体。观其5平方毫米显微图象,即可显现对应材质质变形成的脉络,坑的分布应对应其在土中方位.而非自然态坑无以上表象,且坑口边缘与玉体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且分布过均无凹陷,坑形等状态坑底非质变色。


30#
发表于 2008-1-21 23:17:00 | 只看该作者

工上自然态,次与质变是鉴别高古玉和史前古玉的关键。

请大家把杯子清理后大图传一张

生坑态 按国家出土玉器清理法处理.其表象和盘摸表象有很大差别.这也导致认国藏图片与实物差别很大.鉴定家用的是比对法.且国藏图片某种程度上误导了鉴定家.因国藏品实物与拍照用光的不同.使其反应到照片上的表象差别很大.并无真实反应其表层真实面目.广大藏友依照国藏照片来学习辩认.这是与实物体征有很大出入的.定要辨证的去观察! 另外国藏品在处理过程中只拍照处理过程某一时段表象.这也误导了藏友.注意国藏品清理过程其表象会随清理深度的加深.其表也是有很多变化的.对一件古玉的鉴别不能只认个别阶段的体表特征,因古玉从深坑到脱胎它的变化是无穷的,必须了解体会全过程才能对其做到辨别无误. 关于皮象的辩认没上过手真品理解难些.就是上过手一个文化区的真品、对皮象的辨认可能只认这个文化区的皮象。而中华大地之辽阔,土质不同、文化层、文化区众多、故沁象皮象是有差别的、大家又不可能上手各地区、文化层,文化区的古玉、那怎么办呢?! 我一直重复一个方法、次生物之自然沁象的辩真伪、次生不是有为次、次即主体原态之后天变化,如沁熟、沁裂、沁孔、沁坑、沁色、沁留、沁缩.沁浆、等原生态后天之变化为次。多掌握原生态后天之自然变化的次、对于各文化区、文化层、众多不知名的玉的辩真伪就不难了、认古玉首先学认自然态灰浆.灰浆的产生规律和形态表象更要掌握.自然界中.石头发生吐灰浆也是有规律的. 掌握工上自然态质变与自然态灰浆.灰浆的产生规律和形态表象.宝才不会与我们失之交臂.(摘任南谏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11-22 09:27 , Processed in 0.05856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