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任南古玉鉴定法(任南著)

   关闭 [复制链接]
191#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2:42:00 | 只看该作者

任南珍藏品

 8.缩:真土古玉器表层因水融蚀会导致玉体体积局部或整体变软呈减缩其减缩区多对应硬质残留和原质残留,硬质残留呈解理态如骸晶,而原质残留多呈岛状 ,减缩区分布现象的观察必须注意考虑玉体在土中的埋藏朝下方位或水融严重部位如裂处.玉器单薄与边缘和孔洞沁门处,减缩部位必有对应色与质的内质改变,缩部色变重的多存在明显界线与台阶且呈随型包裹态表(表土层干燥地水挠动质变,质变由内而外所至.).生坑态时吐灰区对应减缩区.整体水融减缩部分的光滑度明显高于其他位置呈包裹态壳状;土古玉器经盘摸,表层解理会出现团状回缩态(此现象盘前盘后的表象在显微镜下观察团状回缩态变化尤为明显),仿品表面缩的部分没有相对应的内质质变和对应的清晰边缘。

 

192#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2:43:00 | 只看该作者

国藏品减缩对应色与质变案例

 

 

 

 

 

193#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2:43:00 | 只看该作者

国藏水融表层融减

 

194#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7:47:00 | 只看该作者

 

195#
发表于 2008-6-22 20:3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路峰在2008-6-22 19:24:00的发言:

发自内心的认识,自然态老师关于"科学鉴定法是存在两个层次的"认识是客观的,科学的.一个收藏者能否以正确认识收藏到古玉真品,其第一个层次--"常规鉴别"很重要,关键是深刻领会任南先生"工上自然态质变"理论和牢固掌握其"十二字"方法;而第二个层次--"仪器鉴别"则解决了你的藏品真伪,收藏活动成功与否的问题.从收藏者个人讲,任南先生是每个红山古玉收藏者的真正导师,他让我们无偿地分享了他辛劳所得的宝贵学识,获得了识鉴红山古玉的真知,享受到如获至宝的乐趣和丰收般的喜悦;从国家角度看,任南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功臣,他为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发掘和历史的延伸,为红山古玉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奉献了自己宝贵才华,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是个可尊敬的人.向任老师学习,致敬!祝愿任老师的伟大事业早日成功.--路峰.2008.06.22

196#
发表于 2008-6-25 23:2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rn在2007-12-23 14:49:00的发言:

         大家从工,沁,形,神,料来鉴别古玉方法可取,但造假者也从这几方面着手,这就增加了辩伪难度,十年前我也是用这些方法辩伪,但现在已有难度,故此再探索研究玉表天然物理变化来区分真伪.对一些器物的造型,没有见过不能说它不存在或是假的.中华文化高深莫测,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就能搞明白的,三星堆的器物二十年代就已出现,而当时专家的定论是臆造,但现在事实证明当时的判断是不对的.红山文化也是如此,红山前文化更是如此,一个好的藏家只有具备全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对一件玉器的鉴别失误才能少.古玉的次生(secondary)变化,是指古玉埋藏在地下数千年之后,由于埋藏条件时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地下水的化学成份、PH值、水的充足量等)变化引起古玉的矿物成份发生化学的、物理的作用,使原先的古玉由于这种作用而导致古玉的矿物成份发生了质的变化。或者保持原来的矿物成份或者形成另一种次生矿物。

任南

骸晶....凸起长条状。原晶。不规则凸起物,蒙古包状。既我所说的团状聚合物对于我之次生物之说地质材料学已有解释,年代越久次生物越多。红山与红山前诸文化因埋藏年代不同所产生的次生物是不同的。如同八岁儿童皮肤与八十岁老者相比皮肤特征是不相同的,快速的强酸强碱破坏了晶体结构,使其晶体间隙所过强酸碱之处,均产生了晶体结构的破坏,导致间隙的毛细管通道错综交往,故伪沁是无法与真品在这个条件下一致的,史前古玉表象的鉴别在应用红山表象鉴别应用上再加上次生物质的鉴别。

表皮显微镜下次生物状..次生物质分为原质残留、异质残留和变质残留。次生物质分为生长态次生物和结晶态次生物;

辩伪的方式任何人都不是绝对的专家!我和大家都在学习中,任何事物不辩不明,本网需要有不同见解的高手一同来探讨。辩通了才是共识。近期上传图片,发现很多的仿次生物都被大家收藏了。真伪次生的辨别还须深入学习,古玉的次生(secondary)变化,是指古玉埋藏在地下数千年之后,由于埋藏条件时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地下水的化学成份、PH值、水的充足量等)变化引起古玉的矿物成份发生化学的、物理的作用,使原先的古玉由于这种作用而导致古玉的矿物成份发生了质的变化。或者保持原来的矿物成份或者形成另一种次生矿物。
观察次生体的真伪不能看有凸起物就是老件!真正的次生体是由内而外发生质变造成的。本网主页展品还望点击放大来辨别,以观察平时肉眼不可及的显微系数,仿品和真品外观看,用肉眼观察是有局限性的,请大家从头学习。(主页样品并非都是专家认可的纯红山晚期玉器。)任南

197#
发表于 2008-6-26 09:14:00 | 只看该作者
任南红山文化网的研究应用了国内最先进的科技手段,对红山古玉进行了反复的科学的检测,得出了许多珍贵的研究成果。将进一步对红山文化玉器的历史价值、红山文化玉器的艺术价值、红山文化玉器的经济价值进行研[em54]
198#
发表于 2008-6-27 22:07:00 | 只看该作者
十二字真经是实践的高度概括,没有盘摸真玉的经验用起来会很难.红山玉友能有这样的为师者甚幸.任老师谢了!有时间去看您.电话:13314218666
199#
 楼主| 发表于 2008-6-28 09:36:00 | 只看该作者

 9.次:原玉器主体后天之工上自然态质变均为次.土古玉器的表层自然态质变会产生多种形态,多为目测很难观查到的凸凹次生物,多呈团状、山脉状解理态,次生物形态要对应其材质结构.如透闪石和蛇纹石其组成的成份是不同的故它的凸显解理也是不同的.而这凸凹次生物的分布和产生必须符合其土中方位.沁门点.和外部条件造成内质质变的成因。如水融减缩会现内质硬质解理如骸晶.(骸晶英文名称skeleton crystal 晶体生长过程中,沿着角顶或晶棱方向生长特别迅速,从而形成晶面中心相对凹陷的结晶骨架,称骸晶。骸晶常呈漏斗状、树枝状、羽毛状等形态。如雪花就是冰的骸晶。骸晶主要是在溶质供应很不充足的条件下形成的)而同质岛状残留多为土中上方最早失水部位.原玉器主体后天之工上自然态质变还会产生融合物及随形包裹态隐形和浅表多层错位且边缘整齐清晰的开裂,和非直线曲痕.而裂的表象需要符合其成因,裂口向两侧有色和质变且呈开口态必是土中因素造成,裂痕中多有二氧化硅晶状溢出呈长合态.而古玉因地层环境变化,会造成无沁色浅表层包裹态随形开裂,其因多为玉器在土中下端水的因素而造成松软,由于土中水分快速减少或清洗玉器包裹层过快时,导至其内部应力快速失压造成无色浅表层包裹态随形开裂。玉表次生物与玉体应存在明显界线和沟槽呈融化态.次生物分布与出灰点对应内质质变部位,在显微镜下所显现的颜色色彩斑斓,即使在一平方毫米的区域内也是如此,而仿品上的所谓次生则无根无沟槽,边缘模糊,凸起物周身包裹,形状与层次单调.凸起点并非对应内质结构的质变处,多等高度附着在同一平面上。不掌握真品自然态微坑特征是区分不了酸腐坑孔的. 

 

 

200#
 楼主| 发表于 2008-6-30 10:40:00 | 只看该作者
    近期各地网友来京人员很多.针对藏品进行分析后发现.对于自然态和仿品做烂区分有问题.本网教材所上表层自然态解理.是显微镜下放大倍数很高的图像.如次生物,团状脉纹,浅表开裂,沁门等.并非是目测看到的凸凹与烂面,而仿造厂仿次生是根据本网放大了的图做仿.将籽麻做成了西瓜.而多数网友没真正理解显微图故上当.在此提酲大家..........过烂.凸凹过大者加小心.比如蚊虫叮的包(仿次生物)与皮肤生的猴子和鸡眼(有根)是不同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5-11 12:41 , Processed in 0.06038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