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任南古玉鉴定法(任南著)

   关闭 [复制链接]
171#
 楼主| 发表于 2008-5-3 10:25:00 | 只看该作者

 

 

上图玉表层风化解理态.(而仿品所用原石料如切割后所现表层即非解理态.再做烂也是岩石《玉》非自然态解理.即岩石断面.所以分清自然态解理与做烂的区别是关键)

172#
发表于 2008-5-7 23:26:00 | 只看该作者
“净、熟、肥、透、葬、孔、坑、缩、次、过、浆、神”

看净观熟知肥透,

红山葬气有土香。

孔坑缩次写沧桑

过度包浆悟神光。

  对红山古玉“神韵”的感觉,是要以一个人的艺术、美学、经验、各种知识的综合素质为基础的。是文化素养以及多年收藏知识的积累,才有了这种感悟“神韵”的能力。

有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个藏家,要感悟红山古玉的神韵,只要多看真品,多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功到自然成,终有一天在不知不觉间就会有了这种感悟“神韵”的本领。

 

 

[em23][em23][em23][em23][em23]
173#
 楼主| 发表于 2008-5-12 12:23:00 | 只看该作者

利用96万倍电子扫描对古玉器在负20个气压进行检测.

 

古玉器表层极微孔中电子扫描发现古微生物.

 

古玉器表层极微孔中电子扫描发现珠粒状物质.

 

裂隙中呈长合态状.

174#
 楼主| 发表于 2008-5-21 12:34:00 | 只看该作者

06年任网科技组发现古玉次生珠粒

 

 

 

 

 

175#
发表于 2008-5-21 15:0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rn在2008-5-12 12:23:32的发言:
[upload=jpg]UploadFile/2008-5/20085121220253657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8-5/20085211581418622.jpg[/upload]


德阳东部山区

0.jpg (98.05 KB, 下载次数: 1)

任南“史前古玉十二字鉴真法”

任南“史前古玉十二字鉴真法”
176#
发表于 2008-5-21 22:37:00 | 只看该作者

     任南老师的“十二字”鉴别红山古玉法,是具有高度科学性、实践性、规律性的辨真古玉方法。这种注重玉件自然态质变的辨识古玉方法,不仅让我们能够在仿品花样百出的环境中把真正的红山、泛红山古玉拣择出来,也对我们辨识不同文化区的真古玉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体现了相通的理则。

    这是喜爱高古玉器的同仁皆可学习借鉴的大好方法。就其创见性来说亦可称为辨识古玉的“不二法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23 21:35:29编辑过]
177#
发表于 2008-5-26 09:01:00 | 只看该作者

市场出现的假冒伪劣红山玉器,只是与真品接近,制假者利用玉器收藏者经验知识的不足与市场的混乱蒙骗收藏者,他们伪造的红山玉器根本无法与真品相比,与真品相差甚远,若说仿造品与真品一模一样是根本不可能的。目前的红山玉器辨伪,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认识。但是任老师的“12字鉴别法”是目前最全面、最有说服力的、最科学的方法!

以往鉴定古玉的一些理论,给辨伪工作带了新的难题,致使许多博物馆收藏家对高古玉不敢问津,有的怀疑一切,有的又片面的扩大化的肯定一些高仿品。面对近年的高级仿品,过去和现在的一些鉴定古玉的方法已不适应当代古玉的辨仿。现需要我们不要停留在原有的鉴定理论上,从客观实际出发,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科学的、客观的、全面的分析鉴定,而不是依靠带有主观性的推理、考证、猜测去鉴定真伪。

现在文物界有一个普遍认识:只要是研究某领域或专题文物理论文化的大专家,大师级人物,就一定毫无异议地认为他同样也是鉴定家,我们不怀疑文物理论研究有助于文物鉴定,也有一少部分既是理论大家又有实践鉴定经验。但事实上,文物学研究和文物鉴定是两个概念。文物研究,如玉文化研究可以坐在室内,在文献上研究,至著书、立说。但他不一定是一个鉴定真伪的专家,鉴定真伪是实践学,是市场经验,是收藏经验,是那些夜以继日对实物研究,痴迷的收藏家,而不是有些所谓的文物理论家。直白地说,现在玉作坊的玉工大多都能看出古玉或仿古玉的“老工、新工”,但他们对玉文化,或理论研究可能一窍不通;再者,我们求鉴定,也不要迷信权威部门,权威人士,高龄人士;我们首先看权威部门的专题文物收藏量,权威人士是否象收藏家那样,整天有资格接触藏品?

178#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09:57:00 | 只看该作者

            净:因玉表浆层的包裹,在玉体上便会形成一层与外界土壤之间的隔膜物质,致使古玉产生这种视觉净感,真品红山玉多表现为虽有浆却不显脏烂的感觉,而仿品则都呈现脏、烂、模糊之感。

 

 

 

 

179#
发表于 2008-5-30 20:43:00 | 只看该作者
任南老师的十二字辨玉之法甚为精妙、博大精深。乃立天地之心之大智大愿成就,历久精进修证之所结硕果。若有缘者因此会心,真心学习借鉴,依法实践,一心深心,不期然间能得顿开辨识红山泛红山古玉之慧目,进而喜临一片崭新天地,得未曾有之妙乐。——因为你心明眼亮了,古玉自然现前。此是心得,也是真实如此。绝非妄语。

       以此寄语有福有缘者。

       并再向任南老师顿拜!

180#
 楼主| 发表于 2008-5-31 10:31:00 | 只看该作者

表层泌出浆壳呈全裹态

9.次:原玉器主体后天之工上自然态质变均为次.土古玉器的表层自然态质变会产生多种形态,多为目测很难观查到的凸凹次生物,多呈团状、山脉状解理态,次生物形态要对应其材质结构.如透闪石和蛇纹石其组成的成份是不同的故它的凸显解理也是不同的.而这凸凹次生物的分布和产生必须符合其土中方位.沁门点.和外部条件造成内质质变的成因。如水融减缩会现内质硬质解理如骸晶.(骸晶英文名称skeleton crystal 晶体生长过程中,沿着角顶或晶棱方向生长特别迅速,从而形成晶面中心相对凹陷的结晶骨架,称骸晶。骸晶常呈漏斗状、树枝状、羽毛状等形态。如雪花就是冰的骸晶。骸晶主要是在溶质供应很不充足的条件下形成的)而同质岛状残留多为土中上方最早失水部位.原玉器主体后天之工上自然态质变还会产生融合物及随形包裹态隐形和浅表多层错位且边缘整齐清晰的开裂,和非直线曲痕.而裂的表象需要符合其成因,裂口向两侧有色和质变且呈开口态必是土中因素造成,裂痕中多有二氧化硅晶状溢出呈长合态.而古玉因地层环境变化,会造成无沁色浅表层包裹态随形开裂,其因多为玉器在土中下端水的因素而造成松软,由于土中水分快速减少或清洗玉器包裹层过快时,导至其内部应力快速失压造成无色浅表层包裹态随形开裂。玉表次生物与玉体应存在明显界线和沟槽呈融化态.次生物分布与出灰点对应内质质变部位,在显微镜下所显现的颜色色彩斑斓,即使在一平方毫米的区域内也是如此,而仿品上的所谓次生则无根无沟槽,边缘模糊,凸起物周身包裹,形状与层次单调.凸起点并非对应内质结构的质变处,多等高度附着在同一平面上。不掌握真品自然态微坑特征是区分不了酸腐坑孔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12-28 17:16 , Processed in 0.05757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