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玉器的工艺特征
战国一代,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上一个引人瞩目的高峰期。出土所见此期玉器具有奇丽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出土所见战国时期的玉器所表现出来的工艺特点可以大致归纳如下: 多种工艺综合使用,镂空技法以及与金银器工艺的结合尤其纯熟。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不仅不同的器类采取不同的玉艺,而且常于同一器物上综合采用多种工艺。当时所采用的雕琢技法有:单线雕刻、双线勾勒、浅浮雕、剔地平面雕、圆雕、镂空以及金属器镶嵌等。
战国玉器工艺的高超不仅表现于此,器物各部位的加工也非常到位。例如璧、环之类器物都呈正圆形,显系用管钻而就。有的外径超过30厘米,仍然圆度完满,表明大口径管钻的使用已十分纯熟。而且这类扁平体玉器的平整度也十分严格,没有薄厚不匀的现象。这点充分说明了开料使用工具的锋锐。 另外,在各类玉器的表面所使用的撞地工艺也很引人注目。由于使用了适宜的工具,玉器纹饰的地子加工得平整均匀。尤其是在战国晚期,地子上每一点与边廓的高差相等。勾撤手段的进步也使得先前不易制好的锐角、转折等处变得格外严谨。
打孔技术也令人叹为观止。不少玉器的纵向贯通小孔的最大直径仅有6毫米左右,足见钻孔工艺的发展高度。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铁质工具在治玉工艺中的广泛应用。因为要想钻成这样精细的孔,在现代化的高频超声波和激光打孔技术应用之前,除了铁工具,包括青铜在内的任何其他材质的工具都是无法做到的。 镂空工艺的广泛应用在这一时期大放异彩。不少器类都采用了镂空技法。有的还以之为主要的雕琢和造型手段。战国之前也有镂空技法,但并未占到突出位置。如商代玉器多是在边缘施用,西周时则采用逗点式镂空予以点缀。到了战国时代,镂空工艺空前发展。仅仅从技术角度而言,在玉璧的边缘以外雕饰造型纹样的出廓璧的流行就是这种工艺勃兴的产物。当然,镂空的技法并非单纯为了制作纹饰,而是代表了孕育新型器类产生的一个因素。镂空的应用也使器物的构图更为活泼,影响到了玉器风格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