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高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人类曾经被毁灭

[复制链接]
271#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20:27:00 | 只看该作者

第六节  地—月分离是大洪水的真正原因

 

    在解释这场人类大劫难之前,我们必须搞清楚这场洪水的几个特点。综合现有

资料,大洪水发生的过程有以下特点。

    1.这场大洪水主要发生在地球赤道以北的大陆,所有记载洪水的民族都生活在

北半球,越往南水位越低,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海洋退潮现象。

    2.这场洪水虽然来势凶猛,但持续的时间不算长。据《圣经》记载说,洪水持

续高涨了40天,“天下的高山都淹没了。水势比山高过十五肘,山岭都淹没了”。

40天后,洪水开始退去,到第150天时,洪水完全退尽,陆地露出来了。古巴比伦的

《季尔加米土史诗》是世界上记载大洪水最完整的资料,据说,这部史诗是根据在

大洪水中幸免于难的西纳比斯亲口述说的经历写成的。诗中记载,大洪水一共持续

高涨了12天,然后开始退去,到第129天彻底退完。中国的洪水传说中没有具体的时

间,但洪水退去极快却是事实,使伏羲父亲坐的船一下子就从空中跌了下来。

    3.据中国《淮南子·天文训》记载,这场大洪水是从中国的东南方向退去的,

“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大洪水究竟从何而来呢?这场大洪水范围十分广泛,

几乎北半球都被洪水淹没,这么大的水量来得十分奇怪。我们认为,能在短时间淹

没大陆高山的水,决不是来自降雨,虽然许多关于大洪水的记载中都提到了天降大

雨这个情节,但这决不是导致大洪水的原因,只能看作在大洪水发生时的异常天气

变化。

    那么,洪水来自何方呢?洪水来自大海,大洪水是海浸事件!《孟子·滕文公》

记载说:“当尧之时,水逆行。”大家知道,条条溪流归大海,由于中国的地形西

高东低,因此中国的河流也基本上是东西走向。“水逆行”明确地说明,由于受到

东南方向强大的压力,河水形成倒灌。而中国的东南方就是大海。因此,这是海水

扑向陆地形成的反常现象。“精卫填海”的故事,也是在暗示我们,大海曾经给人

类带来过巨大的灾难,所以人们才那样痛恨大海。这难道不是在说史前那次大洪水

吗?

    上引公元前3500年前的苏美尔泥版文书,它在记述大洪水的时候,有这样一个

情节,“第一天,南风以可怕的速度刮着”。从地图上我们知道,苏美尔人生活的

地区就是现在的中东地区,它的南面也是大海。这个情节也在告诉我们,大洪水来

自南面的大海。当洪水发生时,滔滔的海水扑向北方大陆,几百米高的浪头像一道

道水墙,压迫着空气,形成一股可怕的南风,所以记载中才说“南风以可怕的速度

刮着”。

    那么,大洪水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272#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20:28:00 | 只看该作者

索菲亚天文台台长埃斯·鲍奈夫认为,如果一颗小行星(其直径770公里,约是

月亮的15),从地球半径6倍的距离(37800公里)的地方通过,地球将因此发生

比普通涨潮大10倍力量的汹涌波涛,海水会向小行星通过的方向集中。

    根据我们以上所有的分析,我们认为大洪水是这样发生的:当被击毁了反引力

装置的月球宇宙飞船,从现在的西北方向(以前的正北方向),缓慢离去的时候,

月球本身强大的引力,加上分离时产生的巨大拉力,使南半球的海水以排山倒海之

势涌向地球北半部,几百米高的浪头一个连着一个,以每小时几百公里的速度,呼

啸着扑向北方大陆,吞没了平原,吞没了谷地,吞没了这些地方的所有生灵。在短

短十几天的时间里,北方的海水上涨了1000多米,大陆上一片汪洋。在波涛中,一

些高山的顶端孤露出水面,看上去像一个个小岛。高山在海浸中颤抖,陆地在巨变

中呻吟。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凡是海拔在1100以下的地区,统统淹没在洪水之中,山

东、河北、河南、山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绝大部分都被洪水淹没,

这真是一场惨绝人寰的大悲剧。

    随着月球的引力影响越来越小(月球越升越高,距离地球也越来越远),也随

着地轴向现在的位置摆动时产生的巨大惯性力,使北浸的海水随惯性力的方向,渐

渐向东南退去,故古史记载“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地轴又经过一系列

小的波动后,停留在现在的位置上。这就是大洪水来得快,退去也快的原因。

 

273#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20:28: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七节  幸存的人类

 

    我们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类大劫难——大洪水成因的全新假说:由于地球与月球

的分离,导致了一场毁灭人类的大洪水。世界上一直流传到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神

话,有许多神话就把月亮看成是宇宙灾变的罪魁祸首。例如,芬兰的故事诗(卡列

瓦拉)和南美洲的各种传说,都认为宇宙大灾变的原因在月亮上,这与我们的假设

不谋而合。可悲的是,这场宇宙巨变并非出于自然原因,而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我们不应该指责那些创造了我们的月球人,尽管他们制造了这场给人类带来灭

顶之灾的洪水,因为他们也是迫于无奈,在生存的面前是没有道理好讲的。相反,

我们还要感谢那些创造了我们生命的“神”,是他们的警告,使许多人逃脱了这场

灭顶之灾,才使我们人类得以延续下来。

    在巴比伦的叙事诗中,谈到水神埃亚向科希斯特劳斯的国王发出有关洪水将要

到来的警告,他说:“乌巴尔的儿子特乌特啊!拆了自己的房子造船吧!不要考虑

自己的财产,如果生命得救,请为这件事高兴吧,别忘了在船上装上各种动物。”

在阿基斯台卡的古写本中,神也这样说:“停止用龙舌兰造酒吧!再挖空大杉树的

树干造一个独木舟,到特索斯顿特里(古月名)这月,洪水滔天时,请进到这个独

木舟中!”

    《圣经》里记载说:“凡有血气的人,在地上都败坏了行为。上帝就对诺亚说:

‘……用你的哥斐木造一只方舟,分一间一间的造,里外抹上松香。方舟的造法是

这样的,要长三百肘,宽五十肘,高三十肘,方舟上边要留透光处,高一肘。方舟

要分上。中、下三层。我要使洪水泛滥在地上,毁灭天下。’”

    在太平洋诸岛,也存在着很多这样的传说,即出现了一位不知从哪里来的使徒,

向人们发出了灾变即将降临的警告。根据传说,凡是听了使徒的话,而建造了木筏

子的人都得救了。缅甸的《编年史》中记载说,从最高僧院来了一位黑衣使者,

“他穿着黑色的衣服,出现在人们集中的地方,在全国到处周游,以悲痛的声音,

向人们发出近期内即将发生灾祸的警告。”

    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洪水毕竟是无情的,在它肆虐陆地的时候,吞没了人

类幸幸苦苦建造起来的家园,吞没了大家的亲人和朋友。从感情上讲,人们不可能

轻易接受这样的事实。所以,在洪水过后的神话中,人们产生了对神的敌视情绪,

把他们说成是想把人类斩尽杀绝的刽子手。比如,住在墨西哥的阿斯台卡人传说,

一位名叫奇特拉卡凡的神,向名叫那塔的人发出了关于势必降临的大灾变的警告,

并告诉他建造一只方舟逃命。大洪水果然来临了,地上的人都死光了,而那塔和他

的妻子却逃脱了灭绝。当洪水退去后,那塔和他妻子开始点火烧鱼。烧鱼的香气四

处扩散,阵阵飘到天上。诸神判断一定有什么人活了下来。他们生气地叫嚷:“谁

点火了吧!为什么这样烟气冲天?”愤怒的诸神,想彻底灭绝人类。但奇特拉卡凡

却请求其他神帮助逃得性命的人,这样人类才没有被灭绝。

274#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20:29:00 | 只看该作者

大家知道,《圣经》中的神话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形成的,它直接发源

于古巴比伦的神话。在古巴比伦的神话中也记载说,当抽水过后,幸存的人们开始

点火做饭,诸神闻到烧烤动物的香气,“像苍蝇一样集合在一起”,议论纷纷,诸

神知道肯定有人逃脱了洪水,他们也像墨西哥的诸神那样感到十分愤怒,想彻底杀

死逃脱性命的人。这时,曾向人们发出洪水来临警告的水神埃亚,极力调解诸神的

愤怒,人类才幸免于断子绝孙。

    从这几则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对于制造洪水的诸神怀有极大的敌视情

绪,这是一种悲愤的怨恨,神不再是人们颂扬的对象,不再是善良的象征,而是一

群想灭绝人类、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

    人类真是多灾多难,在神与神的战争中,人类曾经被无辜殃及,许多城市和居

民点被化为灰烬,紧接着又是一场滔天的洪水,人类没有在这一系列的灾难中灭绝,

已属不幸中的万幸。

    那么究竟是哪些人活了下来?看一看我们这一代文明的分布特点,大家就清楚

了。现在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它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几乎都在大平原,或者谷地,或者沿海岸线等地。这是历史的选择。我们的祖先往

往会在上述地点建立居民点,因为这里有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地势平坦,众

多的河流使大家便于交通。那么,上古的人类在同样的自然环境下,也会作出同样

的选择。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上一代文明遗迹,一般都具有以上的地理特点,像中国、

印度、埃及、古巴比伦等。在这些地区,聚集的人口越来越多,各方面的发展也相

对来说快一些,文明的程度也比较高。

    但也有一些民族或部落,他们散居在高原或山区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由于

这些地方的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相互之间的往来很困难,相应的,他们的发展

速度也就十分缓慢,处于一种很原始的状态中,根本无法与平原和谷地的文明相比。

    但是历史证明,这些生活在高原或山区的人们是对的,他们是幸运的。北浸的

巨浪首先吞没了文明发达的平原和谷地,那里的人类和他们的文化统统在洪水中消

失了。而那些高山和高原上十分落后的牧羊人却幸存了下来。看一看世界上少数人

幸存的神话吧!他们无一例外都是逃到高山上才幸存了下来。我们相信,这类神话

要告诉我们的是:在那场洪水中,惟有高山或高原上的人有机会幸存下来。

    据记载,雅典的立法者梭伦在古埃及访问时,遇到埃及的一位大祭司,他告诉

梭伦说:“大灾变杀死了全部住在海边和河边的人,而安然活下来的,都是住在山

里粗野、无文化的放羊人和放牛人。”

275#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20:32:00 | 只看该作者

大洪水过后,从高山上走下来了牧羊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自身发展就十分

落后,根本没有能力将上一次文明接续下来。人类的文明中断了、萎缩了。这些原

始人在记忆的深处保留了一些上次文明的灵光,当他们从高山走到平原,将记忆中

的那点灵性记载下来,这便成了我们今天谁也读不懂的东西。然而,他们是整个事

件的目击者,是大洪水的见证人。于是,他们将看到的、听到的东西,以神话的形

式记载下来,一代一代传下来,又经过几千年历史岁月的风风雨雨,经过无数人的

不断加工、改造,最后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神话和传说。

    如果我们仔细去研究今天保存下来的神话,在剔除传讹附会的成分以后,我们

依然可以嗅到很浓、很浓的大山气息。从神话里我们发现,离开了大山几乎就没有

神话,神话中的绝大多数神仙都住在山上,他们都是山神。中国《山海经》中记录

的神话最多,但这本书记载的基本上都是大山或高原。《山海经》可以看成三部分,

一是山经;二是海经;三是大荒经。山经指的是高山,这没有疑问;大荒经指的是

高原和戈壁,这也没有疑问,其中根本没有记载平原和谷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大家知道,中国的文明应该起源于大平原,在祖先的神话里根本不应该有那样

多的高山和戈壁,因为我们的祖先没有在高山和戈壁生活的经历。然而,事实却是,

我们的祖先在所有神话里,都大谈而特谈他们本不熟悉的高山和戈壁,真是奇怪得

很。由此,我们只能认为,这是从高山来到平原的人们,对他们早年生存地点有着

一份极为深厚的感情,在他们口传历史事件的时候,不知不觉将这种感情带人神话

当中。我们之所以强调神话原型的重要意义,其理由就在这里,这其中有我们人类

已经丢失或早已淡忘的记忆。

276#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20:33:00 | 只看该作者

第八节  文化和习俗中的洪水证据

 

                                沧海桑田

 

    人类的记忆可以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忘,人类的感情也可以随着环境的变迁而

冷漠,但是,人类的文化却不可以漠视过去的历史,它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将淡忘

或冷漠的东西注入在人们的生活中,你可以不去感觉它,但你无权阻止它默默地述

说。

    在中国,有一句著名的成语——沧海桑田。据考证,这条成语出自《神仙传》。

有一个叫麻姑的仙女,就是那个献寿桃的麻姑,她见到仙人王平后,说了这么一番

话:“接待以来,又川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又水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

复为陵陆乎?”这就是“沧海桑田”成语的来历。它的本意指大海变为农田,农田

又变为大海,现多用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人们从来没有问一问这个成语究竟是怎么来的,它仅仅是出于一个所谓神仙之

口吗?即使是神仙之言,那也是人们告诉神仙的。如果有人说,这一个成语是出自

中国人的想象,那才是天大的怪事,有谁能把天地间变化的事件也想象得像这样一

清二楚呢?

    通过近百年的科学研究,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沧海桑田”在地球自然演化的

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次,但地球的自然演变过程极其缓慢,几千万年未必有大的

变化,几万年对于地球而言,真是一眨眼的工夫,但对人类而言却是一个漫长的过

程。自从人类出现以后,我们根本看不到地球的这种自然演变。但是“沧海桑田”

这个成语太准确了,准确到让人难以想象。

    所以我们认为,“沧海桑田”成语的源头,肯定与大海浸事件有关。住在高原

和山区地带幸存下来的人们,在短短的时间里,他们看到了巨大的海浪以雷霆万钧

之势吞没了平原和高山的情况,也看到了海水向东南方向退去,露出了陆地和山脉

的情形,所以才能把看到的这个全过程用一句极其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这就是“沧

海桑田”。这是大洪水发生过的又一有力的文化证据,它进一步说明大洪水是按照

我们猜想的方式发生的。

 

277#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20:34:00 | 只看该作者

 泰山祭天

 

    泰山在中国文化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几千年来围绕泰山,文人墨客写下了不

少千古流芳的奇文妙句。从泰山脚下一路上去,到处可见各种摩崖碑刻,据说这一

坏习俗最早发端于秦始皇,他在东巡泰山时,在泰山上刻下了石鼓文,为自己歌功

颂德,后世的无聊文人也就纷纷效仿起来。但为什么泰山在中国文化里有如此重要

的地位呢?谁也说不清楚,很可能来自一种古老的习俗——泰山祭天。

    中国人崇拜虚无的天帝,这种崇拜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很古老的宗教仪式—

—祭天,也叫做封禅。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早在黄帝时就有人立庙祭拜天帝,

关于这个说法现在有争议,但这条资料至少说明祭天的宗教仪式十分古老。一般来

讲,祭天的地点都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平常都在山顶,如果没有山,就用土筑

起一个坛,以象征高的意思。古时祭天有三种形式:庙祭——在天帝庙里拜祭;郊

祭——每年两次在城郊拜祭;封禅大典——泰山拜祭。泰山封禅是祭天的最高仪式。

    但为什么要选择在泰山祭天呢?。这个问题几乎没有学者真正涉及,现在学术

界里的解释十分抽象。首先,是因为泰山高。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地区,海拔1524

米,是山东全境海拔最高的山,也是中原地区濒临大海最近的一座高山。它气势雄

伟,故古人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说法。正因为它高,所以古人才选择泰山来祭

天。其次,因为泰山在东面。太阳属阳,乃万物之君,在哲学内涵上代表着新生,

象征着生命,因此,太阳升起的东方也就具有了与太阳相同的本质。同样的,东方

的泰山由于每天迎接日出,它自然也会与太阳的哲学本质相一致。客观地说,以上

这种解释大约只有学者才会明白,普通人是看不懂的,因为它太抽象,主观的成分

又很大。

    中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宗教祭典也分出了许多等级,哪些人可以祭哪些

项目,都在礼典中写得一清二楚。祭“天”,这是天子的专利,任何人都不能染指,

否则一定会有人指责你居心不良,想篡夺皇位,那是要灭九族的。虽然西周以后,

由于周天子的地位衰落,代之而起的各方诸侯篡夺了周天子的祭天权,但那时的诸

侯也与皇帝差不多了。

    关于泰山祭天,有很古老的传说,《太平御览》卷六八三引《汉宫仪》说:

“孔子称封泰山、禅梁父,可得而数,七十有二。”但究竟是哪72家却不甚清楚,

战国时的管仲从无怀氏数到周成王,也仅仅数出了12家,10家在大禹以前,2家在大

禹之后,截至的时间是西周初年。那么,其他60家泰山祭天的很可能发生在春秋战

国时期。

    可是大家知道,春秋战国诸侯林立,战乱不休,泰山又处于春秋五霸之一的齐

国境内,怎么可能发生60次诸侯亲自到泰山拜祭的事情呢?为什么史书从未有过因

封祭泰山而导致战争的记载呢?对此,史学界争议颇多,至今意见无法统一,但多

数人以“绝对不可能”彻底否定古史中的记载。这是很不公平的,也毫无道理。我

们不能一碰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怀疑上古记载的真实性,如果总是以这种方

法疑古论古,那么我们就成了古史的创造者,何必再去研究呢?因此,我们的讨论

必须站在承认古史记载的基础上;从多方面考虑、假设,找出不合理背后的合理性,

这才是科学研究的态度吧!

278#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20:34:00 | 只看该作者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宁肯冒着生命危险跑到泰山亲自拜祭,肯定有他们不

可不去的理由。从各种资料和角度来分析,我们怀疑上古在泰山拜祭的很可能并不

是“天”,而是水。

    当地月分离时,引发了一起水位高达1000多米的大海浸事件,中国沿海和中原

的许多地区统统沦为波涛汹涌的大海。当洪水向东南退去后,很可能山东半岛泰山

以东的地区还浸泡在海水中。《淮南子·本经训》记:“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

《绎史》卷五引《归藏》云:“蚩尤登九淖以伐空桑。”空桑就是现在的山东曲阜

地区,正与泰山处于同一条纬线上。从高山上走下来的牧羊人们,他们追随大海退

去的踪迹来到泰山,面对汪洋大海,为了祈祷洪水早日退去,这些来自山区的居民,

很自然地在泰山举行了他们的祈祷仪式。这种仪式一代一代传了下去。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失,几千年过去了,已经习惯于平原生活的牧羊人后代们,

他们对抽水的印象越来越淡,泰山祭拜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以至后来的人根本不

知道先人们在泰山拜祭什么,只知道这种祭典十分重要。因此不知不觉把这一隆重

的祭典与祭拜最高天神——天帝相互联系起来,使泰山祭拜从祭水演变成了祭“天”。

由于泰山封祭已经成为社会上的一种共识,所以即使在诸侯林立、战乱不休的年代,

大家也都墨守着祖先的成规,齐国不加干涉,各诸侯国也不随意生事,一切都在庄

严、肃穆的气氛下进行,这才有春秋战国60家诸侯封祭泰山的可能。

    泰山祭祀是祭水而不是祭天,这在中国的其他文化中也有充分的证据,比如说,

泰山是地狱的观念就与此有关。

    我们中国人现在知道的所谓地狱观念,像阎罗王、地藏菩萨、十八层地狱、牛

头马面、东河桥、生死轮回等等,都不是本地货,它们是随佛教一起从印度进口的,

严格地说,它们是印度的地狱体系。可也许大家并不知道,中国自己也曾经有过地

狱体系,那就是泰山府君系,地狱的大本营就在泰山。

    《三国志·魏书·乌桓传》裴注云:乌桓“贵兵死,敛尸有棺,始死则哭,葬

则歌舞相送……并取亡者所乘马、衣服、生时服饰,皆烧以送之。特属累犬,使护

死者神灵归乎赤山。赤山在辽东西北数千里,如中国人以死之魂归泰山也。”魏晋

时人张华所著《博物志》卷一云:“泰山,天帝孙,主召人魂魄。”

    泰山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人的地狱呢?老实说,我们现在仅仅知道关于泰山地狱

的思想大约起源于东汉,东汉以前的资料连个影子都见不着,甚至没有一点线索来

说明这种习俗的由来。

    另一方面,泰山祭“天”与泰山是地狱,这两种思想是相互矛盾的,把两种矛

盾的东西搞在一起,我们只能把它说成是一种巧合。也就是说,这两种东西里面肯

定有一种是错误的,但究竟哪个是错误的呢?

    我们认为,泰山祭水与泰山祭鬼是同一个内容的两个方面。大洪水吞没了许多

平原地带的人类,洪水的幸存者们,跟随洪水退去的方向来到泰山,或者说,在大

洪水发生时,只有泰山附近的人类因为登上泰山而活了下来。这个时候人们会干什

么呢?他们会在泰山上举行祭祀死去亲人的活动,寄托自己的哀思。我们认为,这

就是泰山地狱思想的起源,也是后代将祭天与祭鬼合而为一的理由。

 

279#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20:35:00 | 只看该作者

      第九节  消失的大陆

 

    地月分离时的强大引力以及地轴在向现在的位置摆动时产生的巨大惯性力,使

地壳在这一巨变中发生了意想不到的特异变动,地震、火山活动十分频繁,而且规

模巨大,这又加剧了地壳的移动。一方面,大陆架上许多陆地和海洋中的岛屿滑向

大海沉没了;另一方面,由于地壳的变动,在不少地方又出现了新的“造山运动”。

    在《历史上的巨人之谜》一节里,我们曾经引过《列子·汤问》关于五座仙山

的记载,岱舆、员峤两座仙山就是在“大人”的捣乱下漂到北海沉没的,而大人我

们也曾说到过他们,他们实际上就是那场叛乱的积极参加者。这大约是中国最早关

于陆地沉没的记载。这个事实也说明,海陆的巨大变迁发生在地月分离事件的前后,

与我们诠释神话的思路与推测完全相符。

    巧的是,西方也有关于大陆沉没的记载,那就是大西洲的沉没。在世界上,一

说起史前海陆的变迁,没有人不知道大西洲的,因为西方的学者早已将这个问题炒

得沸沸扬扬,似乎给人们一种印象,人类史前历史是以西方为中心发生的。许多学

者一说起历史学的西方中心论,就有看法,但如果问他“你曾做过什么?”他肯定

无可奉告。直到现在,当中国一出现什么新思想的时候,就会有那么一些人跳出来,

摇头晃脑地指责说:“这个问题西方人早已经说过了。”难道你就不会说:“我们

中国曾经怎么怎么说”,或者“我曾经怎么怎么说”。一个国家要富强,不但要在

物质上站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站起来。

    实际上,关于人类早期的历史,现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比中国的资料更一面,

比如说,像大洪水的事件,一说就是《圣经》,而中国的《山海经》、《淮南子》

与《尚书》等等的记载往往用来给《圣经》作注,这是本末倒置。就从成书的时间

来说,中国的记载也比《圣经》里的记载早了好几百年。再比如说,关于大陆消失

的记载,柏拉图写下的时间也不比中国记载更早,为什么一说起这个问题我们总是

要首先提“大西洲”呢?

    中国要想置身于世界民族之林,树立信心似乎比发展经济更重要,不要忘记,

甲午海战时,中国舰队无论从武器装备还是军舰吨位、数量都比日本要大得多,可

我们还是失败了。我们为什么失败?就因为我们怕洋人,仗还没有打,但在心理上

我们就已经输了。好,我们还是来谈一谈大西洲的问题吧!

    有关大西洲最早的记载见于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他生活的年代大约在公元

350年左右,与中国孔子生活的年代差不多。根据柏拉图的记述,埃及大祭司曾于

公元前590年,对到埃及访问的雅典立法者梭伦说,在遥远的过去,有一个名叫“大

西洲”的岛国,其面积大约有2000万平方公里(疑是20万或200万平方公里之误),

大致位于赫尔克里士柱石以外的区域,其上居住着有史以来最聪明、最高贵的种族

——阿特兰蒂斯王国。大约在梭伦访问埃及前9000多年以前,由于发生了强烈的地

震和大洪水,一天一夜的大暴雨将这一优秀的民族统统毁灭,阿特兰蒂斯王国的全

部国土,也在这场灾难中沉入海底彻底消失了。希腊人只不过是这个聪明而高贵种

族的后裔。柏拉图根据这个传说,认为它应该在直布罗陀海峡以外的大西洋中,

“大西洲”由此而得名,正好直布罗陀海峡在古代又称为赫尔克里士柱石。按照相

拉图记述的时间推算,大西洲沉没的时间大约在距今14000年左右,与我们关于大洪

水暴发时间的推测基本上是一致的。

280#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20:35:00 | 只看该作者

几千年来,寻找大西洲的人蜂拥大西洋,企图真的在哪一个地方找到远古时代

沉没在大洋中的大西洲的残垣断壁。但是,几千年过去了,人类除了一望无际的浩

浩波涛以外,连大西洲的影子都没有找到。

    如此一来,对于大西洲的传闻,大家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大西洲根本

就不存在,那都是柏拉图等人编出来骗人的东西;一种意见认为,大西洲确实存在,

而且就在大西洋,只是我们没有找到罢了。反正没有实物证据,哪一种意见都不能

肯定地说对与错。

    然而,我们在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中发现了许多类似的记载,比如说像中国

《列子·汤问》的记载,都是记载关于在大灾难中有陆地沉没的事件。因此,我们

决不能将这类的记载一棍子打死,它肯定有存在的理由。从记载的地点来看,我们

很怀疑大西洲的事实,地球上不可能有那样多的陆地在同一事件中沉没,大约是当

时确实有这么一个事实,但是各民族在转述的时候将它多样化了。

    18世纪的时候,有一个名叫查奇华德的英国人长住印度,当时他还是个儿童,

在一座破败不堪的寺院中,他无意之中发现了一些泥片,这些泥片就是著名的“那

加尔书板”,上面有许多古怪的文宇。据寺院主持讲,这些泥片是很古老的东西,

此寺院代代相传保护着它们,上面的文字只有相延的主持才能解读。因为查奇华德

家与此寺院乃是世交,也是出于好奇,他从主持那里学会了这些古怪的文字,上面

记述的内容如下:在印度东南面的大洋上,曾经存在一个名叫“姆大陆”的地方,

但是在大洪水发生的时期,姆大陆在一夜之间沉没了。现在的印度人就是“姆大陆”

的子孙。那么,这个所谓的“姆大陆”是真是假呢?

    19世纪末,墨西哥矿物学家威廉·奈本在墨西哥城附近发现了一个在地表下10

米左右的古城遗址,有铁、金、铜、银等金属。据探查,这个古城是大约12000年前

被毁灭的。同时,在墨西哥城北8公里左右地点的地下,人们挖出了2600多块石碑,

其中第684号的碑文是这样的:“这个神殿是按照夜以继日守护我们的神的代表、我

们的君王——拉姆的旨意,修建在姆大陆移民地,用以祝福来自西部陆地——太阳

帝国的使者的。”这里所说的“姆大陆”,就是印度“那加尔书板”中的姆大陆。

    在英国大英博物馆记录玛雅传说的托洛亚诺古写本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刊

六年,十一牟鲁枯,沙枯月发生可怕的地震,粘土丘国姆大陆成了它的牺牲品……

这件事发生后的八千零六十年,才写成这本书。”文中“刊”估计是国王的名字,

“牟鲁枯”估计是日期,“沙枯”估计是月份。

    在尤卡坦半岛乌斯马尔的乌斯马尔寺院墙壁上刻着这样的碑文:“这座建筑物

是为了纪念姆,即西部大陆,灵魂大陆神圣的神秘发生的地点而建筑的。”

    埃及的《死亡书》中也有关于大陆沉没的图形记载(见图十二),大意是:一

块大洋中的陆地,有一天,火从海洋中喷出,大陆在突然到来的灾难中沉没到了海

里。

 

 

 

 

(图十二)
    

[upload=jpg]UploadFile/2008-4/20084112036634429.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1 20:36:09编辑过]

0.jpg (13.34 KB, 下载次数: 1)

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7 09:48 , Processed in 0.08652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