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说:在都广这个地方,长着一棵大树,名字叫建木。 据说,这里就是天地的中心。这棵树有百切之高,到了中午,太阳照在它的顶上, 竟然连一点影子都找不着;站在树底下大喝一声,声音马上消失在虚空中,听不到 一点声音。建木的形状非常奇怪。大的树干直冲冲钻进九霄云外,树干的两旁基本 不长枝条,光秃秃的,只是在树的顶部长着一些弯弯曲曲的树枝,盘起来像一顶伞 盖,树根也是盘曲交错的。如果你在树干上随意抓一把,树皮就像橡皮筋一样剥落 下来,好像一条缨带,又好像一条黄蛇。 这条记载中有一条重要的线索:建木高百丈,但却在太阳下没有影子。没有影 子是夸大,影子极小是事实,并说它生长在天地的中间。我们不妨想一想,一棵大 树在太阳底下影子极小的情况在什么地方能够发生?只有在赤道附近,至少在南北 回归线以内,这些地方太阳光直射,所以树木的影子极小,而且越是接近赤道,影 子就越小。那么都广又在什么地方呢?据考证,所谓的“都广”就是现在的成都。 成都在北纬30度线上,也就是说在北回归线以外,根本不可能发生树木在日下无影 的现象。但是,如果地轴向现在的西北一东南偏移一定的角度的话,成都就有可能 进入北回归线以内。 还有一个证据,人们在整理上古埃及留下的各种文献时发现,在一种文献中讲 到了钟表的制造,它是按一年中最长的白天与最短的白天之比来造钟表的,大约是 14:12,而这个时区是在赤道与南北回归线以内,也就是说在南北纬15度以内。可 是,古埃及文明最发达的地区是尼罗河三角洲,大致也在北纬30度线上。由此人们 不禁要问:他们为什么要制造与他们的时区不相符的钟表呢?大约只有一种解释, 很可能当时的埃及正是在0度—15度纬线以内。 雅利安人曾经生活在现在的印度一带,但他们并不是当地的土著居民,是从一 个很远的地方迁徙过来的。据雅利安人的古籍《赞德·阿维斯塔》说,他们迁徙的 原因是那里的气候发生了变化,这是古代部落迁徙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这本书说, 他们曾经住过的地方,太阳、月亮、星辰一年只出现在他们头顶上一次,一年好像 只有一个白天和一个晚上。这种现象只能发生在两极地区。由此我们这样认为,雅 利安人最早的居住地是个温暖的地方,很适合人类居住,否则他们早就迁徙了。但 渐渐的,这个地方变成了极地,无法再生存下去,雅利安人只好迁徙了。这也反过 来说明,现在的北极在很早以前是温暖的,也就是说,当时的地轴并不是现在的指 向。 现在再让我们来看一看关于《山海经》的一些情况。《山海经》是中国重要的 一部上古文献,它涉及地理、天文、医药、动植物、文化等许多内容。对于这本上 古文献,我们知道得很少很少,现在读懂的人恐怕还没有。后人在研究《山海经》 时发现,它的定位与我们目前的定位很不相同,这在以前的章节里已经讲到了。 《山海经》的第一卷就是《南山经》,依序各卷为南、西、北、东,其海内、 海外经均按南、西、北、东的方向排列。为什么会形成这样奇怪的定位法呢?各家 的意见很不相同。最近,有一位研究《山海经》的学者认为,《山海经》的作者是 从南半球向北半球旅行,最后定居到了九州(中国的中原)。因为地球北部的方位 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在地球南部则刚好相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