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古玉] 运用十二法全面分析玉琮判断真伪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14-2-9 17:16: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23:37:18 | 只看该作者
一鹗收藏 发表于 2014-2-9 16:09
分析透彻,听课学习,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10:29: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赵中亮(问道) 于 2014-11-9 12:25 编辑



过:土古玉器的“过”渡.必须注重其在土中的埋藏方位和入沁之沁门,处于土层最下端水浸蚀时间最长,故其质变最严重呈失透失色态,玉软沁方入,形成表层减缩态.且表层沁蚀对应内质有质变与色变向上或以沁门为中心渐变向外扩散呈包裹状:也有外部物质顺微孔进入产生由内而外的渐变,色与质变也有随裂和孔为中心向外扩散且呈三色过渡状(色与色间界线清晰)且内质呈充浆感,沁色由表下晶格逐格渐进色不散。质变区并少数在方位下端质变失色处伴有腐蚀质有机炭沁入(多呈以失色部位为起点依器表同状态开口且边口色清晰)微缩端且有随型硬质解理显现.古玉的次生变化是与地下水的PH值、浸泡时间、水量的充足有密切关系.玉器有色变减缩态而无台阶,其因玉器色变轻端多土中朝下(封闭的泥中产生一个稳定的环境)在方位下端(多呈周身同状态边口色清晰裂) ,外界挠动对其相对上半部松土部位小.。而老料带沁仿品,色的分布无对应内外质变的方位感 ,观其表层沁蚀程度与内质质变不对应,其色含糊不清无三色胶冻感过渡.表象的色和质变非渐变包裹状。


过:这里指某一种自然质变状态的过渡态。其中有色变过渡、内质变过渡、沁门密度过渡、解理变化过渡、失色过渡、充浆过渡等等。这些都在自然态下的’过渡‘范畴内。

再次强调十二法中的每一个字都不能狭义化,单一化的去理解。

它们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一种广义“形态”或“状态”的描述,不是对单一具象的形容。

与我们经常说的“好”字,有好人、好事、好吃、好玩、好理等等各种属于‘好’范畴内的事物是同一道理。(这里是最需要去‘悟’和‘突破’的对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10:2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10:3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10:3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4-2-12 16:46:13 | 只看该作者
讲的真好  谢谢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4-2-12 16:47:30 | 只看该作者
再次关注,再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14-2-12 19:4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14-2-12 19:42: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赵中亮(问道) 于 2014-11-9 12:29 编辑



辨识真假沁色很多学友没有掌握窍门。没有理解什么是沁色在晶格间。

其实粗浅理解就是肉眼看去质和色无法区分,也可想象成熟藕粉冻或彩色果冻的感觉,不同器物只是颜色种类、颜色的深浅和饱和度不同而已,且色随形自然发展。色区有方位对应、沁门对应、减缩对应等;色有发展态、过渡、色界等。鉴别沁色时还要和充浆、熟感、浆感等自然态结合起来看。

仿品的压色无法溶入晶格,在浅表或裂隙中,多浑浊,色有异质感,沉积物,不净;有色料仿品,色不能随形,色无对应沁门,色区无减缩对应等。

多看馆藏练习会慢慢培养出看沁色的微妙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4-30 17:27 , Processed in 0.07585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