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大巫头01在2008-3-12 10:42:29的发言:谢老师、LONG 兄, 关注点评! 学生也认为“橘皮纹”可用“缩”去理解。上图出土猪龙橘皮纹应是贯穿全身的自然态表像。学生把这种“缩态”同视等于“熟”的范畴里去阐述即表像的“融态”去理解。此“融”非单指水融蚀或土融。是泛指玉熟、玉软所呈自然态之老化现象。如同我们皮肤上的皱纹是岁月的老化、氧化所致(自然老化无水及其他因素)。所以这里的“缩态”不应与十二字里的“缩”相并去理解。毕竟高点深坑积石冢多为干坑或含水份少,但出土件同样有全身“橘皮纹”现象。 [em04](或许把问题复杂了) "或许把问题复杂了" 是有这个问题.玩古玉的人都知道,古玉在土中是软的,由于位置环境条件不同,软的程度不同,但表面肯定软了.在温度变化时它表面冷凝,每一个分子都有聚合的力,长时间的反复,就形成了橘皮纹.大到对整个玉来说也是这个道理.对局部也是这个道理.都是与软化--质变---环境条件变化有关.其表现的严重程度与玉质加这些条件的变化程度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