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任南座客新浪<红山文化古玉鉴定>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3-10 15:12: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新华通讯社主办  新华网主页 - 新华收藏

国宝三星堆玉石千古切痕成谜 每块重达几吨

2008年02月20日 09:04:3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2月19日电(记者吴广生)长年陈列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国家藏品——四块每块重达几吨的三星堆玉石上,被发现多处切痕的底端呈两头上翘的弧形,从而推翻了线切的传统结论,成为千古切痕之谜。

    据发现这些痕迹的第一人、多年从事红山文化收藏研究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任楠近日介绍,2007年12月底,他在三星堆博物馆看到了几块一米多长、几十厘米高的玉石上有切割的痕迹,当时的讲解员李莉解释是线切的,但是他觉得有些切痕不太符合规律。因为在这些玉石上的切割痕迹,有的是深达几十厘米的切口,有的切缝仅1毫米左右;而且,按照常理,用线切割的痕迹应该是向下的,而石头上切割出来的痕迹却是中间凹,两头向上翘,这种痕迹用线是切不出来的,倒是很像用精密的切割锯切出来的。

    这几块玉石整齐地排列在博物馆一号馆展厅的中央。据了解,玉石是当地的农民燕道诚一家在1929年疏通水渠的时候,无意之中挖到了一大堆玉石器里面的几块。当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发现的意义,将不少的玉器直接转送给了别人甚至卖掉。还有不少就被遗忘在了路边。后来,考古学家在经过时发现了这些玉石上面有切割的痕迹,专家判断有可能是线切。

    经过广汉市文物局批准,知名矿物学专家、成都理工大学的张如柏教授重新对玉石的年代做了检测,再次证明切割痕迹来自于久远的古代。他通过红外光谱来分析石头次生物的成分,发现叶蛇纹石变成了透闪石,说明次生物导致石头发生了变化,也间接说明它的年份很久。因为玉器,尤其是高古玉器埋在地下几千年,必然会形成次生物。他又用激光拉曼光谱,将激光打到玉石上,观察放大5000倍的表象结构。根据最新的数据,他得出结论是:三星堆的几块玉器,在地质学上讲,起码有9000年到12000年的历史。

    任楠和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副研究员刘卫东等几位专家又数次仔细观察这些玉石,不断证实石缝确实是中间深两边浅,因此可以排除线切的可能。而且有的切缝很薄,也不太可能是石器切割的,因为切割这么薄的石缝石器也会断裂。而9000年至12000年前,尚处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又怎么会有如此高难度的解玉技术呢?对此千古切痕之谜,广汉市文物局副局长杨洋感慨地说:“东西放了几十年,这个现象竟然谁都没有发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10 15:14:34编辑过]
12#
发表于 2008-3-10 15:17: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孔内的孔底次生矿比针尖小的磁性黑珠.孔内天然融合物.在电子镜下的状况.
13#
发表于 2008-3-10 15:17:00 | 只看该作者

目前利用各种科技手段在原态石头与疑似品上采集大量数据.意在找出区分人仿与自然态的规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任南与石刻博物馆研究员刘卫东.在分析电子扫描图针洞内底部与玉融合的磁性黑珠次生物

14#
发表于 2008-3-10 15:1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cl在2008-1-7 22:50:37的发言:
任南先生藏品经地质专家一年检测.其成果在国家级刊物发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科研组杨淑琴大姐与任南


15#
发表于 2008-3-10 15:18: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右地质专家尹继才与任南
16#
发表于 2008-3-10 15:19: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7#
发表于 2008-3-10 15:20:00 | 只看该作者

美国科学家用氩氩法对中国石斧检测.为80万年人制做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二百万年前已有工具

 1998年4月6日《人民日报》在第四版以“科学家对‘巫山人’遗址鉴定证实我国200万年前已出现古人类”为题报道:97年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北京图书馆徐自强教授率领考察组,在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巫山人”遗址进行挖掘考察时,发现了大量旧石器。经过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院士等权威学者的鉴定,这些在与 “巫山人”同一地层里发现的石器一样,都带有人工打击的痕迹,是古人类所使用的工具,这一结果,再次有力地证实了200万年前“巫山人”的存在。巫山人类化石首先是由黄万波于1985年在龙骨坡发现的。从1988年到1996年,美国Iowa大学、北京大学考古系、中科院地质所等5个单位先后运用古地磁、电子自旋共振、氨基酸测定等3种方法对这些化石进行鉴定,显示其地质年代距今约为200万年。1995年美国古人类学家石汉博士和黄万波合作在权威科学杂志《Nature》第6554期上发表了“亚洲的早期人类及其人工制品”一文,报道了他们的发现。由于当时只挖掘出2件石器,当时学术界对“巫山人”是古猿还是人存在争论,这次最新发现结束了这次争论。权威人士称,这一最新发现不仅把中国人的进化史向前推进到200万年前, 动摇了现有人类进化理论,而且为在中国境内寻找更为古老(200万到3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以及文化遗存,从而揭开人类起源之谜,提供了更为扎实的科学依据。
18#
发表于 2008-3-10 15:21:00 | 只看该作者
rn
帅哥哟,在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贵宾
文章:6924
积分:4131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19日
353
 用支付宝给rn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给rn发送一个短消息 把rn加入好友 查看rn的个人资料 搜索rn在红山论坛的所有贴子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rn

发贴心情

红山文化古玉孔洞内发现古人佩带用筋条残留物与菌丝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9#
发表于 2008-3-10 15:21: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0#
发表于 2008-3-10 15:22:00 | 只看该作者

玉种化学参考:透闪石是一种含水和氟的钙镁硅酸盐,化学分析结果是:二氧化硅占57.6O%,氧化铝0.25%,三氧化二铁0.66%,氧化锰0.16%,氧化镁25.61%,氧化钙2.68%,其它杂质2.74%。硬度66.5。比重2.963.17。矿物折光率:透闪石为Np=1.5991.619Nm=1.6121.630Ng=1.6221.640,重折率0.O210.023;阳起石为Np=1.6191.688Nm=1.6301.697Ng=1.6401.705,重折率0.0210.027

含杂质少:2.74%  吸水强度小。

但古玉在土中变软状态下其含水量是会发生变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3 13:11 , Processed in 0.06199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