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16|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凌家滩古玉研究方法证实任南红山泛红山古玉研究理论和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3 22: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凌家滩古玉受沁过程分析

Alteration process of the ancient jade in Lingjiatan site

冯敏  张敬国  王荣  王昌燧  龚明 

摘 要:在漫长的埋藏过程中,凌家滩古玉的颜色、透明度、硬度、吸水性等物理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出现了"外实内松"的特殊现象.为研究和解释这些现象,对典型样品进行体视显微镜观察、红外光谱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古玉在入土埋藏后先后经历了风化淋滤阶段和渗透胶结阶段,物理性质发生变化是造成古玉"外实内松"的原因.
关键词:凌家滩;古玉;受沁;蛇纹石;高岭石
分类号:K87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538(2005)01-0022-05

Alteration process of the ancient jade in Lingjiatan site

冯敏  张敬国  王荣  王昌燧  龚明 

摘 要:在漫长的埋藏过程中,凌家滩古玉的颜色、透明度、硬度、吸水性等物理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出现了"外实内松"的特殊现象.为研究和解释这些现象,对典型样品进行体视显微镜观察、红外光谱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古玉在入土埋藏后先后经历了风化淋滤阶段和渗透胶结阶段,物理性质发生变化是造成古玉"外实内松"的原因.
关键词:凌家滩;古玉;受沁;蛇纹石;高岭石
分类号:K87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538(2005)01-0022-05

Alteration process of the ancient jade in Lingjiatan site

冯敏  张敬国  王荣  王昌燧  龚明 

摘 要:在漫长的埋藏过程中,凌家滩古玉的颜色、透明度、硬度、吸水性等物理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出现了"外实内松"的特殊现象.为研究和解释这些现象,对典型样品进行体视显微镜观察、红外光谱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古玉在入土埋藏后先后经历了风化淋滤阶段和渗透胶结阶段,物理性质发生变化是造成古玉"外实内松"的原因.
关键词:凌家滩;古玉;受沁;蛇纹石;高岭石
分类号:K87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538(2005)01-0022-05

参考文献:

[1]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玉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and Cultural Relics of Anhui Province. Jade unearthed from Lingjiatan[M]. Beijing: Cultural Relics Publishing House,2000.
[2]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凌家滩墓葬玉器测试研究[J].文物,1989,(4):10~13.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and Cultural Relics of Anhui Provinc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Study on the jade unearthed from Lingjiatan tombs [J]. Cultural relics, 1989, (4): 10 ~ 13.
[3]孙先如,张敬国,汪焕荣等.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新石器时代闪石类玉器研究[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2,21(增刊):124~128.SUN Qian- ru, ZHANG Jing- guo, WANG Huan - rong, et al. Tremolite jade ware of the New Stone Age in Lingjiatan ruins, Anhui Province [J]. 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gica, 2002,21(Supp) :124 ~ 128.
[4]张敬国,杨竹英,陈启贤.凌家滩玉器微痕迹的显微观察与研究[J].东南文化,2002,(5):16~27.ZHANG Jing - guo, YANG Zhu - ying, CHEN Qi - xian.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tiny marks on the jades excavated in Lingjiatan [J].Southeast Cult, 2002,(5):16 ~ 27.
[5]朱勤文,张敬国,吴沫.凌家滩出土鸡骨白古玉器玉质研究[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2,21(增刊):129~133.ZHU Qin - wen, ZHANG Jing - guo, WU Mo.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of the ancient jade ware from Lingjiatan, Anhui province [J]. 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gica, 2002,21 (Supp): 129 ~ 133.
[6]彭文世,刘高魁.矿物红外光谱图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PENG Wen - shi, LIU Gao - kui. IR atlas of minerals [M]. Beijing:Science Press, 1982.
[7]蔡文静,张敬国,朱勤文,等.凌家滩出土部分古玉玉质成分特征[J].东南文化,2002,(11)0~83.CAI Wen - jing, ZHANG Jing - guo, ZHU Qin - wen, et al. The characters of component of ancient jade from Lingjiatan site [J]. Southeast Culture, 2002, (11) 0 ~ 83.
[8]张蓓莉.系统宝石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ZHANG Bei - li. Systematic gemmology [M]. Beijing: Geology Press,1997.
[9]王濮,潘兆橹,翁玲宝,等.系统矿物学(中)[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WANG Pu, PAN Zhao - lu, WENG Ling- bao, et al. Systematic mineralogy [M]. Beijing: Geology Press, 1984.
[10]车启鹏,孙洪斌,张风莲,等.牛居地区下第三系砂岩储层中自生高岭石成因分析[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5,(3):306~309.CHE Oi - peng, SUN Hong- bin, ZHANG Feng- lian, et al. Authigenic kaolinite origin analysis of paleogene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Niuju area [J].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Earth Science, 1995,(3) :306 ~ 309.
[11]曹俊忠,李天杰,陈常松,南极中山站地区粘土矿物高岭石的分布和成因探讨[J].极地研究,1997,(4):289~293.CAO Jun - zhong, LI Tian -jie, CHEN Chang- song. Distribution and formation of Kaolinite near Zhongshan Station, East Antarctica [ J ].Chin J Polar Res, 1997, (4) :289 ~ 293.
[12]威维尔C E,普拉德L D[美],张德玉译.粘土矿物化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Weaver C E, Pollard L D. Transl ZHANG DE- yu. Trans The chemistry of clay minerals [M]. Beijing: Geology Press, 1983.

[此贴子已经被admin于2008-5-8 8:15:35编辑过]
2#
 楼主| 发表于 2008-3-3 22:58:00 | 只看该作者
从《任南红山文化网》公布的资料看,《任南红山文化网》科研组及其技术合作伙伴单位,已经具备对红山泛红山古玉典型样品进行体视显微镜观察、红外光谱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手段,甚至具备运用更高的科技设备进行分析的手段。
3#
发表于 2008-3-4 07:02: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玉器宝藏真面目的全面揭示,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其间要面对诸多烦难的课题。这些课题的突破,需要利用前学者的成果,需要切实的调查研究,需要多学科的合理攻坚,更需要学者的良知和崇高的责任感。但不管多么艰巨繁难,我们都应当向前走去。而且要加快步伐,如果等到外国学者拿者他们已经研究确证了的民间红山玉器来见我们,中国的学人真无颜面对祖先了。
4#
发表于 2008-3-4 17:29:00 | 只看该作者
发贴心情
凌家滩古玉研究方法证实任南红山泛红山古玉研究方法的正确
5#
 楼主| 发表于 2008-3-5 02:02:00 | 只看该作者

北大别片麻岩的超高压变质证据——来自锆石提供的信息

刘贻灿;李曙光;徐树桐;古晓锋

本文对北大别片麻岩锆石中矿物包体及年代学进行了研究,首次发现了北大别片麻岩的超高压变质作用证据。结合阴极发光图像和同位素定年,片麻岩锆石中矿物包体组合至少可分出三期1)原岩岩浆矿物组合,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和磷灰石;(2)超高压变质矿物组合,即金刚石、石榴子石和金红石等;(3)麻粒岩相退变质矿物组合,如透辉石等。其中,金刚石和石榴子石主要以包体形式被包裹于透辉石中,而透辉石是北大别麻粒岩相退变质阶段形成的代表性矿物。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北大别片麻岩的峰期变质时代和麻粒岩相退变质时代分别为218±3Ma和199±10Ma。这些证明北大别片麻岩,如同其中的榴辉岩一样,经过了印支期超高压变质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安徽省地质调查院;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合肥 230026;合肥 230026;合肥 230001;合肥 230026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2035);国家”973”专项项目(2003CB716500)的联合资助成果.
【分类号】:P588.345
【DOI】:CNKI:SUN:YSXB.0.2006-07-008
【正文快照】:
  引言大别山,因其南部发现含柯石英(okay etal.,1989; Wang et以.,1959)和金刚石(Xu et al.,1992)超高压变质带而闻名于世。近期研究在大别山北部杂岩带中发现榴辉岩(wei。t al.,1995;xu et al.,2以x〕),并在榴辉岩中发现金刚石以及在石榴子石中发现针状矿物出熔体等经过了超高压变质作用的证据(Xu。t滋.,2003,2005);同样,大别山南部黄镇低温榴辉岩中也发现柯石英假象,证明它们也经过了超高压变质作用(U。t以.,2《X只)。但是,北部杂岩带中主要变质岩是片麻岩,而榴辉岩仅零星出露(刘贻灿和李曙光,2005)。由刊匕部杂岩带经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5 2:03:53编辑过]
6#
 楼主| 发表于 2008-3-5 02:05:00 | 只看该作者

鄂尔多斯古生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与油气演化关系

Characteristics of Erathem Fluid Inclusion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Oil-gas Evolution in Ordos Basin

刘德良  谈迎  孙先如  李振生  方国庆  陶士振 

Characteristics of Erathem Fluid Inclusion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Oil-gas Evolution in Ordos Basin

刘德良  谈迎  孙先如  李振生  方国庆  陶士振 

摘 要: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石炭-二叠系石英砂岩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上述岩石流体包裹体作了初步研究.奥陶系碳酸盐岩包裹体均一温度具有三个区段:60~100℃,100~160℃,160~220℃;石炭-二叠系石英砂岩包裹体均一温度三个区段为90~110℃,120~140℃,160~220℃.并利用包裹体测温资料结合已有的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裂变径迹等研究成果,对流体包裹体在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田形成、演化中应用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成岩作用 流体包裹体 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550(2002)04-0695-1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0102016j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172072)部分资助
作者简介:刘德良 男 1938年出生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构造地质、油气地质
作者单位:刘德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合肥,230026) 
     谈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合肥,230026) 
     孙先如(安徽地质实验研究所,合肥,230001) 
     李振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合肥,230026) 
     方国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合肥,230026;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兰州,730000) 
     陶士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合肥,230026;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此贴子已经被admin于2008-3-5 2:32:40编辑过]
7#
 楼主| 发表于 2008-3-5 02:06:00 | 只看该作者

大别山北部卢镇关杂岩的Pb同位素特征及大地构造属性

Pb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UZHENGUAN COMPLEX FROM NORTHERN DABIE MOUNTAINS AND ITS TECTONIC AFFINITY

Pb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UZHENGUAN COMPLEX FROM NORTHERN DABIE MOUNTAINS AND ITS TECTONIC AFFINITY

摘 要:Pb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卢镇关杂岩中花岗片麻岩的204Pb为1.366%~1.392%(平均为1.381%)、206Pb/204Pb为17.083~17.874(平均为17.463)和208Pb/204Pb为38.161~38.794(平均为38.438);斜长角闪岩的204Pb为1.386%~1.412%(平均1.400%),其206Pb/204Pb为17.001~17.492(平均17.227)和208Pb/204Pb37.390~38.151(平均37.713).二者的总平均为:204Pb 1.389%,206Pb/204Pb 17.362,208Pb/204Pb 38.127.与北部杂岩带和南部超高压变质带比较,卢镇关杂岩明显类似于南部超高压变质带的Pb同位素组成即表现为贫非放射成因铅和富集放射成因铅,表明它们应属于扬子大陆板块的一部分.考虑到北部杂岩带在地壳结构上应位于南部超高压带之下,以及北大别正片麻岩具有中、下地壳性质而南大别花岗片麻岩则具有上地壳特征.因此,卢镇关杂岩也应属于扬子大陆的上地壳,华北与扬子两个陆块之间的缝合线应在卢镇关杂岩以北.但是,由于在北淮阳带中一直未发现榴辉岩或榴辉岩相岩石等高压-超高压岩石以及有关印支期变质作用记录,说明至少卢镇关杂岩在印支期未卷入深俯冲,大别山的印支期俯冲带应位于卢镇关杂岩的南侧即磨子潭-晓天断裂附近,大别山印支期深俯冲应属于扬子板块的陆内俯冲.
关键词:Pb同位素组成;大地构造属性;卢镇关杂岩;大别山北部
分类号:P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872(2004)04-0053-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为40072070);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项目(TG1999075506);国家973专项"大陆板块汇聚边界的地幔动力学与现代地壳作用"(2003CB716500)资助成果
作者简介:刘贻灿,男,42岁,教授(博士),地球化学和构造地质学专业,研究方向:造山带化学地球动力学.
作者单位:刘贻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26) 
     江来利(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合肥,230001) 
     储东如(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合肥,230001) 
     吴维平(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合肥,230001) 

[此贴子已经被admin于2008-3-5 2:28:40编辑过]
8#
 楼主| 发表于 2008-3-5 02:08:00 | 只看该作者

大别山北部条带状片麻岩及其伴生的斜长角闪岩的裂谷成因:岩石地球化学论据

RIFL GENESIS OF BANDED GNEISSES AND ASSOCIATED AMPHIBOLITESFROM MORTHERN DABIE MOUNTAINS:EVIDENCE FROM PETROLOGIC GEOCHEMISTRY

RIFL GENESIS OF BANDED GNEISSES AND ASSOCIATED AMPHIBOLITESFROM MORTHERN DABIE MOUNTAINS:EVIDENCE FROM PETROLOGIC GEOCHEMISTRY

刘贻灿  徐树桐  李曙光  陈冠宝 

摘 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大别山北部条带状片麻岩及其伴生的斜长角闪岩的原岩分别是碱性的Ⅰ型花岗岩类和碱性的玄武岩,属于一套双峰式火山岩.Hf-Rb/10-Ta×10和Hf-Rb/10-Ta×30判别图解指示条带状片麻岩原岩属于板内花岗岩;斜长角闪岩的87Sr/86Sr=0.722 345,143Nd/144Nd=0.511 919,ENd(0)=-14.0,fSm/Nd=-0.15和εNd(800 Ma)=-11.0,具有大陆玄武岩特征;同时,206Pb/204Pb=18.10,207Pb/204Pb=15.41和208Pb/204Pb=38.16,也接近于陆壳成分而且更接近下地壳成分,它的原岩有可能来源于古老的陆壳,推测其原岩形成时,其所在地区已经发育了比较成熟的大陆地壳.因此,它们应形成于新元古代(大约700 Ma~800 Ma左右)由扬子大陆发生裂解而形成的裂谷环境中.
关键词:条带状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岩石地球化学;裂谷;大别山北部
分类号:P588.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872(2004)01-0001-04

基金项目:国家973专项(大陆板块会聚边界的地幔动力学与现代地壳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172079)
作者简介:刘贻灿,男,41岁,教授(博士),地球化学和构造地质学专业,研究方向:造山带化学动力学.
作者单位:刘贻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26;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合肥,230001) 
     徐树桐(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合肥,230001) 
     李曙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26) 
     陈冠宝(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合肥,230001) 
[此贴子已经被admin于2008-3-5 2:33:49编辑过]
9#
 楼主| 发表于 2008-3-5 02:10:00 | 只看该作者
 

大别山下地壳岩石及其深俯冲

刘贻灿  李曙光 

摘 要:本文对大别山下地壳岩石的主要组成及其变质岩石学和年代学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并首次报道了作者等最近在罗田穹隆中发现的镁铁质下地壳岩石俯冲变质成因的榴辉岩及其有关片麻岩的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大别山这种不寻常的镁铁质下地壳俯冲成因榴辉岩为研究大陆深俯冲和陆壳物质再循环以及对地幔不均一性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对象和可能性.根据阴极发光图像及矿物包体组合,罗田榴辉岩中继承锆石可分为两种即具有岩浆结晶环带的岩浆锆石和含有石榴子石+紫苏辉石+斜长石等麻粒岩相变质矿物包体的变质锆石,而且这两种继承锆石常具有含石榴子石+绿辉石等榴辉岩相矿物包体的增生边.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继承岩浆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为791±9Ma、含麻粒岩相矿物包体的继承变质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为794±10Ma、含榴辉岩相矿物包体的锆石增生边的206Pb/238U年龄值为212±10Ma.罗田榴辉岩的围岩--含石榴子石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中锆石的CL图像具有特征的核-幔-边结构即表现为继承岩浆锆石核-高压变质幔-退变质增生边,高压变质幔给出罗田片麻岩中印支期高压变质的精确年龄为218±3Ma.因此,罗田榴辉岩的原岩时代与早期麻粒岩相变质时代一致,均为晚元古代,证明华南陆块北缘晚元古代岩浆板底垫托的存在.而且,大别山下地壳岩石参与了印支期大陆深俯冲,但与南大别带具有不同的折返过程即前者经历了麻粒岩相退变质过程.此外,北大别带榴辉岩的印支期峰期变质时代(212±4 Ma)比南大别带年轻(226±3Ma),这可用大陆叠瓦式深俯冲模式来解释.
关键词:麻粒岩;榴辉岩;下地壳;大陆深俯冲;大别山
分类号:P588.348

文章编号:1000-0569/2005/021(04)-1029-66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3-5 02:13:00 | 只看该作者

大别造山带地壳速度结构与动力学

董树文,吴宣志,高锐,卢德源,李英康,何义权,汤加富,曹奋扬,侯明金,黄德志

1994年完成的大别造山带深地震测深剖面(全长420km)穿越了华北地块,大别造山带和扬子地块三个构造单元.获得了垂向成层、横向分块的地壳纵、横波速度结构.结合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大别山地壳可分为三层:上地壳是多重叠覆的构造岩石层,中地壳为韧性变形层,下地壳整体成分偏酸性.大别山地表及浅部的超高压变质岩石具有典型的薄皮构造特征.本文提出大别山不同期双向俯冲造山模式和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反向加楔退拔折返机制;大别山腹地至今仍保留6-8km厚的山根.
【作者单位】:地质矿产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210016;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地质矿产部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地质矿产部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地质矿产部562综合研究大队!河北三河,101601;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合肥,230011;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合肥,230011;安徽
【关键词】:大别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地震测深;地壳速度结构;动力学.
【基金】:地质矿产部“八五”深部地质专项资助!85-06-217
【分类号】:P553
【DOI】:cnki:ISSN:0001-5733.0.1998-03-00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3 18:02 , Processed in 0.06287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