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一壶居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黄帝内经与任南红山古玉闲谈》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7-11-4 23:56:00 | 只看该作者

《黄帝内经》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书。它不是道教的书,先有《黄帝内经》再有道教的。另外重要的书还有《易经》和《难经》,比内经还难懂。

对生死的理解,东西方是不同的,西方只知道人或者生,或者死,没有第三种形式,西方的宗教也是,即使死了,见了上帝,也不过两种,一种人上天堂,一种人下地狱,没有第三种情形。中国不同,对生死没有这么明确的界限,甚至有“长生不死”的大胆想法,也可以说是豪言壮语。 

   简单讲讲《易经》,《易》分为几个部分,理、象、数三个部分,如果加上通和变,就是五个部分。易,意思是简易、交易、变易、不易,最后一个意思是宋朝的时候加上去的。

12#
发表于 2007-11-5 00:05:00 | 只看该作者

(南老讲座暂时截止,为大家引竹霞先生一段妙言)

生为一个人,此生您一定要懂得一点医理。而生为一个中国人,《黄帝内经》您是不可不看!为什么这样讲呢?古时候有一个大医家叫皇甫谧的人说得好:“人受先人之体,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此所谓游魂耳!虽有忠孝之心,慈惠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济之。此圣贤所以精思极论尽其理也。”张景岳也说: “儒其可不尽心是书!”(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人难道可以不竭尽心力研究这本书吗?”这里所说的书就是指的《黄帝内经》。)台湾的国学大师南怀瑾是这样看待《黄帝内经》这本书的,他说:“《内经》不仅是一本医学理论的书,它更是一部修养之学;要说起来,应与《四书》并重,列为必读之书。”
  《黄帝内经》它到底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黄帝内经》成书大约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上古乃至太古时代中国人在医学和养生方面的智慧结晶。它和《伏羲八卦》、《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上古三坟”。也就是说这三部书是上古时代的古人留给我们的三大宝,或者说是我们研究上古人的三大宝。那时的人们他们都非常崇拜一种叫“上古真人”的人。根据《黄帝内经》博大精深的内容和它的对世界认知的超前性,有人甚至认为这部书是史前的另一个超文明社会的人或者是外星人所著。当然这都是些题外话。上古真人其实就是自然人。
  那个年代的人们,他们生病不象我们现代人首先想到的是吃药,我们现在生病吃药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在我们的古人那里,尤其是上古人那里,他们几乎是没有药的概念的,即使有用汤药的时候,那更多的是和我们的饮食一样,作为身体内部调理之用。他们生了病怎么办呢?四个字:内调外治。内调就是运用气功以打通气道,外治就是在自己全身的体表经络和腧穴上施以砭石疗法以打通脉道。砭石疗法后来又发展演变出针灸和按摩等等各种经络外治法。中医的发展顺序大家千万记住:一砭术,二针灸,三汤药。气功和砭术是中医的祖宗。您们现在所认识的一位把脉的老中医加上一碗黑汤药那都是后来的事了,最早的中医不是这样子的,这点您们千万记住。以前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老师没有讲或者是没有强调讲这个问题,这都是自己在后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懂得的道理。这是很重要的问题,是中医本源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黄帝内经》有一半以上的内容都是在讲和人体的经络有关的学问。它是以轩辕黄帝与他的老师岐伯以及他的大臣们之间的问答和讨论的形式写就的。更多的时候是黄帝在问,岐伯在答。我们中国人非常自豪地称自己是黄帝的子孙。的确,黄帝的子孙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因为在《黄帝内经》一开始就这样讲到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黄帝是一位古之大圣贤,他的老师岐伯更是一位得道的高人。所以他俩的一问一答看起来就是特别的精彩!
  《黄帝内经》共有两大篇内容,一篇叫《素问》,顾名思义,素就是朴素的,最原始的意思,《素问》讲的就是人和自然的最根本的,也就是最朴素的大问题、大道理,这些道理“上穷天纪,下极地理”,可以通用在各行各业,当然也适合人及人的养生。另一篇叫《灵枢》,《灵枢》开篇第一章就是《九针十二原》,说的是九种针具和人体十二条正经的原穴。这些统统都是有关针刺的学问,所以《灵枢》又有《针经》的别称。
     竹霞 写于2005.11.2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9 06:33 , Processed in 0.04701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