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一壶居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由世之大隐前辈而引出的红山大家孙守道之见地辑要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2-7 13:02:00 | 只看该作者

最近,一壶将孙守道前辈有关红山文化的研究文章进行了收集并通读,有两篇反复的研读----感慨:与任南老师的理念锲合的是如此一致,仅是表达方式上的差别。大家就是大家!

孙守道前辈两篇红山文化古玉研究文章一壶正陆续录入,完成后陆续为大家上传,权且做为一壶为诸有缘朋友们戊子年的新春礼物。

 

[em24][em27][em27][em2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7 13:04:40编辑过]
22#
发表于 2008-2-7 13:1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一壶居士01在2008-2-7 13:02:28的发言:

最近,一壶将孙守道前辈有关红山文化的研究文章进行了收集并通读,有两篇反复的研读----感慨:与任南老师的理念锲合的是如此一致,仅是表达方式上的差别。大家就是大家!

孙守道前辈两篇红山文化古玉研究文章一壶正陆续录入,完成后陆续为大家上传,权且做为一壶为诸有缘朋友们戊子年的新春礼物。

 

[em24][em27][em27][em27]

用功

老師

有福

學生

期待

敬禮

 

[em24][em27][em27][em27][em24]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17:37:00 | 只看该作者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6月27日电(记者丁铭)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历史系讲师雪莲日前披露,红山文化时期已产生人神之间的中介巫,红山人在与天神沟通时是由巫来完成的。

    雪莲介绍说,葬于山冈顶端,并用石来修筑或方或圆的神坛,而且在中心大墓中实行“唯玉为葬”的表现,都说明红山文化时期的人已有了神权独占,那些中心大墓的墓主人都是集神权、政权于一身的人物,可能就是当时的巫。

    几乎所有学者在论述红山文化人、神、玉三者的关系时都认为巫是人与神之间的中介,是神在人间的代表,是神的意志的体现者。而玉石是巫奉献给神的礼物,巫通过神而成为玉的占有者。所以说红山文化中所出土的玉器多为通神的工具。

    红山文化玉器的特点是通体光素或施纹极为慎重,以使玉本质圆润、光泽得到最大发挥,靠玉的自然特性来达到人与自然(天神)之间的沟通。而红山文化玉器的又一特色是多动物形象,这与红山人所生活的生态环境有关,这些动物形象的原形均为森林、草原动物,这些玉雕艺术珍品均来源于红山先民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成群置于积石冢的冢顶、具有上下贯通意义的无底筒形器,就是红山先民沟通天地的实证。这显然是在表达一种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关系的纯真而神圣的理念,而这一理念在时光流逝了五六千年后的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完)

返回"光音天"的愿望.通体空气阻力要小.一壶

-----清净发心离诸病,本起因地断无明; 净觉随顺如来藏,善巧方便诸戏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13 17:40:55编辑过]
24#
发表于 2008-2-13 20:35:00 | 只看该作者

返回"光音天"的愿望.通体空气阻力要小.一壶

居士

可否

詳加闡述

 

[em04]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21:36: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老祖宗从何而来?佛经有“色界「光音天」的天人下来的”记述,南怀瑾先生转述如下:

我们的老祖宗,不是吃了苹果变的,不是什么细菌变的,而是色界「光音天」的天人下来的。大概他们科学很发达,到太空来探险,他们一身有光,又不要吃东西,飞来飞去。可是有一次尝了一下地味,大概是盐巴,吃了以后身体变重了,飞不起来,所以就留下来了。这就是这个地球上人种的开始。光音天的人又是无色界里下来的,至于无色界的人种从那里来,佛说不可说,那就要推到原人论去了。这些都是大问题,佛经里头这些问题多得很,现在我们不要扯远了,回转来只谈我们现在做人的修养;一个人要把心中的贪嗔痴慢疑洗刷乾净,平等,慈悲,爱一切世人,设法除掉见思两惑。

解结去惑

 三界的见思两惑叫做八十八结使,欲界里最多,像八十八个疙瘩,结在一起。能够修行解开一两个,那已经不得了了,脸上放光了,能够解开四五个,连头发都会发亮呢!所以真正讲修行,就是解开结使,转变自己心理的行为。心理行为转变了,进一步能够把智慧开发,断了思想上、见解上的偏见,才叫做解脱。学佛修行,不论大乘小乘,都是五个程序,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一壶注释:

被后人称巫玉的古玉,一定是圣洁之宝物,承载着先民返回"光音天"的愿望,先民对未成型的玉石,充满着“恭敬”之心,必然具“通体光素或施纹极为慎重,以使玉本质圆润、光泽得到最大发挥,靠玉的自然特性来达到人与自然(天神)之间的沟通”之神韵,三界(无色、色、欲)的见思两惑叫做八十八结使,欲界结使为多,将“结”解开,结少了,就能回到(或称上升)到色界。那么,泛红山红山古玉必是解“结使”的工具。 

[em27][em27][em2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13 21:38:09编辑过]
26#
发表于 2008-2-13 21:5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一壶居士01在2008-2-13 21:36:53的发言:

我们的老祖宗从何而来?佛经有“色界「光音天」的天人下来的”记述,南怀瑾先生转述如下:

我们的老祖宗,不是吃了苹果变的,不是什么细菌变的,而是色界「光音天」的天人下来的。大概他们科学很发达,到太空来探险,他们一身有光,又不要吃东西,飞来飞去。可是有一次尝了一下地味,大概是盐巴,吃了以后身体变重了,飞不起来,所以就留下来了。这就是这个地球上人种的开始。光音天的人又是无色界里下来的,至于无色界的人种从那里来,佛说不可说,那就要推到原人论去了。这些都是大问题,佛经里头这些问题多得很,现在我们不要扯远了,回转来只谈我们现在做人的修养;一个人要把心中的贪嗔痴慢疑洗刷乾净,平等,慈悲,爱一切世人,设法除掉见思两惑。

解结去惑

 三界的见思两惑叫做八十八结使,欲界里最多,像八十八个疙瘩,结在一起。能够修行解开一两个,那已经不得了了,脸上放光了,能够解开四五个,连头发都会发亮呢!所以真正讲修行,就是解开结使,转变自己心理的行为。心理行为转变了,进一步能够把智慧开发,断了思想上、见解上的偏见,才叫做解脱。学佛修行,不论大乘小乘,都是五个程序,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一壶注释:

被后人称巫玉的古玉,一定是圣洁之宝物,承载着先民返回"光音天"的愿望,先民对未成型的玉石,充满着“恭敬”之心,必然具“通体光素或施纹极为慎重,以使玉本质圆润、光泽得到最大发挥,靠玉的自然特性来达到人与自然(天神)之间的沟通”之神韵,三界(无色、色、欲)的见思两惑叫做八十八结使,欲界结使为多,将“结”解开,结少了,就能回到(或称上升)到色界。那么,泛红山红山古玉必是解“结使”的工具。 

[em27][em27][em27]

abu

大底

明白了

居士開釋

佛學無邊

奉茶

感恩

 

[em27][em27][em27]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2-17 20:33:00 | 只看该作者

更多出土报告的事实,更多对出土古玉的研究方法,孙守道之后更多古玉研究专家将目光瞄向古玉“市场考古”将精力投向古玉“市场考古”的现实,证明了任南红山文化网古玉鉴定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正确。

正如孙守道前辈讲的,鉴定水平是与研究水平分不开的。鉴定是手段,研究是基础。鉴定应立足于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应以鉴定为实践验证。 

[em27][em27][em2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17 20:48:14编辑过]
28#
发表于 2008-2-18 00:54:00 | 只看该作者
刘卫东-市场考古学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功德无量
刘卫东:到正视民藏市场的时候了。

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也有了一个新的提法,叫“市场考古学”。以前考古工作所针对的是墓葬等地下出土物,也就是直接面对“坑”内的问题,不存在真伪辨别,而民间古玉收藏则要面对收藏市场各种复杂情况,要艰难地鉴别,要花钱投入,因此对于古玉收藏与鉴定,民间藏家要投入得多,也积极得多。我认为,与民间藏家相比,国博专业人员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在市场上下过功夫,是否像民间藏家那样交过那么多学费,是否那么上心,是否把民间收藏的问题当作自己的事情来考虑……国博专家未必是衡量市场价值的专家。如今,是应该把眼光放在收藏市场里了。

以红山古玉为例,红山文化并不只是限于中国的地域文明,据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它应是具有国际特征的泛太平洋文明的具体体现。现在不只是我们的民间藏家在收藏红山古玉,美国、韩国、加拿大、日本、也包括我国的香港与台湾地区,都有人收集了大量红山古玉。红山古玉的国际化收藏背景下,我们应该有一种危机感——你现在国内的专家不认民间藏品,说东西是假的,人家认为是真的,大量收购,有一天人家就会说,所谓红山文化就源于他们那里

我国对于红山文化的研究成果有限,而红山文化现象到底为什么会产生,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仿品出现,为什么人们仍然对于这样一个红山古玉市场依然如此热衷,民间藏家的种种观点与研究成果到底有没有价值……等等都值得深入探讨。
29#
发表于 2008-2-18 11:03:00 | 只看该作者

民间藏家的种种观点与研究成果到底有没有价值??

专家.教授.学者开个研讨会研究研究.讨论讨论

[em07][em27][em27]
30#
发表于 2008-2-18 21:59:00 | 只看该作者

受一壶居士之托,上传孙守道前辈文章一篇

[upload=jpg]UploadFile/2008-2/200821821593224739.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18 22:20:31编辑过]

0.jpg (463.04 KB, 下载次数: 1)

由世之大隐前辈而引出的红山大家孙守道之见地辑要

由世之大隐前辈而引出的红山大家孙守道之见地辑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9 11:56 , Processed in 0.05541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