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70|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敬礼--大家风范的红山文化前辈孙守道先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5 21: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下是引用世之大隐在2008-1-14 2:12:25的发言:

孙守道先生在《中国传世古玉鉴定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红山文化玉器鉴定与研究的几个问题>切中要害,值得认真学习,并作为红山泛红山研究、鉴赏和入收藏门儿一条脉络。

任南先生的<任氏十二字鉴别法>作为红山泛红山古玉科学辨伪应用。

两者结合起来,认真学习、领会并掌握了<任氏十二字鉴别法>(指即知其然而也同时知其所以然),加之做人和心性的修养,在收藏时应不会出太大的偏差。

孙守道先生<红山文化玉器鉴定与研究的几个问题>请大家自己参研。今录:《艺术市场》2004年第07期 记者/刘心亮《红山文化古玉专家孙守道访谈》一篇,供大家参研,从中可以看到做为红山文化大家学者孙守道先生的风范,同时也作为对红山文化前辈的礼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5 21:33:41编辑过]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1:19:00 | 只看该作者
纵论当前市场造假状况 细陈历代仿品发展历程

红山古玉,可以说是玉器的鼻祖,其古朴大气的造型风格,内涵深刻的文化价值,丰富的题材内容及精湛的雕刻技艺令当代艺术家与收藏家叹服与珍爱。孙守道,我国红山文化古玉专家,红山文化古玉C形龙的发现者,著名文物考古学家,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针对目前红山文化古玉真假难辨、造假成风及古玉市场混乱的现象,本刊记者对孙老进行了独家专访。  ——编 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1:21:00 | 只看该作者
刘心亮:孙老,您是红山文化古玉专家,目前红山古玉造假很严重,针对市场上的这种混乱现象,您是怎么看的?红山古玉的造假产地是不是都在东北与内蒙古?
孙守道:目前市场上可以说绝大部分是假的,没有办法。市场上他们都说自己的是真的。你教给他们鉴定真假,他们反而学会了造假,所以说假的说成是真的,真的也变成假的了。现在出版了不少关于鉴别真伪的书,就红山文化古玉方面的书,台湾出过两本,大陆也出过两本。出书是好事,一方面给初学者提供了辨别真伪的知识,起到了普及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为造假者提供了造假的依据。我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我原来的第一战场是考古照相,主要是搞考古发掘、调查,红山玉器当时出土的并不多,总共也就是一百来件。后来随着考古发现,出土的东西多起来了。因为红山文化分布很广,河北北部、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这三省区交界的地方都有,不能拿具体的哪一个省来概括说问题。尽管市场上假的多,但我不相信没有真的,关键是要从假的里面把真的揪出来,这是一个主要目的,也是一个难题。所以我就转文物市场,看的目标范围先要大,把假的先选进来,然后再细细筛选。把假的先当真的看,这样不容易遗漏。因为假的再怎么假,也允许它存在,用不着毁掉它。如果把真的当成假的,那真的就容易被遗漏或毁掉。市场上还是有真的,如北京潘家园,我有一个朋友就经常去那儿捡漏,现在已收到五六件了,有的还相当好,有的品种与样式到目前还没有见过。市场本来就是真真假假,没有真,就没有假。不能说都是真的就好,也不能说都是假的就不好。有时是说不清楚的。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1:22:00 | 只看该作者
刘心亮:您原来认为,红山玉器在世上就只有一百多件。目前不断有新的考古发掘,而古玩市场又是这么热闹,市场上的流通量也在增加,红山古玉的数量是不是也在增加?
孙守道:是的,每年都要增加十几件。随着市场的繁荣,现在居住在红山文化区域的人和一些文物贩子等一直都在搞挖掘。但只有我们是正规合法的,也发掘了一些东西。但是不敢发表,不发表市场上就不会流通,一发表,用不了多久造假者就接着来了,市场上肯定就有假的出现,甚至越做越大。这是市场的普遍现象。所以说现在如何看待市场文物的问题,确实是个耐人思索的问题。要说假是假,但是难道就没有真的吗?肯定有。就我来讲,在香港、台湾、北京、沈阳等地看了上万件东西,看后感受很大。过去港台那边的红山玉器很多,前些年他们到大陆来买了有五六万件,有的是花了一千多万元的大价钱买的。其实就我看来,哪有那么多啊,有十几件真的就不得了。所以现在拍卖会上也不敢乱收了。就目前来讲我看过的这么多红山玉器中,加上现在市场上流通的与博物馆藏的,我认为起码有一千多件应该是真的。搞鉴定,不能放弃文物市场。现在看来,真的假的都是从这些市场里流出来的。随着不断的被挖掘,肯定有大批的红山玉器会流向市场。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1:23:00 | 只看该作者
刘心亮:针对目前众多的红山文化玉器流向市场,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孙守道:红山文化玉器多,市场杂。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看原作品,是不是真正的红山时期的玉器;一是看它的年代,包括仿制的年代。现在市场上这么多的红山玉器,不可能都是红山时期的,历史上也有仿造红山玉器的。就目前讲,新仿多于老仿。关于新仿的问题怎么看?我是这么认为,老的东西没有了,新的也就有价值了。比如博物馆,一般都要仿制,一是用来展览陈列,一是真的东西确实越来越少,要保护。这样时间长了复制品也就有其存在的价值了。还有一种是对红山文化古玉的再创造,这是一种艺术现象,是一种工艺美术现象,是一种艺术家的再创造,也是一种好现象。他们继承了红山文化的优秀传统,保留了红山的形制,但又进行了大胆的想象与创造,应该允许他们继承、发展与创造,这也是一种推陈出新。古文化玉器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有着丰富的内涵,大家很喜欢,你能限制他们,不让他们继承发展吗?不能,这也是一种对红山文化的发扬光大。但是有一些造假者就不同了,如有的把印度的一些神像给拿到中国来就成了红山文化了,有的把安徒生的童话里的美人鱼也给做成红山文化,出了很多笑话。他们也不说是自己主观臆造的,也不说是学哪种风格的,硬要说成是红山文化的,这是一种拙劣的没有文化的造假,不可取。所以说现在造假风越来越厉害,市场很乱,没有规矩,很不规范,很残酷,但也很能磨练人的眼光与锻造你的智慧及提升文化素养。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1:25:00 | 只看该作者
刘心亮:关于红山文化古玉的仿制,历史上出现过几次?有没有几次高潮?比如宋代仿、清代仿、民国仿等,就像清雍正朝仿宋代官窑、哥窑瓷器与明代成化斗彩瓷器等那种情况。你对造假或者说仿制这种现象怎么看?
孙守道:造假是必然现象,从古代到现代都有。清代乾隆时期,红山文化玉器就已经流传开了,所以有的红山玉器有乾隆的款。这很明显,红山玉器在乾隆时期已经被人们关注,并且造假也就是必然的了。现在我们看不到唐代的绘画了,但是我们能够看到宋徽宗时期的画院仿制的一批唐画。如果没有宋徽宗画院的那些仿品,我们现在就看不到唐代的绘画是什么样子。所以说宋徽宗功不可没。我们要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不能一味地说造假不好,应以历史的眼光来衡量它。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大部分是新仿的,即现在人做的,但也有清朝仿与民国仿的等。市场上的假东西,从价格上也能看得出来,你寻价时,他就给你要百儿八十元的,你能说是真的吗?但他们并不把它当成假的卖,这只能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了。即便是有些高价位的也未必都是真的,因为有些人心理上认为价位高,就有可能是真的。卖主抓住这种心理,有时假的也把它喊得价格很高。一般真的价格怎么也要几十万上百万元,一般人能买的起吗?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1:26:00 | 只看该作者
刘心亮:红山文化古玉,丰富多样的题材造型,博大深沉的文化内涵,使很多艺术家、收藏家与爱好者钟情。请你从红山文化的起源与红山文化玉器的题材内容、造型特征等方面谈一谈。
  孙守道:红山文化玉器也是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发展而达到了高峰的。这之前应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到红山时期有了一个大的发展,一个全面的发展。红山文化是与大自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与北方民族的生活审美紧密相关的,适合了北方民族的需要。红山文化玉器的题材内容中有很多动物,如蜻蜓、蝙蝠、鹰、鹅、青蛙、螳螂、蝴蝶、蜜蜂等,大自然中的小生灵在红山玉器中几乎都有所表现,在市场上大家也都能看到。其实,红山文化玉器早期、中期与晚期的分期研究还不够,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红山文化的造型特征,在中国绘画史上很早就被运用,如简约古朴的造型,极具内蕴的文化;可以说很多艺术理论都符合与适应红山文化玉器的审美。有人说造型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红山文化,这话是有道理的。红山文化是一个源头。红山古玉最大的特点还不在于形,而在于神与气韵。它那种朦胧的感觉、琢磨不透的感觉,那种神秘的感觉,很难用语言形容表达。那种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很明显是非常发达,并且很不一般。我们不要小看原始社会。文明才野蛮,原始才现代。这种辨证的说法,有其深刻的哲理。而造假的东西只可以仿其外形,却仿造不出它的神韵。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1:26:00 | 只看该作者
刘心亮:古玉器市场作为艺术市场重要的板块,您是怎么看待这一市场行情?应如何完善规范这个市场?
  孙守道:市场如何发展,这要看你们《艺术市场》杂志了(笑,但很认真地说)。现在专家也很多,喜欢红山玉器的人也越来越多。出版社也出了一些这方面的书,有一些大部头的书,出书前作者都要请专家把关审查并作序。其实出版物上的东西也未必全是真的,能有80%是真的就不错。现在的拍卖会多,拍卖公司也是请专家把关,其实也难免有赝品出现。藏家、藏品也越来越多。这是好事情,说明市场越来越看好。但是市场就是这样,肯定要走这条路,关键是要正面引导。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1:29:00 | 只看该作者
刘心亮:如何鉴别红山玉器?有没有要领?应注意哪些问题?
  孙守道:喜欢收藏的人都要上上当,都有这个过程,没有办法。都要先交学费,只不过有的交得多,有的交得少,谁也躲不过去。现在好多地方都在办各种鉴定培训班,像你们杂志上刊登的那些关于文物鉴定培训的广告。这都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一方面说明市场确实红火,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这些人都进去了,真正进到市场里面去了。鉴定是一门学问,但关键是一个“悟”字。本来好多窍门,你不会悟,悟不透,再说也没用。古玩、玉器都有致命的要害,也就是它的关键点。你要抓住它、把握它,你就会知道怎么办了。市场就是一个真真假假的世界,没有全真的世界,也没有全假的世界,谁也逃脱不掉,就看谁悟性高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1:31:00 | 只看该作者

孙守道 男,1931年12月生,辽宁大连人。毕业于关东文法专科学校。自1948年起,先后在大连关东行署文物保管委员会、东北博物馆(现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从事文物考古与博物馆工作,已有50多年。现任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辽宁省考古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汉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会理事、吉林大学兼职教授;曾兼任政协辽宁省第六、七届常委;1987年被辽宁省政府授予省劳动模范,1991年被授予全省先进文物工作者称号;1992年被评为国务院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
  孙守道同志学术成就斐然,是公认的学科带头人,不仅在东北地区,而且在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东北亚、欧美同行中,都有广泛影响。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出土一批独特玉器识别和鉴定,首次提出距今五千年前红山文化大玉龙和一批红山文化玉器的确实存在,并发表专题论文,以及首先发现和发掘牛河梁红山文化坛、庙、冢、绥中秦汉碣石宫遗址等。在海内外引起轰动,享有很高的威望。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孙守道首先发现东北旧石器时代洞穴—鸽子洞文化遗址与旧石器时代建平人化石,建平人化石遂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1974年探掘发现喀左北洞2号窖藏坑商周青铜器成群,其中的蟠龙、斐方鼎极其珍贵;70年代后期,经长期探索,率先鉴别出一批红山文化玉器群,解决了近百年来悬而未决的这批玉器的时代和文化归属问题,并且将“龙”的起源上溯到五千年前;1983年在辽西建平、凌原交界处牛河梁进行考古调查,发现并发掘了红山文化“女神庙”和积石冢群,进而提出“中华五千年文明曙光”的新观点,新华社以多种渠道发布了这一重大成果,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1984年在山海关外绥中姜女坟发现和确认秦皇汉武东巡碣石的皇家级大型建筑群址,成为全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孙守道足迹遍及辽宁大地,同时,笔耕不辍,主笔大型豪华本画册《中国考古文物之美》首卷《红山文化坛庙冢》,主编《辽宁省博物馆藏宝录》、《东北文化—白山黑水中的农牧文明》;发表的论文有《匈奴西岔沟文化古墓群的发现》、《汉代辽东长城列燧遗迹考》、《三星他拉红山文化玉龙考》、《论中国史上玉兵时代的提出》、《玉熊神考》、《玉蚕神考》、《玉祖神考》及《中国史前东北玉文化试论》等,颇受好评,很有影响。

相关链接
历年来红山玉器拍卖行情一览表
日  期 玉器名称 尺寸(cm) 成交价格 拍卖公司
1994年 玉马蹄形器 高13.7 8.5万美元 纽约佳士得
1994年 玉鸟形佩 宽7 6.3万美元 纽约佳士得
1994年 带齿兽面纹佩(有伤) 宽8.9 6.3万美元 纽约佳士得
1996年 玉龙形钩 曲长42.2 253万元 北京翰海
1996年 玉雕太阳神 高7.7 242万元 北京翰海
1999年 黄玉兽首虫身坠 高6.5 132万元 北京翰海
2000年 玉兽形 高16 264万元 北京翰海
2002年 青黄玉雕蝉形饰 长4.3 8.58万元 北京华辰
2003年 形猪首龙 高13.2 154万元 北京翰海
2003年 玉铲 长39 8万元 北京翰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9 11:51 , Processed in 0.05806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