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精华] 红山文化 视频..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11-4-9 19:09:00 | 只看该作者
真是全面啊
102#
发表于 2011-4-12 21:22:00 | 只看该作者

庆祝任网建网五周年系列活动之“秦皇岛红山文...

103#
发表于 2011-4-26 00:30:00 | 只看该作者
收获不小,感谢老师,感谢任网!
104#
发表于 2011-5-6 19:18:00 | 只看该作者
 朱砂下的宝藏 (上)
105#
发表于 2011-5-6 19:19:00 | 只看该作者
朱砂下的宝藏 (下)
106#
发表于 2011-6-9 22:14:00 | 只看该作者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18:05:00 | 只看该作者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1:02:00 | 只看该作者
7月1日 《探秘符号山》 ───7月1日播出
[/table]
[table=98%]
《探秘符号山》    主持人:欢迎收看科教频道《魅力科学》,我是卢迪。前不久,我们的记者得到一条消息,在辽宁鞍山一带的千山山脉中,有人发现了范围超过上百平方公里的一片“史前神秘遗迹”。那可是上百平方公里呀!什么遗迹能够覆盖这样广阔的地区呢?随后,《魅力科学》的记者跟随有关专家,对遗迹进行了一次实地勘察!      2010年6月1日,北京石刻博物馆刘卫东和部分民间考古爱好者,共同驱车前往距北京700公里外的辽宁鞍山。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去考察一座神秘而庞大的遗迹。刘卫东已经不是第一次前往鞍山考察,但是,每一次前去,他都有一种难以平复的激动与新奇。      刘卫东:任先生咱们这算是第四次对这个古代符号的考察啊。      任南——民间考古爱好者,鞍山神秘遗迹的发现者之一。十年来,他一直没有放弃对鞍山神秘符号的研究,揭开神秘遗迹的谜团,如今已成为他心中的一个夙愿。到底是什么样的遗迹,能够让人如此着迷?在鞍山市,记者见到了另一位遗迹发现人——张俊伟。他是鞍山人,他独自对千山山脉中的古代遗迹考察了近二十年,那上百平方公里的分布范围,就是他提出来的。在到达鞍山的当天,我们就马不停蹄的跟随张俊伟来到了一处古代遗迹地点,这里是距鞍山市50公里的析木镇。   在这里的群山之中,张俊伟发现了众多神秘的古代符号,甚至还有石龟形状的巨石。      任南:   你看那个东西了吗   哪个 就那个   突起的   突起的   对   那个方的石头是吧   对 对 对   感觉有点像什么动物探头似的   待会你可以看一看   上面全是神秘的符号   那上面有符号   对 我们过去看一看      这块巨石被张俊伟和任南称作神龟,他们认为这里曾经是古人的一个祭祀场所,在石龟的背上,大量的符号出现在了我们眼前……      北京石刻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刘卫东:   你看这个大石头   不是随便的一个石头   其实它是人为的一个石头   你看这块它实际是一个脑袋   头 动物的脑袋   什么动物呢   就是一个龟      龟在中国古代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誉为灵兽,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刘卫东:   这个龟呢   你仔细看   它这块石头好像很自然   但是你看这块   它是人为的   给凿出这么一个坑来   这好像有坑是吧   对 这是人凿的   这一个 这一个 这一个   他为什么凿一个呀   他把这龟的脑袋和这个壳分开      记者发现:石龟的背面有着明显的符号,其中有一个明显的圆形弧线,张俊伟认为,那代表太阳,而在圆形符号的另一侧,同样有着一个弧形线条,只是不太清晰了,这个半圆图案,张俊伟认为是月亮,这个龟背雕刻的应该是星图一类的信息。   而在石龟周围,同样雕刻着神秘的符号,有方形的,十字形的,还有梅花状的符号,而最为神奇的,要数石龟头部正下方的一组组符号,张俊伟认为,这组符号应该是一个星图……      鞍山民间考古爱好者张俊伟:   这块呢   这是个菱形   上边这有(坑)   那边还有两个   那么这样的话呢   十万年前那个北斗星   就是这个   因为你看十万个为什么上就有   北斗七星的排列图案就是这个形的      北斗星是被古人最早观测到的星象之一,如今它是一个勺子的形状,而在十万年前,它的形状则是一个带着长长的手柄的菱形。这似乎证明了图案与星图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场的刘卫东则更是大胆的推测,这里符号,与中国古代的《河图洛书》有着密切的关系。      北京石刻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刘卫东:   你想一想河图洛书   这是我们认为最早的文明之始   河图洛书实际是五十五个圆点   和五十五个圈组成的   河图和洛书   那么这个呢   我们可以视为它河图洛书   或者八卦之前的这种   原始符号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等等皆可追源至此。在整个鞍山地区,神秘符号分布非常广泛,甚至在一些山中农户家门前的岩石上,也有神秘符号的出现,梅花状的,直线的符号最为常见。他们代表着什么意思呢?      主持人:面对着神秘符号,刘卫东、张俊伟以及任南都有着自己的看法,但是不论是星图,河图洛书,或是祭祀圣地,毕竟只是猜测,要想得到最终的答案,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这些符号到底是什么时代?由谁雕刻在岩石之上的?搞清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够推测符号的真正含义。这时,一个重要的线索出现了!      记者了解到,其实析木镇最有名气的并不是这些雕刻在山脊上,少有认知的符号,而是在神秘符号下方,大概两三百米的一个低矮的山包上坐落的一座神秘建筑——大石棚。这座古代的石质建筑高超过两米,其巨大的顶盖,长宽都超过五米,记者粗略估计,顶盖重量超过60吨,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古人是如何将其吊起,放到石壁上作为顶盖的,如今仍然是个谜!      刘卫东来到了这座神秘的大石棚处,他之所以来这里,并不是因为这迷一样的大石棚,而是大石棚内部石壁上的一些神秘符号,这些符号,似乎与张俊伟和任南在石龟背上发现的符号如出一辙,同样是很多小坑组成的符号,也就是说,如果这里的符号与山脊上石龟的符号属于同一类,那么就可通过判断这座石质建筑的年代,间接得到山上符号的雕刻年代。      据有关专家推测,这座巨大的石棚修建于距今三千年前的青铜时代,如果这种推测成立,那么,张俊伟和任南所考察的众多符号群,就应该是三千年前古人的雕凿的。但是,对于这一推测,一同前来的刘卫东却并不认同,他认为大石棚的年代应该更古老。      北京石刻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刘卫东:   有的学者虽然说了   它是三千年前的东西   但是我认为他没有根据   你看这些板面上   就是内壁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这些圆洞   这些圆洞实际是符号      刘卫东认为,三千年前中国正处于商周时期,那个时候文字早已出现,而这里仅仅是简单的坑状符号,这似乎与商周时代不符,因此,刘卫东认为,大石棚的年代应该更早才对。      主持人:这时,张俊伟决定带我们去一个古老的洞穴进行考察, 那个洞穴距离析木镇只有十公里。在那个洞穴中,同样有人发现了神秘符号,更为重要的是,在那个洞穴中,当地老百姓还挖出过大量的骨骼。大量的骨头怎么会出现在洞穴中,这些骨头是动物的还是人的!我们都知道骨骼是判断年代的重要证据,洞内大量的骨骼与神秘符号是否有关联呢?      在析木镇东侧大概十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生铁沟的地方,这里有个许家村,在张俊伟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村民杨传芝,杨传芝今年已经79岁,张俊伟之所以找他,是因为那个神秘的洞穴就在他家的后院,记者跟随杨传芝来到了他家后院,在一处山石的下面,有一个一米多高的洞口,这里就是张俊伟所说的洞穴。说起这个洞穴的发现,还真有几分巧合。      许家村村民杨传芝:   原来在这挖菜窖   原来这是平的没有那个(洞)   原来这是平的   对      杨传芝本想在自家后院挖一个菜窖,谁知,他选择的地点,正好是那个洞穴的入口处,随着挖掘的深入,洞穴也逐渐显露出来,杨传芝发现洞穴后起初并没有太在意,可当他对这个洞穴进行清理的时候,才意外的发现,这个洞穴似乎很不寻常。      许家村村民杨传芝:   就是骨头乱七八糟的骨头   挖出来一土篮呢   您挖了一土篮骨头   对      许家村村民:   有字   那不认得   咱们不认得   现在还有吗   有      大量的骨头和人们不认识的“字”出现在同一个洞穴,这让一同前来的刘卫东感到异常兴奋,也许,这里将是破解鞍山神秘符号群的关键。洞穴中的符号到底与鞍山地区群山之中的符号是不是一回事呢?洞穴内又是什么样子呢?随后记者跟随杨传芝进入了洞穴。      这洞有多少米呀   现在我看有四五十米吧   蝙蝠   这上面有蝙蝠   有 有      洞穴并不宽,里面最高处大概有三四米,洞内的土明显都被挖过,应该是清理洞穴时挖掘的。在这狭窄的洞穴中,记者还能找到村民们所说的骨头吗?洞穴的最里面,有一个小土堆,经过一番挖掘,骨头出现了。      是骨头 没错   这是骨头   太好了   发现了一块      随后,更多的骨头被挖掘了出来,这个洞穴似乎有很多骨头,零散的分布在各处,这里已经经过一番人为的清理,如今还能轻易找到骨头,可想而知,当初这个洞穴中的骨头有多少,只是记者发现的骨头都是小块的碎骨,不到十分钟,记者已经收集到了十几块碎骨。这些骨头将对洞穴的年代测定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时,记者又想起了村民们所说的文字,可是当记者看到那些文字的时候,结果却大失所望。      这个这个   是不是字   不像是      北京石刻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刘卫东:   到了那之后   我一下就傻眼了   因为那些符号不是符号      村民们所说的符号,其实只是一些岩石上的纹理,是自然形成的,这样一来,洞穴与鞍山符号群似乎就没有了直接的联系,不过刘卫东还是认为,洞中的骨头依然有可能成为破解符号群的重要线索。      北京石刻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刘卫东:   如果它的年代确实够那个时代   比如说几千年   乃至上万年之前   那么我们可以说   它跟那个(符号)或许有联系   也或许没有联系   如果它的时间根本就是非常近的   那就一点联系没有      骨骼的年代成为破解符号谜团的重要线索,记者立即赶回北京,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古人类学教授黄万波,对骨骼样本进行分析,看看这些骨骼到底是什么年代的?洞中的骨骼与人类活动有没有关系?其中,有没有人类骨骼?      记者搜集到的各类骨骼共有十四块,其中最大的一块是从当地老百姓手中征集来的动物犄角骨骼,当黄万波教授看到这些骨骼后,排除了其中有人骨的可能,并对这块动物犄角骨骼产生了兴趣,他认为这块骨骼很有价值。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古人类学教授黄万波:   其中有一件是有人类痕迹   就是鹿犄角   端部分到不明显   但是往后那个地方它是整整齐齐断下来的   而且周围还有很多痕迹      黄教授认为,这块骨骼是东北地区的马鹿的犄角,在根部断开的部分,鹿角的纹理明显没有了,这是人类刮削后的结果,因为自然界的动物是不会造成这种效果的。黄教授通过骨骼石化程度判断,这些骨骼应该属于同一时期。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古人类学教授黄万波:   就是从新石器时代   到旧石器时代   大概相当于那么一段时间   就是几千年到一万年左右吧      骨骼的年代,似乎与刘卫东对神秘符号年代的猜测,比较吻合,但是年代吻合不等于就一定是有联系的,为了得到更为准确的答案,记者又联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刘国祥是研究史前文明的专家,对于东北地区的史前文明做过深入研究。刘国祥看过记者在鞍山地区拍摄的神秘符号照片后,也感到非常吃惊,他首先肯定了符号是古人类遗存的说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   通过有的图片看呢   有些圆窝的排列   是能够形成一定的图案   比如说刚才我们看到的   有几个现象还是比较重要的   一个是在一个大的石板上(蓝色部分插符号空镜)   上边有这种方形的   通过切割留下的这种图案   而且还有在自然形成的石头的表面   切割成这种十字形的这种图案   那么还有就是圆窝周围   有这种圆弧状的这种图案   通过这些现象看   我们认为这些现象还是人工形成的   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      刘国祥认为,鞍山地区出现如此大量符号,将对鞍山史前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考古价值,但是,对于符号具体的含义,刘国祥目前也不能给出最后的结论,不过通过大石棚与神秘符号的关系可以推测,这些符号应该是距今三千到四千年这段时期雕刻的,这样也就排除了洞穴骨骼与符号有关联的猜测,刘国祥认为,雕刻这些符号的人,很可能是当时东北地区的某些古老的民族。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   青铜时代   文化现象比较复杂   主要是东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   在这个地方居住   留下了一些很重要的现象   如此分布的巨型石块上的   这种圆窝痕   而且比较密集   我觉得它的意义非常值得探究   可以说有比较深的奥秘      刘国祥最后表示古人在这些大型的自然石块上雕凿的符号,一定有某种特殊意义,但是目前还不能作出最终判定,他也将在适当的时候对鞍山符号群进行实地考察……      主持人:鞍山地区的部分符号遗迹刚刚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项目,这些符号到底是古人祭天的刻画?还是神秘的星图?亦或是“河图洛书”的前身?这些推断目前都还只是猜测,最终的答案我们还要等待相关专家前往当地考察,才能最终破解。希望早日揭开“符号山”的谜团!
109#
发表于 2011-8-15 08:16:22 | 只看该作者
任南红山文化网是当今国内乃至当今世界最大最为专业的古玉收藏文化网站之一,                 
中国收藏协会玉器委员会副秘书长任南先生鼎力创办,                                       
集收藏品品鉴、交流、鉴定、会展诸多功能于一身,
会员遍及全球,
成立五年以来声名远播于世界各地,
为推介独具特色的中华古玉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任南红山文化网团队成员才情高致、真挚诚恳、品位高雅、组织科学,
五年来精诚合作组织举办了多次高品位的古玉收藏品文化会展,颇有建树;
此次由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任南红山文化网联合主办的
“中国古玉文明探索”展暨任南红山文化网创立5周年成果展  于2011年8月16日至9月16在北京市西城区中国地质博物馆二号展厅灿烂开展,
堪称当前古玉收藏界的一件伟大盛事,
展品丰富,文化跨度大,从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了灿烂的中华古玉文明代表,反响极大;
会展期间,来自世界各的朋友伛偻提携,往来不绝,背玦负琮,展璧问鼎,流连忘返,其喜漾漾哉!

然而,仍有众多藏友或因远居海外或因公务纠结无法亲赴展厅一览,设身处地想来,窃以为当引为憾事也,
因此,在下不揣鄙陋敢竭鄙诚,用手中照相机所带视频拍摄功能因陋就简捕捉一些大展精彩瞬间,攒集成片,
清晰度和稳定性难以达到完美,敬请鉴谅,希望稍弥众多未能参展师友之憾。

片子由开展仪式(2分钟)、展厅浏览(20分钟)、展品照片(20分钟)三个部分组成,敬请批评指正。

Dear Friends,

The Hongshan Culture is about five or six thousands years ago in China western Liaoning
River, Xilamulon river
,

it is north of the original Neolithic culture representative of China,


Chinese Neolithic culture ruins found in the jade.

Hongshan Culture jade was discovered in the Liaoning province Lingyuan County Niu Heliang site in 1942,

archaeologists were there to see a hook moire jade.


Later, in the ruins of many of the Hongshan Culture jade discovered in Lingyuan County, Niu Heliang,

The Hongshan Culture jade unearthed in most of the animal shapes, decorations, constitute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Mr. Rennan,Chinese Jade Collection Association Deputy Secretary-General of committee,

who build the Rennan Hongshan Culture Net 5 years ago ,for spreading the unique Hongshan Culture worldwide,

now,from 2011-8-16 to 9-16,in The Geological Museum of China exhibiting representative Hongshan items,

you're welcome to enjoy the exhibition,

thanks.



110#
 楼主| 发表于 2011-9-14 19:01:53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2 07:45 , Processed in 0.0654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