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紫玉宝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红山文化] 八角形器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09:05:16 | 只看该作者
曹阳 发表于 2013-5-21 08:48
欣赏。请教陨石是吸铁还是被吸?

应该是被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22:23:07 | 只看该作者
多谢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13-5-22 06:08:34 | 只看该作者
欣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013-5-22 09:38:12 | 只看该作者
您的主题 不知名的红山陨石器-是自然态特征吗任南 移动到 红山文化官网论坛
精真--移入官网
感谢老师的信任,给您敬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13-5-23 21:17:0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13-5-23 22:16:05 | 只看该作者
紫玉宝祥 发表于 2013-5-18 11:02

精美红山古玉 奇特漂亮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17:10:3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红山陨石文化精品选 (2012-02-23 11:46:02) 转载▼

标签: 陨石交流陨石收藏陨石文化红山陨石陨石文物收藏家陨石价值

      本文所选红山陨石文化精品均出自《民间藏中国古玉全集》新石器时代编.红山文化.卷一周南泉主编紫禁城出版社。红山陨石文化的精髓在于全面反映了5000-8000年间先人对于神的崇拜,对于生活的感触与理想。纵观红山陨石文化制品造型准确,形态生动,神韵非凡,是集政治、文化、经济、历史、科学、美学于一体的至高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重要的研究意义。
    红山陨石文化艺术品多采用石铁陨石制作,偶尔可见铁陨石材质。由于年代久远,石铁陨石中各种矿物质风化殆尽,在这些艺术品的表面呈现不规则分布的坑洼。失去石质的部分铁质开始氧化,局部呈现三氧化二铁特征。而铁陨石艺术品则没有石铁陨石的上述问题,表面光洁,完整。包浆厚重,品相极佳。
    红山陨石艺术品与红山文化玉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艺术特点:刻画凝炼,线条流畅,重视艺术品头部的刻画,着重突出眼睛的魅力。而对于整体,特别是躯体的刻画则极其简练。一些复合器的创作则兼有几种动物的特征,或龙身猪首,或鱼身鸟首,或龟人合一等等不一,变化莫测,极具艺术魅力与想象力,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红山陨石文化艺术的刻画多体现猪、龙、鸟、人,怪兽等等,其中最具艺术魅力的当属陨猪龙。更有一些陨石文化艺术品反映出先人对于性图腾的崇拜,对于生殖的崇拜,对于宗教的尊重。由于陨石艺术品特殊的材质和美学意义,加之留存数量的罕有,这类艺术品未来的收藏潜力极其巨大,值得我们特别予以关注。


图一:陨石斧

图二:陨石牛首形佩

图三:陨石重器玉猪龙

图四:陨石鸮

图五:抚膝蹲坐双角怪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楼主| 发表于 2013-5-29 10:26:00 | 只看该作者
转载一篇文章供参考
纪念金喜镛
2013-01-26
作者:姚政 来源:中藏网专稿

2013年1月25日11点11分,一个平民的心脏、一个收藏家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金喜镛解脱了。他摆脱了癌症的痛苦,摆脱了黑皮玉的烦恼。唯一令他欣慰的是,一本有关黑皮玉的巨著《玉魂》在他去世前出版了。这是他后半生生命的结晶。他的藏品和这本书奠定他在世界考古界收藏界、在研究黑皮玉这一特定文物中的地位。
金喜镛是韩国人,生于1948年,父亲是韩共党员,死于1950年的朝鲜战争。1991年,他在内蒙的巴林左旗购得一尊女神造型的黑皮玉雕,高28公分。二十年来,金先生往返中国400多次,考察了内蒙、东三省几百处地点。有人说黑皮玉是造假之物,金先生嗤之以鼻。金说:“锦州、朝阳、赤峰等地的红山玉器高仿基地我都走遍了,仿黑皮玉的人还没出生。”金先生在发现探索黑皮玉的过程中,金先生越来越坚信:中国民间已收藏的黑皮玉不下1万件,这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中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黑皮玉---这是一个在国家考古挖掘中从未出现过的名称,但在中国民间的收藏群体中已流传了几十年。它似铁,很重,密度大;它似煤,表皮很黑。但它不是铁不是煤,而是玉,一种以透闪石为主要成分的玉石。这种黑不溜秋的玉雕,千姿百态,大的有高150公分,甚至更大,小的3-4公分,最重的有300-400斤,甚至更重。其造型有写实的,有抽象的,有复合式的,但几乎没有一样的。黑皮玉雕吸引了众多民间收藏家的眼球,不见则已,一见钟情。
2006年6月22日,金先生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来到了内蒙乌兰察布盟化德县北面的一座山上,在一个古祭坛中,发现了31件黑皮玉。他欣喜若狂,仿佛看见了人类文明最早的曙光。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上书胡锦涛总书记,上书温家宝总理;2007年11月23日,他在韩国首尔大学做了黑皮的碳14测试,得出黑皮玉距今已有14300年(正负不超过60年)的结论(结论是否正确另当别论)。2009年1月31日,他在韩国《朝鲜日报》上,向全世界披露了中国的黑皮玉。三年来,金先生由衷地希望中国政府能组织大规模的考古队伍,并邀请全世界的考古专家一起来挖掘黑皮玉,他说,一个泱泱大国,要大度,在考古上也要改革开放。但是事情的发展并非像金先生想象的那么顺利,
2008年9月,85岁的柏岳先生上书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局长,反映了金喜镛所说的黑皮玉出土情况。经过漫长的2个月等待,国家文物局终于回函:“柏岳先生:您致我局单霁翔局长的来信收悉。关于出土黑皮玉器一事,我局多方征求了有关专家意见,专家一致认为,迄今为止在考古发掘品中尚未发现过黑皮玉器。为慎重起见,如金喜镛先生能够提供出土黑皮玉器的准确地点,我局可请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组织有关专家赴现场考察,以便认定黑皮玉器出土的具体情况。感谢您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热情关注/专此函达。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公章,2008年11月4日”。
球瞬间踢到了金先生的脚下。2008年12月8日,金先生在呼和浩特见到了内蒙古考古所的王大方,此时此刻,王大方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黑皮玉,而在中国已10多年的金先生也第一次见到中国文物界的官方代表,但只有金先生有相见恨晚的感觉。第二天,乌兰察布盟博物馆的副馆长胡小农到呼市,像听天书似的听完了金先生的黑皮玉故事。接下来又是几个月的寂静,有点像黎明前的寂静。2009年6月12日,胡小农到京与金先生见面,并明确告诉金,根据你提供的地点,我们找不到黑皮玉,能不能提供更准确的地点。金立即拿出地图告之,并表示可亲自带考古队去现场。胡馆长当即谢绝:那里是军事禁区,外国人不能去。胡馆长狐惑,一个外国人在中国搞了近20年黑皮玉,就这样拱手交给政府,想想陕西的周老虎事件,他会不会是“金老虎”……金先生也困惑了:你们为什么不相信我,为了黑皮玉我已经抛弃了所有的生意,老婆不理解我,2002年得了癌,气死了。你们也不理解我,我不是为我自己,是为全人类。望着窗外的巨幅广告:“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金先生的眼睛湿润了。
球踢到此时,被扔在了中场,似乎已踢不下去了。金先生想带胡馆长去现场,胡馆长不领情,不让去;胡馆长想找到现场,金先生不去,犹如大海捞针,哪一个山包都有几万平米,全挖一遍?2009年6月21日下午2点, 一批民间收藏家汇集北京京瑞大厦,有韩国的金先生,东北的黄康泰,上海的应伟达,北京的张一平、夏德武,中央电视台费导、贵州电视台的冯晶等,共同协商如何打破僵局。2009年6月26日中午11点45分,一支11人的“民间寻找黑皮玉出土地点先遣队”,在总指挥应伟达(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副主任)的指挥下,分坐3辆越野车,从北京亮马河饭店出发了。15点16分,小小车队进入内蒙境内,突然乌云压顶,电闪雷鸣,久旱的内蒙大地迎来了第一场雨。经过阵雨的洗礼,16点16分,车队离开了高速公路,金先生有点迷路了,毕竟3年没来了。雇个老乡领路,继续向目的地进发。      17点17分,我们站在了金先生3年前来过的祭祀坑前。太平常了,如果没有挖掘的痕迹,谁能想到这地下两米深处有黑皮玉。看着大家迷茫的神态,金先生开口了:我刚到这里时,也不相信这下面有祭坛,后来他们教会我怎样看地形。这,这,这,金先生一连指了几个地方,说,下面都可能有。此时此刻,至少证明了3件事,1、金先生确实来过;2、如挖出东西,民间收藏家功不可没;3、这里不是军事禁区。18点16分,车队离开了山沟,大家将夜宿化德县。就在快到化德县的城边时,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绚丽的彩虹。这是一座天桥,桥的那一头是国家文物部门,而这一头是痴呆呆、眼巴巴、傻乎乎的民间收藏家。
27日下午3时,车队回到北京亮马河饭店。在金先生的住处,我们见到了4尊大型的黑皮玉雕。金说,如果国家需要,我这4尊玉雕,以及18年中我收藏到的所有的黑皮玉,全部献给中国国家博物馆,我就是要证明一点: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中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金喜镛的愿望并没有实现。听说乌兰察布盟博物馆后来确实来挖了一通,一无所获。金喜镛得知后很沮丧,从此一直闷闷不乐。他不知是内蒙人骗了他,还是命运捉弄了他。其实,谁会把出土地点轻易泄露,而断了自己的财路?
金喜镛走了。他确实是个好人。凡是与他接触交流过的人,都会被他的精神所感染。2010年他在北京荣获“中国文物保护金奖”,2011年他收藏的黑皮玉雕男女造像获“民间十大国宝”金奖。他执着,他真诚。他磕磕巴巴的汉语中,总是充满了“不解”。2011年11月,我和韩剑军出差到韩国,他的斗室里堆满了照片和资料。他说,我身体不行了,赶快把这本书弄出来(指《玉魂》)。他在进行最后的冲刺。
金先生一路走好。听说明天(1月27日)就要下葬了。您在中国的收藏界朋友来不及去送您了。我们将在中藏网上开辟一个“收藏家陵园”,将您的精神安放于此。
金先生,安息吧。

到内蒙古考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13-5-30 14:20:55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好藏!就微图看不是陨石:应是含铁量较高的玉石,个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11:10:22 | 只看该作者
无谓 发表于 2013-5-30 14:20
欣赏好藏!就微图看不是陨石:应是含铁量较高的玉石,个见
...

多谢兄关注,共同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8 12:26 , Processed in 0.06253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