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才洪在2007-12-14 9:41:31的发言: 飙风丽影友,从您提出的问题看,您在研究古玉方面是动了脑筋的,古玉加工后经历数千年根据其玉材本身性质不同,所处位置和条件不同表面侵蚀程度肯定会有差别的,同是一个时期的东西,有的表面侵蚀的工痕不见,有的工痕却历历在目,这些差异的产生主要是任老师所比喻的窖藏大白菜与地表大白菜同样储存一年所产生的差异原因一样,当然还与埋藏的其他条件比如干湿度、地表及坑内的化学元素存在的种类及多少等因素有关。那么,您提出的侵蚀痕和琢痕在一个玉件上能否并存呢?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否定,您想,处在浅表区域表面侵蚀不是很严重,工痕有的也是能看清楚的,还有,玉件在土中所处方位不同,每个面上受沁程度是不同的,那么,受沁重的一面很可能工痕不见,而受沁轻的一面却可见工痕。这样都会产生侵蚀痕迹和工痕并存的情况。针对此问题,我觉得鉴别一个玉件是否真古,必须从一个玉件上至少在一个玉面上的有工部分与无工部分侵蚀一致,熟旧一致并过度自然.然后在考虑整体玉件上的侵蚀过度的自然,熟旧的一致这一关键问题入手,方能掌握此问题的本质. 通透 [em27][em27][em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