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高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红山文化C形龙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10:05:00 | 只看该作者
 

“熟”的感悟在于其内涵,好比人的成熟,是内在的一种变化,同时也是外在的一种表现。古玉的“熟”也是同理。先人曾经制作、使用过的玉,经悠久岁月的自然作用,变的深厚、    凝重    、柔和、    自然、玉熟而润的一种内在的质变。也就是古玉再次发生了变化、温润与透明、丰腴有泽、剔透玲珑,空灵隽永。

古玉的“熟”也象人的成熟一样,即可看到,也可触摸到,还可以感觉到。但这种感觉我还真是一下说不清,有种说法:新玉象“少女中的美女”,古玉象“熟妇中的美女”。

这里所说的“熟”与通常所说的古玉“熟坑”“生坑”不是一个概念。

 “熟”的对立词是“生”,这里所说的生与“果实没有成熟; 没有煮过或没有煮够火候的;生硬,勉强”的含义接近。

22#
发表于 2008-9-6 18:08:00 | 只看该作者

[em221]

23#
发表于 2008-9-6 18:18:00 | 只看该作者
[em74]
24#
发表于 2008-9-6 21:41: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高翔在2007-12-7 21:17: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em17]过:真品红山玉的“过”渡.必须注重其在土中的埋藏方位,处于土层最下端水浸蚀时间最长,故其质变最严重呈失透感'《玉软沁方入》,形成减缩态.质变与色变向上依次渐变呈包裹状,色与质变也有随裂和孔为中心向外扩散且呈三色过渡状且呈胶冻感。并少数在方位下端质变处伴有腐蚀质有机炭沁入《多呈周身同状态开口且边口色清晰》和硬质解理显现..而老料带沁仿品,色的分布无对应内外质变的方位感 ,观其表层沁蚀程度与内质质变不对应,其色含糊不清无三色胶冻感过渡.表象的色和质变非渐变包裹状。引自 任南“史前古玉十二字鉴真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8 9:29:59编辑过]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23:04:00 | 只看该作者
 

12字的总体结构及排列顺序,具有极其深刻的涵义,12字鉴别方法,把“净”字排在了第一,是非常有道理的。一件红山古玉上手,第一关就要过“净”字。 过关时,第一关至关重要,第一关过不去就不可能再过后面的关了,而“净”字恰恰是仿红山古玉的死穴,仿古必要做旧,做旧“净”则不存。这里的“净”如同人的气质,是内在的表现,是仿不出来的。我们鉴别红山古玉时往往忽略了这至关重要的第一关。

过了第一关,下面的熟、肥、透、葬、孔、坑、缩、次、过、浆便可依次观察,注意各个字之间在同一红山古玉上的共存性,同时性以及相互呼应的特征。12字所描述的12个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这是应用12字鉴别红山古玉的灵魂,现在仿品可以仿出其中的一个字甚至多个字,尤其是利用老料做仿的,但12个字的在同一红山古玉上的共存性,同时性以及相互呼应的特征是仿不出来的。所以不能简单的靠一、两方面的情况就仓促的作出鉴定。

最后一关是“神”, 看神韵要以深厚的艺术修养为前提。不仅要能看出红山古玉其气势、其内涵、其精神、其天人合一。更要通其性、会其神,是为“心赏”! 仿品袭其技,真品通其神。不在识其技,在乎通其神。这也正是任南红山古玉12字鉴别法中没有谈“工”的原因。


26#
发表于 2008-9-8 08:47:00 |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2字的总体结构及排列顺序,具有极其深刻的涵义,12字鉴别方法,是非常有道理的。如果静下心

看上一柱香的时间.对照12字鉴别方法想想.应该

有收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8 8:53:56编辑过]
27#
发表于 2008-9-8 09:1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yandong在2008-9-6 18:08: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em11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4 11:02 , Processed in 0.0518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