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史前大石龟群》部分相关情况的图片及说明
任南红任南红山文化网史前文化研究 张骏伟 任 南 刘卫东 高 翔
本文编辑了我们在野外拍摄的部分图片及采集到的部分实物图片,这些图片及实物资料仅供研究者使用,说法仅供讨论,希望大家随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age004.gif
图一、史前石雕《日精月华》:
石器时代的“阳燧、方诸”,又名“北秧子”。这对水火灾组成的是一个祭祀单元,说明了人与水火间的亲密关系。日精为火,月华为水,所以该石雕表象意为《水和火》。淮南子卷三《天文训》有“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之说,《阳燧、方诸》既不能引火也不能生水,属“道理”。但青铜时代用以取火和盛水的铜鉴类则应为“器”属,是另一回事。
水、火东、西摆放,与环境中天、地的标志,南、北组合,为巫的原生态,其内涵意应为《人》。本组石雕采集于鞍山地区《析木》东十公里生铁沟。生铁沟位于辽东半岛中心区域,平均海拔300米以上,是辽东半岛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生铁沟东西约15公里,沟东口许家旧石器洞穴地点有较多的古动物化石出土,沟中古道是连接东西等八个方向的古代交通要冲,文化构造年代复杂,密度大。石器时代地点出土过许多石器工具等文物。本组石雕位置在该古道西段一叉路口,山体的南坡,坐落在山上一处海拔约400米,诗话般冬夏不息山泉旁的一台地之上,碎石板底台,东西设置。《日精月华》是我们拿到的唯一完整一组人类自然崇拜时期的祭祀对象。该石雕:立意明确,表述了“一个文化”的基本文化结构形式,集日月、水火、天地、男女合而为一,作品线条粗犷、流畅、沧桑,委婉却不失明快,粗犷却不失细腻,给人以屏息凝神,肃然起敬之感。 是“一个文化”的凝聚品和关键性的启示之一。该石雕的文化内容是轩辕国的文化核心,故该石雕属轩辕国的“文化精华、国之瑰宝”,具划时代的文化含量,是开启一个文化的一把珍贵钥匙,比如用这把钥匙可以解开析木城等遗址结构的总布局等文化内容。该石雕水火之间的东西连线,与环境中两山标定的南北连线相交,建立了一个天、地、水、火的十字交汇结构,说明天、地、水、火组成的十字为一个造化,天地水火之间的一个抽象交织的十字空间却是这个造化的实质,即天地水火的中间存在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第五个位置,位置之上有一个非同小可却莫须有的“卵”。作品表达了古人在属于他们的那个时代,他们对天地人三才间关系的理解和理由及古人对人类起源的认知。《阳燧·方诸》内涵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是《燧人、有巢》氏时代世界起始的明文标志。鉴于该地采矿业的兴起,对此类文化遗迹的破坏业已十分惨烈,经数度呼吁无效,权威者不睬,故在有专业人士参与作现场记录的条件下,将该石雕及部份碎石板底台由原地移走实为无奈之举,是捡来的。(原地点至今尚未被彻底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