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高古玉高科技测年代

   关闭 [复制链接]
581#
发表于 2009-11-28 10:59: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前诸文化古玉用上高科技测年代[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用此状做个比方吧

整表面.因自然环境变化.形成自然态的沁蚀面....... 解理

图1为不完全解理.内含杂质只显现形

图2完全解理....内含杂质凸出母体己现形

图3极完全解理...内含杂质凸出大部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解理

  矿物晶体受力后常沿一定方向的平面破裂, 这种性质称为解理。 在标本的破裂面上一般看到闪光的断裂面为闪光的平面, 即解理面。 解理面一般平行于晶体格架中质点最紧密, 联结力最强的面。 因为垂直这种面的联结力较弱, 晶粒易于平行此面破裂。 相对来说, 面与面之间的联结力最弱。 解理是反映晶体构造的重要特征之一。 且较晶形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 不论矿物自形程度高低, 解理的特征不变,是鉴定矿物的重要特征依据。 一般可依据解理的有无,发育完全程度(以解理面的完整程度为标志)以及组数和各组交角来区分矿物。
  解理可分为四级:完全、清楚、不清楚、无(或五级:最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极不完全解理或称无解理)。
  不同矿物的解理,可能有一个方向,也可能有多个方向。常见的有一向(石墨、云母等)、二向(角闪石等)、三向(方解石等),此外还有四向(如萤石)、六向(如闪锌矿)解理

582#
发表于 2009-11-28 11:00: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前诸文化古玉用上高科技测年代[技]

红山文化古玉要技术手段介入使其量化是民藏珍宝有了身份的可能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7-20 16:57:00    Post IP:222.35.81.9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次生物之一

  矿物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矿物的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前者是矿物对光线的吸收、反射和折射所表现出来的物理现象,包括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后者指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物理性质,含硬度、解理、断口、延展性、脆性等。矿物还有其他物理性质,如比重、磁性等。

  一、颜色

  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可见光中不同波长光波选择性吸收和反射的物理性能的表征。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

  自色:矿物自身固有的颜色,由矿物成分中所含色素离子和内部构造决定。

  他色:矿物中混入某些杂质表现出来的颜色。

  假色:矿物内部裂纹 、表面氧化膜等引起的光线干涉干扰作用的呈色现象。

  二、条痕

  矿物在无釉瓷板上摩擦所留下的痕迹的颜色,即不透明矿物粉末的颜色。条痕对鉴别不透明矿物比较有效,能够辨别自色,减弱他色,消除假色。

  三、透明度

矿物透光能力的大小称为透明度。透明度主要取决于矿物对光的吸收率。金属矿物吸收率高,一般不透明;非金属矿物吸收率低,一般表现为透明、半透明。矿物的透明程度实指将矿物磨成0.03mm的标准厚度时的透光能力而言,并以此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类。

  透明:通过矿物碎片边缘能清晰的看到对方物理的轮廓。

  半透明:只能模糊的看到对方物体的存在。

  不透明:根本看不到对方物体的存在。

  四、光泽

  矿物表面对光线的反射能力。根据反射光亮程度可以分为:

  金属光泽:反射最强,非常耀眼。大部分不透明的金属矿物均具有光亮耀眼的光泽。

  半金属光泽:反射较差,暗淡有光。

  非金属光泽:不具有金属感的光泽。

  金刚光泽:光泽善良耀眼,金刚石、闪锌矿属之。

  玻璃光泽:反射较弱,如同普通玻璃的光泽。最常见的有方解石、水晶、萤石等。具有这种光泽的矿物几乎全部为非金属矿物,有大约70%的矿物属此种光泽。

  此外,投射的光由于受到矿物颜色、表面平坦程度以及集合形态等的影响,常常呈现一些特殊的光泽。如在石英的不平坦断面上的油脂光泽。

  由于矿物的光学性质是矿物对光线的吸收、反射和折射所表现出来的物理现象,因而,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彼此间相互关联,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五、硬度

  矿物受到刻划、研磨等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机械程度,称为硬度。矿物硬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内部结构质点之间连接力的强弱。连接力越强,抵抗外力作用的强度就越大,硬度也就越高,反之硬度越低。

  通常可以将矿物硬度略划分为软(其硬度 <指甲)、中(硬度 >指甲 <小刀)、硬(硬度 >小刀)、极硬(石英刻不动)四类。但极硬矿物较少。刻试硬度时一定要刻划在矿物的新鲜的光面上,若非如此,或者刻划在其风化面上或者矿物裂隙和孔洞上,就达不到识别矿物的目的。

583#
发表于 2009-11-28 11:00: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前诸文化古玉用上高科技测年代[技]

红山文化古玉要技术手段介入使其量化是民藏珍宝有了身份的可能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7-20 16:58:00    Post IP:222.35.81.9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解理与断口

  矿物受力后沿着一定结晶方向断开,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裂开的光滑平面称为解理面。解理一般沿着晶体内部构造联系力最弱的方向产生。根据列成光滑解理面的难易程度,可以分为:

  极完全解理:矿物晶体极易裂成薄片,解理面光滑平整。

  完全解理:晶体可以裂成规则的解理块或薄板。解理面光滑,很难发生断口。

  中等解理:晶体裂成的碎块上既有解理又有断口,解理面常具有小阶梯状,或某一方向有不太平滑的解理。

  不完全解理:晶体破裂时很难发现平坦解理面,常为不规则断口。

  无解理:矿物碎块上都是断口。

  矿物在受力后,并不是沿着一定结晶方向断开而是沿着任意方向破裂,并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这种断面称为断口。断口依照以裂面形状来描述,有贝壳状断口——断口具有弯曲的凹面和同心状构造,很像贝壳;有参差状断口——断口面粗糙不平;还有锯齿状断口等。

  解理完善程度与断口发育程度是互为消长的,解理极完全则无断口,反之断口发育,则无解理或者解理极不完全。

  七、比重

  矿物在空气中的重量与4℃时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称为比重。各种矿物比重由小于1到大至23。比重大小主要取决于矿物化学成分和晶体构造。组成矿物的元素的原子量越大,晶体结构中质点的堆积就越紧密,比重也就越大。

  按比重,矿物可以分为四级:

  轻矿物:比重小于2.5,有石墨(2.23)

  中等比重矿物:2.5~4,例如黄玉

  重矿物:4~7,如黄铁矿

  极重矿物:大于7,方铅矿和黑钨矿属之。对于极重矿物来说,比重是鉴定的重要标志。

  比重不仅对于鉴定矿物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研究古代沉积环境、查明物质来源亦是重要的。

  八、磁性

  为铁、铬等高磁性矿物所具有,如磁铁矿。

  此外,矿物的物理性质还包括其脆性、延展性、弹性、挠性、导电性、发光性和放射性等,但这只是鉴定矿物的次要方面。

584#
发表于 2009-11-28 11:01: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前诸文化古玉用上高科技测年代[技]

红山文化古玉要技术手段介入使其量化是民藏珍宝有了身份的可能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7-20 16:58:00    Post IP:222.35.81.9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以下是引用任南在2008-7-20 11:21:00的发言:

5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capture_0007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85#
发表于 2009-11-28 11:02: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前诸文化古玉用上高科技测年代[技]

红山文化古玉要技术手段介入使其量化是民藏珍宝有了身份的可能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7-20 16:58:00    Post IP:222.35.81.9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自然态的凸起 ,是玉质发生质变的过程,分子结构的重新组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表象有多种多样,在一个器物上可以见到几种不同的表象.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自然态解理态.玉似有皮.

586#
发表于 2009-11-28 11:02: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前诸文化古玉用上高科技测年代[技]

红山文化古玉要技术手段介入使其量化是民藏珍宝有了身份的可能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7-20 16:58:00    Post IP:222.35.81.9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极完全解理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极完全解理态

极完全解理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69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87#
发表于 2009-11-28 11:02: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前诸文化古玉用上高科技测年代[技]

红山文化古玉要技术手段介入使其量化是民藏珍宝有了身份的可能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7-20 16:59:00    Post IP:222.35.86.156


588#
发表于 2009-11-28 11:03: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前诸文化古玉用上高科技测年代[技]

红山文化古玉要技术手段介入使其量化是民藏珍宝有了身份的可能  

 
三星堆玉石惊现切痕
 本站    2008-2-20 2:58:00    发布者:[本报编辑] 
    
                  
痕迹疑用精密工具切割,成千古难解之谜
    据新华社电(记者 吴广生)长年陈列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国家藏品——四块每块重达几吨的三星堆玉石上,被发现多处切痕的底端呈两头上翘的弧形,从而推翻了线切的传统结论,成为千古切痕之谜。
    据发现这些痕迹的第一人、多年从事红山文化收藏研究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任楠近日介绍,2007年12月底,他在三星堆博物馆看到了几块一米多长、几十厘米高的玉石上有切割的痕迹,有的是深达几十厘米的切口,有的切缝仅1毫米左右。按照常理,用线切割的痕迹应该是向下的,而石头上切割出来的痕迹却是中间凹,两头向上翘,这种痕迹用线是切不出来的,倒是很像用精密的切割锯切出来的。
    经过广汉市文物局批准,知名矿物学专家、成都理工大学的张如柏教授重新对玉石的年代做了检测,再次证明切割痕迹来自于久远的古代。根据最新的数据,他得出结论是:三星堆的几块玉器,在地质学上讲,起码有9000年到12000年的历史。
    而9000年至12000年前,尚处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又怎么会有如此高难度的解玉技术呢?对此千古切痕之谜,广汉市文物局副局长杨洋感慨地说:“东西放了几十年,这个现象竟然谁都没有发现。”

国宝三星堆玉石推翻线切的传统结论 千古切痕成谜团
2008-2-20北京娱乐信报 www.stardaily.com.cn
本文PDF

据新华社电 长年陈列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国家藏品——四块每块重达几吨的三星堆玉石上,被发现多处切痕的底端呈两头上翘的弧形,推翻了线切的传统结论,成为千古切痕之谜。
  据发现这些痕迹的第一人、多年从事红山文化收藏研究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任楠介绍,2007年12月底,他在三星堆博物馆看到了几块一米多长、几十厘米高的玉石上有切割的痕迹,讲解员解释是线切的,但他觉得有些切痕不太符合规律。在这些玉石上的切割痕迹,有的是深达几十厘米的切口,有的切缝仅1毫米左右;按照常理,用线切割的痕迹应该是向下的,石头上切割出来的痕迹却是中间凹,两头向上翘,这种痕迹用线是切不出来的。
  经过广汉市文物局批准,知名矿物学专家张如柏教授重新对玉石的年代做了检测。他得出结论:三星堆的几块玉器,在地质学上讲,起码有9000年到12000年的历史。
  几位专家又数次仔细观察这些玉石,不断证实石缝确实是中间深两边浅,可排除线切的可能。而且有的切缝很薄,也不太可能是石器切割的。而9000年至12000年前,尚处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不会有如此高难度的解玉技术。

转自  北京娱乐信报http://www.stardaily.com.cn/view.asp?id=275054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89#
发表于 2009-11-28 11:04: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前诸文化古玉用上高科技测年代[技]

三星堆玉石发现切痕中有疑似远古解玉工具遗留的碎片

2008年02月26日 10:15:2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2月26日电(记者吴广生)继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四块三星堆玉石上发现多处人工切割痕迹的底端呈中间深两头上翘的上弧形,从而推翻了线切的传统结论之后,有关专家近日在切痕中发现一小块疑似远古解玉工具遗留的碎片。

    据发现这块碎片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任楠介绍,2007年12月底,在他与一些专家反复观察三星堆玉石切痕的时候,发现其中一道较大的裂缝中有一个微微闪光的小东西。

    专家经过认真观察发现,在这个宽度只有2毫米左右的切缝中,小碎片的两面都和切口壁几乎没有缝隙地贴在一起。如果是一块偶然掉进切缝中的普通碎屑,通常与两边玉石的贴合性达不到这么严丝合缝的程度。知名矿物学专家、成都理工大学张如柏教授在经过仔细观察后,也认为这块碎片很可能是金属碎片。

由于三星堆玉石属国家藏品,没有逐级履行严格的手续不能取走对其进行成分和结构检测。从事红山古玉收藏近40年的任楠想到他收藏的一块红山古玉的缝隙中,也有一块非常小的碎屑,而且和三星堆博物馆古玉石切口残留的碎片颜色相同。今年1月,经过北京一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分析表明,红山古玉缝隙里的碎屑远比红山玉器的铁元素含量高,碎片有可能是当时某种金属工具残留下来的。

无独有偶,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尹继才和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刘卫东新近在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的《地球学报》上,也发表论文称,距今8000多年的两件红山文化玉器上的多个小圆孔,不仅可以证实中国红山文化时期就已经应用了对称理论和对称测量数据,而且在高倍显微镜下首次发现了古玉圆孔洞内残留的球粒状铁质矿物。


590#
发表于 2009-11-28 11:04:00 | 只看该作者

红山文化前诸文化古玉用上高科技测年代[技]

国藏古玉材上的红沁与切割痕及解理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呈断面状,不完全解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7-19 20:46 , Processed in 0.06106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