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950|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红山文化研究不要受限于当今任何单一学说与文化的禁锢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26 14: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红山文化没有定论的定论才是对红山文化崇敬 !研究史前文明与人类起源不要受限于当今任何单一学说与文化的禁锢 ,又要全面掌握古往今来史前文明与人类起源的各种学说!历史文化,是我们最好的宝镜,观今鉴古,可以使我们在当今时代有一清醒的头脑,有一颗纯净的内心。使人能修养到圆融无碍,无学无争,这可以说是一种很大的解脱,由于红山泛红山文化古玉出土与考古发现,应该从一个角度证明了:地球上曾经有过次史前人类及文明,人类的发展并不象以前想象的那样,而是周期性的,不同时期地球存在不同的文明.
    红山文化的研究首先要了解史学.世界史等相关史学,探索红山文化文明以及红山文化由何处而来.何处的何处而来,还要读古人的经典<很多史书经书中所描述和讲述的故事不是平空而起的> ,站在中国古人的立场,宋邵康节《皇极经世一元吟》诗曰:天地如盖轸,覆载何高极。日月如磨蚁,往来无休息。上下之岁年,其数难窥测。且以一元言,其理尚可识。一十有二万,九千余六百。中间三千年,迄今之陈迹。 站在西方史学界立场我们本次人类从最始的石器时代到出现现在的高度文明才不超过一万年时间。但是很显然,根据当代科学考古发现,有些文明古迹不属于我们本次人类所创造。我的立场倾向于,许多文明古迹我们现在人类技术都无法建造。根据这些确凿的证据,一些学者提出了史前文明学说,是指在我们本次人类文明之前在地球上曾经存在过人类文明。对于这些大洪的各种传说,考究其历史,都可以追溯到1.2万年前以前,刚好在冰河结束时期,这使我们对这些传说无法掉以轻心,仅仅视为神话或多事的臆测。同时这也证明了人类远在1.2万年前就有“历史”,而且较红山文化8000-4000年前甚至比今日更发达。根据国家挖掘报告来分析,红山文化定年代是依据陶器的碳14测定为8000年上下,而同地区玉器造型与加工难度并非是陶器制做年代的人而能为的。是否有可能是红山人得到了前期文明时代的遗存?从而设想发现的红山文化遗存是这支文化的晚期作品!而玉器的制做能力也并非一朝一夕能成就的,故红山文化那里来才是我们任南红山文化网探究的方向。

    同时,所发现的许多文明古迹时间跨度非常古远。从当今发掘出和发现的各种不同史前人类文明遗迹看,从一个非常久远的远古时代开始,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就一直存在着人类并发展出高度发达的文明,如在三叶虫化石上发现的6 亿年至2.5 亿年前的穿着鞋的人类脚印,在今天的非洲加蓬共和国发现的20亿年前的大型链式核反应堆,在现今南非发现的28亿年前的金属球,及多次不同时期的石器等等,很难想象它们属于同一人类文明时期。地球上曾经有过多次史前人类及文明。人类的发展并不象以前想象的那样,而是周期性的,不同时期地球存在不同的文明。探索文明的起源是一个全球性难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缺失了神话学视角,因而阻碍了考古学素材和人文学科阐释之间的沟通。比较神话学是重新进入中国传统的本原和有效门径,它具有贯通文、史、哲、宗教、道德、法律诸学科的多边际整合性视野。从整合性视野看,神话是作为文化基因而存在的,它必然对特定文化的宇宙观、价值观和行为礼仪等发挥基本的建构和编码作用。要把握当代比较神话学整合性视野的优势,一个认识上的前提是:必须把神话概念从现代学术分科制度的割裂与遮蔽中解放出来。最重要的转变在于:将归类为民间文学一种载体的神话,还原为文化编码的基因。神话历史、神话图像与神话史前史研究,将研究视野拓展到了文字产生以前的时代,充分利用史前物质文化(如神像、图腾偶像、陶器图形、玉器形象等)的实物,再多方参照民族志的材料,巴颜喀拉山脉的石碟被解释为外星人杰作,众多传说与史记的案件来解读其隐含的观念信息.

     一切事物发展皆有周期性。人有生、老、病、死;植物、动物也有生、老、病、死;社会的发展有周期性,同样,人类的发展也很可能有周期性,这可以从当今发掘出和发现的各种不同史前人类文明遗迹和不同史前人类石器时代留下的工具找到线索。

   红山文化的探究是一个大工程.不是我们想象的几个几百件玉器这么简单.就论辩别真伪.也争论了几十年.瞎说了几十年.什么用料.工法.太浅了点吧.大千世界的自然变化规律.往往是相通的,一块小小的红山玉也是一个小千世界呀.她的自然变化规律与自然界万物之变是一样的.而这个自然态的次生变化是仿不了的.

   工上自然态质变是辨别真伪的关键!十二法只是总结了土古玉质变的典型特征.而古玉在自然界中变化无穷其表象也千差万别故十二法只是方法,灵活运用去分析辩识土古玉器,以偏概全是大忌以偏概全难窥全豹.............不可当做标决而被框住手脚!

   看净观熟知肥透,红山葬气有土香。孔坑缩次写沧桑过度浆悟神光。 红山古玉的神韵之美应体现在鬼斧神工之态不仅要能看出红山古玉其气势、其内涵、其精神、其天人合一。更要通其性、会其神,是为心赏仿品袭其技,真品通其神。不在识其技,在乎通其神。这也正是任氏古玉12字鉴真法中没有谈的原因。

  土古玉自然态表象中蕴函的12特征,会因地域地层和在土中埋藏的时间区别而具有千姿百态的表现,故此12只能在此做浅略阐述,以力图给古玉收藏爱好者一个鉴别真伪的理路。 (十二法总结了古玉典型特征.而古玉在自然界中变化无穷其表象也千差万别故十二法只可参考理解,以偏概全是大忌以偏概全难窥全豹.............不可被框住手脚!)

   大家从己知的料、形、工、沁、神来鉴别古玉方法可取,但造假者也从这几方面着手,这就增加了辩伪难度,辩玉器新老应探索研究玉表工上自然态质变,先断新老再来区分年代.对一些器物的造型,没有见过不能说它不存在或是假的.我们不可能指挥先祖按我们认为对的型制去加工一件玉器,中华文化高深莫测,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就能搞明白的,对于这众多大洪水的各种传说,考究其历史,都可以追溯到1.2万年以前,刚好在冰河结束时期,这使我们对这些传说无法掉以轻心仅视为神话或多事的臆测了。同时这也证明了人类远在1.2万年前就有历史,而且较红山文化(8000-4000)年前甚至比今日更发达。三星堆的器物二十年代就已出现,而当时全部被专家定论为臆造,但现在事实证明当时的判断是不对的.红山文化也是如此,红山文化前文化更是如此.而一个好的藏家只有具备全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对一件玉器的鉴别失误才能少.

  古玉器的次生变化,是指古玉埋藏在地下数千年之后,由于埋藏条件时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地下水的化学成份、PH值、水的充足量等)变化导至玉体整体或局部变软,质变与色的改变也是在玉软前题下发生的,古玉的矿物成份发生化学的、物理的作用,使原先的古玉由于这种作用而导致古玉的矿物成份发生了质的变化。或者保持原来的矿物成份或者形成另一种次生矿物 .古玉的次生变化是与地下水的PH值、浸泡时间、水量的充足有密切关系.我国地域广宽,各地出土的古玉矿物成分不同,因所埋藏地的水文.地质化学成份的不同。因此,大千世界中古玉的次生变化会因岁月的变化而显现出千姿百态的容颜,形成的次生矿物与质变也会有所不同,但其工上自然态质变机理是相同的.对一件古玉的鉴别不能只认个别阶段的体表特征,因古玉从深坑到脱胎它的变化是无穷的,必须了解体会全过程才能对其做到辨别无误古玉器的鉴真 不可瞎子摸象.不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充分自我融入自然.了解体会自然.大千世界变化无限.这无限中去了解自然规律.一件玉器要根据表层信息来判断其成因和对应成因的应有状态是否符合工上自然态质变规律.  土古玉器的次生变化是与地下水的PH值、浸泡时间、水量的充足有密切关系.玉器有色变无减缩态,玉器色变轻端多土中朝下-----封闭的泥中产生一个稳定的环境,外界挠动对其相对上半部松土部位小.玉器有失色减缩且有明显界线与台阶的沁态,玉器失色减缩端多土中朝下因,表土层干燥地水挠动质变(由内而外)所至.

   我国地域广宽,各地出土的古玉矿物成分不同,因所埋藏地的水文.地质化学成份与年代的不同。因此,红山文化晚期与中期和早期因其年代与地层之因其质变程度是不同的。大千世界中古玉的次生变化会因岁月的变化而显现出千姿百态的容颜,形成的次生矿物与质变也会有所不同,但其工上自然态质变机理是相同的.对一件古玉的鉴别不能只认个别时段的体表特征,因古玉从生坑到脱胎的变化是无穷的,必须了解体会全过程才能对其做到辨别无误古玉器的鉴真 不可瞎子摸象.不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充分自我融入自然.了解体会自然.大千世界变化无限.这无限中去了解自然规律.工上自然态质变是辨别真伪的关键!一件玉器要根据其土中埋藏方位所产生的表层信息来判断其成因和对应成因的应有状态是否符合工上自然态质变规律,以偏概全是大忌以偏概全难窥全豹.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6 14:51:00 | 只看该作者

自然风化原石的壳感------表层风干的白菜状解理态包裹.呈紧缩态.而未经千百万年风化的表层是开放态岩石断面.真古玉各种沁态表象必符合原石自然态风化表象.通过观查原石自然态风化表象来学认古玉器.自然界万物变化规律具相通性.

红山文化期鸡骨白的检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送检样品:呈鸡骨白外观古玉

实验方法与结果:

1.1        立体显微镜观察

样品表层晶间隙造成内反射面多,光在不同晶格间传播时,折射作用和散射作用增强,而透射能力降低,光线无法自由顺畅地通过,因而使得玉体的透明度较差,颜色发白,其机理类似于由无色透明冰晶泡松堆积而成的雪花;相对来讲,外壳较为致密,白色基底中均匀地分布着黄色物质,所以,外壳的整体颜色为白中泛黄;在表层的孔隙处裂隙面均有一定量的换色物质分布。

1.2        红外光谱测试

在显微镜下,分别仔细挑选出少量的白色内核、黄白色外壳及表面黄色物质,采用KBr粉末压片法进行红外吸收光谱测试,结果显示,黄色物质明显含有较多的高岭石;白色内核由蛇纹石组成;黄白色外壳基本上与内核一致,即也是由蛇纹石组成,少量含有微量的高岭石。

1.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样品的内部结构,在扫描电镜下对样品的不同的部位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利用扫描电镜所配的能谱仪测定出化学成分,并与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对照验证。即黄色物质富含高岭石,并吸附了一定量的铁质,进而呈现黄色的外观。在1000倍放大条件下,可以清晰看到叶片状蛇纹石晶体呈现杂乱、松散的堆积,晶体之间存在较多的孔隙,即蛇纹石晶体之间,几乎没有其它胶结物质存在,这是构成内核遇即散的内在因。从近乎于垂直的两个方向对玉体的外壳部位进行观察发现,在大致垂直于表面的断面上,外壳显示出明显的成层性,其层面大致平行于样品表面;在平行于表面的平面上,可以看到在各种取向的蛇纹石晶体之间分布有大小不一的片状颗粒,显然,这些颗粒对松散的蛇纹石晶体起到了一定的胶结作用,导致其密度明显高于内核。

1.4        结论

送检样品应是在加工完成后埋藏,其先后经历了风化淋滤和渗透胶结两个阶段。在风化淋滤阶段中,玉石内部的孔隙逐渐增大,晶体之间逐渐失去了粘结力,导致了玉质疏松,硬度下降,透明度下降,颜色发白等一系列变化;在渗透胶结阶段,由于上覆土壤也经历了风化作用,土壤中残留含AlSi质溶液逐渐向结构疏松的玉体中渗透,并相互结合形成高岭石,填补了玉体内部的部分晶格间空隙,从而使其密度增加,硬度也随之有所增大。由于这种渗透作用是由表及里的,所以出现了“外实内松”的现象。

对于送检样品,只能推测出,其经历了漫长的地下埋藏,但其具体的制作年代,还需有待进一步探讨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6 14:39:00 | 只看该作者

千年质变是关键..古人云.百年白玉交秋黄.既白玉在空气中也会变色

土古玉器质变色变前题--玉体因微孔与裂隙外部水分子等物质的进入且在特定地质环境下导致局部或整体会变软。了解玉软过程了即可对一件玉器的色变进行真伪辩识了,入沁必有门。

辨识仿品抛光与古玉砣具砣底显现砂粒拖痕之砣光

砣具砣底显现砂粒拖光痕
即光非抛光是砂拖光
仿古品抛光显顺向大面等态高光,
古砣光为无数小单位面积独立砂痕光!

    我国地域广宽,各地出土的古玉矿物成分不同,所埋藏的水文地球化学不同。因此,古玉的次生变化(Secondary Change)千差万别,形成的次生矿物(Secondary minerals)也不同,故不能用一种固定的模式来讨论古玉的次生变化,而要具体地对待,民间收藏家或考古界所谓的钙化,水银沁、珠光沁等都不是科学的名词,应当根据其次生变化形成的矿物来给予命名。例如古玉的鸡骨白,从矿物学角度来讲就是古玉的白化作用(Whitezation),而古玉的白化作用因水文地球化学条件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次生的矿物,我们根据次生矿物来决定此种古玉是真还是假的。

  按国家出土玉器清理法处理.其表象和盘摸表象有很大差别.这也导致认国藏图片与实物差别很大.鉴定家用的是比对法.且国藏图片某种程度上误导了鉴定家.因国藏品实物与拍照用光的不同.使其反应到照片上的表象差别很大.并无真实反应其表层真实面目.广大藏友多依照国藏照片来学习辩认.这是与实物体征有很大出入的.定要辨证的去观察!

  国藏品在处理过程中只拍照处理过程某一时段表象.这也误导了藏友.注意国藏品清理过程其表象会随清理深度的加深.其表也是有很多变化的.

  对一件古玉的鉴别不能只认个别阶段的体表特征,因古玉从深坑到脱胎它的变化是无穷的,必须了解体会全过程才能对其做到辨别无误.

  关于古玉的辩认没上过手真品、理解难些.就是上过手一个文化区的真品、对表象的辨认可能只认这个文化区的皮象。而中华大地之辽阔,土质不同、文化层、文化区众多、故沁象皮象是有差别的、大家又不可能上手各地区、文化层,文化区的古玉、那怎么办呢?!

 我一直重复一个方法、次生物之自然沁象的辩真伪、次生不是有包为次、次即主体原态之后天变化,如沁熟、沁裂、沁孔、沁坑、沁色、沁留、沁缩.泌浆、等原生态后天之变化为次。

  多掌握原生态后天之自然变化的次、对于各文化区、文化层、众多不知名的玉的辩真伪就不难了、

  认古玉首先学认自然态灰浆.灰浆的产生规律和形态表象更要掌握.自然界中.石头发生吐灰浆也是有规律的.

掌握了自然态灰浆.灰浆的产生规律和形态表象.宝才不会与我们失之交臂.

   同一件国藏玉器用不同光源与角度拍照反映到照片上玉的表层表象是不同的.所以单看图片学鉴定会路越走越歪

 

所以对一件古玉的鉴别不能只认个别阶段的体表特征,因古玉从深坑到脱胎它的变化是无穷的,必须了解体会全过程才能对其做到辨别无误.
4#
发表于 2006-12-26 21:55: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5#
发表于 2006-12-26 22:41:00 | 只看该作者

Good!

[em01]
6#
发表于 2006-12-27 14:54:00 | 只看该作者
[em17][em17]
7#
发表于 2006-12-27 16:54:00 | 只看该作者
[em02]
8#
发表于 2006-12-29 17:05:00 | 只看该作者
[em17]
9#
发表于 2006-12-29 17:49:00 | 只看该作者
[em34][em34][em34][em34][em34][em34][em34]
10#
发表于 2012-1-2 21:21:21 | 只看该作者
自然风化原石的壳感------表层风干的白菜状解理态包裹.呈紧缩态.而未经千百万年风化的表层是开放态岩石断面 ...
任南 发表于 2006-12-26 14:51



   
自然风化原石的壳感------表层风干的白菜状解理态包裹.呈紧缩态.而未经千百万年风化的表层是开放态岩石断面.真古玉各种沁态表象必符合原石自然态风化表象.通过观查原石自然态风化表象来学认古玉器.自然界万物变化规律具相通性.



看自然、学自然、留心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上的自然态表象,再结合老师的《十二字》发深悟,悟明自得,感谢老师 深刻学习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3 09:16 , Processed in 0.06663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