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6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迁安古韵里绵延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曾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5 15:1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曾力 于 2012-11-5 15:22 编辑

——读尹小燕专著《古韵迁安》有感


       考古专家尹小燕(河北省迁安市政协委员、迁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迁安博物馆馆长)编著的《古韵迁安》一书,于201112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了。这是国内第一本从考古的视角反映黄帝古都迁安久远历史的著作,内容丰富翔实,图文并茂。这本书通过对旧石器时期爪村遗址、新石器时期安新庄和万军等遗址、夏商周及其后来各历史时期的遗址和遗迹的挖掘整理,展现了作为华夏文明重要起源地之一的燕山区域内迁安大地久远而厚重的历史,并理顺出了这片土地上悠久的历史文化,显示出其独特性。《古韵迁安》不仅填补了国内通过文物研究展现迁安地区古人类文明的空白,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处新石器时期遗址,展现了黄帝遗迹,为当代探索和研究黄帝文化,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一、探索远古人类文明的起源,突显迁安地区古文化在国内的重要位置


       《古韵迁安》一书的开篇,就论述了《古人的生存环境》,揭开了燕山地区远古人类生存环境的面纱。   
远古时代,燕山区域内的气候温暖,雨水充沛,草木丰美,就像现在的南方。那时,这片土地上生存着猛犸象、纳马象、原始牛、赤鹿、鸵鸟等动物,人类就生存在这样原始而干净的大自然里。   
       而人类古老文明的诞生,是与河流连在一体的。在迁安境内,有滦河、青龙河、冷口沙河、白洋河、隔滦河等大小17条河流,其中穿越燕山而来的滦河,是流经迁安的最大河流。正是这些河流,哺育了迁安远古世代璀璨的文明。
       在滦河4.46万平方公里的流域内,内蒙、承德和唐山、秦皇岛等地已经发现很多古老的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器、骨器、陶器、石雕等远古时代的文物。《古韵迁安》告诉世人,在迁安境内,“有普查统计的古遗址200余处,其中7处为旧石器时代遗址,18处为新石器时代遗址,42处夏、商、周遗址,67处战汉时期遗存”。“仅滦河流域就有古文化遗址82处,青龙河流域有44处,冷口沙河有12处,其他河流遗存有90余处”。
       爪村旧石器时期遗址,突出显示了迁安地区远古文化在国内的重要位置。   
       1958年发现的爪村旧石器时期的遗址,出土了打制的石器和动物化石,说明早在4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存。爪村遗址被发现后,被确认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最难能可贵的是,《古韵迁安》不仅用文字描写了远古时代的自然环境,还以考古的专业方式,通过著者述评和考古学家的论文,表现了爪村遗址的发掘过程和文物出土情况,描述了古菱齿像出土的经过,彰显了远古历史的真实感和可信度。尤其是爪村出土的12000年前我国现存的第一枚骨锥和第三枚骨针,闪耀着早期人类文明永恒的光辉。


二、展现迁安黄帝遗迹,首次提出安新庄文化
   
       远古的时代,人类总是追逐河流而居。所以,像黄河与长江一样,滦河也成为了人类一条重要的母亲河。而在长江和黄河流域,却难得有燕山滦河流域古老的遗址和遗迹所显示出来的从远古绵延至今而从来也未曾间断过的文化脉络。所以,当考古学家把目光聚焦在燕山的时候,发现了这里正是华夏文明重要的起源地。当代考古学家苏秉奇提出三皇五帝早期的活动中心在燕山南北,并提出红山文化框架与黄帝时代文化相对应,进一步确定了黄帝文化的根祖之地。
       黄帝,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几千年来,炎黄子孙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对黄帝时代的探寻和考证。《古韵迁安》对新世纪考古和黄帝文化研究最重要的贡献,就是通过对多处新石器时期遗址的研究,展示了黄帝遗迹,并在国内考古界首次提出安新庄文化概念。   
        有历史研究者早在十年前就曾提出,迁安是黄帝古都。而那时,还缺少考古方面的证据。尹小燕根据迁安新石器时期遗址的分布地理位置和考古研究及出土文物情况,确认安新庄遗址是黄帝的轩辕国古都。尹小燕通过对安新庄、万军等十八处新石器时期遗址的研究,提出黄帝时代至少有十八个氏族集团,曾经生活在现在的迁安境内。她认为,“大量史料、出土文物、当地传说可以证明,河北滦河岸边的迁安市安新庄遗址是黄帝部落活动的中心——轩辕国。”这也是考古工作者首次通过考古得出的轩辕国在安新庄遗址的结论。
       尹小燕对黄帝遗迹的分析和论述,表现出思维严谨又视野开阔的特点。她在考证文物古迹、地名和传说的同时,结合古史记载和当代学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自己独特的结论。在《从安新庄文化看黄帝轩辕国在迁安》一文中,尹小燕从遗址、史书、地名等多角度论证了安新庄文化遗址是黄帝的轩辕国。她首先提出,迁安的地理位置适合渔猎和农业生产。安新庄、万军山、杨家坡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上遗留着大量的打制细石器和磨制精良的石斧、石磨棒、石磨盘、石网坠等。
       其次,安新庄文化映射出宫殿居址,制造业、养殖业,文化发达。1978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此调查和小面积试掘,发掘发现,有居住址,有红烧土面和灰坑及大面积的夯土层,说明有宫殿居址,当时的宫殿就是夯土,半地穴房屋”。
       她还提出,安新庄遗址是北来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冀南下潘汪文化、后岗下层文化等相互结合的产物。这种诸多文化的融合只有最有号召力的黄帝才能做到。而安新庄、西寨、玄辛庄3处祭祀场所反映黄帝在迁安有祭祀活动。安新庄遗址出土的“天鼋”是黄帝的族徽。经调查,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中原文化及周边地区的遗址中都不曾见到“天鼋”形砍砸器,这就是安新庄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特色。迁安有轩辕山和轩辕黄帝后裔居住的轩辕村,迁安蚕姑庙供奉着黄帝正妃嫘祖,这些都为黄帝的轩辕国在迁安提供了最直接而有力的论证。
       她还从《山海经》、《淮南子》等史料和文献中找到了轩辕黄帝古国的范围,确认安新庄遗址就是黄帝部落活动的中心。
       通过文中对邻县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情况的简要介绍,我们可以窥见其中蕴藏着很重要的意义。“迁安东卢龙1处、抚宁7处、昌黎2处,往西迁西10处、遵化1处、玉田2处,往南滦县1处、滦南1处、乐亭2处,往北青龙10处、宽城2处、兴隆10处、平泉11处、丰宁5处。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迁西县和青龙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较多,它们的地理位置是迁安近邻,同属滦河文化”。无疑,这组数据,也让我们从比较中看出,迁安在远古时代的重要文化中心地位。
       而尹小燕从考古学的角度提出了安新庄文化,也给她自己和当代的远古史与黄帝文化研究者留下了一道高深的课题。如何把迁安周边地区乃至燕山南北、滦河流域众多的新石器时期遗址遗迹进行深入研究,确认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以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性征,根据相同的工具、用具以及相同的制造技术等表现出的同一种文化的特征,来考证和确认以安新庄文化为代表的黄帝时代的文化特征,还需要一个艰难而意义非凡的过程。


三、以梳理地域文化的方式,突显迁安在中国历史文化里的深厚和独特性


        《古韵迁安》最突出的特点,是从考古的视角,对迁安地区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梳理。我认为,本书最值得关注的还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一是通过对青铜时代夏商周的遗迹和文物考证,勾勒出了厚重而独特的历史文化相延续的脉络。
        迁安现存的夏代遗址,有一条龙遗址和封山寺遗址。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冷口沙河岸边的封山寺遗址。这里出土的石器、陶器,既有从新石器时期延续而来的文化模式,石器和陶器的器形又有所变化,显示出独特的个性。
       在迁安这片土地上,最值得高度重视的就是商朝的方国孤竹国的遗址和遗物。孤竹国是商朝初年(约公元前1600年)所封,是滦河流域最早的奴隶制诸侯国之一,从立国到灭亡存在940多年(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660),这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是独一无二的现象。孤竹国的国君墨台氏是商王所封,而史书记载的墨台氏,则是炎帝后裔。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传递了远古的信息,迁安地区是远古时代炎黄活动的中心区域。而孤竹国,亦是直接延续了炎黄文化。
       夏商周,尤其是商代,也是《古韵迁安》重点表现的内容之一。该书论述了迁安域内滦河岸边的一个山丘——坨上孤竹君遗址。从周围陶器和夯土城墙等文化遗存和史料考证,这里是商代孤竹国都城。附近还有大量的汉代建筑遗物。马哨小山子遗址,出土的商代晚期的青铜鼎和青铜簋等器物,表明这里曾有过重要的人物。那么根据史料分析,此地曾是朝鲜城,从器物铭文可知此器是商末周初箕子之物,也就是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地方,此地乃箕子国无疑。值得特殊关注的,还有黄台山等遗址。黄台山遗址亦是很重要的商代的遗址,这里有从新石器时期延续而来的文化脉络,而在史书记载中,黄台又与黄帝居住地相关。轩坡子的香台寺遗址,不仅有商代石器和陶器等遗存物,还有辽金时期的瓷器、明代时期的寺庙遗址、乾隆时期的轩辕氏石碑。而轩坡子村,居住着世代在这里生活的轩辕后裔。   
       所以,如果我们认真去研究和思考《古韵迁安》一书所展示出的夏商周遗址和遗迹,就会发现它们都有着重要的关联,并显示着后来发展的完整历史文化脉络。
        二是通过考证迁安地区古代的墓葬文化,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明和风俗。
       尹小燕承担过于家村汉墓、苏各庄大型汉墓、华亭庄金墓等大小20多座古墓的发掘清理与绘图工作,所以,她详细掌握着迁安大地上从新石器时期一直延续到清朝的古老墓葬文化。在编著《古韵迁安》时,尹小燕则重点书写了明清以前的墓葬文化。
       例如,玄辛庄新石器时代石棚墓出土的文物,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具有红山文化特征的石玦,还有很多细石器和饰品。最重要的,玄辛庄新石器时代石棚墓,是原始的祭祀场所。从它的建筑方面来看,这里既是远古的部族首领带领部族祭祀天地或祖先的圣地,也是部族首领墓葬的地方。尹小燕认为,玄辛庄石棚墓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氏族首领的祭坛。这不仅让我们想到安新庄遗址和西寨遗址的祭坛,它们共同成为昭示新石器时期迁安地区原始社会对神灵、太阳和祖先崇拜祭祀遗迹。
       例如,龙山脚下的小山东庄商周时代古墓群,出土了带有铭文的青铜器、金器、陶器,不仅数量多,品种也多。这里出土的文物,既有殷时的特征,也有“商周时期常见的铭文和纹饰,尤其是饕餮纹簋和乳丁纹鼎,这些反映出此地与中原商周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又有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其他北方文化的特点。”,让我们看到迁安地区古老文化的延伸和与更广大世界的融合。
       例如,目前京东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于家村汉墓,出土了100多件鼎、壶、瓮、盆等日常所用陶器之外,还有陶井、陶磨、陶仓楼、陶灶、连枝灯、侍从佣、庖厨俑和鸡鸭狗等。另外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泥质红陶的捣碓模型。尹小燕经过认真研究考证,认为捣碓模型反映的是造纸过程的捣碓动作。就是这件东汉晚期的捣碓模型,确定了迁安的造纸起源于汉代。而造纸所用的原料桑皮,又让人联想到迁安从远古时期就开始种桑养蚕的农耕文明的源头。
       总之,迁安渊源流长的墓葬文化,亦反映了迁安悠久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
       三是通过对北魏石刻佛像的研究,证明了佛文化在迁安具有漫长的历史。
       在《古韵迁安》一书里,尹小燕是从石刻艺术的角度来考证和介绍五里山摩崖石刻和万军山石造像的。她写到:“迁安不仅有新石器时代、商代陶雕塑,更有北魏时期张富庄石造像、万军山石造像。造像着通肩式袈裟,丰满圆润,肌肉匀称,衣褶以条棱表现,具有较多的域外艺术风格,其艺术水准在当地也是领先时代,况且是中国室外最早的石佛,当称为迁安的两件瑰宝”。
       而我却从中读出了佛文化在迁安乃至中国古代的特殊地位。能造就中国室外最早石佛的人,或者说,能在迁安这片土地上出现中国最早的室外石佛,这绝对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佛学虽然来自于古印度,但是,早已经融入了中国文化,尤其是在中国本土产生了禅,使佛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富庄五里山摩崖石刻佛像和万军山石佛像,守护在迁安大地上,并沉默着很多我们未知的岁月里的故事。石佛像至少让我们知道了,迁安这片土地很早就接纳了佛学,并延续至今。
       这片土地上几千年的历史时空,亦表现了华夏民族的胸怀,天地般昭示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智慧。
       另外,尹小燕对迁安长城体系的考察和研究,亦有重要的成果。长城,作为华夏炎黄子孙留给世界的最大古人类遗址,举世瞩目。作为文物工作者,尹小燕和她的同事们,不分春夏秋冬,奔走在燕山的峰峦间,把迁安域内所有的城墙和城楼都做了详尽的考察和记录。虽然她把长城归类于明代建筑艺术,考察长城的城墙、敌楼、关口、碑刻、石刻,但是,已经给迁安人民留下了最宝贵的长城资料。这是研究长城文化的基础,也是长城文化的主体最重要的部分。
       《古韵迁安》还收录了国内和省内专家关于迁安古遗址的研究论文或考古报告,并展示了迁安博物馆最重要的馆藏文物,使读者能全面了解迁安的考古和文物收藏情况。这部分,亦具有任何形式都不可取代的价值。
       同时,她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要告诉读者和广大干部群众注意保护文化遗产,关心人类文化家园。保护祖先留下的文物,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
       最近,我如饥似渴般阅读了《古韵迁安》这本书,像干旱的土地得到了丰沛雨水的滋润。但是,由于我缺少慧根,学识浅薄,对于好友小燕的大著《古韵迁安》,仍然只有一种阅读的姿势。对于家园这片古老的大地,仍然只有那种永恒的探望和渴望皈依的姿势。
       我默默告诫自己,要突破古代好龙的叶公那种思维方式,既然每天都在描写着龙,呼唤着龙,如果某一天,真龙真的出现在我的面前,不至于落荒而逃。对于家园的古老的文化研究,亦如是。
       我相信,《古韵迁安》这本书,会把更多学者和探索中华古老文化的目光,引向燕山,引向迁安——黄帝古都。
文章作者:碧青
发布媒体:新华网_新华读书频道
发布时间:201279
网页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07fe10101cugl.html
2#
发表于 2012-11-5 15:2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4-28 02:24 , Processed in 0.06608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