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45|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探讨争议良渚玉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1 09:16: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
发表于 2012-11-1 09:4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11-1 10:05:34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11-1 14:27:49 | 只看该作者
漂亮,大开门,
阴刻线看不懂,还在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1-1 15:02:59 | 只看该作者
有一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11-1 15:40:06 | 只看该作者
看好,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11-1 15:58:09 | 只看该作者
良渚中晚期玉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11-1 16:20:42 | 只看该作者
脉络状纹做的太好了。用药水能解决的,现代良渚人都能做

那个时候的心没有了,古良渚人不是做来卖钱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11-1 16:41: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捕风 于 2012-11-1 16:57 编辑

良渚玉器,选材相对纤维较粗,很少有与和田玉一样的细腻材料,这点与红山也有区别

故而作伪者,用化学料浸泡,当然与浓度和浸泡时间长短有很大关系,长的用低浓度药液浸泡数年。现在也较少有人这么做了。

纤维粗的料,化学处理后,极易出现纤维残留,解理貌似自然

习12法,不仅仅要逐字逐句的理解,还需综合看待。着眼点过小,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某些仿品,单纯看部分表象,确实已经很难与真品甄别
故需综合判断。

DSCN7860.jpg (297.13 KB, 下载次数: 98)

DSCN786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6:49:00 | 只看该作者
捕风 发表于 2012-11-1 16:41
良渚玉器,选材相对纤维较粗,很少有与和田玉一样的细腻材料,这点与红山也有区别

故而作伪者,用化学料浸 ...

这类器物不上手很难下定论,此钺网状沁自然态明显,但是型有疑问,其次工也有疑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 14:40 , Processed in 0.06584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