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28|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学] 土古玉灰浆自然态您要读懂,没见过的更要学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2 10:27: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工上自然态质变是辨别真伪的关键!十二法只是总结了土古玉质变的典型特征.而古玉在自然界中变化无穷其表象也千差万别故十二法只是方法,灵活运用去分析辩识土古玉器,以偏概全是大忌以偏概全难窥全豹.............不可当做标决而被框住手脚

  看净观熟知肥透,红山葬气有土香。孔坑缩次写沧桑过度包浆悟神光。 红山古玉的神韵之美应体现在鬼斧神工之态不仅要能看出红山古玉其气势、其内涵、其精神、其天人合一。更要通其性、会其神,是为“心赏”! 仿品袭其技,真品通其神。不在识其技,在乎通其神。这也正是任氏古玉12字鉴真法中没有谈“工”的原因。
  土古玉自然态表象中蕴函的“12字”特征,会因地域地层和在土中埋藏的时间区别而具有千姿百态的表现,故此“12字”只能在此做浅略阐述,以力图给古玉收藏爱好者一个鉴别真伪的理路。 (十二法总结了古玉典型特征.而古玉在自然界中变化无穷其表象也千差万别故十二法只可参考理解,以偏概全是大忌以偏概全难窥全豹.............不可被框住手脚!)

   大家从己知的料、形、工、沁、神来鉴别古玉方法可取,但造假者也从这几方面着手,这就增加了辩伪难度,辩玉器新老应探索研究玉表工上自然态质变,先断新老再来区分年代.对一些器物的造型,没有见过不能说它不存在或是假的.我们不可能指挥先祖按我们认为对的型制去加工一件玉器,中华文化高深莫测,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就能搞明白的,对于这众多大洪水的各种传说,考究其历史,都可以追溯到1.2万年以前,刚好在冰河结束时期,这使我们对这些传说无法掉以轻心仅视为神话或多事的臆测了。同时这也证明了人类远在1.2万年前就有“历史”,而且较红山文化(8000-4000)年前甚至比今日更发达。三星堆的器物二十年代就已出现,而当时全部被专家定论为臆造,但现在事实证明当时的判断是不对的.红山文化也是如此,红山文化前文化更是如此.而一个好的藏家只有具备全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对一件玉器的鉴别失误才能少.
  古玉器的次生变化,是指古玉埋藏在地下数千年之后,由于埋藏条件时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地下水的化学成份、PH值、水的充足量等)变化导至玉体整体或局部变软,质变与色的改变也是在玉软前题下发生的,古玉的矿物成份发生化学的、物理的作用,使原先的古玉由于这种作用而导致古玉的矿物成份发生了质的变化。或者保持原来的矿物成份或者形成另一种次生矿物 .古玉的次生变化是与地下水的PH值、浸泡时间、水量的充足有密切关系.我国地域广宽,各地出土的古玉矿物成分不同,因所埋藏地的水文.地质化学成份的不同。因此,大千世界中古玉的次生变化会因岁月的变化而显现出千姿百态的容颜,形成的次生矿物与质变也会有所不同,但其工上自然态质变机理是相同的.对一件古玉的鉴别不能只认个别阶段的体表特征,因古玉从深坑到脱胎它的变化是无穷的,必须了解体会全过程才能对其做到辨别无误. 古玉器的鉴真 不可瞎子摸象.不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充分自我融入自然.了解体会自然.大千世界变化无限.这无限中去了解自然规律.一件玉器要根据表层信息来判断其成因和对应成因的应有状态是否符合工上自然态质变规律.  土古玉器的次生变化是与地下水的PH值、浸泡时间、水量的充足有密切关系.玉器有色变无减缩态,玉器色变轻端多土中朝下-----封闭的泥中产生一个稳定的环境,外界挠动对其相对上半部松土部位小.玉器有失色减缩且有明显界线与台阶的沁态,玉器失色减缩端多土中朝下因,表土层干燥地水挠动质变(由内而外)所至.
   我国地域广宽,各地出土的古玉矿物成分不同,因所埋藏地的水文.地质化学成份与年代的不同。因此,大千世界中古玉的次生变化会因岁月的变化而显现出千姿百态的容颜,形成的次生矿物与质变也会有所不同,但其工上自然态质变机理是相同的.对一件古玉的鉴别不能只会认个别时段的体表特征,而早中晚期红山文化古玉其质变程度存在差异,从生坑到脱胎的变化也是无穷的,必须了解早中晚期古玉质变特征,体会全过程才能对其做到辨别无误. 古玉器的鉴真 不可瞎子摸象.不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充分自我融入自然.了解体会自然.大千世界变化无限.这无限中去了解自然规律.工上自然态质变是辨别真伪的关键!一件玉器要根据其土中埋藏方位所产生的表层信息来判断其成因和对应成因的应有状态是否符合工上自然态质变规律,以偏概全是大忌以偏概全难窥全豹.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 10:29:52 | 只看该作者

RE: 土古玉灰浆自然态您要读懂,没见过的更要学习!


当我们的知识量达到一定量,
眼力才会随之增强,
这个量未达到时-定要静下心来学习,
求知之心有了您才会进步的!
万不可看了几本武侠小说就要开武馆。
    大家从己知的料、形、工、沁、神来鉴别古玉方法可取,但造假者也从这几方面着手,这就增加了辩伪难度,辩玉器新老应探索研究玉表工上自然态质变,先断新老再来区分年代.对一些器物的造型,没有见过不能说它不存在或是假的.我们不可能指挥先祖按我们认为对的型制去加工一件玉器,中华文化高深莫测,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就能搞明白的,对于这众多大洪水的各种传说,考究其历史,都可以追溯到1.2万年以前,刚好在冰河结束时期,这使我们对这些传说无法掉以轻心仅视为神话或多事的臆测了。同时这也证明了人类远在1.2万年前就有“历史”,而且较红山文化(8000-4000)年前甚至比今日更发达。三星堆的器物二十年代就已出现,而当时全部被专家定论为臆造,但现在事实证明当时的判断是不对的.红山文化也是如此,红山文化前文化更是如此.而一个好的藏家只有具备全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对一件玉器的鉴别失误才能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10-2 10:55:5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10-2 11:04:43 | 只看该作者
任南 发表于 2012-10-2 10:29

感谢任老师无私奉献写实教材,祝老师万事如意,事业兴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0-2 11:17:30 | 只看该作者
感恩老师!  学习 感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10-2 11:25:44 | 只看该作者
用心拜读、欣赏. 感谢恩师的科学施教!祝恩师节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10-2 11:26:48 | 只看该作者
听课,学习,感悟!
祝老师节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 11:35:29 | 只看该作者

玉表灰态色色分离清晰,表下逐格渐进风化,\
白色区微脱皮且有浮冰状原皮残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10-2 11:36: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10-2 11:45:47 | 只看该作者
老师早上好,学习了,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4-25 20:47 , Processed in 0.05927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