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材] 看悟辩 辩别有难度的表相...........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12-9-26 10:00:2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感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12-9-26 10:2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12-9-26 12:34:30 | 只看该作者
昨天 14:20 上传
下载附件 (263.9 KB)



细观土咬点分布区之徴缩失色与反灰区对应
——看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12-9-26 13:16:3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12-9-26 20:04:4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12-9-26 22:38: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不识途 于 2012-9-27 06:53 编辑

    非常喜欢这样的帖子,这是任网的一大特色,只是数量嫌少了。
    任先生的教学真可谓滴水不漏,润物无声。致敬。
    观察古玉,不要轻信所谓“一眼活儿”,因为这是个科技发达、技术精细、理念混杂、仿手林立的场所。前人对古玉的观察心得,有些已经被证明是有错误的、有差池的、有粗陋的,拿来奉为经典必伤人伤己。目前阶段,恐怕还是要遵循任先生十二字法的视角、理念、方法、逻辑等等。不同的是,这需要我们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而不是四处套用,不问分寸。
    其实,古玉的制作技法与工具,决定了每件都一定是“这一个”,同时,每一处墓葬甚至每一个墓葬内的各个墓室,情况也都大相径庭。所以过去的老先生们说:古玉无同相。就我的观察而言,即便是成对的器件,在墓坑中的位置几乎相同,其沁相也完全不同。前人将古玉沁相做了多种的分类,但是,也仅仅是挂一漏万,九牛一毛而已。
    任先生的这件教材,应该说是我们平时不难遇到的。我们之所以不敢认,那是因为我们至今没有搞清楚十二字法的核心。以我的理解,这个核心就是“自然态”。何谓自然态,似应就是“在非人为状态下的自然氧化现象”。如果这个说法成立,那么可以断言的是,循着十二字法的路径前行,我们可以看到无法穷尽的古玉表象。
    看看任先生的这件古玉,它的表面已经发生较大的氧化,其所形成的纹理不是短期人力所能为的。尤其是磨痕的表象,未经岁月的侵蚀不会如此圆熟,可以说戾气消尽。出灰区的分布随意而合乎自然变化,丝毫不见刻意的痕迹。其实,关键就在浑然天成。这便是自然态了。关于其工法,其实历朝历代哪个不是历经几百年,期间的工具、工艺、制作环境,甚至包括工匠的力道的大小,在几百年间、在众多人手里,何来不变之理?这些均是偶然性才对。既是偶然,与我们的常规见解、与有限的馆藏必然就有不能比对之处。拘泥于馆藏和常见,焉有不惑之理。
    经常讨论的话题中还有“断沁”。其实,许多藏友认为的断沁,正是古玉解理后的现象。矿岩在发生解理时,其一侧的晶格受到破坏,而另一侧晶格由于断面的作用产生隔绝而出现不易沁入的现象,因此,沁色会沿被破坏的晶格面进入,而另一侧受沁较轻,甚至无沁。古玉表面就会形成单向成沁的情况。在馆藏品中,如此现象并不少见。
    这说明即便所谓断沁,也要分析其成因。这就必须运用“自然态”的方法来判断。
    举一反三,活学活用,不为成见所缚,秉持“自然态”的理念分析,这也许就是我们不断接近古玉的正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12-9-26 22:56:10 | 只看该作者
玉人 发表于 2012-9-25 13:00
白色条带(“灰斑”)的表面并没有水溶蚀造成的粗糙面,说明不是沁,而是料自带的。 ...

向您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12-9-26 23:29:15 | 只看该作者
珏儿 发表于 2012-9-23 23:02
工不见砣,一面坡无力,灰层无减缩,过渡不自然,玉生,无浆光,神韵差,不美。。看仿。。 ...

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12-9-27 02:12:28 | 只看该作者
陶泓居主人 发表于 2012-9-26 22:56
向您学习!

 唉 一声叹息 
请:先多看看任网的置顶的精华帖和老师的教学帖 
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12-9-27 02:13:18 | 只看该作者
东风吹 发表于 2012-9-26 23:29
同感!

 请:先多看看任网的置顶的精华帖和老师的教学帖 
  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4-11-16 22:40 , Processed in 0.05199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