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一种境界 研究红山文化,对我来说纯属偶然,抑或说是一种机缘。我的家乡就在老哈河畔,大约8000多年前古代先民就生存繁衍在这片土地上,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 在研究红山文化的过程中,我吃尽了苦头。来自社会的,家庭的;来自精神上的,物质上的。对一个普通人来说要做本不应该是你应做的事,麻烦就多,压力就更大。 红山文化先民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生活资料落后,他们无时不刻地处在生存危机的边缘,因此也就决定了他们的意识形态,只能是为了生存、繁衍来开展日常生活活动,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必须围绕着改善严酷的生存环境才能成立的。然而,从我们所发现的红山文化——石器、玉器、陶器,无论是形制,还是文饰,做工精良,细腻,决无敷衍之作。件件物品,透射着红山先民卓越的智慧和朴素的审美情趣。不仅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内涵,还充满着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给人一种穿越时空,超越语言直逼心灵的艺术感染力。祖先的这种精神和智慧也一直在吸引着我,使我更加坚定,更加执着。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告诫自己,要坚强自己的内心,敢于承受孤独与痛苦;化解郁闷和失望,并随时做好迎接各种打击和失败的准备…… 在这条路上和我前行的不止我自己,很多研究和爱好红山文化的朋友及很多专业的红山文化研究工作者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也一直在激励着我。他们之中有知名的学者,有的是在该领域建树颇丰的教授,有的是下岗职工,有的是农民……,他们和我一样,痴迷于红山文化,从不在意别人的冷言冷语,也不羡慕他人在阳光大道上扬起的尘土,以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为宣传、展示红山文化尽一份责任,发挥一点光热。 八千年的历史有八千年的文化;孤独者有孤独的收获。 编写《赤峰红山文化》这本集子的初衷是作为校本教材想让青少年学生了解我们脚下这快热土曾经孕育了人类文明,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也算是作为从小在老哈河边长大的孩子,对哺育自己的母亲河,深深的一点敬意!《赤峰红山文化》在编写的过程中,参考了诸多文献和资料,为此我对在书中引用其观点和学术成果的相关专家、学者表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