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马纪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分析] 古玉坑孔形成的探讨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14-3-16 10:30:24 | 只看该作者
功德贴!谢谢马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14-3-16 14:03:42 | 只看该作者
马纪宁 发表于 2012-6-24 19:38
看点:孔边缘的表象、颜色、形态。沁门的产生。

这样的版主值得大家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14-3-16 19:56:28 | 只看该作者
再学习、再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14-3-19 14:14:4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什么时间都不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14-3-20 09:02:59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 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14-3-27 19:30:36 | 只看该作者
名师出高徒,学习好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楼主| 发表于 2014-4-2 20:14: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纪宁 于 2014-4-2 20:18 编辑

玉器的蚀孔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的看法:要根本地解决这个话题,首先要弄明白玉器蚀孔的“本质”是什么?只有懂得了“本质”,理解了它的机制,方能假以为依据,借以为判断。 岩石(在这里就玉器了)蚀孔——是由于岩石中含有“比岩石的主要矿物耐水土侵蚀差的其它杂质矿物”。因为这些杂质矿物相对更容易被溶蚀掉,所以岩石之上就会出现“蚀洞、孔、坑”。 注意:因为杂质矿物体在岩石中的“个体体形不同”、“相互关联程度及位置不同”,所以孔洞的形态各种各样。但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无论是什么杂质矿物,它都是以“结晶形态”存在于演示中的,可以是“单晶”也可以是相互关联的“单晶集群”。因此——1,孔洞的形态永远不会出现光滑的圆坑样式(呵呵,因为世界上没有圆的单晶);2,孔洞不一定必须是“口小肚子大”;3,也不是非的有“圆珠(它肯定是外来物,或有机或无机)”;4,杂质矿物在岩石体内可以有一万种分布方式(如:集群集团状、层状片状、细小或较大单晶散漫状等等)这要看它是哪种矿物,以及它的成岩环境、成岩条件是怎样的,所以“蚀孔”在玉器的表面形态万千,包括任南老师所说的相当一部分“自然态”。 再注意:“耐侵蚀”是个相对概念。倘若反过来——“杂质矿物”比“主要矿物”更耐侵蚀,情况就反过来了:杂质矿物会凸出于岩石表面!我们会在玉器表面看到凸出的晶体! ————以上拙见,赧献于任网智者。

qika 发表于 2011-3-21 0:03: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14-6-4 11:36:2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中,谢谢马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14-6-4 11:45: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玉霞 于 2014-6-4 11:48 编辑
马纪宁 发表于 2012-6-24 20:00
沁门====点击放大看孔里有意想不到的东西。


啊!  猴头。。。。?
原来孙大圣藏在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14-6-4 17:02:13 | 只看该作者
慢慢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11 02:44 , Processed in 0.05627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