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2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刘汉根博士的阴刻文字玉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3 19:08: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夏朝“用”字铭文玉圭

    我在《20120114夏朝文字“用”字及其表现形态》一文里。已经释读出夏玉铭文上的五个夏文“用”字。
    又在《20120221夏文“齐”字及“齐其用”玉圭》一文里介绍了第六种形态的“用”字。
    本文介绍一支刘汉根博士的夏玉圭,它的上面是一字铭文,就是这个“用”字。
    根据刘汉根的玉圭照片,我做的图片见图3.,《上古学堂》的“齐其用”玉圭见图4.。两个相同造型的“用”字见图1、2.。
    “用”字铭文的意思就是请神灵或祖宗“享用”。这与今天人们请客时对客人说:“请大家慢慢用吧!”,是一个意思。
    这个“用”字其实并没有过分特别之处。它相当于今文“用”的顶上一横变成中间断开的两横而已。是一种艺术化的写法。
    我的“齐其用”一文发表后,《西安风土》的谢子展先生认为,此字解“用”错了。我讨教但没有得到答复。
    但我初衷不改

阅读(10) ┆ 评论(0) ┆ 转载(0)收藏(0)





大羿“射日”纹玉琮

    图一为刘汉根博士收藏的收集于甘肃青海交界地区祁连山麓一带的玉琮。它是一个两节方琮,其四个侧面均浮雕图纹。
    其中,一个侧面的下半部浮雕射日图纹。这个图纹介于图画与文字之间。如果把太阳图纹分离出来,剩下部分就是古文“射”字,如图。
    射日,为黄帝时代的英雄故事。古本《山海经》云:“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十日,落沃焦”。意思是在古代,天出十日,大地被烤焦,民不聊生。帝尧命大羿射日。射下九日,只剩一日。于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大羿成为人人崇拜的英雄。他死后人们争祭之。这个玉琮当是祭祀大羿的祭品。
    从这个玉琮上的图文看来,它们属于夏文发端时期,时间起码在4000年以前。
    在夏代的玉器上,反映大羿射日的印迹不少。本博将细心发掘。



阅读(36) ┆ 评论(1) ┆ 转载(0)收藏(2)





夏文“坛禽”两字
我判读的第106、107个夏文

    《西周天子》收藏了一个夏代玉琮,根据他发布的照片,我做了一个图页,如下。
    玉琮的四个侧面,一面雕一只公鸡,一面雕一个妇女在抓鸡,一面是两株苎麻,一面则雕刻两个夏朝文字。
    这两个夏朝文字,在《刘汉根藏第二批十块玉牌译文------西安谢子展译》网文里,把上一个字译为“牲”字,下一个字译为“擒”。
    这种译法,我认为并不确切。
    我认为它们是“坛”和“禽”两字。
    “坛”表祭坛,是一个会意字。字的含义为上面长草的土堆。这种土堆为四棱锥台,夯土结构。古代专用于祭祀。


阅读(38) ┆ 评论(2) ┆ 转载(2)收藏(2)



夏文“立”字
(2012-05-31 06:49)转载


夏文“”字与夏代“用夕立”玉圭
我发现的第105个夏文

    下图一为刘汉根博士收藏的夏代马头玉圭。玉圭下部有阳起“用夕立”三字。其中,“用”实为“祭祀用”三字的简略;“夕”为“白夕”,即北极白夜天象。解读可见我的博文《20120114夏朝文字“用”字及其表现形态》、《20120111夏朝文字“夕”字52》、《20120115夏朝文字“白夕”一词的意义》。
    这里的夏文“立”字是第一次出现,见下面的放大图二。
    《说文216上》:“立,住也。从大立一之上。”这说明看起来有点令人迷糊。其实,夏文“立”字是一个会意字,就是两手张开、分腿站在地上的一个人。表示稳稳地站立在那里。
    那么“用夕立”三字表示什么?其实,它是表示这支玉圭用于“白夕”天象出现的第一天的祭祀的。因为从这一天起,白夕天象接连几天都有,好像一件事物立住了脚跟。
    古字文献里的“立”见下图三。说明“立”字

阅读(44) ┆ 评论(1) ┆ 转载(0)收藏(0)





夏代“昌孙”玉圭

    图右为刘汉根收藏的夏代字画玉圭。它一面雕刻人、动物、鱼;一面在中段雕刻八个阳起祭天铭文,下端雕刻“昌孙”两字。
    这两字的释读见我的博文《20120228夏文“昌”字》、《20120424夏文“孙孙”字样》。
    “昌孙”是祈求天地神灵与黄帝保佑夏朝子民的意思。
    在红山时代及其上溯,天被子民看作是威力无比,又极其残暴的。于是,子民们为了表示敬畏和臣服,常常用血祭来安抚上天

阅读(38) ┆ 评论(1) ┆ 转载(0)收藏(1)





夏代八边形字画玉璧与杠杆原理

    在刘汉根博士提供我研究的一批中国古代玉器资料里,发现了一块夏代八边形玉璧,见下图。
    这个玉璧有两个特点非常引人注目:
    1,八边形玉璧,这是首次出现。商周及以后,也未见过。
    2,玉璧下方的杠杆原理造型,简直是石破天惊。该造型对演示杠杆原理简约准确,十分了得。它说明中国人在约3800年前,已经发现了杠杆原理,并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夏朝先民深知这一原理的重要性,特别在玉璧上加以刻玉记事,上告天地神灵,下传子孙后代。
    今人认为,杠杆原理是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发现的。并由他应用于省力机械的制造上。他有一句至理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阅读(57) ┆ 评论(3) ┆ 转载(2)收藏(1)





夏文“高”字玉圭


   

     我在《20120520夏文“高”字与“亯”字》一文里,释读出了夏文“高”与夏文“亯”,说明它们其实就是今文“享”字的夏朝文字,是夏人表示祭祀,并恭敬地请求神灵或祖宗享用祭品的意思。
    图下是刘汉根博士收藏的一支夏代玉圭。它的背面有八个铭文;正面刻两个人。下面单刻一个夏文“高”字。“高”字放大在题头。
    这个“高(享)”字的意思,就是把这支玉圭,作为祭品,恭敬地呈献在祖宗面前,请祖宗享用。意思是明确无误的。这也表明,上述

阅读(31) ┆ 评论(0) ┆ 转载(2)收藏(2)





刘汉根博士的阴刻文字玉器
藏品之六

    刘汉根博士是一位中华古文化遗存的守护天使。他收集的中国古代文字玉器、图腾玉器,无论数量之多,品相之好,质量之精美,文化含量之深厚,几乎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对华夏文明钟爱之深,对祖宗文化的虔诚恭敬。他没有保守和自私之心,热诚地将他丰富的宝藏,主动地,毫无保留地提供给他人研究。我就是受惠人之一。我已经发表了他提供的阳刻文字玉器上夏朝文字的识别结果,今后还将陆续发表。
    刘汉根博士也收藏了大量阴刻文字玉器,其中有不少良渚玉器精品。至今,良渚文化守护研究部门还没有一件有文字的良渚遗存

阅读(41) ┆ 评论(0) ┆ 转载(1)收藏(0)





夏代“夕白用义”铭文玉圭


    我在《古玉网站“红山玉器文字”》里收索到一支玉圭,如右图2。它不是红山文化玉器,而是具有红山玉器特征的夏玉。铭文也不是红山文字,而是典型的夏朝文字。我再说一遍,红山文化时期还没有文字。
    铭文放大如右图1,是“夕白用义”四字。“义”,宜也。表明这支玉圭是祭祀白夕天象

阅读(32) ┆ 评论(3) ┆ 转载(0)收藏(1)





刘汉根博士的阴刻文字玉器
藏品之五

    刘汉根博士是一位中华古文化遗存的守护天使。他收集的中国古代文字玉器、图腾玉器,无论数量之多,品相之好,质量之精美,文化含量之深厚,几乎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对华夏文明钟爱之深,对祖宗文化的虔诚恭敬。他没有保守和自私之心,热诚地将他丰富的宝藏,主动地,毫无保留地提供给他人研究。我就是受惠人之一。我已经发表了他提供的阳刻文字玉器上夏朝文字的识别结果,今后还将陆续发表。
    刘汉根博士也收藏了大量阴刻文字玉器,其中有不少良渚玉器精品。至今,良渚文化守护研究部门还没有一件有文字的良渚遗存,可见刘汉根博士的收藏有多么珍贵。


阅读(47) ┆ 评论(1) ┆ 转载(3)收藏(0)





2#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19:10:58 | 只看该作者
刘汉根藏第二批十块玉牌译文------西安谢子展译         (2012-04-22 17:35:02)转载


    刘汉根先生收藏的宝贝很多,这是第二批十块玉牌。十个字的五块,八个字的五块。其上共九十字,去掉重复的字,实有文字45个。去掉和上一批玉牌重复的字,新出现的生字有十六个。
    这批玉牌反映的夏人生活气息很浓,挺有意思。
      玉牌文字均从右向左横读。




众发步见牠,既牲夙絼(zhèn)针。
文意:众人出,见猎物,对牲畜总是用绳索或箭射。
众:众人
发步:双字词,出发、行动之意。
见牠:发现猎物。
既牲:看见、接近牲畜。有驯服之意。
夙:经常,总是。
絼:牵绳为絼。
针:刺,扎。
絼针:给牛穿鼻子。

围擒针步扰,横牠既臿众。
文意:围住猎物快步赶,拦住猎物这样才收获多。
围擒:包围,围猎之意。图中四个人,很清楚的围猎场面。
针步:箭步,快步。
扰:驱赶。
横牠:拦在猎物前面。图中一人横臿在猎物前。
既臿:臿是尖木棍,既臿就是用臿刺。
众:多。


周厊假星夙,爬吼日升卬(仰)。
文意:乘马到家总是顶着星星,趴在地上吼叫迎太阳升起。
周:此字上面如横写之用字,是古文的西字,说文的解释是鸟巢,鸟日落归巢为西。此字下面是口。巢字又和用字形相同,从用从口的字是“周”字。《傳》周,至也。《詩·小雅》行歸于周。《註》周,猶終竟也。所以“周”字有到家的意思。
厊(yǎ):图中这个字难认,可能是这个“厊”字。“厊”的字意字典中是上马的意思,但存疑不确定。在图中,我们看到这二个男人是乘马车回来的,在字形上,也有一辆没轮子的车,是不是“厊”就是乘马的意思?
假:这个字的右半边是和“龍”字的右半边 一样,而龙字的右半边原意是飞。但夏代的“龙”字还没有这右半字,所以此字很费解。附上夏代的“龙”字 。此字的左半边从“人”确定无疑,所以此字最大可能是这个“假”字。这里假,就是假借之意,假借着星光返回。
星:三个口古字不为品,为星。
夙:经常。
爬:夏篆中常用字,我已经译过多次。这里的爬相当于跪拜。
吼:图中的“吼”字,是口字旁加上一个“后”,是“吼”的别字。
日:古“日”字就是这样写的,附上《六通书》里的二个“日”字。
升:附上《六通书》里的一个升字:
卬(áng):在字典中查,图中是个“仰”字,但我认为这是个“卬”字,此字当是仰、昂、迎的本字,甚至卯都可能与它有关。附上《六通书》里的“仰”字:


卬御伥(chāng )巽步,见既牲发擒。
文意:驾车的马不知为何突昂起头乱走,见到牲口发作就要抓住它。
卬:前面讲过。通昂。
御:驾车。
卬御:惊马昂头之状。
伥(chāng ): 此字右半边是长字,左半边从人旁,故为伥。意思是茫然,不知。附上六书中长字
巽:此字字形上面向二边卷曲,下面支撑稳固。在张益群的收藏中,有“天降巽,正龙涌”,表示天上风起下面浪涌。此字必须在二处玉牌中都能讲得通。巽字下用从共,上面两个巳,当由左右弯曲的图形化来,而左右弯曲的图形,应当表示的是风。附张益群收藏中的巽字图形。
巽步:如风行无定,进退无常。
见既:见到了就。
牲发:牲发作,发脾气,受惊。
擒:抓。


见牠脊步,擒既众习。
文意:见猎物用脚踩它的背,抓住它用来让众人练习射箭。
见牠:见到猎物。
脊步:图中可见人右手持臿,左手持藤索,右足抬起,踩向小兽脊背。此当为脊步。
擒:抓住。此字已经译过多次。
擒既:抓住后。
众习:大家练习射箭。这里可以看见,射箭的习和练习的习,二个意思是怎么连成一体的。


张旨习然,既某夙针。
文意:箭射中的,中了谁的就找谁性交。
张:张弓。
旨:相当于“指”。瞄准。
张旨:拉弓瞄准。图中有二个如鸟的靶子。
习:射。
然:然的意思是对,是。古时候人讲话,然否。不然。不以为然。看来最早的然,是中不中的意思。习然,就是射中。
既某:中了某人的。
夙:经常。
针:这里是性交的意思。图中最右边穿短裙的是男人,左边二个是女人,最左的害羞逃跑,中间的追她捉她。


见举长朱,众畜围畜。
文意:见到猎物想杀就杀,想养就围。
见举:二个动作,发现,举臿。
长:这里“长”应当通“常”。经常之意。附一个《六通书》中的长字:
朱:这里的“朱”应当和后世的“诛”表示同一个意思,就是诛杀的意思。
众畜:多畜养。
围畜:将动物围起来。



析夙举牲,末众牠末。
文意:析数所有负重的牲口,排起来最后是牠。
析:分析,排列。
夙:经常,常见。
析夙:列举常见的。
举:负重。
举牲:负重的牲口。
末:本义是树梢。转义最尖端,最弱小。
末众:最高的那些。
牠末:牠最高。牠在这里指骆驼。
针牲发既,甞叼然酉。
文意:公牲发情时,甞叼后就缩小。
针牲:公牲口,公牛。
发:发情。
发既:正发情时。
甞:此字上止下甘,为甞字,与“齿”字形相近而不同。
叼:疑为“叼”字,牲口交配。广东话中,叼就是性交。
然:对、是、然后。
酉:酉有缩小之意思。这个意思很多人不清楚。这里是说牛交配后下面东东就缩小了。申酉二字互为反意。

横畜弭奠步,围齿众既众。
文意:在猎物前就停步,围猎的人多围的猎物就多。
横畜:横在猎物前。
弭:停止。
奠:稳定。
奠步:站住。
围:这个围,是用臿,就是那一竖来围的。
齿:围的人并排如齿。
围齿众:围的人多。在图中右边一人持鼓击打驱赶猎物。
既众:猎物就多。
在这后二块玉牌中,我们又见到了相互联系的二个字,酉和奠。
这最后一个字是《六通书》中的“奠”字。“酉”字和“旨”字不同,酉字里面是个叉,旨字里面是一横。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9





阅读(226) 评论 (3)        收藏(2) 转载(6)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3#
发表于 2012-6-3 20:04:59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2-6-3 20:06:08 | 只看该作者
看看我这一件上的文字是否都在刘博士的藏品中都一模一样地出现过?


5#
发表于 2012-6-6 16:02:08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专家总是让人如此信服。
6#
发表于 2012-6-8 18:51:18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18 13:39 , Processed in 0.07653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