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龙岩永定集庆楼土楼内,一块“白发魔石”,赚足了游客眼球。
这奇石,乍一看,像“白发魔女”,椭圆形的脑袋上,长着“白头发”,更加令人叫绝的是,10多年来,“白发”一直在长,每年能长约2厘米。 这石头是有“魔力”,还是有生命?昨日,导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这叫“生发石”,“头发”是一种附在石头上的海洋生物,叫头盘虫。 “白发魔石”,客家博物馆“镇馆之宝” “这块石头不但会长头发,还会像人一样掉头皮屑。”在集庆楼土楼内,“白发魔石”引来游客阵阵惊呼。 导报记者注意到,这石头,除了“发型外”,通体乳白色,椭圆形,跟普通的鹅卵石没啥两样,“头发”长在“后脑勺”上。 远看,“白发魔石”就像一个秃顶的“白发翁”,不过,走近一看,这“白发翁”显然“老了”,在“脑袋”旁,掉了不少白发。 这“白发魔石”直径达40多厘米,重量达20多斤,“头发”长15厘米左右,“白发”比正常成人头发略粗,而且不分叉。 目前,这块奇石是集庆楼客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不少游客就冲着这“魔石”而来,游客惊呼:“这不是梁羽生小说中的‘白发魔女’吗?” 10多年过去,“白发”每年都在长 昨日,导报记者联系上这块奇石的主人洪明章,他是名台商,也是个奇石收藏爱好者。 洪明章说,与“魔石”偶遇,是在10多年前。那时,他到漳州东山岛“寻石”,看到一个渔民从海里捞起这块石头。 “第一眼,我就被吸引住,收藏了不少奇石,唯独这块石头,让我感觉置身幻境,从未看过。”洪明章说,起初,他以为“头发”是粘上去的。 不过,洪明章拿着放大镜,认真看了半晌,他确定这就是一块“魔石”,当即开价,把这块石头给买了下来。 2006年,集庆楼成立客家博物馆,洪明章把 “白发魔石”,免费寄放在集庆楼内,向游客开放。 洪明章告诉导报记者,魔石最具“魔力”的一处是这些“头发”,虽然离开海洋,但是10多年来,还在变长,每年能长2厘米左右。 此外,洪明章说,他把脱落的头发拿去烧,还能烧着,散发出一种“紫菜”的腥味。 海洋生物头盘虫? 多年来,洪明章请教过不少奇石收藏家,但是大家都无法说出石头为啥长“头发”。 这“头发”到底是什么?导报记者也咨询了省内一些大学的教授,不过,海洋生物教授没亲眼看过“魔石”,也没法说出缘由。 据悉,在沿海地区,民间有不少关于“白发魔石”的离奇说法,有人说这种“奇石”全世界屈指可数,也有人说奇石是一种生物化石。 导报记者注意到,2005年,在“全国奇石文化展”上,一块同样的“白发石”,第一次引起学界对“白发魔石”的关注。 学界把这种石头叫“生发石”,此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员,曾对“生发石”进行揭秘。专家发现,这种“头发”能燃烧,说明不是化石。其次,通过切片发现,这头发是空心的,证明不是海洋植物。 专家通过大量国际资料检索、种属标本比对和对其外部管形态的详细观察,鉴定这“头发”是一种新的物种——— 多板直管头盘虫。 石头残留营养物质 据悉,头盘虫是一种较为低等的海洋动物,很少出现在中国海域,多数分布在南极周围海域。 它的基本构造是,虫体附在石头或者贝壳上,然后虫体的分泌物,形成一根细细的管子,这管子就是“白发”,“发根”就是虫体头部。 “白发魔石”如何形成?专家说,石头在浅水中冲刷多年,形成鹅卵石,鹅卵石被冲到海洋深处,由于没有大的海浪冲刷,头盘虫就开始附在上面生长。 那么,“白发”离开海洋之后,为何10多年过去,还能生长?据悉,“魔力”的原因,可能是头盘虫的管子里头,还残留有水分或者营养物质,在有水的情况下,“发梢”还能继续长,但是一旦水分没了,“发根”就死了,就会导致脱发。 据悉,“生发石”原产于台湾海峡的台湾岛南西侧。20世纪60年代,一度风靡台湾石坛,被称为“毛发石”。之后逐渐淡出石界,沉寂多年。近年被台湾石商带入大陆销售,才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