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47|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三星堆] 李学勤:最新考古发现和中国古代文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1 12:1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李学勤:最新考古发现和中国古代文明  

                    2011-03-16 21:08


第三,我讲一个可以对比的故事。四川古代蜀国文化的发现,是近年来最为惊人的发现之一。不过我想讲的还不是大家马上想到的“三星堆”,而是比三星堆更新的成都的金沙发现。我还是把这个考古的故事给大家回顾一下。四川成都盆地,实际上是一个比较浅的盆地结构,那里不大刮风,因为周围有山水环绕,风不太容易形成。在这个地方,按古书记载有一个古国——“蜀”。蜀国有许多自己的古史故事,传说有“三皇”,就是“天皇”、“地皇”、“人皇”,在人皇时期就有了蜀国。这个蜀国在夏、商、周时候是诸侯国,那时候就有联系。现代的历史学家,对于这些古书上的记载,一开始是全盘否定的,甚至有的学者提出来,如果想真正研究四川的古代史,最好的办法就是完全不听那些传说,因为那些传说是无法证实的。但是现在我们考古发现证明,那些传说都是有根据的,跟过去的看法完全相反。

    在1931年的时候,成都北边有个县叫广汉,古代叫汉中,广汉下面有个叫月亮湾的地方,那里有个农民叫燕道城。他有一天在家门口挖一条水沟,就做这么一件很简单的事。这个水沟是原来就有的,这一天燕道城跟他的儿子们想把沟挖深点。他们拿锄头刨土的时候,忽然下面出了一个玉器。这是一个玉璞,圆形的,中间有一个孔。这个燕道城,我认为他是聪明过人的。他看见这个玉璞之后,没有声张,悄悄地收兵了。到了夜里,他带着家里人发掘。他这一挖,出来大量的玉石器,一整坑各式各样的文物,从最小的到最大的像宝塔一样倒在里面。其中最大的璧比一个脸盆还大,现在收藏在广汉市博物馆,不过这是个石头的璧。这是1931年的事,这件事当然也藏不住,后来还是暴露出来了,因为他不能老存着这些东西,他要卖的。据说,除了他腰里拴着那个最小的没卖,别的都卖了。

    这些出土文物当时惊动了很多人。在1934年,当时成都的华西大学,那是个教会学校,由英国考古学者葛维汉和中国学者林名均两个人带领一支考古队,到那个地方进行了一个真正的考古发掘。他们挖到一些陶片什么的,可是真正好的玉器没了,只有一些碎块。这次试掘证明确实是个遗址,但是当时的人思想被传统观念束缚住了,认为四川自古是蛮荒之地,这地方哪有什么古史啊,这些东西估计是汉代的。我想说,科学从来是反对陈见的,任何科学发现都是要打破过去的陈见。可惜他们被这陈见束缚住了。这个消息后来传到了当时在日本的郭沫若那里,他眼光比较好,他向华西大学要了些照片,看了。他认为这些东西,第一和中原文化有关系,第二可能不是汉代的,可能是周代的。这已经是革命性的突破了,他没有被陈见束缚住。是周代已经很了不得了,是吧?这个情况后来一直继续下去,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四川大学、华西大学在这些地方作了很多的调查研究,逐渐认识到这些地方有很古老的文化,有比周代更早的,但是对于这些文化的性质和年代还都没有充分的认识。

    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这个地方有了新的发现。刚才不是说那个地方叫“月亮湾”吗?当地对广汉的中心地带有一个说法,说这个地方是“三星伴月”。在座的可能大家都不知道,“三星伴月”是我们30年代一个流行歌曲的名称,很有名的。为什么叫“三星伴月”呢?因为北边有月亮湾,南边有三个土堆,叫“三星堆”。当地人对自己也有一种艺术的欣赏。三星堆这个地方,现在我们知道,是当地古城的南城墙的外边,正好是举行当时的祭祀典礼的地方。在这个堆上面,当时就有所发现,发掘出了两个很大的埋藏器物的坑,实际上这里头都是燃烧过的,估计当时举行过祭祀典礼。这两个器物坑里有大量的象牙、大量的青铜器、大量的炭灰,还有很多的石器、玉器等等。这是80年代的事,当时英国的报纸对此登了很大的消息。三星堆里发现的铜人,有两米高,很大的人头,眼睛鼓着,耳朵伸出。还有由青铜制造的神树,是中国最大的青铜器,现在是残缺不全的,高度已经达到四米。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发现,大大改变了我们对于当地的古代文明的认识。因为这些器物,包括玉器、陶器、青铜器,尽管它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可是也显示了中原文化对它的强烈影响。从这些材料上,我们就可以看到,成都平原这个以三星堆为代表的文化,是一种独立的文化,但也是一种在中原文化强烈影响之下的地方文化,而且它从中原的夏代一直到商代、周代都受到了影响。这两个器物坑的时代,经过碳-14放射性元素的测定,明确证明相当于殷墟的时期,也就是商代后期。

    可是大家还是被一种传统观点束缚住了,就是认为这三星堆发现的地方就是当地文化的中心。这种陈见还是因为没有充分研究文献上的记载。文献上明确记载,古代蜀国的中心并不在这里,而是在成都,今天的成都就是古书里记载的古代蜀国的都城。可是对于这一点,大家没有相信。其实成都这地方发现的商周遗址很多,比如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现过战国遗址,50年代也曾经发现过一些,前些年在成都十二桥遗址还发现过商代的房子,等等。可是这些都没有引起大家充分的认识,觉得不过是一些零星的遗址、零星的墓葬,没有把它看成是一个整体的东西。这种情况一直到2001年的年初才有了根本改变。

    2001年的年初,成都西部的金沙村修盖居民小区,挖沟的时候挖出了大量的古物,青铜器、玉器、金器、象牙器都有。考古工作者到那儿一看,发现这里有很多东西和三星堆的非常类似,有些还超过三星堆的。我在那个发现之后不到十天的时间,专门从北京飞到成都,去看了。我到那地方站着一看,那工地的沟确实挖得很深,工业机械化操作嘛!所有的泥沙都在那里过筛子,过筛的时候发现出土的东西摆了一屋子之多,各式各样的。可惜有些东西损坏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在那儿看,忽然觉得脚底下有什么东西,脚蹭一蹭就知道有象牙。马上就拿塑料布把它封起来,因为象牙在空气里暴露的话,很快就会炸裂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考古发现了大量的遗物,不但有商代的,还有些更早的遗物混在里面。金沙村发现的这些遗物,特别配合在2000年下半年成都省委大院下发现的大型船棺葬遗址。

这个大型的船棺葬遗址就在成都的四川省省委对面。四川省省委想修食堂,在那里挖,结果挖出了船棺葬。船棺葬就是把人的棺材做成独木船的样子,中间掏空,把人埋在里面,上面还盖上。这个船棺葬的遗址是战国中期的,不是一个两个船棺,而是一整个的舰队。原来整个船棺葬上面还有建筑物,4具大型船棺、13具小船棺组成舰队的形式,都是用贵重的金丝楠木整木刳凿而成,极为可观。船棺上还有巴蜀的文字,最长的船棺有18米,分成几截的样子。这跟金沙村的发现是一类的,都可以证明成都在商周时期确实是古代蜀国的中心。

    我们中国历史太悠久了,疆域太广大了,对于这些发现真有些见奇不奇、见怪不怪了。实际上,这样的发现在全世界的科学史上都是极其重要的。可以回想一下,在世界的考古学历史上,比如在现在的两河流域、伊拉克一带,英国考古学家莱亚德按照《圣经·约拿书》的描述,发现了古代亚述帝国的首都尼尼微古城。又比如,德国考古学前驱H 谢里曼相信《荷马史诗》的描绘,他发掘小亚细亚半岛东岸的希萨立克丘,发现了特洛伊古城遗址,并把挖掘出来的一些东西从希腊偷运到了德国。这两大发现震动了全世界,在科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到今天为止,不知出了多少画册,不知出了多少报告,不知造就了多少学者。我们的发现比这两大发现毫不逊色,我们发现了一个在历史上几乎没有多少遗迹的这么一个古国,这个古国和中原的夏、商、周王朝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的巴蜀文化是那么发达、那么了不起,它可以造4米多高的神树,还有那么多特色。这个发现比尼尼微古城、比特洛伊古城的发现有什么逊色啊?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到,商代的影响从中原向南,从河南一直进入湖北、湖南,然后通过三峡,一直影响到成都平原,这些都是有考古材料可循的。现在我们正在三峡一带发掘,那里也提供了很多有关的材料。可惜的是,我们整个社会对于考古学这门科学的兴败、它的意义和重大价值还没有充分认识。(据《三星堆玉器文化投资传播》)




2#
发表于 2012-5-11 13:38:43 | 只看该作者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如饮琼浆,醍醐灌顶。
3#
发表于 2012-5-11 13:55:19 | 只看该作者
正因为中国人对历史的欠缺,才会有很多被西方洗脑的中国人
4#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8:18:40 | 只看该作者
吴广生 发表于 2012-5-11 13:38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如饮琼浆,醍醐灌顶。

问吴老师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8:28:35 | 只看该作者
李勇 发表于 2012-5-11 13:55
正因为中国人对历史的欠缺,才会有很多被西方洗脑的中国人

中国人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的确需要很好地继承与发扬。
守住民族文化,即守住国之根本。
其它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别。
6#
发表于 2012-5-11 18:29:16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8:32:19 | 只看该作者
过山车 发表于 2012-5-11 18:29

过山车兄很勤奋,向您学习。给您敬茶。
8#
发表于 2012-5-11 18:40:12 | 只看该作者
三肖居 发表于 2012-5-11 18:32
过山车兄很勤奋,向您学习。给您敬茶。

您过奖了,向您学习
9#
发表于 2012-5-12 10:33:39 | 只看该作者
三版辛苦!学习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10:41:43 | 只看该作者
博道 发表于 2012-5-12 10:33
三版辛苦!学习了!

不辛苦。学习是快乐的。加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4-28 10:04 , Processed in 0.05666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