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童子颂经 于 2012-3-24 12:54 编辑
古玉收藏大家与王铭东及弟子刘国强
下文转载自一壶居士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62c3fb01011owg.html
一件紫砂器皿的抉择,无外乎料形工火四者。
紫砂料为紫砂器皿之本,紫砂料分紫泥、红泥、绿泥三大类。成泥之前实在是紫、红、绿三大类。在明·周高起先生【阳羡茗壶系】对料的類別描述: 相传壶土初出用时,先有异僧经行村落,日呼曰:卖富贵。土。人群嗤之。僧曰:贵不要买,买富何如?因引村叟,指山中产土之穴去,及发之,果备五色,烂若披锦。 嫩泥,出赵庄山,以和一切色土,乃粘脂可筑,盖陶壶之丞弼也。 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之乃变朱砂色。 天青泥,出蠡墅,陶之变黯肝色。又其夹支有梨皮泥,陶现梨冻色;淡红泥,陶现松花色;浅黄泥,陶现豆碧色;蜜泥,陶现轻赭色;梨皮和白砂,陶现淡墨色。山灵腠络,陶冶变化,尚露种种光怪云。 老泥,出团山,陶则白砂星星,按若珠琲,以天青、石黄和之,成浅深古色。 白泥,出大潮山,陶瓶盎缸缶用之。此山未经发用,载自吾乡白石山江阴秦望山之东北支峰。 出土诸山,其穴往往善徙,有素产于此,忽又他穴得之者,实山灵有以司之,然皆深入数十丈乃得。 造壶之家,各穴门外一方地,取色土筛捣,部署讫,弇窖其中,名曰养土,取用配合,各有心法,秘不相授。壶成幽之,以候极燥,乃以陶瓮庋五六器,封闭不隙,始鲜欠裂射油之患。过火则老,老不美观,欠火则稚,稚沙土气。若窑有变相,匪夷所思,倾汤贮茶,云霞绮闪,直是神之所为,亿千或一见耳。 陶穴环蜀山,山原名独,东坡先生乞居阳羡时,以似蜀中风景改名此山也。祠祀先生于山椒,陶烟飞染,祠宇尽墨,按《尔雅·释山》云,独者,蜀。则先生之锐改厥名,不徙桑梓殷怀,抑亦考古自喜云尔。 西元1934年(民国二十六年),李景康、宾虹先生合著《阳羡砂壶图考》第五十三頁有壺質辨別一篇: (一)由明以迄清初: (甲)凡紫砂製者胎骨硬而堅色潤而光和; (乙)紅泥(似含硃泥)所製者胎骨雖不如紫砂之堅溫潤透明則一也; (丙)至白泥(似为本山绿)黃泥胎骨之堅硬與紫砂無異唯溫潤透明則不如。 (二)雍乾之世: (甲)紫砂製者胎骨仍屬堅硬而溫潤透明已遜; (乙)至硃泥所製者胎骨鬆而不結色枯而不澤每以釉作皮使其光膩已非本質之美矣; (丙)惟黃泥白砂所製者胎骨之堅色澤之溫潤與清初製品彷彿相似; (三)降及嘉道: (甲)紫砂壺胎骨之堅仍可比美清初,唯透明溫潤殊為遜色; (乙)白泥亦復如是; (丙)獨硃泥製者胎骨堅硬勝於雍乾傳器而略遜於明且與清初相較色仍溫潤僅透明不如耳。 (四)遞至咸同光宣: (甲)紫砂製器胎骨之堅尚與嘉道傳器相伯仲,惟色澤枯燥未脫砂土之氣; (乙)白泥所製者亦同; (丙)硃泥壺則胎骨乾而色寡。 --------------------------------
决定:上已将土质出产、赏鉴说尽。而形态、制工与窑火当自有心得。今人求紫砂器之境界:凡紫砂制者,胎骨硬而坚,色润而光和具水头。
形态以与自己相应、与茶相应(六大类茶各有相应的壶形)又与品茶人数相应为宜;至于工,那是要师承与功夫密切联系的。至于窑火,与入窑的时节、时辰、窑中的气氛密切,也可以说撞大运与道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