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7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壶为茶之父-紫砂器皿的抉择与决定 一壶居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24 12:49: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童子颂经 于 2012-3-24 12:54 编辑

  

古玉收藏大家与王铭东及弟子刘国强
下文转载自一壶居士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62c3fb01011owg.html
     一件紫砂器皿的抉择,无外乎料形工火四者。
   紫砂料为紫砂器皿之本,紫砂料分紫泥、红泥、绿泥三大类。成泥之前实在是紫、红、绿三大类。在明·周高起先生【阳羡茗壶系】对料的類別描述:
相传壶土初出用时,先有异僧经行村落,日呼曰:卖富贵。土。人群嗤之。僧曰:贵不要买,买富何如?因引村叟,指山中产土之穴去,及发之,果备五色,烂若披锦。
嫩泥,出赵庄山,以和一切色土,乃粘脂可筑,盖陶壶之丞弼也。
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之乃变朱砂色。
天青泥,出蠡墅,陶之变黯肝色。又其夹支有梨皮泥,陶现梨冻色;淡红泥,陶现松花色;浅黄泥,陶现豆碧色;蜜泥,陶现轻赭色;梨皮和白砂,陶现淡墨色。山灵腠络,陶冶变化,尚露种种光怪云。
老泥,出团山,陶则白砂星星,按若珠琲,以天青、石黄和之,成浅深古色。
白泥,出大潮山,陶瓶盎缸缶用之。此山未经发用,载自吾乡白石山江阴秦望山之东北支峰。
出土诸山,其穴往往善徙,有素产于此,忽又他穴得之者,实山灵有以司之,然皆深入数十丈乃得。
造壶之家,各穴门外一方地,取色土筛捣,部署讫,弇窖其中,名曰养土,取用配合,各有心法,秘不相授。壶成幽之,以候极燥,乃以陶瓮庋五六器,封闭不隙,始鲜欠裂射油之患。过火则老,老不美观,欠火则稚,稚沙土气。若窑有变相,匪夷所思,倾汤贮茶,云霞绮闪,直是神之所为,亿千或一见耳。
陶穴环蜀山,山原名独,东坡先生乞居阳羡时,以似蜀中风景改名此山也。祠祀先生于山椒,陶烟飞染,祠宇尽墨,按《尔雅·释山》云,独者,蜀。则先生之锐改厥名,不徙桑梓殷怀,抑亦考古自喜云尔。
西元1934年(民国二十六年),李景康、宾虹先生合著《阳羡砂壶图考》第五十三頁有壺質辨別一篇:
(一)由明以迄清初:
(甲)凡紫砂製者胎骨硬而堅色潤而光和
(乙)紅泥(似含硃泥所製者胎骨雖不如紫砂之堅溫潤透明則一也;
(丙)至白泥(似为本山绿)黃泥胎骨之堅硬與紫砂無異唯溫潤透明則不如。
(二)雍乾之世:
(甲)紫砂製者胎骨仍屬堅硬而溫潤透明已遜;
(乙)至硃泥所製者胎骨鬆而不結色枯而不澤每以釉作皮使其光膩已非本質之美矣;
(丙)惟黃泥白砂所製者胎骨之堅色澤之溫潤與清初製品彷彿相似;
(三)降及嘉道:
(甲)紫砂壺胎骨之堅仍可比美清初,唯透明溫潤殊為遜色;
(乙)白泥亦復如是;
(丙)獨硃泥製者胎骨堅硬勝於雍乾傳器而略遜於明且與清初相較色仍溫潤僅透明不如耳。
(四)遞至咸同光宣:
(甲)紫砂製器胎骨之堅尚與嘉道傳器相伯仲,惟色澤枯燥未脫砂土之氣;
(乙)白泥所製者亦同;
(丙)硃泥壺則胎骨乾而色寡。
--------------------------------
决定:上已将土质出产、赏鉴说尽。而形态、制工与窑火当自有心得。今人求紫砂器之境界:凡紫砂制者,胎骨硬而坚,色润而光和具水头。
形态以与自己相应、与茶相应(六大类茶各有相应的壶形)又与品茶人数相应为宜;至于工,那是要师承与功夫密切联系的。至于窑火,与入窑的时节、时辰、窑中的气氛密切,也可以说撞大运与道性.

2#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21:33: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童子颂经 于 2012-3-26 21:35 编辑


鲁文健:浅论紫砂泥料的认识误区
    宜兴紫砂以其独特工艺冠绝天下,除了其千奇百怪“方非一式,圆无一相”的丰富造型外,还与其缤纷复杂的泥色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于泥料,总闻有“五色土”之说,即所谓“白、黄、紫、红、绿”五色陶土。然而真正用来做成紫砂壶的,却只有“紫、红、绿”三色,而紫泥则占了其中绝大部分比例,其它两种分别为“红泥和绿泥”。
    这种分法从近代以来才被打破,现存最早的紫砂壶书籍中对于泥料的种种分类所述甚少,而紫砂目前流行的种种复杂分类,也非阳羡本土学者研究所得。(茶童注:所谓文化发达地区之流弊。)
    紫砂从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久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其中的地点就包括中国的台湾。
紫砂进入台湾之后,于学术研究上有了较大的发展,紫砂泥的种种叫法也有了更为幽雅的名字和复杂的分类。
     从目前的许多老工匠们的口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对所谓“底槽清、清水泥、天青泥、朱泥”等等我们目前熟知的泥料叫法上有着较为被动的解释。在他们的那个年代,并没有这些所指泥料的称谓,而仅仅是从颜色上来简单的分为“紫、红、绿”三种。(茶童注:所谓不跟不上时代文化发展趋势、不与时俱进之流弊。)
    而紫泥中又有“清水泥、底槽清、普通紫泥”,红泥又有“普通红泥、朱泥”,绿泥又有“段泥、本山绿泥”等等说法。甚至于段泥中又有“红麻子、白麻子”等等复杂的分法。
    学术研究的发展对于紫砂来说是具有两面性的,研究本身是价值的一种,另外就是对市场的开拓有了较为明显的作用。然而不能避免的是,对于普通消费者与收藏家们来说,紫砂泥料成了他们难以理解的一道鸿沟。
    单就紫泥一块儿来说,有着清水泥、底槽清等等分类,有些工匠们为了突出自己泥料的纯正,往往在这些称谓前加上“原矿、老矿、纯正”等等修饰,甚至于玉石当种的“老坑”也被用上。一些搀杂化工原料的调配泥,还往往被称之为“稀有泥料”、“独特藏品”。
    为了扩大市场,工匠艺人们往往穷尽所能,述说起来也是天花乱坠,其结果往往令人哭笑不得。举个例子来讲,现有对“清水泥”的解释是不搀杂其他成分的纯品紫泥,在其前面加上“原矿”二字,就不知要何以理解了,再如“段泥(对绿泥的某种称谓)”是指搀杂了紫泥的本山绿泥,如果也为其修饰上“原矿”二字,更加让人摸不着头脑,就不知君所云“原矿段泥”到底是指此泥并非调配,乃从原矿采集之,还是指调配的两种泥为原矿呢!再比如,“老矿紫泥”,所云“老矿”不知所谓何?现存黄龙山的矿场哪个是老矿,退一步说,或者黄龙山“四号井”泥可以称为老矿,虽然说“老”的有点牵强,然而“四号井”早已经消迹多年,老矿何处而来?不过,我们或者可以理解为工匠们神通广大,或是家传,或是某个不为人知的地点偶然寻之。“老矿”既存于此,办法总是有的。
    紫砂市场上泥料称谓的混乱其实潜藏着巨大的危机,泥料的优次分类同样也是市场发展的结果,并非工匠们一方的原因。(茶童注:所谓市场经济人们追逐物欲与金钱之流弊。)
    消费者们也有着同样的需求,他们希望壶的好坏能通过泥、工、火、样式区别开来,最后体现在价格上。因为个人喜好不同,审美习惯的差异,“工、样”的区别并没有这些所指泥料的称谓,而仅仅是从颜色上来简单的分为“紫、红、绿”三种,其实并不大。最终,好壶和坏壶的差异还是要通过泥料来体现,于是,出现上面所述的种种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说开来,严格意义上的纯紫砂做出来的壶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考虑到成型、美观等等方面的因素,紫砂泥中往往需要搀杂数量不等的其他原料。如果说要真正只凭借水和紫砂泥做出来的壶,其色泽和品质实在不敢恭维,而痴迷其中的爱好者们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紫砂的独特之处在其优越的物理特性,其双气孔结构、良好的透气、保质功能是其他原料所不能比拟的。一把壶中含有紫砂泥的多寡,对其性能来说区别并不大,当然,对于一些单纯用甲泥所制成的商品壶来说,是另当别论的。所以说,单纯追求泥料多么纯正、多么独特,其实是进入了认识的一个误区。
    市场经济的发展令紫砂的消费进入了一个扩张时期,如果无序的扩张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必会适得其反。所以来说,我们工匠们除了要实事求是,正确引导之外,消费者也需要走出认识的误区,真正认识并且享受到紫砂的魅力。
20071021

3#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22:05:20 | 只看该作者
童子颂经 发表于 2012-3-26 21:33
鲁文健:浅论紫砂泥料的认识误区
    宜兴紫砂以其独特工艺冠绝天下,除了其千奇百怪“方非一式,圆无一相 ...

《中国紫砂》2009.3出版刊登一壶居士老师给鲁文健的信
文健兄:

     五一节你来北京大钟寺办展一叙相别后,不觉中勾起与紫砂壶及兄的往事。/ M- n2 l3 \. e9 H' @- t: Q* J
, K3 W2 G* f/ j3 Z. g: x
     二OO三年七月的第一天,那已是非典解除之后北京人可以自 由 自 在自在活动的月份了。受北京马莲道茶叶一条街福建同乡会秘书长“七九茶人”邀请,我参加了在马莲道茶城三层大茶馆、以品茶为主题的一场雅集。teabbs.zjol.com.cn# [, C: K1 m% k
teabbs.zjol.com.cn, c1 F& ?4 a# a' p& B1 p+ o
      大茶馆占据了三层近三分之一、面积得有五六百平米。北京每年一次、茶界泰斗、高手云集的茶叶品评大赛即在此举行。teabbs.zjol.com.cn, Q/ |; {. d' O( v
茶语清心% h0 B9 B; K. Z& a3 {0 H6 w0 W3 s
     那天,纪实文学《茶街魂》中的人物几乎悉数到场,在背景乐曲古筝梁祝的音乐声中,纷纷拿出自己的好茶---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凤凰单枞,也品饮了几款普洱与几种绿茶,,,品饮近尾声时,一位年龄看起来近五十、带着无框金腿眼镜、操着台 湾“国语”的茶客,忽然大声说:“告诉诸位啦!品饮的几款茶不错啦!泡茶的盖碗不行的啦!应该用宜兴紫砂壶泡,才有茶的好品质啊!”茶语清心$ k- J- s* z' m) V) n
茶,文化,白茶,绿茶,红茶,乌龙茶,铁观音,单枞,普洱,紫砂壶,茶文,传统,摄影,音乐# N) t8 j; L  ^0 B6 K* Y( @
     当时,在场的人一片哑然!这真是一幅让北京茶界、乃至 大 陆茶界十分尴尬、很是难堪的场景。6 |& l5 N5 r. H- B8 [
品茶品人生0 F+ D3 `8 O* ^
     随后,我即开始了紫砂壶研究、收藏与使用紫砂壶泡茶之路。知道了紫砂之都是在丁蜀镇;知道了古阳羡卖富贵的那位游脚僧与金沙寺、以及紫砂壶的历史渊源;知道了黄龙山青龙山的紫砂矿;知道了羊角山的古老龙窑;知道了紫砂壶的料工火;知道了纯手工全手工与模具半模具;知道了紫砂壶八、九十年代在中国 台 湾地区的一度兴盛与衰落;知道了长兴土与4#井;知道了名人壶与代工;知道了紫砂泥的拼配调色调沙与在料中加玻璃水与化工料;知道了紫砂壶的做旧、打蜡、抛光与擦皮鞋油;知道了诞生于五十年代合作社集体经济时期、顾景舟、朱可心、裴石民、王寅春、吴云根、蒋蓉、徐秀堂、高海更、王寅仙等巨匠闪耀的宜兴紫砂工艺厂是如何演变分化而成了一厂、二厂、三厂、四厂、以及遍布城乡的紫砂壶工作室与作坊,,,,茶,文化,白茶,绿茶,红茶,乌龙茶,铁观音,单枞,普洱,紫砂壶,茶文,传统,摄影,音乐6 e, a$ r4 K' R; R( d0 i+ J# @: |
teabbs.zjol.com.cn- V1 |4 I+ @$ S( p! V+ b
     为了收藏到几把真能与茶相应、能将茶的品质与内质泡出来的好紫砂壶,嗜茶如命的我,干脆将自己斋号“无为斋”改为“一壶斋”,树起一个收藏紫砂壶理念:“原矿料、纯手工、亲手做”的九字真言,开始了宜兴丁蜀镇紫砂壶的“朝圣”之旅。(后来一书法家朋友要给写斋号,他知道我二00一年在洛阳白马寺办了在家皈依手续,就诙谐我写成了“一壶居士”。我自知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离佛门居士标准尚差着不小距离)
$ E2 @( E) T# a5 [
     文健兄,二OO五年三月在马莲道茶叶一条街乐品斋主的引荐下你我相识,实际上已是我五去丁山了。可能是因你我都是老革 命军人、老共 产 党 人之后的缘份吧,从兄那儿我得到了一把符合九字真言的笑樱壶和你徒弟潘国初的一把匏尊壶。当时令在场的人难忘而感动的是:你先推荐给我们的是你徒弟的壶。二OO七年那个炎热的夏天,我与南京朋友们到你哪儿,订做并要求刻上名字的那两把壶时,已是我第十一次到丁蜀镇了。茶语清心" `$ F+ |3 J/ I

     从与你相遇相识到相知,你们师徒的这两把壶我一直使用至今,我从你这把壶上得出了一个以壶论壶又超出壶的结论:做为第二代紫砂人的你不愧为原宜兴紫砂厂老 书 记、顾景舟大师入党介绍人的后代,在你身上仍严守着你我父辈“实事求是,不欺人不自欺”的行事原则。
茶语清心1 V- v/ g9 m& F; m0 D( W
     即颂, 道安!
品茶品人生' X& `, f# z' g- s
                                             愚兄:一壶居士

                                          二〇〇九年六月一日

4#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17:36:56 | 只看该作者

浅论全手工——文 鲁文健

本帖最后由 童子颂经 于 2012-4-3 17:44 编辑
童子颂经 发表于 2012-4-2 22:05
《中国紫砂》2009.3出版刊登一壶居士老师给鲁文健的信
文健兄:

    说到紫砂壶,总有人会问:是不是手工的?!言下之意,好象还有机工的不成。其实紫砂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进化到用机械方式一压一个的来批量生产。任何不同等级和档次,有着千差万别的紫砂作品,都是人们用出来的。所以,从广义上来讲:紫砂壶作品,皆属手工制品。但从收藏家与业内专家看来,它们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至少从成型工艺上来说,紫砂壶可分为:全手工非全手工两种范畴。而传世经典与名家精品,一般只属于前者。
     传统的紫砂壶全手工成型方式,不外乎:打身桶镶身桶等的圆器、方器成型工序的专业技术。非全手工,历来也有:挡坯法注浆法、等便捷成型的专业技巧。虽然最后的结果乃同,作品也会大同小异;喝茶使用与陈列欣赏的区别甚微,使得一般人难以分辨;但还是存在技术上与收藏价值上的较大差异。全手工作品的制作,对作者本身的基本功要求甚高,原先砂紫厂规定的三年全手工学徒期,就是为了强化基本功全手工成型工艺,不仅要求作者对制作材料、工具的充分了解与相当熟练;还有工艺手续烦琐与周期性长、容易变形与很难形成批量、一个作者一般不能对全防卫多品种的作品进行创作等客观存在的困难因素。故而,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很多普及型的从业者一般不会轻易选择这种工艺方式。
    而
非全手工作品相对而言,就容易很多;比如挡坯成型,首先它对打泥片的要求,就不是那么苛刻;对泥性及工具的熟知程度,要求也不是太高;由于大部分成型步骤要借助模具,那对基本功的要求也不是太高;再加上可以开发很多的品种及可以大量的复制等众多优点,所以非全手工作品,极具普及性的使用价值与商业价值。
成功的全手工作品,都是高超的专业技能与脱俗的审美眼光的创造结晶,其间凝聚与体现着作者的汗水、智慧与综合艺术素养。要求作者在制作时,能有眼到手到随意赋形的把握能力。有鉴与全手工作品的难度,所以这类作品不一而同,都会的选用上等的原料。更多的,还是名家作品与经典佳作。自古至今,一直如此。明代时大彬的成功,不仅是善于总结前人之法,更多是随手制作,颇极精工全手工功力。清代陈曼生与杨彭年合作的享誉于世的曼生壶经典,也许当初陈公看上去的就是杨彭年“……随意用手捏成,而有天然之趣的高超全手工技艺。全手工紫砂作品,不但是体现了独有的民族特色,艺趣品位;还会原汁原味的还原出传统作品的精神面貌、神采风韵。作者的同样作品,也会存有不同的变化。再有是数量有限,符合了当前收藏品位与艺术品位的潜在价值观,所以深受收藏家们的推崇与欢迎。传统全手工的定义是,成型只用工具,而不用模具的。而现在全手工的定义稍,有变化;凡是能够用手工制作而用手完成的,就是全手工。有些用模具方式稍微规范一下形态的;是不可与完全依靠挡坯成型的方式与性质,来相提并论的。所以全手工的概念,在各个时期与各人理解中会不尽相同。但道理是一样的;都需要高超技术与高等艺术合二为一的创作精品。鉴定全手工的简易方式是:茶壶四周可经细致查验,找不到模具痕迹;壶身内壁,细看有泥凳的木纹印;造型工艺过渡自然,神韵气质丰满;烧成后的水色较好,具有极好的审美观赏性。全手工,不仅是表现作者综合能力的唯一方式,同时也应是传承陶瓷产业真实技术的唯一选择。
5#
 楼主| 发表于 2012-4-13 18:24:37 | 只看该作者
童子颂经 发表于 2012-4-3 17:36
说到紫砂壶,总有人会问:是不是“手工”的?!言下之意,好象还有“机工”的不成。其实紫砂壶到目前 ...

趣谈紫砂特性
——文 鲁文健
紫砂是天地间诞生的一种喊有的矿体物质,它最适宜化身为茶器,让爱茶人参与互动,切磋砥砺彼此增色。紫砂的故乡,是以宜兴命名的一个景色如画、美得像世外桃源一般的地方。不知道,究竟是紫砂的神奇,造就了人杰地灵;还是山明水秀赋予了紫砂的超脱性灵。宜兴紫砂,是世界上任何与之相似物质也不能替代的独有品牌,也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稀有精品。紫砂本身本为陶瓷属性,但又介乎于陶、瓷特性之间,同时具备超于二者性能的包容性与独创性紫砂除了专业成就——茶具事业上的成绩卓越,无可媲美;还在副业发展——陈设装饰、替用模拟等表现上尽善尽美,潜力无比。紫砂在实际效用的具象层面的物理反映上,保持一贯的苛尽执守,无可挑剔;同时在品德修养的精神层面的综合素养上,广手博取的即时完善,具有超乎寻常的完备性。其蕴藏的丰富内涵,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五种:神秘性,稳定性,可塑性,延展性和收藏性。一是神秘性。紫砂的起源是个谜;有说是宋代、有说是元代、有说是明代,还有说是唐代;各有理论,莫衷一是。紫砂壶艺的创始与传播者,也是个谜;有说是金沙诗僧、有说是供春或龚供春、有说是时大彬,甚至还有说是另有其人;传奇加传说,始终不能确定。紫砂的物质结构,更是个谜;全世界只有中国有,全国只有宜兴有;若论其分子结构,世界各地其实都存在相似的材料,可就是缺少一种见不到的特殊功能,所以就不能称之为紫砂。紫砂的神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质与出产地的唯一性。二是稳定性。紫砂一直保持着与身俱来的忠诚与淳朴;三是可塑性。紫砂是一种最富想象力与表现力的物质材料,它可以轻易的模拟、汲取同行业与跨行业的任何器物形态,并做到惟妙惟肖,让人叹为观止。紫砂的可塑性,足以发达到可以模仿其生存空间中的任何器物与自然生物,让其精彩形态与自身特色巧妙融合,从而创造出全新的独具个性的艺术品。被模仿者往往望尘莫及,无法用同样方式来效法回敬。紫砂可塑性的智慧运用,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成为时代的皎皎者。四是延展性。紫砂本身的导热性很强,它能结交到上至皇室、下至庶民,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各个阶层的各类同道朋友。对于爱茶人,喜壶者,钟情紫砂人士,无论土农工商、男女老幼、忠奸智愚,入世隐居都会为其吸引,纷纷作为相濡以沫、登堂入室的知己朋友。紫砂无论跨洋越海的身居天涯海角,它维系情感、布施德育的观念依旧不改。它前行的轨迹无论多长,总会有一种金子般不变的本质贯穿其间。五是收藏性。紫砂是最有收藏增值空间的实用性收藏品。紫砂的纯正性、稀有性与艺术性,在投机性时常尚未完全形成之前,留下了巨大的疏漏的升值空间。紫砂茶具的茶文化主角地位,使之富有禅茶一味的高雅飘逸。紫砂壶的把玩养护,日久不但色泽动人,越发珍贵;通过与其长期相伴,还有提升品位、净化性灵等特殊功效的无形价值。紫砂工艺独特,融进传统技艺、雕塑、绘画、书法、篆刻等多种艺术体裁于一身,是综合艺术。紫砂艺术品的全面表述,不同程度的揭示社会情态、解析精神世界、评说善恶真伪、表达人生感悟,起到净化灵魂的作用,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从表面到内涵,从物质到精神,紫砂用理性的简括来呈现艺术的多重感染力,切合时代的自然蔓延。以精、气、神为主体的紫砂作品,其实就是位明晰事理,通达世故的美学、哲学的传播使者。

6#
发表于 2012-4-13 20:35:11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5-21 06:49 , Processed in 0.06211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