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1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古玉的追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19 22: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闻背景
  
  8月28日,中华古玉器研究会会长侯彦成做客本报,受到本报总编辑、中华古玉器研究会副会长余光仁的热情接待,宾主相谈甚欢。侯彦成对本报长期致力于两岸文化交流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深化中华古玉器研究会和《收藏快报》社的合作达成共识,侯彦成表示,要与《收藏快报》社携手,以玉为媒,为加强两岸文化交流作出新贡献。随后,侯彦成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一、古玉给我们带来什么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古玉只是一些小器物,但是随着考古发掘的推进,人们意识到,由于认知的局限,原来的看法并不确切。
  遥远的年代,扑朔迷离的传说,古老的玉石有怎么样演变的轨迹?玉石上的那些精美符号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古玉文化在中国古文化的版图中位置又究竟有多重要……这些谜底需要有人来揭开。
  “古玉并不只是古人配饰用的一些小器物那么简单,它不仅是我国最古老的历史遗存之一,而且是体现中华民族美德和精神的文化载体。”侯彦成说。
  侯彦成生于藏玉世家,家中很多传世的古玉,其中不乏传世几代的精品。小时候的耳濡目染,使他对古玉收藏、对中国传统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几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古玉收藏,为了能够有更多资金收藏古玉,他不惜放弃“铁饭碗”,下海经商,为的就是揭开这些谜底。2004年,在他的提议和组织下,中华古玉器研究会在北京成立,得到了全国各地古玉爱好者的热烈响应,目前已经有省级分会十几个,会员达到2000多人。侯彦成说,有人认为“古玉文化层次不深”,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中国的古玉源于古代人的心灵崇拜,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和宗教内涵。大多数人对古玉了解不深,主要是因为收藏、鉴赏古玉需要有较高的能力,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美学知识等。他建立这个研究会的初衷,就是深入挖掘古玉的内涵和层次,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玉。
  今年1月21日,我国第一家民间古玉博览中心———中华古玉博览中心,在北京成立,该中心汇集了上下七千年的古玉精品300多件,成为国内民间研究古玉文化的最大平台,而搭建这个平台的人便是侯彦成。侯彦成说,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之前他也考察过十几个省,都没有找到一家真正专业做古玉的展馆式的博览中心。于是他就想在北京建一个,不管规模大小。现在,在多方面的努力下,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作为中国第一家民间古玉博览中心,它将给喜欢玩玉、赏玉的收藏朋友提供展示、交流、鉴赏、研究的广阔平台,促进古玉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面对鉴定出来的大量古玉真品,中华古玉器研究会将每年推出两个研究课题,地方中心也将每年承担一个课题,以补充国有机构由于馆藏品研究范围相对狭窄的空白。眼下,中华古玉器研究会筹备的“首届中国民间古玉展”即将开展,《中国古玉器鉴藏二十一家》、《中国古玉器收藏全集》等古玉方面的专集也正在紧张编纂当中,不久即将陆续推出。

二、古玉收藏的市场困局
  近些年古玩市场中书画、瓷器等藏品火爆,价格有的翻了几十上百倍。而承载几千年文明精美绝伦的中华古玉在国内则一直坐冷板凳,有价无市。中华古玉在海外却屡屡拍出高价,是国内的几倍甚至几十上百倍。将来这些价值连城的古玉也会像近几年的瓷器、字画、青铜器一样从海外回流,中国人必须出大价钱才能购回。中国古玩出口返内销的状况还将继续重演。究其原因,侯彦成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赝品太多、二是文物鉴定不规范。
  其一,模仿造假大泛滥。仅举距今五至八千年的红山文化玉器来说,从生产到批发,一条龙越做越大,方兴未艾。近几年“创新产品”堆满市场,令人们谈“红”色变,搅乱了玉器市场。普通收藏者上过一两回当就望而却步,真正能鉴识红山珍品,又有实力的买家寥寥无几。其实在历史上宋代、清代由于帝王贵族的喜爱也曾大量仿制前朝精品文物,但像眼下如此急功近利、普通百姓整乡整镇地参与大量质劣高古玉器的仿制情况却是空前的。
  其二,文物鉴定的无序状态。商业鉴定中的利益驱使,使很多假的器物流通到市场,转嫁给收藏者,再者缺乏权威性的鉴定机构。一些国家级专家相互指责,某些鉴定专家为了某种目的可以将真鉴定成假,将假鉴成真,直至真假难分,鉴定证书尽带铜臭。对古玩艺术品经营者、收藏者与管理者都起到一个负面作用。鉴定难,鉴定结果的真实性更难,已成为阻碍收藏者收藏的当务之急。
  中华古玉赝品充斥市场,真品有价无市的状况使侯彦成等数千万古玉爱好者忧心如焚。中华古玉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政治制度、社会风貌、宗教意义、美学、巫术等等证明了它的博大精深,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收藏价值、经济价值。需要数千万古玉收藏者、爱好者去深入研究、探索、宣传祖国几千年古玉文化的精华。

三、古玉研究的价值何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子加快,世界上各个民族的传统文明也在不断撞击融合,这一趋势的后果则是许多相对弱势的文明很可能会被人遗忘而消失。在西方文明大行其道的今天,中国传统文明包括中华玉文化面临的情况也是严峻的,停滞不前就意味着有可能“在沉默中灭亡”。
  比中国更早或者同期的许多文明都已经消失,对于世界上大多数人来说,中国如此悠久的历史文化依然存在是无法想象的,中华文明的独特、神秘、不可思议的魅力是促使他们了解中国的原因,而玉文化又是中华文明的代表性文化,想要真正了解中华文明的人是不可能不去了解玉文化的。从大的方面看,中国也需要世界了解认识中国,比如,中国人讲道、讲礼仪、讲个人修养,并不仅仅局限在某一个层面,而是多层面的,这一重要的文化特征集中体现在玉上面———玉是一种制度,同时也是心灵的东西。台湾玉器专家徐正伦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懂得古玉就懂得中国人,就懂得中国文化,因为玉的文化就是中国7000年的文化,玉的故事就是十几亿人的故事。”
  侯彦成说,外国人很早就接受了中国的瓷器,瓷器已经是世界性语言。从在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而言,瓷器与玉器是不能同日而语的,但是瓷器受宠,玉器受到冷落,这是西方主导艺术市场的结果。在未来的文化市场中,我们要用我们的价值体系来赢得发言权,这也是推广玉文化的又一个重要理由。
  如何推广玉文化?侯彦成说,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业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推广玉文化要走市场之路,直接推动我国的文化产业的输出,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推广玉文化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去深入地了解中华文明。不去研究它,就无法推广它;不去推广它,就不能正确对待它,就会误读它,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不负责任。因此,真正使包括古玉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发扬光大,钥匙在我们自己手中。(记者谭耕新)

2#
发表于 2007-11-19 23:47:00 | 只看该作者

古玉鉴别学无涯,真真假假觅转差。

假做真时真亦假,无根假玉却开花。

只因世人名利惑,所谓专家鹿为马。

静心明智多学习,自明何须凭专家。

3#
发表于 2007-11-20 08:30:00 | 只看该作者

高翔:静心明智多学习,自明何须凭专家。

[em17][em17][em17]
4#
发表于 2007-11-20 12:09:00 | 只看该作者
自明何须凭专家。[em17][em17]
5#
发表于 2007-11-20 13:0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观音悲在2007-11-19 22:46:35的发言:

新闻背景
  
  8月28日,中华古玉器研究会会长侯彦成做客本报,受到本报总编辑、中华古玉器研究会副会长余光仁的热情接待,宾主相谈甚欢。侯彦成对本报长期致力于两岸文化交流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深化中华古玉器研究会和《收藏快报》社的合作达成共识,侯彦成表示,要与《收藏快报》社携手,以玉为媒,为加强两岸文化交流作出新贡献。随后,侯彦成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一、古玉给我们带来什么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古玉只是一些小器物,但是随着考古发掘的推进,人们意识到,由于认知的局限,原来的看法并不确切。
  遥远的年代,扑朔迷离的传说,古老的玉石有怎么样演变的轨迹?玉石上的那些精美符号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古玉文化在中国古文化的版图中位置又究竟有多重要……这些谜底需要有人来揭开。
  “古玉并不只是古人配饰用的一些小器物那么简单,它不仅是我国最古老的历史遗存之一,而且是体现中华民族美德和精神的文化载体。”侯彦成说。
  侯彦成生于藏玉世家,家中很多传世的古玉,其中不乏传世几代的精品。小时候的耳濡目染,使他对古玉收藏、对中国传统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几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古玉收藏,为了能够有更多资金收藏古玉,他不惜放弃“铁饭碗”,下海经商,为的就是揭开这些谜底。2004年,在他的提议和组织下,中华古玉器研究会在北京成立,得到了全国各地古玉爱好者的热烈响应,目前已经有省级分会十几个,会员达到2000多人。侯彦成说,有人认为“古玉文化层次不深”,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中国的古玉源于古代人的心灵崇拜,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和宗教内涵。大多数人对古玉了解不深,主要是因为收藏、鉴赏古玉需要有较高的能力,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美学知识等。他建立这个研究会的初衷,就是深入挖掘古玉的内涵和层次,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玉。
  今年1月21日,我国第一家民间古玉博览中心———中华古玉博览中心,在北京成立,该中心汇集了上下七千年的古玉精品300多件,成为国内民间研究古玉文化的最大平台,而搭建这个平台的人便是侯彦成。侯彦成说,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之前他也考察过十几个省,都没有找到一家真正专业做古玉的展馆式的博览中心。于是他就想在北京建一个,不管规模大小。现在,在多方面的努力下,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作为中国第一家民间古玉博览中心,它将给喜欢玩玉、赏玉的收藏朋友提供展示、交流、鉴赏、研究的广阔平台,促进古玉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面对鉴定出来的大量古玉真品,中华古玉器研究会将每年推出两个研究课题,地方中心也将每年承担一个课题,以补充国有机构由于馆藏品研究范围相对狭窄的空白。眼下,中华古玉器研究会筹备的“首届中国民间古玉展”即将开展,《中国古玉器鉴藏二十一家》、《中国古玉器收藏全集》等古玉方面的专集也正在紧张编纂当中,不久即将陆续推出。

二、古玉收藏的市场困局
  近些年古玩市场中书画、瓷器等藏品火爆,价格有的翻了几十上百倍。而承载几千年文明精美绝伦的中华古玉在国内则一直坐冷板凳,有价无市。中华古玉在海外却屡屡拍出高价,是国内的几倍甚至几十上百倍。将来这些价值连城的古玉也会像近几年的瓷器、字画、青铜器一样从海外回流,中国人必须出大价钱才能购回。中国古玩出口返内销的状况还将继续重演。究其原因,侯彦成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赝品太多、二是文物鉴定不规范。
  其一,模仿造假大泛滥。仅举距今五至八千年的红山文化玉器来说,从生产到批发,一条龙越做越大,方兴未艾。近几年“创新产品”堆满市场,令人们谈“红”色变,搅乱了玉器市场。普通收藏者上过一两回当就望而却步,真正能鉴识红山珍品,又有实力的买家寥寥无几。其实在历史上宋代、清代由于帝王贵族的喜爱也曾大量仿制前朝精品文物,但像眼下如此急功近利、普通百姓整乡整镇地参与大量质劣高古玉器的仿制情况却是空前的。
  其二,文物鉴定的无序状态。商业鉴定中的利益驱使,使很多假的器物流通到市场,转嫁给收藏者,再者缺乏权威性的鉴定机构。一些国家级专家相互指责,某些鉴定专家为了某种目的可以将真鉴定成假,将假鉴成真,直至真假难分,鉴定证书尽带铜臭。对古玩艺术品经营者、收藏者与管理者都起到一个负面作用。鉴定难,鉴定结果的真实性更难,已成为阻碍收藏者收藏的当务之急。
  中华古玉赝品充斥市场,真品有价无市的状况使侯彦成等数千万古玉爱好者忧心如焚。中华古玉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政治制度、社会风貌、宗教意义、美学、巫术等等证明了它的博大精深,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收藏价值、经济价值。需要数千万古玉收藏者、爱好者去深入研究、探索、宣传祖国几千年古玉文化的精华。

三、古玉研究的价值何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子加快,世界上各个民族的传统文明也在不断撞击融合,这一趋势的后果则是许多相对弱势的文明很可能会被人遗忘而消失。在西方文明大行其道的今天,中国传统文明包括中华玉文化面临的情况也是严峻的,停滞不前就意味着有可能“在沉默中灭亡”。
  比中国更早或者同期的许多文明都已经消失,对于世界上大多数人来说,中国如此悠久的历史文化依然存在是无法想象的,中华文明的独特、神秘、不可思议的魅力是促使他们了解中国的原因,而玉文化又是中华文明的代表性文化,想要真正了解中华文明的人是不可能不去了解玉文化的。从大的方面看,中国也需要世界了解认识中国,比如,中国人讲道、讲礼仪、讲个人修养,并不仅仅局限在某一个层面,而是多层面的,这一重要的文化特征集中体现在玉上面———玉是一种制度,同时也是心灵的东西。台湾玉器专家徐正伦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懂得古玉就懂得中国人,就懂得中国文化,因为玉的文化就是中国7000年的文化,玉的故事就是十几亿人的故事。”
  侯彦成说,外国人很早就接受了中国的瓷器,瓷器已经是世界性语言。从在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而言,瓷器与玉器是不能同日而语的,但是瓷器受宠,玉器受到冷落,这是西方主导艺术市场的结果。在未来的文化市场中,我们要用我们的价值体系来赢得发言权,这也是推广玉文化的又一个重要理由。
  如何推广玉文化?侯彦成说,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业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推广玉文化要走市场之路,直接推动我国的文化产业的输出,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推广玉文化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去深入地了解中华文明。不去研究它,就无法推广它;不去推广它,就不能正确对待它,就会误读它,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不负责任。因此,真正使包括古玉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发扬光大,钥匙在我们自己手中。(记者谭耕新)

此网高手如云,他们都不是中华古玉器研究会的人员.

[em04][em04]
6#
发表于 2007-11-20 13:10:00 | 只看该作者

闲着没事研究着玩吧.

他们不享受国家补贴和薪水.

[em01][em01]
7#
发表于 2007-12-31 20:35:00 | 只看该作者

前輩

新年快樂

[em27][em27][em27][em27][em27]
8#
发表于 2008-1-29 00:20:00 | 只看该作者
中华古玉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政治制度、社会风貌、宗教意义、美学、巫术等等证明了它的博大精深,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收藏价值、经济价值。需要数千万古玉收藏者、爱好者去深入研究、探索、宣传祖国几千年古玉文化的精华。
[em23]
9#
发表于 2008-2-3 11:1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ongweibing在2007-11-20 13:10:34的发言:

闲着没事研究着玩吧.

他们不享受国家补贴和薪水.

[em01][em01]

玩出

趣味了

可以

一直下去

 

[em01]
10#
发表于 2008-2-3 13:3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abubuyou在2008-2-3 11:13:37的发言:

玩出

趣味了

可以

一直下去

 

[em01]

一般一般世界第三,哈哈.......

老陪您大专家玩,也不请吃饭,白玩了.

[em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2-9 12:21 , Processed in 0.05722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