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殷商00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古玉] 【 几块玉器, 请用工上自然态质变将疑点一一指出! 】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2-2-24 22:56:1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值得学习啊
62#
 楼主| 发表于 2012-2-25 00:42:4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玉振金声 发表于 2012-2-24 20:36



    多谢玉振兄捧场!  
63#
 楼主| 发表于 2012-2-25 11:38:1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值得学习啊
捕风 发表于 2012-2-24 22:56


感谢捕风兄捧场!
64#
发表于 2012-2-25 12:25:32 | 只看该作者
好贴----请大家先不要用看工辩真伪.
观其工上自然态质变态辩真伪,怎么看!
65#
 楼主| 发表于 2012-2-25 18:42:46 | 只看该作者
好贴----请大家先不要用看工辩真伪.
观其工上自然态质变态辩真伪,怎么看!
任南 发表于 2012-2-25 12:25


活学活用工上自然态变质!   感谢任老师捧场指导!
66#
 楼主| 发表于 2012-2-25 21:35: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殷商004 于 2012-2-25 21:49 编辑
好贴----请大家先不要用看工辩真伪.
观其工上自然态质变态辩真伪,怎么看!
任南 发表于 2012-2-25 12:25



报告任老师, 我是受深圳收藏协会杨会长及刘寒冰老师之托, 在入选深圳博物馆展览预选的部份藏品当中运用十二字法工上自然态质变为鉴别标准而挑选出的几件藏品供大家参考讨论.   

我希望能以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有关中华古玉文化的事物去运用及实践十二字法.
67#
发表于 2012-2-25 21:36:21 | 只看该作者
好贴----请大家先不要用看工辩真伪.
观其工上自然态质变态辩真伪,怎么看!
任南 发表于 2012-2-25 12:25


活学活用工上自然态变质!   感谢任老师捧场指导!
殷商004 发表于 2012-2-25 18:42


68#
发表于 2012-2-25 21:41:17 | 只看该作者
姜迪文 发表于 2012-2-25 21:36



    姜老师;这个帖子看不懂能否祥解?
69#
发表于 2012-2-25 21:51:04 | 只看该作者
报告任老师, 我是受深圳收藏协会杨会长及刘寒冰老师之托, 在入选深圳博物馆展览预选的部份藏品当中运用 ...
殷商004 发表于 2012-2-25 21:35



    谢谢殷版上传,为更好传播任网核心理论努力。
70#
发表于 2012-2-25 22:07: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姜迪文 于 2012-2-25 22:08 编辑
姜老师;这个帖子看不懂能否祥解?
刘寒冰 发表于 2012-2-25 21:41


9.次:原玉器主体后天之工上自然态质变均为次.土古玉器的表层自然态质变会产生多种形态,多为目测很难观查到的浆壳残留导致的凸凹次生物,多呈团状、山脉状解理态,次生物形态要对应其材质结构.如透闪石和蛇纹石其组成的成份是不同的故它的凸显解理也是不同的.而这凸凹次生物的分布和产生必须符合其土中方位.沁门点.和外部条件造成内质质变的成因。如水融减缩会现内质硬质解理如骸晶.(骸晶英文名称skeleton crystal晶体生长过程中,沿着角顶或晶棱方向生长特别迅速,从而形成晶面中心相对凹陷的结晶骨架,称骸晶。骸晶常呈漏斗状、树枝状、羽毛状等形态。如雪花就是冰的骸晶。骸晶主要是在溶质供应很不充足的条件下形成的)而同质岛状残留多为土中上方最早失水部位.原玉器主体后天之工上自然态质变还会产生融合物及随形包裹态隐形和浅表多层错位且边缘整齐清晰的开裂,和非直线曲痕.而裂的表象需要符合其成因,裂口向两侧有色和质变且呈开口态必是土中因素造成且边囗下陷,裂痕中多有二氧化硅晶状溢出呈长合态.而古玉因地层环境变化,会造成无沁色浅表层包裹态随形开裂,其因多为玉器在土中下端水的因素而造成松软,由于土中水分快速减少或清洗玉器包裹层过快时,导至其内部应力快速失压造成无色浅表层包裹态随形蝇翅状开裂。工上自然态质变减缩呈现的凸出玉表次生物与玉体应存在明显界线和沟槽呈融化态.次生物分布与出灰点对应内质质变部位.在显微镜下所显现的颜色色彩斑斓,色与色间界线清晰,即使在一平方毫米的区域内也是如此,而仿品上的所谓次生则无根无沟槽 ,非解理态--籽麻做西瓜大!边缘模糊,凸起物周身包裹,形状与层次单调.凸起点并非对应内质结构的质变处,多等高度附着在同一平面上。不掌握真品自然态微坑特征是区分不了酸腐坑孔的.

刘版,我还是借用老师的十二字法来回答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0-10 02:25 , Processed in 0.05548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