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南红山文化官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8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哈民忙哈遗址被评为2011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22 22:2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哈民忙哈遗址被评为2011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2012-02-20 12:03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呼和浩特2月20日消息(记者那森宝音 通辽台记者吕国华)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举行。内蒙古科左中旗哈民忙哈史前聚落遗址被评为“2011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
  遗址位于科左中旗舍伯吐镇东南约20公里处。经发掘,共清理房址43座、灰坑38个、墓葬6座、环壕1条,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等遗物近千余件。填土含少量陶片、动物骨、蚌壳及零散人骨等。
  哈民忙哈史前聚落遗址的房址有助于研究史前聚落形态。房屋居址属于完整的史前聚落形态,对于正确揭示东北地区史前人类的居住环境及其居住方式有着不可多得的标识作用。保存较好的房屋木质结构痕迹,是在我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在史前时期的聚落遗址中发现,清理出房顶的梁架结构,对于复原史前房屋的建筑方式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形象依据,堪称史前建筑史上的空前发现。房址内发现大量人为抛弃的人骨遗骸,经鉴定多为妇女和儿童,专家推断聚落内的妇女儿童是一场突然降临灾难的牺牲品。这一发现对于解释聚落的废弃原因具有重大的意义。出土的部分玉器的器形与辽西地区红山文化的同类器十分接近,这对于进一步探讨新石器时代考古学诸文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哈民忙哈遗址的考古发掘,填补了中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空白。
2#
 楼主| 发表于 2012-2-22 22:29:53 | 只看该作者
内蒙古哈民忙哈遗址内发现人骨聚葬遗骸(图)
2012年02月10日 10:54



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2010年5月至9月,为配合通(辽)霍(林河)铁路复线建设,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通辽市科左中旗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铁路沿线进行了文物调查,期间发现了正在被盗掘的哈民忙哈遗址,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对哈民遗址进行了大面积、有计划的考古发掘工作。截至2011年年末,在对哈民史前聚落遗址的发掘工作中,共清理房址43座,墓葬6座,灰坑33座,环壕1条,并发掘出人骨遗骸百余具,发掘面积达4000平方米左右。
遗址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


经考古队实地查看,研究出土遗物的特征,并结合以往的相关经验得出哈民史前聚落遗址预计为距今5000至5500年的新石器时代哈民忙哈遗址,位于通辽市科左中旗舍伯吐镇东南约15公里、哈民艾里嘎查东北3.5公里处,南距通辽市区40公里。北纬43°58′52.9″,东经122°125′83″,海拔高程187.2米,这里南望西辽河,北靠新开河,是大兴安岭东南边缘,松辽平原西端,科尔沁草原的腹地。遗址在一片相对低洼平坦的林网带北部,被掩埋在一米厚的风积沙层下面,遗址总面积达17万多平方米。
人骨发黑、发红 疑为非正常死亡
发掘中,有7座房屋因火烧后完整或局部地保存了房屋顶部的木质构架结构痕迹,据其遗痕可部分复原房顶的原始形状,檩、椽等呈层捆绑、扣合,形成坡状的梁架式屋顶。其中有3座房址中还发现了凌乱堆弃的大量人骨遗骸,情景极其惨烈。据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吉平副所长介绍:“3座房址中,其中一座房址内可辨识的人骨遗骸达97具,其他两座房址内分别发现人骨遗骸22具和13具。按照发掘情况来看,这97具人骨遗骸在当时应该是非正常死亡,这些人应该是在不同地方死亡后,被本族的人们统一抬到这里,然后再把房子推倒放了一把火,所以这些人骨遗骸都是发黑、发红的。此外,在发掘的6个墓葬中还出土了8具人骨,骨色发白,应该属于正常死亡,并按照当时的风俗习惯埋葬的。”经鉴定,房址内尸骸多为女性和儿童,6座墓葬散布于房址之间。除3号墓葬发现于11号房址内,其它墓葬都有墓圹。6号墓葬为圆形土坑竖穴墓,其余的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穴较短浅。其中,除了6号墓葬为三人仰身屈肢葬外,余下墓葬都是单人仰身叠肢葬。
门道朝向一致 房屋遗址分布较规律
经考古发现,哈民忙哈遗址房屋居址平面成排或成组分布,一般呈东北西南走向,门道朝向一致,为东南向,排列比较整齐。房址都是半地穴式,平面呈“凸”字形,有长方形门道和圆形灶坑。面积多在10-40平方米不等。穴壁存高0.1-0.9米。门道多呈长方形,门向集中在130°至140°之间。灶坑位于居室中部偏南,平面多为圆形,斜壁平底,内部包含大量的灰烬和兽骨渣。居住面及四壁多经过烧烤,呈红褐色,居住面局部发现柱洞。居住面上普遍散布有遗物,包括生活用具、生产工具以及装饰品等。
此外,现其内出土的陶器器形以麻点纹为特色的筒形罐、壶、钵、盆等,多数成组出现,此外还有少量的丫形器、陶饼、彩陶片等。陶质绝大多数为砂质陶,另有少量的泥质陶和夹砂陶。泥质红陶见有少量的彩陶片,纹饰有横向条形黑彩纹和弧线对顶三角黑彩纹等。生活用具多为陶制品,生产工具一般常见有石制品,如磨盘、磨棒、斧、锛、凿、杵、锄及球等实用器具。装饰品多见骨、蚌器和玉器。
据考古工作人员龚先生介绍:“目前发掘工作并没有结束,由于天气原因,整个考古工作现处于停工状态。预计将在今年4月份重新开工发掘。”
哈民忙哈遗址入选201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由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大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发掘的“内蒙古科左中旗哈民忙哈史前聚落遗址”,被列入2011年度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哈民忙哈遗址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好、遗迹现象之奇特、出土遗物之丰富,在整个东北地区的史前考古中都是极其罕见的。哈民忙哈遗址的发掘不仅填补了科尔沁沙地史前考古学文化分布的空白,还发现了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并首次揭示了这类遗存的文化面貌,为认识和了解其聚落形态提供了典型实例。
3#
发表于 2012-2-22 23:37:2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4#
发表于 2012-2-22 23:51:29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2-2-23 08:51:11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2-2-23 11:18:56 | 只看该作者
期待文物亮相,未解之谜藏品,没准有这文化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任南红山文化网 ( 京ICP备18011924号 )

GMT+8, 2025-1-20 22:14 , Processed in 0.05317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